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MA+Ion和PHA用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的结果比较 被引量:5
1
作者 焦志军 王文红 辛利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58-559,共2页
关键词 TH1/TH2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结果比较 细胞细胞因子 PHA acetate 细胞活化 分泌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分泌 细胞表面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针穿刺流式细胞术检测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谢彦 勇威本 +4 位作者 河福金 朱军 张运涛 郑文 王小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592-593,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细针穿刺 流式细胞检测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术在铜对藻类生态毒理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于洋 孔繁翔 +2 位作者 钱蕾蕾 韩小波 阎荣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28,共4页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铜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96h的EC50 为 82 86μg·l- 1 ,当铜浓度为 1 0 1 2 5 μg·l- 1 时 ,藻细胞的生... 用流式细胞术研究了铜对铜绿微囊藻的毒性作用 ,结果表明 ,一定浓度的铜对藻类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而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铜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96h的EC50 为 82 86μg·l- 1 ,当铜浓度为 1 0 1 2 5 μg·l- 1 时 ,藻细胞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可以说明铜对藻类群体作用的过程 ,即铜并不是同时对所有的藻细胞产生抑制作用 .低浓度时只是对部分细胞产生抑制 ,随着铜浓度的升高 ,受到抑制的细胞也越多 ,当达到最高浓度时 ,几乎所有细胞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 抑制作用 流式细胞检测 升高 毒性作用 生态毒理 浓度 细胞 藻类 铜绿微囊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T细胞亚群变化的定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33
4
作者 朱理玮 李克敏 +4 位作者 薛承锐 刘自宽 魏子冬 赵立超 梁晖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9-213,共5页
本实验用流式细胞计对26名乳腺癌患者及14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全组乳腺癌CD_3^+及CD_4^+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腋淋巴结移转组又明显低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2)CD_8^+细胞随乳腺癌不同阶段呈特征性改变... 本实验用流式细胞计对26名乳腺癌患者及14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1)全组乳腺癌CD_3^+及CD_4^+细胞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腋淋巴结移转组又明显低于腋淋巴结无转移组.(2)CD_8^+细胞随乳腺癌不同阶段呈特征性改变.(3)腋淋巴结转移组CD_4^+/CD_8^+比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及腋淋巴结无转移组.(4)CD_(16)^+细胞在正常对照及伴在不伴腋淋巴转移乳腺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提示:(1)机体对乳腺癌有相应的防御机能.(2)乳腺癌患者CD_(16)^+(LGL)细胞数与NK细胞活性无关且和正常对照组无异.(3)乳腺癌患者CD_3^+/CD_8^+比值可辅助评估伴腋淋巴转移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T淋巴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酵母细胞表面展示HIV-1 gp41用于血清中抗体的检测的研究(英文)
5
作者 向柱方 赵树进 +1 位作者 杜红丽 林影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年第2期16-23,共8页
以Hexa-His和Flag为标签,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将HIV-1囊膜蛋白gp41展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ws cerevisiase)细胞MT8-1表面.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表明His标签成功展示于重组酵母细胞MT8-1/pICAS-His和MT8-1/pICAS-His-gp41表面;活性的gp4... 以Hexa-His和Flag为标签,利用酵母表面展示技术将HIV-1囊膜蛋白gp41展示于酿酒酵母(Saccharomycws cerevisiase)细胞MT8-1表面.流式细胞测定结果表明His标签成功展示于重组酵母细胞MT8-1/pICAS-His和MT8-1/pICAS-His-gp41表面;活性的gp41成功展于重组酵母MT8-1/pICAS-His-gp41表面,荧光显微镜观测结果表明了这一点;Flag标签可以在TM8-1/pICAS-Flag表面检测到,但Flag和gp41均不能在MT8-1/pICAS-Flag-gp41表面检测到活性.利用展示在酵母表面的gp41蛋白建立酵母细胞CbELISA体系,可成功用于检测单克隆抗体,其浓度达到了10 ng/mL,此体系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1 GP41 酵母细胞CbELISA 免疫荧光标记 FACS(流式细胞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孙晓艳 付小兵 +2 位作者 伊海英 刘惠玲 孙同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1期2003-2007,共5页
