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0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中的应用
1
作者 杨桐 李治军 《农业与技术》 2025年第6期110-113,共4页
本文采用HSPF模型结合纳什效率系数(NSE)、相对误差(Er)与决定系数(R^(2))定量指标,系统评估了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的准确度与适用性。研究期间,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参数校正,并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检验了模型预测能力。结果显示... 本文采用HSPF模型结合纳什效率系数(NSE)、相对误差(Er)与决定系数(R^(2))定量指标,系统评估了HSPF模型在呼兰河流域水文模拟的准确度与适用性。研究期间,对模型进行了全面的参数校正,并通过严格的验证程序检验了模型预测能力。结果显示,优化后的HSPF模型在模拟水文过程方面表现出色,各项验证指标均接近理想阈值,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为呼兰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与规划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f 流域水文模型 呼兰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秦淮河流域洪水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王雨洁 李致家 +1 位作者 姚成 牛颢然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18,114,共9页
为更准确地模拟秦淮河流域洪水演进情况,采用松散耦合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过程,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该模型在上游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下游则结合一维与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复杂水流动态,在河道采用一维模... 为更准确地模拟秦淮河流域洪水演进情况,采用松散耦合方法,结合水文、水动力过程,构建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与一维、二维水动力耦合模型,该模型在上游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下游则结合一维与二维水动力模型模拟复杂水流动态,在河道采用一维模型,在主要城区采用二维模型进行模拟,形成全流域的分布式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模拟2015-2020年间的5场洪水,模拟结果的平均纳什效率系数达0.932,验证了模型的高精度与可靠性。以20200713号洪水为例模拟了下游南京市城区的淹没情况,发现秦淮河下游城区多处区域(如郑淮路、凤凰东街、武定门闸区域等)存在显著淹没风险,最大淹没水深均超过0.5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洪水淹没模拟 网格新安江模型 秦淮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O-LSTM的排露沟流域气象水文演变分析及径流预测模型建立 被引量:1
3
作者 康永德 陈佩 +3 位作者 许尔文 任小凤 敬文茂 张娟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1,共11页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 【目的】为揭示祁连山排露沟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特征,并且为流域未来的水资源管理和优化配置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根据祁连山野外观测站2000—2019年实测径流和水文资料,采用线性趋势法、Pettitt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开展了降水与气温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并建立了BO-LSTM排露沟流域径流预测模型。【结果】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排露沟流域降水、气温和径流呈现两段式的上升趋势,分界点在2010年,降水和径流,第一阶段上升趋势均高于第二阶段,斜率依次为10.74、3.16;气温则相反,第二阶段高于第一阶段,斜率为0.11。并且降水、气温和径流的MK突变检验z值均大于0。(2)降水量在5—10月对径流量变化的贡献率较大;而气温在12月—次年4月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大。(3)排露沟流域气温主要有3 a、14 a两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4 a;径流存在19 a、9 a和3 a三个主周期,其中第一主周期为19 a;降水主要存在4 a、11 a两个主周期,第一主周期为11 a。(4)BO-LSTM排露沟径流预测模型,精度R 2为0.63,均方根误差为14047 m 3,模型在径流量较小月份的预测精度大于径流量较大的月份。【结论】近20年来排露沟流域的降水、气温及径流均呈上升趋势;排露沟流域径流、降水及气温均存在明显的周期性;气温和降水是影响排露沟流域径流的重要因素;径流预测模型可以适用于排露沟流域。上述研究结果为祁连山水资源效应研究和内陆河流域水资源预测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 水资源 径流演变 排露沟流域 径流预测 神经网络 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 贝叶斯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
