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防振条约束失效对蒸汽发生器传热管面内流弹失稳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齐欢欢 姜乃斌 +2 位作者 黄旋 冯志鹏 江小州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82-2388,共7页
根据防振条布置以及面内支承连续失效个数,将防振条面内约束失效分析划分为多种工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面内约束失效对传热管面内模态的影响,采用各位置阻尼在振型函数上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各阶模态的阻尼比,进而研究了防振条面内... 根据防振条布置以及面内支承连续失效个数,将防振条面内约束失效分析划分为多种工况,分析了不同工况下面内约束失效对传热管面内模态的影响,采用各位置阻尼在振型函数上进行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了各阶模态的阻尼比,进而研究了防振条面内不同约束对传热管面内流弹失稳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着面内支承连续失效位置的增多,弯管段面内首阶模态频率不断降低,出现在弯管段的振型越加明显;弯管段面内首阶模态不一定是最大流弹失稳比值出现的模态,最大流弹失稳比值出现模态的振型几乎都出现在弯管段;随着面内支承连续失效位置的增多,面内流弹失稳比值不断增大,当连续3个及以上防振条面内约束失效时,将出现流弹失稳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传热管 防振条 约束 面内流弹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三角形排列管束结构流弹失稳流体力模型数值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 张毅雄 +3 位作者 冯志鹏 叶献辉 陈果 齐欢欢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99-508,共10页
研究了流弹失稳流体力模型.选取阻尼机理控制下的流弹稳定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多种入口流速下对正三角形排列管束结构中单管可动情况的流致振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用管子速度和位移的多项式函数作为流体力模型,结合流体力和管子位移数值模... 研究了流弹失稳流体力模型.选取阻尼机理控制下的流弹稳定性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多种入口流速下对正三角形排列管束结构中单管可动情况的流致振动过程进行了模拟.用管子速度和位移的多项式函数作为流体力模型,结合流体力和管子位移数值模拟结果,计算了流体力系数.对不同流速工况下的流体力系数与流速之间的关系进行拟合,将流速的影响引入到流体力模型中.最终得到了与管子速度、位移以及入口流速相关的流体力模型.用建立起的流体力模型对管束结构流弹失稳临界流速进行了预测,结果较好.这种以管束结构流致振动数值仿真为基础,结合给定的函数形式建立起的流体力模型,能反映管束结构和流体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主要特征,该模型对流弹失稳临界流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束结构 流致振动 计算流体力学 流体力模型 流弹失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FD-半解析模型混合的管束结构流弹失稳预测方法 被引量:2
3
作者 赵燮霖 冯志鹏 +2 位作者 蔡逢春 叶献辉 周进雄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8-255,共8页
横向流作用下管束结构传统流弹失稳模型的建立或多或少需要获取实验流体力参数作为输入条件.因此非常需要开发一种不依赖实验数据的管束结构流弹失稳模型.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FD仿真与半解析方法混合的管束结构流弹失稳预测方法.采用... 横向流作用下管束结构传统流弹失稳模型的建立或多或少需要获取实验流体力参数作为输入条件.因此非常需要开发一种不依赖实验数据的管束结构流弹失稳模型.该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CFD仿真与半解析方法混合的管束结构流弹失稳预测方法.采用CFD仿真方法获取半解析模型中关键的相位延迟函数,并根据速度将其表示为简单的分段函数.最终预测了横向流作用下间距比为1.375的平行三角形与正三角形管束结构的流弹失稳阈值,预测结果与文献中的实验结果吻合良好.该文提出的CFD-半解析模型混合方法同样适用于其他管束结构的流弹失稳预测,为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流弹失稳现象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时间成本较低的预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弹失稳 蒸汽发生器 相位延迟 CFD 半解析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流弹失稳评价关键参数分析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熊光明 朱勇 谭蔚 《核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28-437,共10页
针对某压水型核电厂新研发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采用ASME BPVC-Ⅲ推荐的半经验公式及相应参数取值,计算得到了悬臂传热管在空泡份额为0%(单相水)、10%、20%、50%、80%、90%下的流弹失稳临界流速。同时,设计开展了悬臂传热管阵在各空泡份... 针对某压水型核电厂新研发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管,采用ASME BPVC-Ⅲ推荐的半经验公式及相应参数取值,计算得到了悬臂传热管在空泡份额为0%(单相水)、10%、20%、50%、80%、90%下的流弹失稳临界流速。同时,设计开展了悬臂传热管阵在各空泡份额下的流致振动实验,测得了传热管流弹失稳临界流速、动水中的振动阻尼比及固有频率等关键参数。实验中测得的振动阻尼比主要包含了两相阻尼与粘滞阻尼,随空泡份额的变化而变化,范围为1.51%~3.98%,考虑测量不确定度后,该值可用于本文所述蒸汽发生器设计,且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分析结果表明,规范推荐的公式及参数计算所得传热管流弹失稳临界流速和实验结果趋势相同、规律一致,前者较后者有较大的保守性,安全系数在1.5以上;采用实验测得的阻尼比及固有频率重新计算得到的临界流速安全系数有所下降,但仍高于1.1。通过实验和分析,讨论了文中所述新研发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流弹失稳评价关键参数取值及分析方法的合理性与保守性,可用于工程产品的设计及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发生器 传热管 流弹失稳 经验公式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承板支撑多跨管束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夏鋆 祖洪彪 +3 位作者 熊珍琴 张可丰 顾汉洋 谢永诚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79-1386,共8页
