期刊文献+
共找到9,30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科体外膜肺氧合支持患者院内感染流行病学特征的meta分析
1
作者 王英 钟博华 +5 位作者 王丽芳 朗秋燕 罗海彬 王书林 李春朋 廖敏 《临床荟萃》 2025年第1期14-20,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 目的系统评价儿科体外膜肺氧合(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采用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检索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数据库,搜集关于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均为建库到2023年12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提取资料、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使用Stata 18.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包括3353例儿科ECMO支持患者,其中发生院内感染患者712例。随机效应模型meta分析结果显示,院内感染发生率为28.55%[95%CI(22.26%,35.28%)]。病原学分布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约占68.68%),其中前3位为:鲍曼不动杆菌(26.93%)、肺炎克雷伯菌(11.90%)、铜绿假单胞菌(9.39%)。结论当前证据显示,儿科ECMO支持患者院内感染率较高,且可能受地域影响。受研究质量影响,上述结论尚待更高质量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膜氧合作用 院内感染 发生率 流行病学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
作者 陈婕 张华涛 牟小平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对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196家医疗机构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23年潍坊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4749例,男女性别比为1.07∶1.00,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2.38... 对2023年山东省潍坊市196家医疗机构上报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23年潍坊市共报告食源性疾病病例104749例,男女性别比为1.07∶1.00,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72.38%),病例年龄以35~74岁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9.57%),发病时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9—11月为主(占病例总数的66.13%),因食用水果类及其制品而发病的占病例总数的38.40%,家庭为主要进食场所(占病例总数的95.64%)。为有效防控食源性疾病,有关部门应从公众教育、专业培训、监测预警及强化监管等多个方面采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时间 进食场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海北地区牦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5′-UTR遗传进化分析
3
作者 林伟山 马豆豆 +6 位作者 雷萌桐 魏斌 李国才 王光华 王戈平 简莹娜 李秀萍 《中国畜牧兽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41-1249,共9页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 【目的】了解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群中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的流行情况及遗传学分子特征。【方法】对采集自青海海北地区的148份腹泻牦牛粪便样品提取病毒RNA并反转录合成cDNA,以其为模板扩增BVDV 5′-UTR保守区域,建立特异性检测牦牛BVDV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并以该方法对青海海北地区牦牛养殖场BVDV感染情况进行检测。选取4份BVDV阳性样品,对BVDV 5′-UTR区域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与NCBI中不同亚型BVDV以及同属病毒毒株进行相似性比对,并基于BVDV 5′-UTR区域进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本研究基于BVDV 5′-UTR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为0.997,标准品浓度为2.69×10^(2)~2.69×10^(9)拷贝/μ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最小检出限为2.69×10^(2)拷贝/μL。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变异系数均<1.7%,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和稳定性。采用建立的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县、祁连县、海晏县和湟源县的腹泻牦牛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结果显示,BVDV阳性率分别为45.00%、36.00%、30.77%和29.00%。BVDV 5′-UTR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获得的4株牦牛源BVDV与伊朗、美国的BVDV-1a亚型毒株聚集在同一个独立分支,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76.6%~99.7%。【结论】本研究明确了BVDV-1a型是导致青海省海北地区牦牛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为该地区牦牛养殖场及时、有效地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丰富了当地BVDV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数据,为该地区牛病毒性腹泻病的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 流行病学 实时荧光定量PCR 遗传进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主要病毒的流行病学调查
