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统筹视角下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困境纾解
1
作者 黄江曼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55-61,共7页
长江流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域。随着协同治理理论的广泛运用,我国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历经多个阶段演变,在统筹视角下建立了流域协调机制。然而与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对比,其管理体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建设未... 长江流域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场域。随着协同治理理论的广泛运用,我国长江流域管理体制历经多个阶段演变,在统筹视角下建立了流域协调机制。然而与黄河流域统筹协调机制进行对比,其管理体制发展仍面临多重挑战,包括管理体制建设未贯彻“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原则,要素间、区域间管理体制的统筹发展仍陷条块分割等问题。对此,有必要出台专门的流域管理立法,增强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的法治化;在明确流域管理体制优化方向的基础上,纵向上分阶段完善流域全要素管理体制建设,横向上明确地方协调机构之间的职能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协调机制 流域管理体制 统筹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法》的构建与流域管理体制改革 被引量:17
2
作者 王宏巍 王树义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62-64,92,共3页
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长江法》实施对长江的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长江立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等现状... 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长江法》实施对长江的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长江立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等现状,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的性质和权限不足于实现综合统一管理的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流域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初步构建其体系,从创设新型的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监督机构、流域管理委员会以及明确地方政府职责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为《长江法》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法 流域管理体制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大部制”的流域管理体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晶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54-157,共4页
流域立法的关键在于解决流域管理体制混乱的问题,而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之下,包括流域管理在内的整个环境管理体制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较为困难。"大部制"改革无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出路。本文提出,应借助"大部制... 流域立法的关键在于解决流域管理体制混乱的问题,而在我国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之下,包括流域管理在内的整个环境管理体制要实现根本性的改变较为困难。"大部制"改革无疑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指明了出路。本文提出,应借助"大部制"对现行流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在此基础上对流域立法予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部制” 流域管理体制 流域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域水污染管理体制的多要素比较和可借鉴性评估——以长江流域和多瑙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6
4
作者 陶静娴 杨小柳 《水利经济》 2011年第6期28-31,70,共4页
结合水污染治理目标,对多瑙河与长江流域进行了多要素比较和可借鉴性评估。在总结多瑙河流域案例的基础上,对比了两者在污染水平、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基础4个方面的异同;分别从介入与干预机制、监督与协调机制、公众参与机制3个方... 结合水污染治理目标,对多瑙河与长江流域进行了多要素比较和可借鉴性评估。在总结多瑙河流域案例的基础上,对比了两者在污染水平、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基础4个方面的异同;分别从介入与干预机制、监督与协调机制、公众参与机制3个方面,评价多瑙河流域管理经验对长江管理体制的可借鉴性。结果表明:在多瑙河流域众多的管理经验中,第三方介入和完善的监测-监督体系最值得长江流域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多要素比较 流域管理体制 可借鉴性评估 长江 多瑙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快构建流域管理法规体系的必要性 被引量:4
5
作者 王国永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32,35,共3页
对我国流域管理影响重大的水法规多为应急立法,难以做到系统、全面,已不适应现代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以保障流域治理为目标的流域管理法规体系的构建不应当是随机的、应急的,而应当是一个有规划、分步骤的系统工程。流域治理开发与管... 对我国流域管理影响重大的水法规多为应急立法,难以做到系统、全面,已不适应现代流域综合管理的要求。以保障流域治理为目标的流域管理法规体系的构建不应当是随机的、应急的,而应当是一个有规划、分步骤的系统工程。流域治理开发与管理的新理念要求推进流域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确立的水资源管理体制,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对水资源管理的不利局面,为流域立法提供了空间。流域管理体制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推进流域立法对实现流域管理目标具有特殊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管理 应急立法 法规体系 流域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发展趋势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春宝 马水庆 沈平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44-45,共2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性愈来愈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更加重视,水管理体制的研究也逐渐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水利法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对流域水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并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性愈来愈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更加重视,水管理体制的研究也逐渐被各国政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我国水利法制体系建设的发展,对流域水管理体制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总结并研究国外流域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其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管理 流域管理体制 流域管理 河道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保护法》视域下流域生态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冯莉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4-18,共5页
