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加拿大最佳管理措施流域评价项目评述 被引量:6
1
作者 刘永波 吴辉 刘军志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37-342,共6页
可持续农业的目的是在保持良好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以减少农业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加拿大农业部实施了最佳管理措施流域评价(WEBs)项目,在全国各地选... 可持续农业的目的是在保持良好环境质量的同时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率。最佳管理措施(BMPs)在世界范围内已得到广泛应用,以减少农业污染物对水环境的影响。自2004年以来,加拿大农业部实施了最佳管理措施流域评价(WEBs)项目,在全国各地选择了有代表性的9个小流域,对BMPs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笔者对过去几年来WEBs项目的进展、研究方法及主要成果进行简要的回顾,并对在中国开展类似项目的必要性和启示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评价 最佳管理措施(BMPs) 水质 面源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 加拿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赵振亚 姬宝霖 +1 位作者 宋小园 许可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7-70,共4页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 将突变理论和模糊数学相结合产生的一种新方法——突变级数法,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树儿梁小流域综合治理效益评价中。针对评价效益偏高的问题,通过数值转化方法将其转化为绝对意义下的评价值。结果表明:1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所得结果基本一致,说明了此方法合理可行。与传统方法相比,改进后的突变级数法具有3个优点:一是不需要确定权重,只需要确定各指标的重要程度,减少了人为的主观性;二是计算量小,便于应用;三是模型应用相对简单,不需要理解特殊的内部机理。2大量淤地坝的建设等生态恢复响应措施的实施使生态环境得以改善,其中生态效益提升最为明显,生态效益评价得分由4提高到了79。3综合效益评价得分由10提高到了65,评价等级从差变为中。说明退耕还林(草)等治理措施的实施使树儿梁小流域坡面径流得到有效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土壤侵蚀,这些治理措施作为一种政策驱动力,同时也作为生态恢复响应措施,极大地促进了研究区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土保持 流域评价 突变级数法 综合治理 黄土丘陵沟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晋江流域工业环境风险评价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周振瑶 宋柳霆 +3 位作者 陈海洋 滕彦国 李剑 陈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715-1721,共7页
为了预防由于工业企业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环境突发事故,保护流域水环境安全.本研究选用基于Seveso Ⅲ指令模型的方法进行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适应性改进,选择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密集的泉州晋江流域进行了示范研究.利用高程... 为了预防由于工业企业危险物质泄漏引发的环境突发事故,保护流域水环境安全.本研究选用基于Seveso Ⅲ指令模型的方法进行流域环境风险评价研究,并对模型进行适应性改进,选择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密集的泉州晋江流域进行了示范研究.利用高程、企业分布、危险物质储存量等数据,得到企业内在风险;叠加区域易受损性后得到子区域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南安市是晋江流域环境风险最高的子区域,风险值高达108,安溪县和泉州市区风险水平居中,晋江市为低度危险子区域.在此基础上,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流域环境风险控制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环境风险评价 SevesoⅢ指令模型 泄漏风险 危险物质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挠力河流域水基系统健康评价及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邢贞相 李晶 +2 位作者 郭皓 纪毅 冯杰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2,共5页
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现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基点,根据其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在水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适合该流域的健康评价等级标准... 水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流域健康状况越来越受到重视。水基系统的提出为流域健康评价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现以挠力河流域为研究基点,根据其国家农产品主产区的特点,在水基系统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适合该流域的健康评价等级标准,并依据指标选取5项原则、流域的自然经济状况构建了挠力河流域的水基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筛选了以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评价指标集,分析了特定指标对该研究区域的适用性。所建立水基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和指标集可为挠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挠力河流域 流域健康评价 水基系统 评价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可持续评价的最大熵原理——投影寻踪耦合模型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明 金菊良 张礼兵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1,共5页
在传统投影寻踪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投影向量优化中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多准则投影寻踪方法,利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多准则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投影值与标准等级值的散点图趋势关系,建立了三次趋势曲线评价模型。淮河... 在传统投影寻踪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投影向量优化中的不确定性,提出基于最大熵原理的多准则投影寻踪方法,利用加速遗传算法对多准则目标函数进行优化求解。根据投影值与标准等级值的散点图趋势关系,建立了三次趋势曲线评价模型。淮河流域可持续性评价的实例结果表明了该模型在求解评价问题中的有效性。该模型同样适用于其它领域的综合评价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可持续评价 投影寻踪 最大熵原理 加速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中原经济区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15
6
