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式细胞技术在诊断B-NHL患者骨髓受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
作者 王蔚 高丽 +6 位作者 王莉莉 李棉洋 李玉彦 赵伟 徐媛媛 丁一 于力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0年第5期1204-1207,共4页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骨髓受累中的应用意义。利用多参数FCM检测54例初治B-NHL患者的骨髓标本,并结合骨髓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FCM诊断B-NHL患者骨髓受累的标准为出现单克隆... 本研究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患者骨髓受累中的应用意义。利用多参数FCM检测54例初治B-NHL患者的骨髓标本,并结合骨髓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进行分析。FCM诊断B-NHL患者骨髓受累的标准为出现单克隆B细胞。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骨髓受累的标准为出现肿瘤性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基因重排。结果表明,在诊断B-NHL患者骨髓受累方面,FCM的检出率最高(27.5%,14/54例),其次为分子生物学方法(22.2%,12/54例),而形态学检出率最低(5.6%,3/54例)。3种方法联合运用,可将B-NHL患者淋巴瘤骨髓受累的检出率提高至38.9%(21/54例)。FCM方法诊断淋巴瘤骨髓受累的14例患者中,骨髓B淋巴细胞kappa/lam bda轻链比值远超过诊断界值。FCM在早期患者(3/26例)中亦能检测到骨髓受累。在3例形态学诊断骨髓受累的患者中,FCM均检测到单克隆B细胞。FCM与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70.4%(38/54例,p=0.14)。结论:对于B-NHL患者,运用FCM检测骨髓中单克隆B细胞,在诊断淋巴瘤患者骨髓受累方面敏感性高、准确性好。B-NHL早期患者也存在骨髓受累的可能,应及时在治疗前评价骨髓是否受累。采用FCM、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能提高淋巴瘤患者骨髓受累的诊断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单克隆B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感染恒河猴模型的建立及禽流感发病机制初探 被引量:2
2
作者 邓少嫦 吴玉娥 +8 位作者 闵凡贵 赵维波 王静 刘香梅 李文德 谭文雅 张钰 刘忠华 黄韧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S1期50-51,共2页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 [目的]建立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恒河猴的动物模型,探讨禽流感在哺乳类动物的发病机制。[方法]通过“环甲膜穿刺术”经气管注射鸡胚培养的禽流感H5N1病毒(AF148678;ACGoose/Guangdong/11961H5N1)感染恒河猴,观察恒河猴染毒后出现的临床体征,用显微计数法检测外周血白细胞的动态变化,用ELISA检测禽流感病毒特异性抗体变化规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的动态变化。在染毒后第1天、第3天、第10天和第14天分别剖杀染毒组恒河猴1只,HE染色观察主要组织器官的病理变化,用病毒分离、免疫组化和RT-PCR三种方法分析禽流感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结果]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起病,表现为发热,呼吸困难,精神状态下降,活动度明显减少,食欲下降,咳嗽,紫绀等,肺部听诊双肺可闻及干、湿音。1、病理特点:以肺部损伤为主,伴多器官病变。肺部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先后经历渗出期、增生期和纤维化期;在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系统中也观察到变性、坏死等病理变化。2、病毒侵袭机体的特点:病毒只在呼吸系统中复制,不在呼吸道以外的组织器官中复制;肺内支气管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和肺巨噬细胞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5N1禽流感病毒 恒河猴 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 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 病毒分离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抗体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T淋巴细胞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毒素结合蛋白样分子p48体内外生物学活性的初步研究
3
作者 葛晓冬 杨艳丽 +4 位作者 段光杰 陈锐 潘峰 朱江 刘友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42-145,共4页
目的以LBP为对照,对比研究p48的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p48与LPS及Lipid A的结合力。通过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U937)和小鼠体内TNF-α的分泌实验,研究p48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方法初步探索p48... 目的以LBP为对照,对比研究p48的体内、外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生物传感器、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研究p48与LPS及Lipid A的结合力。通过体外培养人单核细胞(U937)和小鼠体内TNF-α的分泌实验,研究p48的生物学功能。采用ELISA方法初步探索p48与LBP是否具有一定相似的空间结构。结果p48能促进LPS与PBMC结合,其活性为LBP的81%。p48能与LPS及Lipid A结合,其亲和常数(KD)分别为1.59×10-6、1.48×10-6mol/L。体内外实验中p48均能促进TNF-α的分泌,其生物学活性约为LBP的77%。高浓度抗NH-LBP Fab抗体能与p48特异性结合,p48部分空间结构与LBP可能有一定的相似性。结论p48具有与LBP相近似的生物学功能,在机体炎症反应中也发挥较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结合蛋白样分子p48 生物传感器 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TNF-α分泌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时相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4
作者 孙林 张学勤 +1 位作者 王阳 余华峰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时相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流式细胞仪测定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腔隙性脑梗死49例及脑血栓形成39例)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CD...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不同时相血小板膜糖蛋白(GP)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定量流式细胞仪测定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20例、腔隙性脑梗死49例及脑血栓形成39例)和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Ⅲa(CD61)、GPⅠb(CD42b)、GPⅠa(CD49b)在病程不同时相〔(急性期(≤3d)、发病1周、2周及恢复期〕的表达。同时采用ESS评分评价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其与GP的相关性。结果脑血栓形成的急性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和发病后1周,GPⅢa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此两种疾病状态急性期均存在GPⅠb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隙性脑梗死各期均未发现GPⅢa的明显表达。在病变恢复期,脑血栓形成中GPⅠa的表达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急性期GPⅠa表达略升高,恢复期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ESS评分与GPⅠb的表达呈正相关(r=0.233,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GPⅢa、GPⅠb及GPⅠa两两之间均有相关关系。结论脑血栓形成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急性期均有GPⅢa和GPⅠb的明显活化,前者恢复期GPⅠa表达亦显著增加。血小板膜糖蛋白的改变可能反映血栓前状态,可作为一种有效评估某些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发展及预后的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血小板膜糖蛋白 定量流式细胞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