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首例牛源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分离鉴定 被引量:34
1
作者 曹颖颖 吴健敏 +4 位作者 林俊 朱建波 杨振兴 覃绍敏 蓝显利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746-750,共5页
为了解广西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广西马山县设立牛羊虫媒病监控点,筛选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分别混养在EHDV抗体阳性的牛群及羊群中,采取白天放牧,夜间赶回栏舍的方式饲养。采用竞... 为了解广西反刍动物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情况,本研究在广西马山县设立牛羊虫媒病监控点,筛选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羊作为哨兵动物,分别混养在EHDV抗体阳性的牛群及羊群中,采取白天放牧,夜间赶回栏舍的方式饲养。采用竞争性ELISA全年监测其抗体转阳情况,取抗体阳转动物的红细胞,接种BHK-21细胞分离EHDV。以RT-PCR、病毒中和试验等对分离株进行鉴定,结果在3头哨兵牛EHDV抗体转阳前后的7份抗凝血中分离到3株病毒,TCID50分别为102.5/0.1 m L、102.83/0.1 m L和102.5/0.1 m L,血清型均为EHDV-5型。该结果为首次在广西牛群中分离到EHDV,表明广西反刍动物存在EHDV感染。本研究为国家监测反刍动物重要虫媒病毒病流行情况和疫病风险分析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黄牛 分离鉴定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细胞培养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美亮 彭静 +2 位作者 王超美 高珊 周学良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9-71,共3页
用灭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 L99株感染传代培养的 Vero- E6细胞 ,第 4 d5 0 %的Vero- E6细胞胞浆内可查到对 EHFV鼠血清的特异性荧光 ,第 7~ 10 d阳性细胞数达到 10 0 %.用感染第 3d的细胞培养上清大批量盲种 ,第 7~ 10 d荧光... 用灭活的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EHFV) L99株感染传代培养的 Vero- E6细胞 ,第 4 d5 0 %的Vero- E6细胞胞浆内可查到对 EHFV鼠血清的特异性荧光 ,第 7~ 10 d阳性细胞数达到 10 0 %.用感染第 3d的细胞培养上清大批量盲种 ,第 7~ 10 d荧光强度均达到 + + + + .电镜下病毒呈圆形或卵圆形 ,外膜为电子致密层 ,界面清楚 ,包绕着比较疏松的内浆 ,内浆中有若干个颗粒丝状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VERO-E6细胞 细胞培养 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逆转录酶链反应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分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玉梅 郝富勇 +2 位作者 张雪梅 韩亮 盛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26-27,共2页
针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S片段核蛋白 (NP)编码基因保守核苷酸序列 ,合成了一对引物 ,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的 5 90bp碱基。扩增的II型产物存在限制性内切酶PstI的酶切位点 ,而I型产物不存在。因此 ,用酶切扩增产物的方法达到病毒分型的... 针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的S片段核蛋白 (NP)编码基因保守核苷酸序列 ,合成了一对引物 ,扩增出编码核蛋白的 5 90bp碱基。扩增的II型产物存在限制性内切酶PstI的酶切位点 ,而I型产物不存在。因此 ,用酶切扩增产物的方法达到病毒分型的目的。试验提取 8份鼠脑传代毒种 ,1份细胞培养物和 2 5份病人血清中的出血热病毒RNA ,同时做 6份正常人血清对照 ,经逆转录PCR酶切分型。试验结果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 (IFA)分型结果相一致 ,可特异地对我国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进行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转录酶链反应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分型 间接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型调查及分布影响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怡轩 林俊 +6 位作者 曹颖颖 朱建波 杜毅超 杨振兴 姚俊 李华春 吴健敏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6年第4期19-21,共3页
2014年采集广西5市7县7个养殖场313份牛血清,经cELISA检测随机筛选出100份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血清强阳性样品(cut-off值>70%)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以调查广西EHDV血清型的存在情况,以及分析其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丰富EHDV... 2014年采集广西5市7县7个养殖场313份牛血清,经cELISA检测随机筛选出100份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血清强阳性样品(cut-off值>70%)进行微量细胞中和试验,以调查广西EHDV血清型的存在情况,以及分析其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为丰富EHDV流行病学数据,进一步做好EHDV的综合防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CELISA 中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经口感染的实验研究
5