目的初步探索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HEKa细胞体外培养6~7代时开始出现老化迹象,细胞体积膨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加入浓度为10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液分别培养6... 目的初步探索表皮细胞体外去分化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HEKa细胞体外培养6~7代时开始出现老化迹象,细胞体积膨大,形态发生明显改变。加入浓度为100ng/ml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液分别培养6、12、24、48、72h后,MTT法检测bFGF对表皮细胞体外生长的促进作用。同时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及功能的改变。结果MTT检测结果显示浓度为100ng/ml,诱导时间为36~48h为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的最佳实验条件。在bFGF的作用之下,老化的HEKa细胞周围开始出现新生的表皮干细胞样克隆。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组细胞中β1整合素、CK19、CK14的表达增强,而CK10作为终末分化细胞的标志,在bFGF诱导组中的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检测分析显示bFGF作用后,实验组CK19表达阳性的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多(分别为74.77%和15.74%);CK14表达阳性的细胞也由原来的67.26%增加至被检测细胞总数的87.14%。而bFGF诱导作用后,被检测细胞中表达CK10阳性的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4.56%和98.56%)。此外,RT-PCR检测结果同样再次支持了表皮细胞去分化的理论。在bFGF诱导组中,β1整合素、CK19、CK14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CK10mRNA表达则明显下降。结论bFGF能够在体外诱导表皮细胞逆转分化形成幼稚型表皮前体干细胞,但其涉及具体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细胞 去分化 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检测 MTT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戟天糖链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血管形成作用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王宁 周鹏 +5 位作者 冯国清 刘心玉 张培君 吴斌 胡香杰 乔鹏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促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细胞组、H/R模型组、H/R+阳性对照组、H/R+MOO大、中、小剂量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 目的探讨巴戟天糖链(MOO)对缺氧复氧损伤内皮细胞的促血管形成作用。方法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缺氧复氧损伤(H/R)模型,实验分为6组:正常细胞组、H/R模型组、H/R+阳性对照组、H/R+MOO大、中、小剂量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测量在H/R条件下的细胞周期;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小管形成实验检测MOO对体外内皮细胞血管形成的作用。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H/R模型组增加了G2+S期的细胞(P<0.05),与模型组相比,MOO大、中剂量减弱了这种趋势(P<0.05),使细胞状态更接近于正常细胞;②MOO各剂量组细胞迁移数量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③MOO各剂量组小管形成的面积较模型对照组亦增多(P<0.05)。结论 MOO可以减轻H/R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抑制细胞凋亡,有效促进H/R损伤的内皮细胞迁移和形成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戟天糖链 内皮细胞 缺氧复氧损伤 流式细胞检测 细胞迁移 小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条斑紫菜多糖PY-D2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张陆曦 徐红丽 +2 位作者 顾佳雯 郭婷婷 何培民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093-1096,共4页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多糖体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应用生化技术分离和纯化条斑紫菜多糖,获得条斑紫菜多糖2个组分,分别为PY-D1和PY-D2。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Y-D2以及PY-D2与ConA或LPS协同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MTT... 目的:研究条斑紫菜多糖体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方法:应用生化技术分离和纯化条斑紫菜多糖,获得条斑紫菜多糖2个组分,分别为PY-D1和PY-D2。体外培养条件下分别用不同浓度的PY-D2以及PY-D2与ConA或LPS协同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通过MTT法观察条斑紫菜多糖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脾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PY-D2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72小时后对其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效应,0.25,0.5和1mg/ml条斑紫菜多糖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后,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存活率分别为157.5%,162.1%和173.4%(P<0.01)。PY-D2与ConA或LPS共同处理小鼠脾淋巴细胞时,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存活率高于ConA和LPS单独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协同效应。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PY-D2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从G1期进入S期。结论:PY-D2可以促进小鼠脾淋巴细胞生长,为今后研究多糖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多糖PY-D2 脾淋巴细胞 MTT法 CONA LPS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FGF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短暂扩充细胞 被引量:3
9
作者 孙晓艳 刘惠玲 付小兵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041-2046,共6页
目的探索一条非转基因的途径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前体干细胞。方法采用bFGF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前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及功... 目的探索一条非转基因的途径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前体干细胞。方法采用bFGF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形成表皮前体干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流式细胞检测技术、RT-PCR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技术检测bFGF诱导培养后表皮细胞的表型及功能改变。同期分离培养的人在体表皮干细胞作为本次实验的阳性对照。