4
作者 赵婉玥 徐肖文 +6 位作者 常舒舒 项志杰 郭爱珍 陈颖钰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医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农业微生物学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 武汉 《畜牧兽医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24-1335,共12页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ov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BRDC)是危害全球养牛业健康发展的疫病之一。引起该病的病毒主要包括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 virus,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3,BPIV3)和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ovine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BRSV)等。掌握引发BRDC的主要病毒的分布情况是对该病进行精准防控、疫苗研发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我国不同地区肉牛、奶牛、牦牛及屠宰场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和RT-PCR技术对来自全国30个牧场的750份临床样品进行了BRDC主要病毒的检测。结果表明,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个体检出率为9.47%(95%CI:7.5,11.8),群体检出率为33.33%(95%CI:17.9,54.3);优势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07%(95%CI:3.6,6.9);IBRV的群阳性检出率最高,达到20.00%(95%CI:7.7,38.6),其余三种病毒的群阳性率也都大于10%。肉牛中主要病毒为BVDV,阳性检出率为5.62%(95%CI:3.9,7.8);奶牛中仅检出BVDV,阳性检出率为13.33%(95%CI:3.8,30.7);牦牛仅检出IBRV,阳性检出率为6.09%(95%CI:2.5,12.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品种、区域间,患有BRDC的风险无统计学差异。夏季和秋季相较春季更为易感。>14周龄牛相较≤14周龄牛感染的风险显著高,尤其是感染BVDV的风险。在有呼吸道症状牛中,BRDC主要病毒为BVDV,且有BVDV分别与BPIV3、BRSV混合感染的情况。在无呼吸道症状牛群中,IBRV的阳性检出率最高。综上,本研究确定了我国牛群中BRDC主要病毒的携带分布情况,确定了不同地区、季节、品种感染BRDC病毒的风险,为BRDC的精准防控提供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 牛副流感病毒3型 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 流行病学调查 时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5
作者 张立军 王华丽 +1 位作者 刘广凤 徐爱民 《食品安全导刊》 2025年第3期38-40,44,共4页
目的:对一起食堂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可疑食物、污染来源及致病因子,为预防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分析事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 目的:对一起食堂发生的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查找可疑食物、污染来源及致病因子,为预防此类事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对照研究、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分析事件原因,提出对策建议。结果:此次事件共发病17例(5.86%),最短潜伏期6 h,最长潜伏期为30 h,平均潜伏期21 h。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凉拌海带丝为可疑食物(OR=33.46,95%CI:3.92~285.5)。5名病例粪便和8月5日留样食物凉拌海带丝中副溶血性弧菌阳性,凉拌海带丝毒力基因阳性(tlh^(+)、drh^(-)、tdh^(+))。调查发现蒸煮后的海带与大虾共用了砧板和盛放器具。结论:该事件是一起由食用被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的凉拌海带丝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建议餐饮单位规范食品制作,防止交叉污染,有关部门加强监管,落实食品安全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副溶血性弧菌 流行病学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精英女子水球流行病学调查
6
作者 王志彬 丁杰 +3 位作者 陈根 冯学会 王峥 解强 《体育科技》 2025年第1期33-34,37,共3页
【目的】对我国高水平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该横断面研究对24名高水平女子水球运动员140天的备战训练进行随访研究。采用问卷结合巡诊的方式收集伤病数据。【结果】女子水球运动员肩关节的发病率最高7.14(95%CI,2.1... 【目的】对我国高水平女子水球运动员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该横断面研究对24名高水平女子水球运动员140天的备战训练进行随访研究。采用问卷结合巡诊的方式收集伤病数据。【结果】女子水球运动员肩关节的发病率最高7.14(95%CI,2.19~12.09),其次是膝关节4.46(95%CI,0.55~8.38)及腰部3.57(95%CI,0.07~7.57)。肩、膝关节损伤的队员大部分可以正常参加训练,只有少部分队员会影响到运动表现;最常见损伤类型为过劳性损伤,占总数的52.2%。其次为拉伤,占总数的26.1%。【结论】研究表明加强女子水球队运动防护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子水球 运动损伤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畜日本血吸虫病流行病学特征与防控策略