作者 蔡增林 李忠义 +5 位作者 刘江秋 沈宝军 胡玲美 温青莉 何亦祥 金显涛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1990年第Z1期82-85,共4页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b/c鼠作为动物模型,把EHFV悬液经口灌入和食饵浸毒喂饲进行感染,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结果,实验用鼠可感染发病,从其脑、肺脏器检出抗原,从血清干查出抗体。并从... 为探索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经口感染的可能性,1985-1987年,我们以Balb/c鼠作为动物模型,把EHFV悬液经口灌入和食饵浸毒喂饲进行感染,用免疫荧光法(IF)检测。结果,实验用鼠可感染发病,从其脑、肺脏器检出抗原,从血清干查出抗体。并从脑、肺脏器中分离出EHFV。经单克隆抗体抗原决定簇鉴定,分离株与感染株一致。因而证实EHFV可经口感染,此研究结果对今后EHF流行病学的深入研究预防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经口感染 免疫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边境地区流行性出血热病毒血清学监测及血清型鉴定 被引量:6
6
作者 寇美玲 杨振兴 +3 位作者 李乐 朱建波 高林 苗海生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65-3074,共10页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 为了解近几年云南边境地区牛、羊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本研究从2014年起连续3年在与老挝、越南接壤的江城县设置EHDV监测点,每年选择投放EHDV抗体阴性的10头牛和5只山羊作为哨兵动物进行跟踪监测。每年5~10月份对哨兵动物采血,每周1次,11、12月每月采集一次,进行EHDV抗体、抗原监测和病毒分离。针对致细胞病变的样品,采用EHDV群特异性S 7基因片段引物进行RT-PCR方法检测,同时利用EHDV-1、-5、-6、-7、-10标准阳性血清对分离到的病毒进行中和试验鉴定。结果显示,2014-2016年江城县牛EHDV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9%、58.6%和75.4%;3年期间共监测到15头EHDV抗体阳性黄牛,并从中分离到20个可致细胞病变样品,经RT-PCR确认为EHDV,遗传进化分析发现有11个毒株与1997和2003年日本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9个毒株与1977和1981年澳大利亚分离的EHDV毒株亲缘关系较近,5个毒株与2015年广西分离株的亲缘关系较近;3年期间在山羊体内未检测出抗体,未发现抗原阳性动物;经中和试验血清型鉴定,确定20株毒株包括EHDV-5、-6、-7、-10型4种血清型,感染时间均在5~9月之间。本研究发现,江城县长期存在多种血清型EHDV同时流行,2014-2016年EHDV抗体阳性率逐年增加,亟需加强对EHDV感染情况及活动规律的持续研究,提高流行性出血热的防控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 监控动物 感染率 血清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在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上繁殖动态的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沈宏开 姚益新 张荣淦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4期42-43,共2页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 用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陈株)分別感染MA-104和Vero-E6传代细胞,结果受病毒感染的MA-104细胞荧光阴性细胞出现早,感染滴度高,胞浆内颗粒大,提示MA-104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及抗原片的制作等方面优于Vero-E6细胞。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在某些原代及传代细胞上能适应增殖,国内外已有过报导。但用对轮状病毒十分敏感的恒河猴胚肾MA-104细胞培养和增殖EHFV并与通常使用分离该病毒的VeroE6细胞进行繁殖动态观察,尚未有过报导。本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比较观察EHFV在两种细胞上的增殖动态,为MA-104细胞代替常规Vero-E6细胞用于该病毒的分离、传代等研究以及抗原片的制备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 MA-104 原代 Vero-E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徽省两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性质的比较 被引量:1
8
作者 余荣汉 沈宏开 +1 位作者 姚益新 倪大石 《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14-16,共3页
两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休(McAb)的性质是不同的,1Hg是血凝抑制抗体,2B7则不然。前者对14株不同来源EHFV抗原部有免疫荧光反应,后者只对9株起反应,对5株不起反应。这意味着14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HAN)的抗原决定簇,但是1H8... 两个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单克隆抗休(McAb)的性质是不同的,1Hg是血凝抑制抗体,2B7则不然。前者对14株不同来源EHFV抗原部有免疫荧光反应,后者只对9株起反应,对5株不起反应。这意味着14株EHFV都具有血凝素(HAN)的抗原决定簇,但是1H8对它呈现不同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克隆抗体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血凝素 抗原决定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发热、呕吐为首要表现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涛 王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416-3416,共1页
例1:男35岁,因寒战、发热6d,呕吐5d入院,查体:T38.1℃,双眼结膜充血,腹平软,上腹、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PLT 58.1G/L,血生化:Urea 12.1mmol/L.Cr202μmol/L,Alb34.2g/L.ALT178IU/L.AST2... 例1:男35岁,因寒战、发热6d,呕吐5d入院,查体:T38.1℃,双眼结膜充血,腹平软,上腹、左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肾区叩击痛。血常规:PLT 58.1G/L,血生化:Urea 12.1mmol/L.Cr202μmol/L,Alb34.2g/L.ALT178IU/L.AST281IU/L,尿常规示:Pr0(++)。泌尿系B超示:双。肾形态饱满.皮质回声略强。广东省疾控中心查流行性出血热病毒IgM、IgG抗体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首要表现 发热 呕吐 眼结膜充血 腹部压痛 UREA 疾控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病毒的流行与传播