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表明bFGF诱导培养后,实验组细胞中β1-integrin、CK19、CK14的表达增强,而CK10的表达明显降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显示bFGF诱导后实验组、对照组及阳性对照组中α6+CD71-、α6+CD71+及CD71表达阳性的细胞亚群分别占被检测细胞总数的13.24%、58.26%、23.12%,0.12%、3.06%、51.50%及37.49%、45.13%、5.86%。RT-PCR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中β1-integrin、CK19、CK14的mRNA转录水平明显上调,而CK10的mRNA表达则明显下降。虽然β1-integrin、CK19和CK10的表达在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中没有显著性的差异(P>0.05),但CK14在实验组中的表达则显著性增高达1.4倍左右(P<0.05)。此外,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端粒酶逆转录酶在去分化来源表皮干细胞和在体表皮干细胞中存在着亚细胞位点分布差异。结论 bFGF能够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并且从新获得干细胞的潜能。虽然这些去分化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更加接近短暂扩增细胞,但是该方法期待能为表皮细胞去分化理论的深入认识以及探询一条高效、安全的iPS细胞制备途径提供实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去分化 IPS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 流式细胞检测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供体嵌合率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及评价 被引量:3
10
作者 左洪莉 王丹红 艾辉胜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4期1002-1006,共5页
本研究探讨建立小鼠供体嵌合率(DC)定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模拟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以雄性C57BL/6为供鼠,雌性CB6F1小鼠为受鼠,受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2Gy与6Gy的60Coγ照射,随后接种供鼠骨髓(BMCs)及脾细胞悬液(SPMN... 本研究探讨建立小鼠供体嵌合率(DC)定量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模拟小鼠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模型,以雄性C57BL/6为供鼠,雌性CB6F1小鼠为受鼠,受鼠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2Gy与6Gy的60Coγ照射,随后接种供鼠骨髓(BMCs)及脾细胞悬液(SPMNCs)。移植后利用流式细胞术及real-time PCR技术定量检测DC。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检测移植后DC时各有优缺点。6Gy组小鼠在移植后DC数>90%、且此状况稳定存在3月以上,采用FCM法检测效果较好;2Gy组小鼠移植后DC数<10%,随后以不同水平的微嵌合体存在直至消失,则宜选用realtime-PCR法检测。结论:流式细胞术检测供体大嵌合准确性高,但当DC数<1%时灵敏度差;realtime-PCR法的灵敏度可检测出微嵌合体,但在检测大嵌合体时精确性差。两种方法互补运用则灵敏度高,精确性强,因此可作为小鼠移植与过继免疫治疗模型中定量检测DC的最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供体嵌合率 单倍体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 实时荧光定量PCR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对记忆型和处女型CD4^+T细胞上CD95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吴南屏 李丹 +2 位作者 Armin Bader Hoxtermann Stefan Norbert Brockmeyer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2期90-93,共4页
目的 :了解 CD95在 HIV感染者记忆型和处女型 CD4 + 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 ,探讨 Fas/ CD95在 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 (FACS)对 HIV感染者外周血 CD4 + T细胞表面 CD95、CD4 5 RA、CD4 5 RO的表达进行分析 ,用 EL IS... 目的 :了解 CD95在 HIV感染者记忆型和处女型 CD4 + T细胞表面的表达情况 ,探讨 Fas/ CD95在 HIV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检测仪 (FACS)对 HIV感染者外周血 CD4 + T细胞表面 CD95、CD4 5 RA、CD4 5 RO的表达进行分析 ,用 EL ISA检测血清中 Fas水平。结果 :HIV感染后 ,血清 Fas水平随疾病的进展而逐渐升高 ,同时伴有处女型 T细胞表面 CD95表达增高以及记忆型 T细胞 CD95表达逐渐下降。结论 :Fas参与了 HIV的感染过程。研究 Fas和 CD95、CD4 5 RA、CD4 5 RO之间的关系 ,可以加深对 HIV致病机制的认识 ,并可了解疾病的进展情况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 记忆型 处女型 CD4^-T细胞 CD95 艾滋病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CD69、CD40L表达在识别抗结核药物诱导超敏反应致敏药物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2
作者 吴于青 姜国强 宗佩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75-1879,共5页
目的观察药物刺激后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69、CD40L的表达变化,与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在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 目的观察药物刺激后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CD69、CD40L的表达变化,与药物激发试验结果比较,评价其在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中的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初治肺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超敏反应的患者26例为病例组,同期未出现超敏反应的对照组10例,采外周静脉血进行细胞原代分离后分别加入结核药进行细胞培养,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中CD40L和CD69两种蛋白的表达。结果根据后期药物激发试验结果将入组患者分为致敏药物组和非致敏药物组;与对照组相比,致敏药物组患者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明显升高,而非致敏药物组PBMCs中表达CD40L、CD69的细胞比例无明显差异性,同时致敏药物组与非致敏药物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结核药物超敏反应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致敏药物刺激后CD69、CD40L表达增加,这可能是一种用于识别此类患者致敏药物的有意义的体外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病 超敏反应 致敏药物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肺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美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224-1225,共2页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为(15.0±2... 