7
作者 孙学强 朱传刚 +6 位作者 孙荣钊 李超 甄岳 张志 李彦 马帅 尹斐斐 《中国动物检疫》 2025年第2期7-14,共8页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防控政策优化提供依据,综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概述了我国当前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阐明了通过综合防控举措的有力实施,该病流行率已显著下降,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的潜在风... 为了解日本血吸虫病的发展态势,从而为相关防控政策优化提供依据,综述了日本血吸虫病的全球流行病学特征,概述了我国当前家畜日本血吸虫病的流行状况,阐明了通过综合防控举措的有力实施,该病流行率已显著下降,但仍存在疫情反弹的潜在风险。基于对日本血吸虫病的诊断能力,深入探讨了在我国“低水平、低度感染”的防控新形势下,继续广泛使用试纸条现场诊断和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同时,针对我国血吸虫病的防控实际,提出强化监测预警、突破防控难点、检测驱动预防、加强部门协作与能力建设、强化科普宣贯教育等防控策略,旨在为血吸虫病的科学防控与最终消除提供信息支持与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病 流行病学 诊断技术 疫病防控 公共卫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口蹄疫的流行病学分析与防治措施
8
作者 王继春 《河北农业》 2025年第2期117-118,共2页
牛口蹄疫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全球畜牧业构成重大威胁。本文分析了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强调了环境因素和国际贸易对疾病扩散的影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评估了疫苗接种、边境检疫和生... 牛口蹄疫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对全球畜牧业构成重大威胁。本文分析了口蹄疫病毒的传播途径、易感动物种类及其地理分布,强调了环境因素和国际贸易对疾病扩散的影响。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数据,评估了疫苗接种、边境检疫和生物安全措施的防控效果。文章还讨论了快速诊断技术在早期预警中的潜力,并提出通过政策法规确保防控措施的落实。旨在为科学、有效的口蹄疫防治策略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口蹄疫 流行病学 防控措施 疫苗接种 生物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福建省三明地区A型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9
作者 陈小丽 《中国动物保健》 2025年第1期246-249,共4页
为了解福建省三明地区A群猪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对2022~2023年福建省三明地区55家规模化猪场的4 3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调查RVA流行率,并对RVA阳性样本进行VP7基因扩增、测序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同源... 为了解福建省三明地区A群猪轮状病毒的流行情况及分子特征,对2022~2023年福建省三明地区55家规模化猪场的4 356份粪便样品进行检测,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调查RVA流行率,并对RVA阳性样本进行VP7基因扩增、测序使用Meg Align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进化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轮状病毒 调查分析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学校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春旭 王彦文 +3 位作者 黄程程 贺漓漓 韩丹丹 黄辉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5期11-14,37,共5页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 目的对一起学校食物中毒事件发生的原因和可疑危险因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与实验室分析,提出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利用现场流行病学与卫生学调查,了解患病情况及可疑食物;采集可疑食品、外环境和病例的标本进行荧光定量PCR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与鉴定、药物敏感性分析、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共11名患者,其临床症状主要是恶心、腹痛(100%),其次为呕吐(81.82%);可疑食物为某饼家生产的“脆皮法棍泡芙”,致病因素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来源于食品泡芙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来源于患者肛拭子样本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同源性,所检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对青霉素耐药(耐药率100%)。结论本次食物中毒事件是由某饼家从业人员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制作“法棍泡芙”过程中污染食物而引起的金黄色葡萄球菌A型肠毒素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食物中毒 流行病学调查 实验室分析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诊疗焦点探讨 被引量:10
11