10
作者 王姣 翁善钢 《中国动物保健》 2014年第9期18-22,共5页
环状病毒是牲畜常见的重要病原体,主要包括有蓝舌病病毒、非洲马瘟病毒、马器质性脑病病毒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毒等。这些病毒能够通过吸血性的库蠓传播。本文主要介绍了这几种病毒在世界各地的流行与传播情况。
关键词 环状病毒 蓝舌病病毒 非洲马瘟病毒 马器质性脑病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炭凝集试验快速检测病毒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董继华 卢银平 +1 位作者 江汉珍 田顺新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80-481,共2页
目的探讨炭凝集试验CAT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可行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mAb制备炭抗体,进行相对应的病毒标本检测,同时以免疫荧光IFA或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用CAT与IFA对比检测40例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 目的探讨炭凝集试验CAT快速检测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可行性。方法用单克隆抗体mAb制备炭抗体,进行相对应的病毒标本检测,同时以免疫荧光IFA或细胞培养法为对照。结果用CAT与IFA对比检测40例EH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抗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7.5%和82.5%,两者的符合率为95%。用CAT对已知病毒试验,结果所试18株RSV均产生凝集,其它8种病毒均不凝集。用CAT和细胞培养法,对83份临床标本中的RSV检测,CAT的阳性率为69.88%58/83,细胞培养法为39.75%33/83,表明CAT较细胞培养法敏感。结论CAT法的敏感性高于IFA和细胞培养,可用于某些临床标本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炭凝集试验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单克隆抗体 抗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外来动物病毒多重普通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其初步应用
12
作者 赵文华 李富祥 杨仕标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33,38,共8页
为了能够同时开展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蓝舌病血清8型病毒(BTV8)、鹿流行性出血热血清1型病毒(EHDV1)和非洲马瘟病毒(AHSV)4种外来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相关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普通逆转录PCR(... 为了能够同时开展对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蓝舌病血清8型病毒(BTV8)、鹿流行性出血热血清1型病毒(EHDV1)和非洲马瘟病毒(AHSV)4种外来动物疫病病原体的核酸检测,本试验根据GenBank中相关病毒序列设计引物和探针,建立多重普通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并在采集的临床样本检测中进行初步应用验证。结果显示:建立的PPRV/BTV8/EHDV1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仅对PPRV、BTV8和EHDV1有特异荧光信号,检测敏感度可达10^(1.70)~10^(2.08) copies/μL DNA;建立的PPRV/BTV8/EHDV1/AHSV四重普通RT-PCR方法可特异性同步检测PPRV、BTV8、EHDV1和AHSV,检测敏感度可达10^(3) copies/μL DNA;2种方法对羊痘、羊口疮、口蹄疫、阿卡斑、牛病毒性腹泻等临床相似的病毒均无扩增。在925份临床样本中检测出1例PPRV核酸阳性样本;经核苷酸序列测定及BLAST比对确定为谱系Ⅳ型PPRV毒株序列。本试验所建立的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和四重普通RT-PCR方法可特异性同步检测相应的3种或4种病毒病原,且具有临床样本检测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反刍兽疫病毒 蓝舌病病毒8型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1型 非洲马瘟病毒 四重普通RT-PCR 三重实时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小鼠白血病病毒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其初步应用
13
作者 贺争鸣 卫礼 吴惠英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6年第1期39-42,共4页
用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小鼠白血病病毒(MurineLeukemiaVirus,MuLv)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6株分泌抗MuL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类型分别为IgM(F10... 用密度梯度离心提纯的小鼠白血病病毒(MurineLeukemiaVirus,MuLv)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获得6株分泌抗MuLv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检测,它们所分泌的抗体类型分别为IgM(F10,D6,C12,A8)和IgG1(A9.B6)。腹水效价为10-3~10-5。相对亲和力分别为1.25ug/ml(F10),1.30μg/ml(D6),1.20μg/ml(C12),1.0μg/ml(A8),0.07μg/ml(A9),0.001μg/ml(B6).F10,D6,C12,和A8能识别相同或相近的抗原表位,A9和B6识别不同的抗原位点。特异性测定结果表明:6株McAb与11种鼠源性病毒抗原脑膜炎病毒(LCM);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鼠痘病毒(Ect.);鼠肝炎病毒(MHV);仙台病毒(Sendai),呼肠孤病毒(Reo3);鼠肺炎病毒(PVM);细小病毒(MVM);鼠腺病毒(MAd);多瘤病毒(Polyoma),脑脊髓炎病毒(GDVII)均无反应。将MuLv McAb标记荧光素应用于实际检测,取得较好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病毒 小鼠 单克隆抗体 分泌 多瘤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鼠肝 脑脊髓炎病 鼠痘病毒 细小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套式PCR检测蓝舌病病毒