4
作者 李占华 程元庚 +1 位作者 赵红兵 张庆竹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3,52,共6页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 小流域汛期详细降雨数据及历史洪水数据缺乏,导致短期洪水预报精度受限。因此,提出基于测雨雷达与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方法。该方法利用测雨雷达监测降雨数据,作为模型输入,该模型能够模拟降雨在小流域内的山坡产流单元、坡面汇流及河道汇流过程中的产流和汇流情况,进而算出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流量的洪峰及峰现时间,从而完成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得到的小流域汛期短期洪水预报结果中,洪峰流量的相对误差分别为10.6%、7.8%,峰现时差依次为-2.8、-2h,确定性系数分别为0.91、0.94。这些指标均处于理想的预报效果范围内,表现出较高的预报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雨雷达 分布式水文模型 流域 汛期短期 洪水预报 GBH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昌化江流域月尺度水文模型径流模拟与潜在蒸散发算法适用性分析
5
作者 来文立 李士义 +3 位作者 方海峰 章杰 张飞翔 侯淑冰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0-118,共9页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作为水循环重要环节的径流正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为了明晰模型径流模拟结果不确定性来源,提升湿润区复杂小流域径流模拟准确性,将海南岛昌化江流域作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80—2016年宝桥水文站逐月径流、降...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作为水循环重要环节的径流正发生着复杂的变化。为了明晰模型径流模拟结果不确定性来源,提升湿润区复杂小流域径流模拟准确性,将海南岛昌化江流域作为研究区,收集整理1980—2016年宝桥水文站逐月径流、降水数据,同期东方站和琼中站逐月降水、气温、风速、日照时数和相对湿度数据,选取Mann-Kendall突变检验方法确定径流突变年份并设计4组变量控制数值模拟实验,分别以两种广泛使用的潜在蒸散发算法(Penman-Monteith和Thornthwaite)驱动abcd月尺度水量平衡模型(abcdpm和abcdth)比较不同蒸散发算法的模型适用性。结果表明:(1)昌化江径流存在1988年的显著突变点,相比于1988年以前,1989—2016年径流系数增加12%;(2)降水是影响水文模型最敏感输入变量,其径流敏感性是潜在蒸散发的13.56倍,综合比较多组控制变量实验结果,多站点气象均值作为输入能够有效降低径流模拟误差;(3)两种蒸散发算法驱动下径流模拟准确性较为一致,但趋势结果差异较大,由于abcdth模型仅考虑气温的影响无法准确模拟径流增加的变化趋势,因此具有物理机理的abcdpm模型更适用于昌化江流域。分析结果有助于明晰热带地区复杂小流域径流变化的气候驱动机制,为水文生态预警和水资源优化配置提供科学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昌化江流域 水文模型 降水 潜在蒸散发 敏感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模型的永定河流域“23·7”特大洪水模拟
6
作者 李致家 李安琪 +4 位作者 姚成 张欣 刘雨彤 刘田伟 曾萌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17,57,共9页
为准确呈现“23·7”特大洪水的过程特征,为永定河流域特大洪水的预防与预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和网格蓄超模型对永定河流域5个关键控制断面(斋堂水库、青白口、雁翅、三家店、卢沟桥)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2000—2... 为准确呈现“23·7”特大洪水的过程特征,为永定河流域特大洪水的预防与预警工作提供理论支持,采用网格新安江模型和网格蓄超模型对永定河流域5个关键控制断面(斋堂水库、青白口、雁翅、三家店、卢沟桥)进行了模拟分析,采用2000—2022年的典型洪水事件率定模型参数,并采用“23·7”特大洪水事件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网格新安江模型和网格蓄超模型均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23·7”特大洪水的全过程,且在青白口断面,2个模型的确定性系数均达到甲级精度;在雁翅、三家店和卢沟桥控制断面,模型精度均达到乙级,模拟效果优良;网格新安江模型与网格蓄超模型在5个控制断面的洪量、洪峰及峰现时间等指标表现良好,可较好地模拟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特大洪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特大洪水 洪水预报 网格蓄超模型 网格新安江模型 分布式水文模型 永定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的耦合及流域水文模拟
7
