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分析与识别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振华 王攀 张顺颐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7,12,共8页
首先对Skype通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统计特征和静荷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策略,然后综合分析上面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方案,并设计出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系... 首先对Skype通信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流统计特征和静荷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策略,然后综合分析上面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方案,并设计出基于综合统计特征的Skype流量识别系统模型,最后设计并实现了相应的实验系统对相关结论进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KYPE 量识别 流统计特征 静荷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测流技术综述
2
作者 姚光强 张亚 +3 位作者 袁有为 熊昭龙 舒钟毓 刘聪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21,28,共6页
视觉测流技术在非接触式河流流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综述视觉测流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底层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探讨现有视觉测流算法存在的问题,如算法在处理... 视觉测流技术在非接触式河流流量监测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通过综述视觉测流算法的主要方法,包括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深入分析了这两种方法的底层原理以及研究现状。探讨现有视觉测流算法存在的问题,如算法在处理天然河流的不规则性、复杂流动特性以及野外环境干扰时测量精度不理想等,并对光学目标跟踪测流算法和统计特征测流算法进行了对比与分析。最后,对这两种方法的优势与缺点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测 目标跟踪测算法 统计特征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组合式特征选择算法及其在网络流量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储慧琳 张兴明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25-329,共5页
当前网络流量日趋复杂,给网络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为了准确地识别出网络中的各种流量,本文以支持向量机为分类器,以流的统计学特征为分类依据,提出一种组合式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快速去除和分类不相关的特征,针对余下的特征,再利用遗... 当前网络流量日趋复杂,给网络管理带来许多困难.为了准确地识别出网络中的各种流量,本文以支持向量机为分类器,以流的统计学特征为分类依据,提出一种组合式特征选择算法,该算法首先快速去除和分类不相关的特征,针对余下的特征,再利用遗传算法引导特征的选择和支持向量机模型参数的寻优,最终获得了最优的特征集和最佳的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经过实验验证,基于该算法的网络流量识别方法在识别P2P流量时能以更少的特征获得更高的分类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量识别 统计特征 支持向量机 遗传算法 特征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特征的P2P业务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庆章 邵奔 陈超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A01期109-113,共5页
着重分析了P2P流量统计特征,根据不同应用的流量模式和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统计特征的P2P识别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数据报文载荷信息进行检查,因此不受数据是否加密的限制,扩大了P2P识别的范围.论文将基于流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 着重分析了P2P流量统计特征,根据不同应用的流量模式和实验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流统计特征的P2P识别方法.这种方法不需要对数据报文载荷信息进行检查,因此不受数据是否加密的限制,扩大了P2P识别的范围.论文将基于流统计特征的识别方法与端口法、有效载荷特征串识别法等结合起来,构成复合的P2P流量识别系统.实验数据证明,该系统不仅能识别出更多的P2P应用,而且还具有较高的识别率和较低的误报率和漏报率,应用到实际网络中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量识别 流统计特征 复合特征 NETFILTER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交通流模型及仿真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刘应东 牛惠民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7-102,共6页
在NS模型基础上,考虑到公交车进出站的优先权、逐步变速等因素,建立了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混合交通流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单站台和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两种停靠方式的交通流特性,研究了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的站... 在NS模型基础上,考虑到公交车进出站的优先权、逐步变速等因素,建立了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混合交通流双车道元胞自动机模型.通过模型模拟,对比分析了单站台和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两种停靠方式的交通流特性,研究了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的站台长度、站台间距以及公交车比例对交通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公交车密度较大的路段上,设置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并选择适当站台长度、站台间距可以提高车站的处理能力,更有效的缓解由公交站引起的道路拥堵,从而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该模型作为城市现有道路改造时确定公交车站停靠方式及站台长度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混合交通 元胞自动机 多站台港湾式公交站 交通流统计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