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研究杂色鲍血细胞的吞噬率 被引量:6
1
作者 李进寿 陈军 +1 位作者 唐艳霞 柯才焕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0-465,593,593,共8页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了杂色鲍血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对不同含量荧光微球悬液的吞噬率.其结果表明体内注射法测定吞噬率的方法不可行.在体外吞噬中,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达98.43%±1.27%,随着荧光微球含... 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技术检测了杂色鲍血细胞在体内和体外对不同含量荧光微球悬液的吞噬率.其结果表明体内注射法测定吞噬率的方法不可行.在体外吞噬中,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达98.43%±1.27%,随着荧光微球含量的降低血细胞吞噬率也随着降低.当荧光微球含量为血细胞含量的6.82倍时吞噬率为63.45%±6.05%,以这一含量进行血细胞吞噬率的测定比较恰当.利用这一含量测定了正常鲍与经过低盐(S=18)海水胁迫24 h后鲍的血细胞吞噬率的变化,正常鲍的吞噬率为68.71%±10.05%,经低盐海水胁迫后鲍的吞噬率为49.49%±10.18%,吞噬率出现了显著的下降(p<0.05).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流式细胞仪技术相比传统的显微镜镜检记数法检测杂色鲍血细胞吞噬率更为方便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学 流式细胞仪技术(FCM) 杂色鲍 吞噬 胁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BrdUrd/DNA双参数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周期动力学的方法
2
作者 邵莉 石学耕 +1 位作者 方智雯 欧阳仁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08-112,共5页
肿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细胞群体的生长、消亡规律,也有助于分析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以及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应用连续标记FCM—BrdUrd/DNA双参数方法测定了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 肿瘤细胞周期动力学的研究有助于了解细胞群体的生长、消亡规律,也有助于分析各种物理和化学因素对细胞的影响以及抗肿瘤药物的作用机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本文应用连续标记FCM—BrdUrd/DNA双参数方法测定了HL—60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各参数,为动力学研究提供一种快速的研究方法,同时应用该法检测了1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细胞的细胞周期动力学特征,并初步探讨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周期动力学 BrdUrd 双参数 细胞动力学 流式细胞仪技术 连续标记 白血病患者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技术检测 DNA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N基因转染对大鼠肾系膜细胞生长及表型改变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慧君 张志刚 +3 位作者 刘学光 陈广平 陈琦 郭慕依 《复旦学报(医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14-417,共4页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DCN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 (MsC)生长及其一些表型的改变 ,为其用作细胞载体回输入大鼠肾病模型体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检测该MsC株生长情况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 目的 通过观察转染DCN基因的大鼠系膜细胞 (MsC)生长及其一些表型的改变 ,为其用作细胞载体回输入大鼠肾病模型体内进行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采用MTT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 ,检测该MsC株生长情况 ;Northernblot和Westernblot法检测其TGF β1mRNA、ColⅣmRNA和TGF β1蛋白表达水平 ;半定量RT PCR法检测其TIMP 2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 与未转染MsC相比 ,转染DCN基因的MsC株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 (5d时P <0 .0 5 ,6d时P <0 .0 1) ;G0 /G1期比例增加 ,S期比例降低 ,提示其生长缓慢 ;TGF β1和ColⅣmRNA表达明显降低 ,TGF β1蛋白分泌减少 ;TIMP 2mRNA表达明显下调。 结论 转染DCN基因的MsC可被用作载体开展对大鼠系膜增生性肾炎的实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CN基因转染 大鼠 肾系膜细胞 基因治疗 基因表型 MTT比色法 流式细胞仪技术 系膜增生性肾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慢病毒载体快速建立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平 胡涛 +5 位作者 薛敬礼 杜春燕 章金涛 朱奎成 金树兴 王纯耀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210-213,共4页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介绍了联合使用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来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结果表明,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即可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阳性细胞率... 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介绍了联合使用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来建立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结果表明,在1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即可获得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293T细胞系,阳性细胞率高达96.5%,而且建立的细胞系能够稳定传代。因此,联合慢病毒载体和流式细胞仪分选技术的策略对于建立稳定表达外源基因的哺乳动物细胞系快捷和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毒载体 流式细胞分选技术 绿色荧光蛋白 哺乳动物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外周血B淋巴细胞增殖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
5