《黄河保护法》以系统思维、协同思维的理念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管理体制,是符合黄河流域立法需求的制度供给,对流域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在《黄河保护法》颁布施行背景下,分析了当前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管理体制存在... 《黄河保护法》以系统思维、协同思维的理念完善了黄河流域生态管理体制,是符合黄河流域立法需求的制度供给,对流域立法和管理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引领功能。在《黄河保护法》颁布施行背景下,分析了当前我国黄河流域生态管理体制存在的系统性、整体性不足,制度执行、监督不到位,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配套政策不完善、规制类型单一等问题,并以《黄河保护法》对流域生态管理体制的规划引领、协同治理的顶层逻辑指引为出发点,提出要坚持系统性整体性理念、完善流域生态治理法治体系;加强“督政”“督企”相结合、创新执法司法联动机制;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优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健全科学高效配套政策和多元主体参与治理机制等来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助力黄河流域管理体制落地实施,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保障黄河长久安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保护法 流域空间 流域统筹协调机制 流域管理体制 创新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流域水事管理立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焦跃辉 高桂林 《当代经济管理》 2006年第6期107-111,共5页
流域具有自然的整体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功能的统一性,现有立法已不适应流域水事管理的要求,而应当适时改变水事立法理念和立法模式,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完善现有法律制度体系,为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提供制度保障。
关键词 水污染防治 水资源保护 流域水事管理体制 流域规划 立法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推动沅江流域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若干思考 被引量:3
9
作者 夏函 彭振阳 刘国强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7,51,共8页
针对沅江流域绿色发展效能不足、保护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严峻形势,在系统分析沅江流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沅江流域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域管理... 针对沅江流域绿色发展效能不足、保护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严峻形势,在系统分析沅江流域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沅江流域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需求,并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绿色转型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流域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沅江流域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举措路径。研究成果可为打造沅江流域“两山”理论实践样板典范,为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与保护协调共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优先 绿色发展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流域管理体制机制 沅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流域水环境问题的政治学分析及对策初探
10
作者 崔喜 王璐 杜正顺 《农技服务》 2015年第3期181-182,共2页
本文在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科层型管理、大部制改革、政府绩效建设等相关理论,探讨太湖污染多年仍无法根治的原因以及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提... 本文在查阅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之上,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结合科层型管理、大部制改革、政府绩效建设等相关理论,探讨太湖污染多年仍无法根治的原因以及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完善太湖流域水环境管理体制提出了建议,为流域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意见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湖流域 蓝藻 绿色GDP 流域管理体制 政府职能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建立和完善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制度建设初探 被引量:26
11
作者 李宁 丁四保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6-149,共4页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 生态补偿机制作为社会各种群体利益博弈的均衡结果,将对经济和环境不协调的现状进行调整,从而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实现机制。我国是世界上开展生态补偿工作较早的国家之一。近年来,中央政府及部分省(市)区对于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和工具,体现了生态补偿理论的特征和要求。但生态补偿作为一种新型环境管理制度,在我国推行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制约因素。建立完整的生态补偿机制需要从制度、主体、手段、标准、方式及管理等方面着手。本文突出了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制度问题研究,并主要从法律制度、流域管理体制和横向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区际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机制 法律制度 流域管理体制 横向转移支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课题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9-55,共7页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未来经济格局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应以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指导思想,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使它成为在世界上占据显著地位的经济走廊和现代城... 长江三角洲及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在我国未来经济格局中必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建设长江经济带,应以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指导思想,经过二、三十年的努力,使它成为在世界上占据显著地位的经济走廊和现代城市带。为此,必须发挥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带的整体效应,以三峡工程和重庆改建直辖市为契机,带动长江中上游地区的经济发展;以“三通”为突破口,加快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和市场建设,促进长江经济带工业的合理布局与发展;同时,通过建立权威性的统一管理机构,打破长江经济带内的条块分割,发展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多功能的大型企业集团,加强以现代化大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和建立、培育流域统一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战略研究 经济发展 流域管理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