本文针对支承板支撑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流致振动基础试验。试验件由49根旋转正三角形布置的模拟传热管组成,传热管两端固定,中间3处采用支承板支撑。试验测量获得了单向横流冲刷和双向横流冲刷下不同进口流速传热管束的振动特性,获得... 本文针对支承板支撑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流致振动基础试验。试验件由49根旋转正三角形布置的模拟传热管组成,传热管两端固定,中间3处采用支承板支撑。试验测量获得了单向横流冲刷和双向横流冲刷下不同进口流速传热管束的振动特性,获得振幅、频率、临界雷诺数等关键信息。结果表明,双向横流冲刷下的传热管较单向横流冲刷下的在更低雷诺数下发生失稳,两种流动方式下传热管发生失稳时加速度峰值频率均为104Hz,该值与单跨两端固支模型的理论计算固有频率非常接近。研究结果可为传热管束流致振动数值模拟分析提供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承板 流致振动 流弹失稳 多跨管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振条-传热管大间隙多跨直管束流致振动试验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霍茁 张可丰 +4 位作者 熊珍琴 祖洪彪 顾汉洋 谢永诚 全正庭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214-1220,共7页
针对抗振条-传热管大间隙的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了流致振动试验研究。传热管束转角正三角形排列,3处抗振条将直管束分为4跨,中间其中1跨的局部区域受到横向流体的冲刷。试验测试获得了管间流速在3.3~14.7 m/s区间内传热管振动位移和振... 针对抗振条-传热管大间隙的4跨传热管直管束开展了流致振动试验研究。传热管束转角正三角形排列,3处抗振条将直管束分为4跨,中间其中1跨的局部区域受到横向流体的冲刷。试验测试获得了管间流速在3.3~14.7 m/s区间内传热管振动位移和振动频率响应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管间流速逐渐增大,传热管在来流方向和升力方向的振动频率依次增大,传热管的振动模态从抗振条1处有效支撑、2处未有效支撑的状态,转换为3处抗振条均有效支撑的状态。试验观测到传热管流弹失稳,其临界流速为14.5 m/s,与5种经验关系式预测结果的对比表明,Chen关系式能较好地预测流弹失稳的发生,预测结果较保守,与试验值间的相对偏差为21.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跨管 流弹失稳 抗振条 固有频率 模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管式换热器的流致振动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吴建邦 郑明光 +2 位作者 王明路 田林 张月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50-256,共7页
流体诱发振动广泛存在于管壳式换热设备中,而螺旋管式换热器由于体积小、换热效率高,近年来大量应用于各类工业换热设备。本文针对单根螺旋管进行流致振动分析,分别利用一维热工水力程序RELAP5、CFD软件FLUENT和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螺... 流体诱发振动广泛存在于管壳式换热设备中,而螺旋管式换热器由于体积小、换热效率高,近年来大量应用于各类工业换热设备。本文针对单根螺旋管进行流致振动分析,分别利用一维热工水力程序RELAP5、CFD软件FLUENT和有限元软件ANSYS计算螺旋管一、二次侧流体密度分布,一次侧流体的速度场和螺旋管模态振型,并在0、1、2、4、和8支承数下计算单根螺旋管的流弹失稳比和湍流抖振均方根位移比。计算结果表明,当螺旋管采用4个对称支承进行固定时可满足ASME流弹失稳和TEMA湍流抖振的设计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管式换热器 流致振动 流弹失稳 湍流抖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均匀横流对传热管束全场管流致振动的影响
8
作者 李先达 张锴 +3 位作者 熊珍琴 矫明 王帅权 顾汉洋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2450-2457,共8页
核电厂中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因受到不均匀横流冲刷而产生振动磨损。不均匀横流冲刷时各管所受来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究全场各传热管流致振动响应规律,搭建了由28根圆管和10根半圆管组成的3跨长模拟传热管束可视化振动实验装置,并... 核电厂中蒸汽发生器传热管束因受到不均匀横流冲刷而产生振动磨损。不均匀横流冲刷时各管所受来流速度存在显著差异。为探究全场各传热管流致振动响应规律,搭建了由28根圆管和10根半圆管组成的3跨长模拟传热管束可视化振动实验装置,并在传热管束上游设置1/3开口流量调节板以产生不均匀横流,采用高速相机视觉测量技术与加速度计相结合测量传热管受到不均匀横流冲刷时全场各管的振动位移和加速度。结果表明,不均匀横流冲刷时全场各管束的振动幅值和频率存在差异,失稳发生时观察到4个区域存在局部共振现象。其中正对来流开口区域的较低3列管中心区为激烈的流弹失稳共振区,该区域振动峰值频率与管束中部支承固支、顶部支承简支的1阶频率一致。实验获得了不均匀横流作用下传热管束流弹失稳临界流速,并与5种经典流弹失稳预测关系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Connors和Chen关系式预测结果保守,分别低于实验临界速度50.2%和24.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场管振动 不均匀横流 流弹失稳 可视化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