14
作者 邱昌庆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19期6-6,共1页
美国I.E.Aradaib等从BTV17型(BTV—17)的非结构蛋白1基因中选择了2对寡核苷酸引物对(BTV<sub>1</sub>、BTV<sub>4</sub>和BTV<sub>2</sub>、BTV<sub>3</sub>),用于套式多聚酶链反... 美国I.E.Aradaib等从BTV17型(BTV—17)的非结构蛋白1基因中选择了2对寡核苷酸引物对(BTV<sub>1</sub>、BTV<sub>4</sub>和BTV<sub>2</sub>、BTV<sub>3</sub>),用于套式多聚酶链反应(PCR)试验中的两步扩增。第一步,使用外引物对BTV<sub>1</sub>和BTV<sub>4</sub>进行扩增,获得一个有826个碱基对(bp)的产品;第二步,用套式或内引物对BTV<sub>2</sub>和BTV<sub>3</sub>进行扩增,产生一种有517bp的PCR产品。应用这种套式PCR测定法,可以检测出在细胞培养物中繁殖的北美原型血清型2、10、11、13和17BTV的RNA。使用套式引物对BTV<sub>2</su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式PCR检测 蓝舌病病毒 套式多聚酶链反应 非结构蛋白1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血清型 细胞培养物 两步扩增 家畜流行病学 病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重要虫媒病的核酸液相芯片高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8
15
作者 詹爱军 王新卫 +5 位作者 卢体康 陈书琨 孙洁 陈兵 曾少灵 花群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0-245,共6页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 为建立可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DV)、阿卡斑病毒(AKV)、蓝舌病病毒(BTV)和水泡性口炎病毒(VSV)的液相芯片快速检测技术,用DNAStar软件对GenBank中BTV的VP7基因、EHDV的VP7基因、AKV的N基因和VSV的NP基因序列进行序列分析,设计针对这些基因的特异性探针并标记生物素,分别与不同编号的荧光编码微球偶联后再与这些病毒相应基因的PCR产物杂交反应,用液相芯片检测仪(Liquichip 200)检测荧光信号建立了以上4种虫媒病的快速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偶联特异性探针的微球只与相应的病毒基因的PCR产物反应,而不与其他虫媒病病毒反应;检测灵敏度达到50~100个TCID50。本研究建立了可以同时检测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阿卡斑病毒、蓝舌病病毒和水泡性口炎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液相芯片技术,为其他类似病毒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提供了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鹿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阿卡斑病毒 蓝舌病病毒 水泡性口炎病毒 液相芯片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五种啮齿类动物疫病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4
16
作者 薛俊欣 熊炜 +4 位作者 张秋蕾 林颖峥 王巧全 蒋静 李健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8-85,共8页
为提升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检疫效率,本研究拟建立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仙台病毒和鼠肝炎病毒联检的微流控芯片方法并进行评价。针对5种病毒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将引物包埋于芯片反应槽内... 为提升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检疫效率,本研究拟建立鼠痘病毒、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仙台病毒和鼠肝炎病毒联检的微流控芯片方法并进行评价。针对5种病毒基因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LAMP引物,将引物包埋于芯片反应槽内,通过检测5种啮齿类动物病毒和另外3种病毒的样本来分析本方法的特异性,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模板来评价本方法的灵敏度和重复性,通过检测35份小鼠的临床阳性样本和30份健康小鼠的肝组织样本来评价本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微流控芯片方法特异性好、灵敏度高、重复性佳,各指标间无相互干扰。本方法可提高啮齿类实验动物的检疫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痘病毒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 仙台病毒 鼠肝炎病毒 微流控芯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第五届编辑委员会顾问介绍
1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F0004-F0004,共1页
关键词 编辑委员会 编委会 北京 大学学报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浅埋暗挖法 简水生 大瑶山隧道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科院院士 发光学 地下铁道 地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