目的:探讨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的水平,并与30例健康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为(15.0±2.3)%明显高于对照组(7.1±2.0)%(P<0.001);(2)化疗前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为(15.0±2.3)%明显高于化疗后的(6.8±1.8)%(P<0.001);(3)Treg水平与病理类型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升高,其水平变化可能可以作为评估肺癌患者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人胶原蛋白对BHK-21细胞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8
14
作者 程宁 范代娣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研究类人胶原蛋白HLC(Human-like Collagen)对于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法,选用BHK-21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进行MTT检测、LDH测定、流式细胞分析、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MTT检... 目的研究类人胶原蛋白HLC(Human-like Collagen)对于细胞生长、细胞凋亡、细胞生长周期及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用体外细胞培养法,选用BHK-21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进行MTT检测、LDH测定、流式细胞分析、形态学观察及统计学分析。结果MTT检测表明0.2,0.3 g/LHLC对于细胞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HLC对于细胞培养液中LDH浓度无显著性影响;经0.1,0.2,0.3 g/LHLC作用后的细胞凋亡百分数变化不大,进一步作周期分析,也无显著影响;形态学观察表明0.3 g/LHLC对于细胞形态有加长作用。结论HL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膜、增强细胞贴壁生长而促进细胞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人胶原蛋白 体外细胞培养 MTT检测 流式细胞检测 细胞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仙贞汤抑制成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丽珍 王淑丽 +4 位作者 徐赫男 牛福玲 崔巍 秦腊梅 姜良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TNF-α培养液诱导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凋亡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成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复方仙贞汤1μg/ml组和500μg/ml组细胞...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对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TNF-α培养液诱导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凋亡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复方仙贞汤,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成骨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复方仙贞汤1μg/ml组和500μg/m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与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其中1μg/ml组作用更强。500μg/ml可能是通过影响成骨细胞周期中的G0-G1和S期而达到抑制凋亡作用的,而1μg/ml组还能增加G2-M期成骨细胞。结论 复方仙贞汤能抑制TNF-α诱导的成骨细胞凋亡,以低浓度(1μg/ml)抑制作用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骨细胞 复方 细胞凋亡率 诱导 TNF-α 抑制 实验研究 凋亡作用 流式细胞检测 TNF—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丁酸对结肠癌细胞株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燕敏 陈尔真 +2 位作者 曹伟新 费旭峰 陈雪华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2004年第5期274-278,共5页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 (2、3、4、7和 10mmol/L)丁酸处理后 ,在不同时段 (6、2 4、4 8和 72h)收集细... 目的 :观察膳食纤维在结肠中的酵解产物丁酸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其预防结肠癌的作用机制。 方法 :人传代结肠癌细胞株SW 1116经不同浓度 (2、3、4、7和 10mmol/L)丁酸处理后 ,在不同时段 (6、2 4、4 8和 72h)收集细胞 ,分别用四唑蓝法检测肿瘤细胞生长的增殖率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 ,以及用电镜观察其形态学改变。 结果 :随着培养液中丁酸浓度的不断升高和培养时间的延长 ,SW 1116细胞的生长逐渐受到抑制 ,最高抑制率达 5 9.19%。同时G1期细胞明显增多 ,而S期细胞明显减少 ,而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 ,最高达 30 .6 2 % ,电镜观察出现细胞凋亡的特征性改变。 结论 :丁酸既能抑制结肠癌细胞的生长增殖 ,又能诱导其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细胞 细胞凋亡 丁酸 电镜观察 形态学改变 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四唑 产物 酸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仁刚 王珍 周洁萍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5-678,共4页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ex)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 4组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ex (0、 10 -5、 10 -4、 10 -3 mol/L)培养 18h后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  10 ... 目的 研究地塞米松 (Dex)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纯化培养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分为 4组 ,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Dex (0、 10 -5、 10 -4、 10 -3 mol/L)培养 18h后 ,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周期。