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的耦合及流域水文模拟
1
作者 王倩 丹利 邓慧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耦合(SSiB4/GTOP)。通过耦合模型在f空间非均匀条件下进行实际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土壤湿度、蒸散发、地表径流、基流和总径流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k0和R的空间变化并不改变经典TOPMODEL原有关系式,只要定义新的地形指数,k0和R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空间均匀的TOPMODEL并无区别;(2) f空间变化条件下由于局地的地下水埋深还与局地的f值有关,地形指数相同的区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这一结论不再成立;(3)与f空间均匀的模拟结果相比较,f随海拔高度h i增加而线性减小使模拟的流域土壤湿度、地表径流和流域蒸散减小但使基流和总径流增加;(4) 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水文模拟结果有影响,但其影响明显小于流域地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性 扩展的TOPMODEL推导 耦合模型SSiB4/GTOP 流域水文模拟 f空间非均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1889洪水年的流域水文模拟 被引量:3
2
作者 于革 桂峰 李永飞 《湖泊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57,共7页
由于受到水文观测资料时间短的限制,目前难以认识百年遇机率的极端洪水.为此,本文根据19世纪末历史文献的洪水灾害记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对太湖1889洪水年的流域产流、入湖汇流等水文特征和过程进行模拟.本研究设计了三套模拟实验:首... 由于受到水文观测资料时间短的限制,目前难以认识百年遇机率的极端洪水.为此,本文根据19世纪末历史文献的洪水灾害记录,利用流域水文模型,对太湖1889洪水年的流域产流、入湖汇流等水文特征和过程进行模拟.本研究设计了三套模拟实验:首先在现代气候控制实验基础上对1988-2002年时间系列和特大洪水年进行水文模拟和模型率定校验;其次,采用长江下游19世纪末的气候观测资料驱动,对极端年份1889年逐日洪水过程模拟;最后,为减少1 a洪水年模拟的不确定性,还采用蒙特卡罗Bootstrap法模拟了15 a的流域气候场,在5475 d样本下进行特征年份的水文模拟.模拟结果表明,1889年洪水期间产流在当年6月底达到最大,1%频率的径流深达8.6 mm/d,95%CI的误差在-2.94~3.26 mm/d之间.汇入太湖径流同期达到最大,1%频率的洪水流量达到1286.9 m3/s,95%CI的误差在-128.3~165.7 m3/s之间.根据洪水Log-Normal概率分布,计算1889洪水年的重现期为149 a.经Bootstrap法对误差置信区的模拟,95%CI检验在70~175 a间的重现期可信.该研究为延长20世纪洪水序列、拓展对百年时间尺度的特大洪水的认识提供了动力学模拟方面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降水 1889年洪水 流域水文模拟 产流和汇流 重现期 百年遇机率 太湖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单元边长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孔祥意 刘志雨 +1 位作者 周国良 李致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09-315,357,共8页
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DEM栅格作为计算单元,对地形信息具有均化作用,使得提取的坡度为非真值,且不同尺度栅格对应的该非真值差别明显,导致基于不同计算单元边长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 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通常采用DEM栅格作为计算单元,对地形信息具有均化作用,使得提取的坡度为非真值,且不同尺度栅格对应的该非真值差别明显,导致基于不同计算单元边长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的模拟结果具有显著差异。为了解决不同分辨率DEM模型对于模拟结果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栅格尺度与提取的流域坡度之间关系的归一化表示方法及对应的坡度矫正方法,该矫正方法中引入了可用于模型流速计算公式的坡度矫正系数。研究结果表明,计算单元边长对模拟结果的影响规律与对提取的流域坡度的影响规律完全一致,且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消除栅格均化作用对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 计算单元 DEM 坡度 流域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
4
作者 高红凯 刘金涛 +2 位作者 张珂 邵伟 夏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公开获取以及多尺度水文机理的深入认识,尤其是生态水文的最新进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多源独立数据验证,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研究认为:在新安江模型适用的有植被覆盖的湿润流域,蓄水容量应定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容量;在应用中,可根据生态系统通量观测、遥感反演的蒸发、大气陆面再分析资料等精确推求;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根区蓄水容量,显著提升了缺资料区的径流模拟效果,且根区蓄水容量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动态响应。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研究视角的转变,有助于从机理上厘清流域基本的产流过程,推动流域水文模拟理论的发展,提高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流域水文模拟 生态水文 土壤物理水文 张力水蓄水容量 根区蓄水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案构建范式应用研究
5