作者 王倩 丹利 邓慧平 《气候与环境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1-321,共11页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 为了寻求合理简化的流域地形指数水文模型TOPMODEL(Topographic Index model)用于大尺度的陆面模式,推导了土壤表层饱和导水率k0、衰减因子f和地下水补给速率R空间都可变的扩展的TOPMODEL,并将f空间非均匀分布的TOPMODEL与陆面模式SSiB4耦合(SSiB4/GTOP)。通过耦合模型在f空间非均匀条件下进行实际流域的水文模拟,分析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土壤湿度、蒸散发、地表径流、基流和总径流的影响。主要结论有:(1)k0和R的空间变化并不改变经典TOPMODEL原有关系式,只要定义新的地形指数,k0和R空间非均匀TOPMODEL与空间均匀的TOPMODEL并无区别;(2) f空间变化条件下由于局地的地下水埋深还与局地的f值有关,地形指数相同的区域具有水文相似性这一结论不再成立;(3)与f空间均匀的模拟结果相比较,f随海拔高度h i增加而线性减小使模拟的流域土壤湿度、地表径流和流域蒸散减小但使基流和总径流增加;(4) f空间非均匀对流域水文模拟结果有影响,但其影响明显小于流域地形因子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非均匀性 扩展的TOPMODEL推导 耦合模型SSiB4/GTOP 流域水文模拟 f空间非均匀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流域未来气象水文干旱传播的气候变化响应 被引量:7
8
作者 谢灵枫 杨肖丽 +2 位作者 吴凡 叶周兵 罗定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17,24,共9页
为研究未来时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中干旱特征的变化,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模拟了黄河流域历史时期(1961—2014年)与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水文过程,给出了基于干旱事件匹配的干旱强度传播指数与干旱历时传播指数,预估... 为研究未来时期黄河流域气象干旱向水文干旱传播中干旱特征的变化,基于可变下渗容量模型模拟了黄河流域历史时期(1961—2014年)与未来时期(2015—2100年)的水文过程,给出了基于干旱事件匹配的干旱强度传播指数与干旱历时传播指数,预估了未来时期黄河流域干旱特征传播较历史时期的变化。结果表明:气候变化使黄河流域干旱传播时间多有缩短;未来情景下气象干旱传播率与水文干旱敏感性较历史时期更高,气象干旱更容易向水文干旱传播;未来时期干旱强度传播的强度基本保持不变,干旱历时传播的强度将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干旱 水文干旱 干旱传播 VIC模型 干旱特征 黄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EC-HMS水文模型的潼三段流域2021年秋汛洪水模拟
9
作者 娄书建 刘世帆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3-67,共5页
水库精细化调度是确保防洪安全与提高水库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三门峡库区潼关至三门峡大坝间流域(潼三段流域)无测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壤、土地利用、降水、径流等数据,构建HEC-HMS水文模型,对2021年潼三段流域整个秋汛洪水过程进... 水库精细化调度是确保防洪安全与提高水库综合效益的主要措施。以三门峡库区潼关至三门峡大坝间流域(潼三段流域)无测控区为研究区域,基于土壤、土地利用、降水、径流等数据,构建HEC-HMS水文模型,对2021年潼三段流域整个秋汛洪水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区间各支流洪水叠加过程与径流量变化。采用径流系数法(算术平均法和泰森多边形法)计算潼三段流域径流总量并与实测值对比,验证HEC-HMS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HEC-HMS水文模型在潼三段流域表现出良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径流总量模拟值与实测值仅相差2.33%,模拟效果显著优于径流系数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C-HMS水文模型 秋汛 洪水模拟 潼三段流域 三门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SPF模型的流域水文水质模拟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韩莉 刘素芳 +3 位作者 黄民生 马俊飞 魏金豹 胡伟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47,57,共9页
HSPF模型是基于BASINS平台的半分布式的综合水文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流域水文水质状况,并已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介绍了HSPF模型对水文、泥沙侵蚀及污染物的迁移模拟机理,对其在径流、污染物迁移、土地利用覆被变... HSPF模型是基于BASINS平台的半分布式的综合水文模型,能够准确模拟流域水文水质状况,并已在水资源和水环境领域中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介绍了HSPF模型对水文、泥沙侵蚀及污染物的迁移模拟机理,对其在径流、污染物迁移、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气候变化对流域水文水质的影响等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了评述.初步探讨了完善HSPF模型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加强污染物迁移转化机理、参数的不确定性及与多学科模拟模型整合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水质模拟 hspf模型 径流 土地利用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
11