结果  10 -3 mol/L的Dex诱发了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 4个组的细胞周期各时相的细胞指数 :G0 /G1期依次为86 2 9± 0 2 8、 88 0 6± 0 0 3、 91 2 2± 1 14和 83 10± 2 39,前 3组随浓度增加而增加 ,第 4组例外 ;S期依次为 2 6 7±0 14、 3 5 9± 0 30、 2 97± 0 4 4和 6 0 6± 0 2 5 ,前 3组间无显著差异 ,第 4组明显增加 ;G2 /M期依次为 11 0 3± 0 5 1、8 35± 0 75、 5 81± 0 4 9和 10 84± 1 2 9,前 3组随浓度增加而减少 ,第 4组例外。S期细胞指数与G2 /M期细胞指数之比 ,分别为 1∶4 13、 1∶2 33、 1∶1 96和 1∶1 79,后 3组与第 1组有明显的差异。结论 Dex对星形胶质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有明显的抑制。治疗剂量的Dex抑制星形胶质细胞由S期向G2 期的转换 ,10 -4mol/L以下的浓度同时抑制其由G1期向S期的转换。大剂量的Dex可引起星形胶质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周期 地塞米松 细胞凋亡 抑制 流式细胞检测 影响 大脑皮质 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疗促进HSP70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杀伤肿瘤的影响 被引量:16
18
作者 石永进 虞积仁 +2 位作者 岑溪南 朱强 任汉云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 目的: 探讨热疗通过促进乳腺癌药物敏感细胞株与多药耐药细胞株表达热休克蛋白 (HSP)70,提高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开展基于热疗的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采用IFNγ、CD3单抗、IL 1和IL 2等细胞因子诱导并扩增免疫效应细胞。分别给予乳腺癌药物敏感株MCF7和耐受株MCF7 /ADR非致死温度热冲击 42℃ 1h,继续培养 4h, 24h, 48h后收获细胞,用流式细胞术检测靶细胞上HSP70的表达。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靶细胞增殖活性以及免疫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 HSP70在两种靶细胞上的表达有差异,加热前MCF7 /ADR细胞HSP70表达明显高于MCF7,加热后 4h,HSP70在MCF7 /ADR表达提高了 6倍,在MCF7表达提高了 22倍,超过了耐药株。药物敏感株MCF7增殖的热抑制率低于耐药株MCF7 /ADR。热冲击前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细胞的杀伤活性低于MCF7 /ADR细胞。热冲击后免疫效应细胞对MCF7的杀伤活性提高了 86. 23%,超过了对MCF7 /ADR的杀伤活性 (提高了 30. 32% )。结论: 热疗明显提高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表达,增加了免疫效应细胞对这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HSP70在乳腺癌药物敏感与耐受细胞系上的差异性表达对免疫效应细胞的杀伤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效应细胞 HSP70表达 MCF7/ADR细胞 热疗 杀伤肿瘤 多药耐药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四甲基偶氮唑蓝 杀伤活性 药物敏感 细胞免疫治疗 细胞因子诱导 细胞增殖活性 MCF7增殖 MCF7细胞 热休克蛋白 细胞 CD3单抗 差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林酸对结肠癌细胞SW480FasL蛋白表达及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吴志刚 马庆久 +5 位作者 何显力 赖大年 李金茂 武永忠 包国强 吴涛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74-376,共3页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探讨舒林酸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化学预防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舒林酸... 目的在体外通过细胞培养,探讨舒林酸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化学预防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舒林酸作用前后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的变化。结果舒林酸处理后较处理前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明显降低,而且FasL蛋白表达随舒林酸作用浓度增加显著降低;随舒林酸作用浓度升高,SW480细胞诱导淋巴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不同浓度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舒林酸降低结肠癌SW480细胞FasL蛋白表达,使SW480细胞诱导Jurkat细胞凋亡率降低,可能是其对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化学预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林酸 培养的肿瘤细胞 JURKAT细胞 FAS配体 凋亡 淋巴细胞凋亡率 蛋白表达 结肠癌细胞 SW480细胞 流式细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诱导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曹开源 毛晓鹏 +4 位作者 丘少鹏 袁广卿 陈显景 徐霖 黄晓荣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2-434,438,共4页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BIU87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TUNEL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 【目的】探讨大蒜素对人膀胱癌细胞株BIU87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MTT法检测大蒜素对BIU87细胞生长的影响;倒置显微镜、TUNEL法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cl-2,bax,caspase-3mRNA表达的变化,比色法测定caspase-3活性变化。【结果】大蒜素能明显抑制BIU87细胞的生长,与大蒜素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有关,5mg/L大蒜素作用5d可以杀死50%以上的细胞;可诱导BIU87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在S-和G2期;凋亡相关基因bcl-2表达减少,bax无明显变化,caspase-3表达及活性增高。【结论】诱导细胞凋亡是大蒜素发挥抗瘤效果的一种重要机制;凋亡发生可能与细胞周期阻滞、bcl-2和caspase-3基因表达及活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膀胱癌细胞 BIU87 大蒜素 caspase-3 基因BCL-2 细胞周期阻滞 流式细胞检测 MTT法检测 细胞形态变化 TUNEL法 PCR法检测 mRNA表达 诱导细胞凋亡 凋亡相关 活性变化 倒置显微镜 细胞凋亡率 比色法测定 基因表达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