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冷季流感暴发与大气颗粒物浓度关系探究
1
作者 黄悦 杨杨 +3 位作者 马盼 马晓璐 李馨雨 李思俏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5年第2期232-237,共6页
为探究亚热带气候区冷季流感暴发风险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气象健康与交叉领域的研究,收集深圳市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流感暴发的疫情逐日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与大气颗粒... 为探究亚热带气候区冷季流感暴发风险与大气颗粒物浓度的关系,为相关疾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丰富气象健康与交叉领域的研究,收集深圳市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流感暴发的疫情逐日监测数据,及同时段的常规气象观测数据与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在区分流感病毒亚型(甲流、乙流)的基础上,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冷季流感暴发与两种粒径颗粒物PM1o、PM_(2.5)的关联性。结果显示:两种亚型的暴发均在冷季呈现高峰,与颗粒物在冷季的高浓度峰值基本对应;但甲流、乙流疫情暴发的时间段不完全重合,并存在年际差异。DLNM揭示,对于甲流而言,高浓度PM_(2.5)存在较强的滞后性影响,滞后11d时74.28μg/m(Po)的PM_(2.5)浓度关联的相对危险度RR可达1.85(95%CI:1.01~3.36);而PM_(10)的即时效应更强,暴发当天高浓度(90.50μg/m,Prs)关联的RR高达1.68(95%CI:1.04~2.71)。此外,大气颗粒物对乙流暴发仅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5~8d),例如,滞后5d浓度为56.58μg/m^(2)(Prs)的PM2.s危险度为1.22(95%CI:0.90~1.64),而90.50μg/m(Prs)的PMlo危险度高达3.17(95%CI:1.73~5.78)。综上,大气颗粒物对流感暴发疫情的影响显著,提升空气质量可一定程度降低流感传播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暴发疫情 大气颗粒物 暴露-反应关系 时间序列模型 冷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