作者 赵义 曹娜 +1 位作者 王园园 孙文超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936-944,共9页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为了在水资源与水环境双重制约下制订人水和谐发展的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以我国中原经济区这一重点开发区域为例,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以水系统自然条件、水系统服务功能及人类活动影响三要素(共计20项指标)为基础的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体系,并以2011年作为评价年,将中原经济区的水资源二级区作为基本流域单元对水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中原经济区9个水资源二级区中,除了淮河上游水资源二级区(3.20分,完全健康状态为5.00分)为基本健康状态、汉江水资源二级区(2.77分)和三门峡至花园口水资源二级区(2.18分)为亚健康状态以外,其余水资源二级区(0.55-1.77分)均为不健康及极不健康状态.分析显示,人类活动影响是影响中原经济区内各流域水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原因,人口众多、工农业开发活动强度大使得其对水资源需求巨大.部分水资源二级区对地下水资源依赖程度较高,造成不同程度的地下水超采现象.伴随着高强度水资源利用的是水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部分河流水污染状况严重,甚至在局部地区造成了地下水污染.这种不健康的状态在中原经济区内由南向北随着水系统自然条件和水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呈加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经济区 水资源二级区 层次分析法 流域水系统健康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熵模糊模式识别模型 被引量:16
7
作者 金菊良 程吉林 魏一鸣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9,共5页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诸因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其难点是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如何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此提出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模糊模式...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是协调流域生态环境的压力、状态、响应诸因子,实现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调控措施,其难点是如何合理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以及如何有效处理评价过程中的模糊性和随机性。为此提出了最大信息熵原理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遗传算法相耦合的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新模型(EFPR-EQEB)。在巢湖流域中的应用结果表明:用EFPR-EQEB进行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物理概念明确,计算结果客观、合理,方法简明、通用,在区域资源和环境综合评价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模糊模式识别 最大信息熵原理 遗传算法 巢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评价及综合整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钰 胡宝清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8-53,共6页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 以广西西江流域为研究对象,从生态、资源、灾害3个方面入手,构建其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技术支持下,利用空间主成分分析法(SPCA)和层次分析法(AHP)对流域脆弱性进行评价。将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从低到高依次划分为5个层次,分别为潜在脆弱、微度脆弱、轻度脆弱、中度脆弱、重度脆弱。结合流域脆弱性评估结果,探究其脆弱性空间分布规律,并提出综合整治建议。结果表明: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主要在微度—中度脆弱之间,占流域总面积的75.46%,其中,中度脆弱区面积占比最大,为29.11%;潜在脆弱和重度脆弱面积占比较小,分别为11.48%和13.06%;广西西江流域脆弱性空间分布与其地形高程关系较为密切,随着海拔高程越大,脆弱性有增大的趋势。研究成果为广西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数量化决策依据和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脆弱性评价 GIS 广西西江 空间主成分分析 综合整治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足迹理论的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评价 被引量:6
9
作者 李鹏辉 米桃桃 +2 位作者 高素芳 杨紫微 孙明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03-108,共6页
以1990,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玛纳斯河流域水足迹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利用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水资源进口依赖度和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对该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时段内,玛纳斯河流域... 以1990,1995,2000,2005,2010年和2015年为时间序列,对玛纳斯河流域水足迹进行测算和分析;并利用水资源集约利用度、水资源进口依赖度和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对该流域水资源状况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①在研究时段内,玛纳斯河流域总的水足迹和人均水足迹呈现出同步增长的趋势,总水足迹在25 a内增加了3.2倍,人均水足迹在25 a内增长了近3.0倍。②玛纳斯河流域用水结构失衡,其中农业用水量所占比例最高,且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但是总体情况日趋好转。③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集约利用度不断上升,由1990年的1.12元/m^3上升到了2015年的13.34元/m^3,水资源利用程度愈加充分。④玛纳斯河流域的社会化水资源稀缺指数在1990年和2005年处于有压力状态,在1995年处于紧缺状态,在2000,2010年和2015年处于相对富余状态。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了能促进玛纳斯河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及改进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资源评价 水足迹理论 水足迹换算 水足迹模型 洛伦兹曲线 玛纳斯河流域 新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讨论会在上海召开
10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56-56,共1页
关键词 太湖流域水资源评价成果讨论会 上海 水电规划 水资源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潜江市后湖管理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陈志鼎 王玲玲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57-60,共4页