作者 刘伯娟 张行南 夏达忠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4-16,53,共4页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案构建范式,通过流域解构和解析进行拓扑重构,即考虑流域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将流域离散成各产汇流分区,并与预报站点结合解析出各水文模拟分区集合,以建立分区间的拓扑关系。根据不同的需求构建不同的模拟方案,在Arc... 利用分布式水文模拟方案构建范式,通过流域解构和解析进行拓扑重构,即考虑流域下垫面空间变异性,将流域离散成各产汇流分区,并与预报站点结合解析出各水文模拟分区集合,以建立分区间的拓扑关系。根据不同的需求构建不同的模拟方案,在ArcGIS软件平台上以东江流域为例进行历史洪水仿真模拟。结果验证此模拟方案具有优越性和灵活性,该法具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水文模拟 流域空间离散 构建范式 方案构建 参数率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水文过程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9
6
作者 徐冉 铁强 +2 位作者 代超 胡宏昌 田富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88-293,共6页
以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缺资料流域的水文计算和预测问题,采用流域水文模型THREW,用地面气象观测、遥感植被覆盖和积雪面积等资料,基于断面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应用CMIP5数据对径流演变进行预估。结果表... 以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缺资料流域的水文计算和预测问题,采用流域水文模型THREW,用地面气象观测、遥感植被覆盖和积雪面积等资料,基于断面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应用CMIP5数据对径流演变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对于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THREW模型对1991—1995年率定期月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75,对1996—2000年验证期月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76;IPCC AR5所设置在CO2排放量最大的情况下,径流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资料流域 代表性单元流域 气候变化 径流演变 流域水文过程模拟 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分区的网格水文模型分布式计算
7
作者 王继民 刘赛佳 李嘉玮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6-73,共8页
考虑到传统的水文模型串行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的水文模拟预报需求,为提高网格水文模型的计算效率,分析网格化水文模型计算中网格汇流特点,提出基于网格汇流流向的动态数据分区方法,不同分区数据可以并行计算,基于该方法提出基于Sp... 考虑到传统的水文模型串行计算方法无法满足当前复杂的水文模拟预报需求,为提高网格水文模型的计算效率,分析网格化水文模型计算中网格汇流特点,提出基于网格汇流流向的动态数据分区方法,不同分区数据可以并行计算,基于该方法提出基于Spark的网格水文模型分布式计算模型。通过在屯溪流域使用该模型与传统模型进行水文预报计算,验证了模型的高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分布式计算 数据分区 通用数据格式 可扩展标记语言 分布式任务调度 流域水文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点源污染模型在土壤侵蚀模拟中的应用及发展动态 被引量:13
8
作者 牛志明 解明曙 +1 位作者 孙阁 StevenG.McNulty 《中国水土保持》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0-22,共3页
随着计算机和地理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NPS模型在土壤侵蚀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用于预测预报的RUSLE、WEPP和EPIC ,用于流域水文过程模拟的CREAMS和ANSWERS以及用于流域管理措施评价的AGNPS。
关键词 土壤侵蚀 非点源污染模型 预测预报模型 流域水文过程模拟模型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候变暖下太湖极端洪水的归因探讨 被引量:6
9
作者 于革 郭娅 廖梦娜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5-774,共10页
全球增温引起的降水变化是否引起极端洪水的增加,发生在不同气候背景的极端洪水事件可提供不同参照系;而不同驱动因子下气候、水文数值模拟为认识洪水发生和归因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机理数值模拟和随机统计模拟两种途径,针对1990s和... 全球增温引起的降水变化是否引起极端洪水的增加,发生在不同气候背景的极端洪水事件可提供不同参照系;而不同驱动因子下气候、水文数值模拟为认识洪水发生和归因提供了有效途径.本文结合机理数值模拟和随机统计模拟两种途径,针对1990s和1880s的太湖流域特大洪水,通过GCM气候模拟驱动的流域水文模拟和不确定性的阈值模拟,分析19世纪末和20世纪末极端洪水的发生强度和频率的变化,从而论证极端洪水发生的风险系数.结果表明,1990s的极端洪水流量(0.1%的极端洪水流量(Q0.1%)为2929~3601 m3/s,0.5%的极端洪水流量(Q0.5%)为1842~1893 m3/s)比工业革命前大气温室气体状况下(Q0.1%为2069~3119 m3/s,Q0.5%为1436~1561 m3/s)显著增大.与19世纪末相比,由于太湖流域人类活动改变的流域下垫面在1999年特大洪水中引起最大增量占35%,本文模拟和分析的20世纪末气候下的洪水最大增量占60%.去除人类活动影响的下垫面变化,估计特大洪水风险的最大增量为25%,因此认为20世纪末气候变化引起的太湖极端洪水风险在增加;这将为认识与全球增温相关联的洪水灾害预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洪水 气候效应 不确定性 流域水文模拟 归因 太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