作者 蒋立城 潘光辉 +2 位作者 丁红 白寒 裘宇容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874-875,共2页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 为探讨肾移植受者B淋巴细胞活化与CD11a和CD54表达的关系,作者采用流式细胞仪-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动态观测10例肾移植稳定病人和10例排斥反应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CD19、CD11a和CD54的表达。结果显示,术后3天时两组CD19、CD54表达明显高于术前,且排斥前CD19表达明显高于同期稳定组;排斥反应时CD11a由(31.9±12.4)%升至(49.5±20.2)%(P<0.01),抗排斥治疗后则迅速下降。稳定组CD54与CD19的表达变化呈正相关(r=0.7951,P<0.05),排斥组CD19的表达变化较CD11a提前2~4天(γ=0.9806,P<0.05)。研究表明,B细胞的增殖活化可能与CD54的表达增加有关,监测CD11a和CD19的表达变化分别有助于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早期急性排斥反应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B淋巴细胞 增殖 活化 细胞粘附分子 移植免疫学 流式细胞-单克隆抗体荧光免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抗原交叉呈递机制的初步研究
6
作者 邹丽云 万瑛 +2 位作者 周镜然 梁云飞 吴玉章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8-211,共4页
目的以噬菌体颗粒抗原为模式抗原,研究其交叉呈递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该抗原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动力学研究。进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不同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TA... 目的以噬菌体颗粒抗原为模式抗原,研究其交叉呈递的可能机制。方法将该抗原与巨噬细胞共培养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共聚焦显微镜,进行了多肽-MHC-Ⅰ类分子复合物形成的动力学研究。进而,采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了不同蛋白酶体抑制剂以及TAP对噬菌体颗粒抗原交叉呈递的影响。结果巨噬细胞负载重组噬菌体颗粒pC89h isOVA或pC89h isHa后,细胞质MHC-Ⅰ类分子-肽复合物很快形成(约5 h);并且该颗粒抗原的交叉呈递以TAP(transport assoc iated prote in,TAP)依赖的方式进行。MG132,lactacystin以及NH4C l可以显著抑制胞内MHC-Ⅰ类分子-肽复合物的形成,而leupeptin或bestatin处理细胞却不影响该颗粒抗原的交叉呈递。结论噬菌体颗粒抗原交叉呈递是以TAP依赖的方式进行,并对多种蛋白酶体抑制剂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叉呈递 蛋白酶体抑制剂 TAP缺陷鼠 流式细胞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PBMC的TNFRⅠ、Ⅱ的表达及治疗对表达率的影响
7
作者 白岚 黄聪武 +2 位作者 高蕾 姜泊 南清振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2期1099-1100,1103,共3页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揭示免疫生物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S-P一步法检测了30例健康成人和31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Ⅰ、Ⅱ的表达率以及生物治疗、化疗对表达... 目的进一步了解肝癌患者的异常免疫状态,揭示免疫生物治疗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技术和S-P一步法检测了30例健康成人和31例肝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TNFR)Ⅰ、Ⅱ的表达率以及生物治疗、化疗对表达率的影响。结果健康成人PBMC的TNFRⅠ、TNFRⅡ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38.54±8.51)%、(44.89±9.08)%;而肝癌患者分别为(28.35±9.09)%、(37.45±9.05)%,均显著低于健康成人(P<0.001)。12例肝癌患者用LAK细胞1×109加IL-2 20万U/d治疗,连续用6 d,其PBMC的TNFRⅠ阳性率明显升高[(42.86±9.02)%,P<0.001];TNFRⅡ表达略有升高,但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肝癌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异常,生物治疗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肿瘤坏死因子受体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流式细胞仪技术 生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里亚纳海沟浮游病毒垂直分布及动态变化 被引量:5
8
作者 李中石 汪岷 +7 位作者 罗志祥 刘璐 夏骏 宫政 姜勇 邵红兵 陈洪涛 田纪伟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51-1258,共8页
为探究马里亚纳海沟浮游病毒生态特征的垂直变化规律,本研究于2015年12月采集马里纳亚海沟表层到8727m共六层水样,对浮游病毒丰度,浮游细菌丰度,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以及裂解性浮游病毒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马里... 为探究马里亚纳海沟浮游病毒生态特征的垂直变化规律,本研究于2015年12月采集马里纳亚海沟表层到8727m共六层水样,对浮游病毒丰度,浮游细菌丰度,微微型浮游植物丰度以及裂解性浮游病毒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流式细胞技术分析结果表明,马里亚纳海沟各层浮游病毒丰度范围为1.27×105—1.93×106VLP/mL,其中表层丰度最高,随后逐渐降低,最低值出现在3699m处。而在深渊海沟区域内病毒丰度略有上升,最深处8727m病毒丰度为2.85×105VLP/mL。马里亚纳海沟裂解性浮游病毒生产力变化范围为2.86×104—4.21×105VLP/(mL·h),其垂直分布呈现出与浮游病毒丰度相似的趋势,生产力最高值出现在表层,随后在相对较低的水平变动,而在深渊海沟区域内随深度略微上升, 8727m处生产力为4.08×104VLP/(mL·h)。同时本文根据假定的研究区域浮游病毒平均裂解量及宿主平均有机物质含量计算出病毒导致的细菌死亡率(VMM)以及相应的有机碳和有机氮释放量,其中VMM变化范围为1.59×103—2.34×104cells/(mL·h),8727m处VMM为2.27×103cells/(mL·h)。而每小时病毒导致的细菌死亡数在总细菌数量中占比在8727m处最低,为4.6%,这表明浮游病毒在深海环境中的侵染活性相对较低,可能由于极端环境下浮游病毒多以溶源状态存在。在深渊海沟内部观察到相对较高的浮游病毒丰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病毒生产力水平,表明该水域浮游病毒死亡率较低,这或许与海沟内温度极低且环境相对隔离有关。各层浮游病毒丰度及生产力与环境因子间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浮游病毒丰度和生产力均与浮游细菌丰度表现出较高的正相关关系(P<0.05),同时病毒生产力也表现出与温度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浮游病毒的活跃程度主要依赖于宿主细胞的浓度以及海水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里纳亚海沟 海洋浮游病毒 病毒生产力 流式细胞仪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