为评价城市小流域健康状况,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为例,于2019年10月对18个样点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指标3个层次的健康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估后湖管... 为评价城市小流域健康状况,以潜江市后湖管理区为例,于2019年10月对18个样点进行生态环境调查,采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构建包含压力、状态、响应指标3个层次的健康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计算评价指标权重,应用综合健康指数法评估后湖管理区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全流域18个采样点中,6个处于健康状态,7个处于亚健康状态,5个处于不健康状态,后湖管理区健康状态处于中等水平;影响城市小流域生态系统健康的主要因素为人口密度和水资源利用率,未来的小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应注重城市化进程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正确处理人类行为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小流域健康评价 压力—状态—响应模型 熵权法 人类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表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37
12
作者 姜明岑 王业耀 +3 位作者 姚志鹏 刘廷良 孙宗光 杨琦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6,共6页
水质评价是目前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已经逐渐由断面评价向流域综合评价进行转变与突破。该文对目前的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类综述,并且对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各个国家流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分析... 水质评价是目前水环境质量管理的重要支撑,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已经逐渐由断面评价向流域综合评价进行转变与突破。该文对目前的断面水质评价方法进行了归类综述,并且对流域水质综合评价方法及其在各个国家流域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分析认为中国在流域评价中所使用的"断面比例法"不够准确,缺乏污染物时空分析以及生物评价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未来地表水质评价方法的提升以及水环境管理的完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质量评价 评价方法 地表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土壤侵蚀模拟中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志明 解明曙 +1 位作者 孙阁 Steven G.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8-84,共7页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通过对不同模型的背景、功能、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的分析 ,对国外较为常用的 8个土壤侵蚀模型进行了全面综述 .这些模型包括用于预... 近年来 ,随着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该文通过对不同模型的背景、功能、应用范围以及优缺点的分析 ,对国外较为常用的 8个土壤侵蚀模型进行了全面综述 .这些模型包括用于预测预报的RUSLE ,WEPP和EPIC ,用于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SHE ,CREAMS和ANSWERS等 ,还有用于流域管理措施评价的AGNPS和SWAT等 .通过对不同模型应用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土壤侵蚀模拟模型在BMPs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非点源污染模型 预测预报模型 水文过程模拟 流域管理措施评价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using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A case study of Nenjiang River basin, China 被引量:2
14
作者 郑力燕 于宏兵 王启山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3770-3780,共11页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a watershed and make necessary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control current and future pollution of receiving wa... Assessment of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in surface water quality is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health of a watershed and make necessary management decisions to control current and future pollution of receiving water bodies. In this work, surface water quality data for 12 physical and chemical parameters collected from 10 sampling sites in the Nenjiang River basin during the years(2012-2013)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iver water quality has significant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s.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grouped 12 months into three periods(LF, MF and HF) and classified 10 monitoring sites into three regions(LP, MP and HP) based on the similarity of water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 principle component analysis(PCA)/factor analysis(FA) was used to recognize the factors or origins responsible for temporal and spatial water quality variations. Temporal and spatial PCA/FA revealed that the Nenjiang River water chemistry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rock/water interaction, hydrologic processes and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at the application of HCA and PCA/FA has achieved meaningful classification based on temporal and spatial cri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njiang River basin water quality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factor analys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