作者 田文 阳泽龙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4-48,共5页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 甲状腺癌发病率全球范围内呈快速上升趋势,学术界对其原因观点不一,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为“过度诊断”导致,但从大样本流行病学研究来看,其发病率为真实上升。国外最新文献报告,美国甲状腺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美国甲状腺学会(ATA)指南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诊疗降级相关;而持更积极诊疗态度的韩国等亚洲国家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这需要我们注意与深思。因此本文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流行病学及国内外诊疗焦点再次探讨。我国甲状腺癌5年生存率从2003-2005年的67.5%增长至2012-2015年的84.3%,出现显著提升,然而仍远低于美国的98.3%。针对如今我国甲状腺癌同质化诊断、治疗水平低的现状,直接照搬国外指南,诊疗降级,存在引起我国甲状腺癌死亡率上升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流行病学 积极监测 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视眼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
12
作者 管怀进 季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9-172,共4页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早预防、早干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重要的科学依据。疾病前期(predisease)常指在流行病学调查/筛查中发现的机体非正常状态,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进展的过渡阶段,如果不干预就会发展... 流行病学调查是疾病早预防、早干预以及相关政策制定重要的科学依据。疾病前期(predisease)常指在流行病学调查/筛查中发现的机体非正常状态,但还没有达到疾病的诊断标准,是机体由健康状态向疾病状态进展的过渡阶段,如果不干预就会发展为疾病。如大家熟知的癌症前期(癌前病变)、糖尿病前期以及高血压前期等,也包括近视前期、青光眼前期以及糖尿病前期眼部并发症等眼病前期。疾病前期由于处于疾病尚未出现临床表现或者极早期阶段,通过适当的干预可以阻止甚至逆转疾病的发生而广受重视。然而,目前眼科工作者尚未对开展眼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足够重视,对如何开展眼病前期的流行病学调查也不甚了解,本文根据以往开展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的经验,就目前患病率高、视觉损伤大的几种常见眼病前期流行病学调查的开展进行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病前期 防盲 流行病学调查 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年湖北地区猪流行性腹泻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苗苗 李悦 +7 位作者 喻鸿雁 陈文钦 向金梅 王雯熙 郭妮妮 宋先荣 杨凯 周娴 《猪业科学》 2024年第5期54-57,共4页
1材料所有病猪材料均来自湖北地区猪场送检的猪腹泻样本。全自动PCR分析系统(Gentier 48R),购自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仪(VNP-32P)购自南京诺维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试剂盒(Fastpure Viral DNA/RNA Mini Kit V2),购自南京... 1材料所有病猪材料均来自湖北地区猪场送检的猪腹泻样本。全自动PCR分析系统(Gentier 48R),购自天隆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仪(VNP-32P)购自南京诺维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核酸提取试剂盒(Fastpure Viral DNA/RNA Mini Kit V2),购自南京诺维赞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细菌核酸提取试剂盒(Biospin细菌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购自杭州博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腹泻 流行病学调查 核酸提取 猪腹泻 DNA提取试剂盒 PCR分析 32P 医疗科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4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流行病学及血常规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茜 卢秀 +3 位作者 谭丽琴 梁琼 唐娟 张若杰 《中国医药科学》 2024年第14期63-66,共4页
目的分析研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发病时血常规特点,为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儿科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4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收集基本病例资... 目的分析研究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临床特征及发病时血常规特点,为疱疹性咽峡炎诊断和治疗提供临床参考。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儿科2022年6月至2023年5月收治的1416例疱疹性咽峡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收集基本病例资料并采集血样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从病例中抽取100例WBC>15×10^(9)/L的患儿,根据病历记载是否使用抗生素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临床疗效和WBC恢复情况。结果1416例疱疹性咽峡炎主要发生在1~6岁儿童中,占全部收治患儿的87.43%,临床症状以发热、咳嗽、胃纳欠佳为主,惊厥、呕吐及肢体抖动症状较为少见;发病高峰期集中在5~6月份,尤其是6月份,其发病率最高达51.27%;WBC、NEU%、hs-CRP平均值分别(11.52±1.02)×10^(9)/L、(71.78±4.95)%、(10.36±1.04)mg/L。根据年龄分为<1岁、1~3岁、4~6岁、>6岁组,四组患儿WBC、NEU%、hs-C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15×10^(9)/L的患儿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WBC均降低,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疱疹性咽峡炎重点人群为1~6岁儿童,高峰期为春末夏初季节,应在高峰期做好重点人群的防控措施,减少发病率。临床多见发热、咳嗽、胃纳欠佳等症状。血常规特点主要表现为WBC、NEU%、hs-CRP水平轻度升高,不能仅以WBC升高作为疱疹性咽峡炎使用抗菌药物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疱疹性咽峡炎 流行病学特征 血常规特点 防控要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某地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确认与分析
15
作者 尚立宏 王子坚 +4 位作者 周峰 高静 南金鱼 聂龙祁 彭程 《中国草食动物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96,共5页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 为了进一步确认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外卖骆驼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事件,评估其风险及发生原因,阻断传播途径,对当地36个骆驼养殖户进行了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2155峰骆驼的血清样本进行了虎红平板初筛及试管凝集确认试验,并从检出阳性扑杀的骆驼中随机选取了6峰采集了肝、脾病料,采用2种PCR试验进行了布鲁氏菌确认及分型。同时将检出阳性驼群扑杀后剩余的796峰骆驼饲养30 d后,采集血样进行了复检。结果表明,36个骆驼养殖户的2155峰骆驼中,242峰被检出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阳性率11.23%;阳性驼群的796峰骆驼30 d后复检,检出阳性171峰,阳性率21.48%;BCSP31-PCR检测结果表明,6份脾脏和肝脏样本均为布鲁氏菌病原阳性;AMOS-PCR检测结果表明,此起骆驼感染布鲁氏菌病原为羊种布鲁氏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本次引起骆驼发生布鲁氏菌病的原因可能与当地牛、羊和骆驼混群饲养、易感动物调运、种公驼交换、媒介、野生动物传播及庆典活动等有关,此次骆驼感染率较高,感染风险因素较多,现有检测净化技术无法短期内有效清除本病。本研究初步查明了骆驼感染布病的原因,为后期探索预警、免疫与检测净化相结合的骆驼布鲁氏菌病综合防控措施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骆驼 布鲁氏菌病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输入性小鹅瘟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6
作者 赵焕云 胡媛媛 +9 位作者 段定然 张懿 杜润 杨丽珠 沈雪鹰 明晓 邵冬青 曾邦权 陈红艳 孙兴南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8期16-19,共4页
2023年9月30日,云南省腾冲市某肉鹅养殖场购入的雏鹅发生疫情,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流鼻涕,并大量死亡。为查明病因,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雏鹅累计发病2 567只、死亡2 450只,袭击率为98.7%(2 567/2 600),病死率... 2023年9月30日,云南省腾冲市某肉鹅养殖场购入的雏鹅发生疫情,表现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腹泻、流鼻涕,并大量死亡。为查明病因,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雏鹅累计发病2 567只、死亡2 450只,袭击率为98.7%(2 567/2 600),病死率为95.4%(2 450/2 567)。综合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雏鹅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本起疫情为鹅细小病毒感染引起的小鹅瘟。不规范引种、长途运输应激和育雏不当等是引起疫情的主要原因。本起疫情提示,养殖场应规范引种,加强饲养管理,相关部门需加大检疫监管力度,尽可能避免输入性疫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小鹅瘟 云南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阳市旌阳区胃溃疡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7
作者 代虹 廖想 +3 位作者 谢桂琼 彭航 陈瑾 罗小琼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339-341,346,共4页
目的 分析德阳市旌阳区体检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溃疡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并探究胃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旌阳区4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4 452例检查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性别、年龄、吸烟饮... 目的 分析德阳市旌阳区体检行胃镜检查者的胃溃疡流行病学研究现状,并探究胃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3年7月于德阳市旌阳区4所医院行胃镜检查的4 452例检查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问卷调查收集居民的性别、年龄、吸烟饮酒状况,入院时的不良情绪和季节等流行病学情况;采用~(13)C呼气试验筛查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采用胃镜检查确定是否存在胃溃疡病灶并计算胃溃疡检出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行胃镜检查者胃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德阳市旌阳区行胃镜检查者胃溃疡的检出率为4.67%(208/4 452)。发生胃溃疡的患者秋冬季节发病、有吸烟饮酒史、幽门螺杆菌感染、伴有不良情绪和男性人数的占比较未发生胃溃疡者更高;且年龄较未发生胃溃疡者更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秋冬季节(OR=2.875)、幽门螺杆菌感染(OR=4.035)、吸烟(OR=5.114)、饮酒(OR=3.216)和不良情绪(OR=4.679)是德阳市旌阳区行胃镜检查者胃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性别、年龄、吸烟饮酒情况、不良情绪、幽门螺杆菌感染和季节等因素均能导致胃溃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德阳市旌阳区 流行病学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人炭疽事件引发的畜间流行病学调查
18
作者 盛敏 阮武营 +2 位作者 马英英 颜新宇 赵胜杰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7期14-16,21,共4页
2023年7月26日,河南省某县卫健委通报马某等3人被确诊为皮肤炭疽,3人系亲属关系,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工作。为调查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降低畜间疫情发生和公共卫生风险,重点对病例关联的某养殖专业合作社马某肉牛养殖场、... 2023年7月26日,河南省某县卫健委通报马某等3人被确诊为皮肤炭疽,3人系亲属关系,从事牛羊养殖、屠宰、加工和销售工作。为调查疫病传染源、传播途径,降低畜间疫情发生和公共卫生风险,重点对病例关联的某养殖专业合作社马某肉牛养殖场、马某牛羊屠宰点和老马本地牛羊肉店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病原随省外引进肉牛传入的可能性较小,马某等人通过宰杀带菌肉牛感染,并通过人员或生产资料将病原传入牛场的可能性较大,当前及近一段时间内当地发生人间和畜间炭疽的风险较低,但病原对当地牛羊养殖和公共卫生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建议当地加大动物防疫相关政策宣传力度,普及炭疽等人兽共患病防控知识,切实做好炭疽等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防范疫情再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疽 流行病学调查 畜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输入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19
作者 吴雪军 张传亮 +1 位作者 刘俐君 李盛琼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4年第5期20-24,共5页
自2023年6月4日开始,四川省金堂县某生猪代养场引进的仔猪陆续出现异常死亡情况。为确定病因,分析来源,评估传播风险,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该猪场于2023年5月20—30日分4批共引进仔猪2200头,截至7月14日,共有222头仔猪发病,12... 自2023年6月4日开始,四川省金堂县某生猪代养场引进的仔猪陆续出现异常死亡情况。为确定病因,分析来源,评估传播风险,赴现场开展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该猪场于2023年5月20—30日分4批共引进仔猪2200头,截至7月14日,共有222头仔猪发病,124头死亡,袭击率为10.09%,病死率为55.86%。经现场临床诊断、病死猪病理剖检、实验室检测及干预治疗效果印证,综合判定病因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经追踪调查,该发病猪场无生猪调出,与该猪场有流行病学关联的其他猪场未出现类似发病情况,因此判定疫情扩散风险较低。溯源调查发现发病仔猪的来源种猪场曾发生过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情,现场调查发现该发病猪场生产管理规范,且周边养殖场未出现猪只异常死亡情况,因此综合判定疫情由引进带毒仔猪引起。本起疫情警示,养殖场在引种前应先确认种源场的疾病流行情况,同时加强引种检疫,尽可能避免输入性疫情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仔猪 猝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20
作者 杨小玲 黄东升 +3 位作者 钟玉娟 赵金燕 李婧 苏玮玮 《食品安全导刊》 2024年第9期1-5,共5页
目的:探讨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市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 目的:探讨保山市2018—2022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全市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018—2022年共报告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259起,发病1 362人,死亡8人,罹患率13.98%。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以6—8月为发病高峰,共报告167起(64.48%)。毒蘑菇中毒报告起数和死亡人数占总数的47.88%和75.00%。家庭、餐馆、学校和农村宴席是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主要场所,家庭报告190起(73.36%),死亡8人(100%);农村宴席平均每起事件发病人数高于其他场所。食用毒蘑菇(99起)和有毒动植物(44起)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微生物因素引起的发病人数(453例)居首。结论:2018—2022年保山市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主要发生在夏季,家庭为主要暴发场所,毒蘑菇中毒是致死率最高的致病因素。应加强卫生监管,有针对性地开展预防野生菌及微生物食物中毒健康教育,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发病数和死亡数,降低食源性疾病的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疾病 暴发 流行病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