作者 高红凯 刘金涛 +2 位作者 张珂 邵伟 夏军 《水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7-189,共13页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 新安江模型广泛应用于流域降雨径流模拟和水文预报,蓄水容量的概念是该模型产流计算的核心,定义为流域蓄水容量或土壤张力水蓄水容量,往往由降雨-径流数据率定得到,但在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应用严重受限。随着全球海量水文数据集的公开获取以及多尺度水文机理的深入认识,尤其是生态水文的最新进展,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多源独立数据验证,再论新安江模型蓄水容量的物理意义。研究认为:在新安江模型适用的有植被覆盖的湿润流域,蓄水容量应定义为陆地生态系统的根区蓄水容量;在应用中,可根据生态系统通量观测、遥感反演的蒸发、大气陆面再分析资料等精确推求;采用新方法得到的根区蓄水容量,显著提升了缺资料区的径流模拟效果,且根区蓄水容量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而动态响应。从土壤物理水文到生态系统水文研究视角的转变,有助于从机理上厘清流域基本的产流过程,推动流域水文模拟理论的发展,提高缺资料区和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模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安江模型 流域水文模拟 生态水文 土壤物理水文 张力水蓄水容量 根区蓄水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滁河流域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
12
作者 曾贤敏 范辉 +5 位作者 张非凡 陈钢 王船海 赵鹏轩 杨富宝 胡庆芳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8-37,88,共11页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 基于分布式架构水循环模型,将流域划分为山丘区坡面、平原区坡面、山丘区河道、平原区河道、圩区、闸坝工程等水文特征单元,在山丘区构建新安江水文模型,平原区构建平原区水文模型、一维水动力学模型,圩区和闸坝工程分别构建圩区排涝模型和工程调度模型,将所有模型耦合为能完整概化滁河流域各自然实体要素的防洪排涝一体化模型,并通过洪水年(2016年、2020年)山丘区与平原区典型站点洪水过程对模型的精度和可靠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再现2016年、2020年流域洪水过程,率定与验证结果均达到甲级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滁河流域 分布式架构模型 防洪排涝 精细化模拟 水文水动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演变研究
13
作者 王明玮 王昊 +2 位作者 逄晓腾 刘建卫 张媛媛 《水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94-102,共9页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PCA法筛选IHA水文指标作为ERHIs指标体系,利用SWAT模型与“观测-模拟”法分析流域水文情势演变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基于CMIP6气候模式探讨流域未来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结果表... 为探究变化环境下洮儿河流域水文情势变化特征,采用PCA法筛选IHA水文指标作为ERHIs指标体系,利用SWAT模型与“观测-模拟”法分析流域水文情势演变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并基于CMIP6气候模式探讨流域未来水文情势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洮儿河流域上、下游径流均呈减少趋势,径流序列突变点为1998年。(2)流域上游水文情势演变主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下游水文情势演变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影响。(3)相较于基准期,在3种SSPs情景下,流域未来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最低气温的升温趋势显著高于年均最高气温,未来地表水可供水量会减少,而洪水事件发生概率会上升。研究成果可为适应变化环境的洮儿河流域水资源规划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化环境 水文情势 SWAT模型 CMIP6 洮儿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过程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模型研究
14
作者 杨杰 范宣梅 +1 位作者 魏振磊 张宗硕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23-131,共9页
强震易诱发同震堆积体,在后续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转换为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降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构建准确有效的降雨阈值模型意义重大。目前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多采用降雨强度-降雨历时(I-D)经验模型,误判率较高。为克服这... 强震易诱发同震堆积体,在后续强降雨条件下极易转换为泥石流,危及生命财产安全。降雨是震后泥石流的主要诱因,构建准确有效的降雨阈值模型意义重大。目前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多采用降雨强度-降雨历时(I-D)经验模型,误判率较高。为克服这一问题,以泸定震区泥石流易发小流域——磨岗岭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气象水文原位监测建立震后泥石流数据库,引入绝对能量(Absolute Energy,AE)的概念,对传统的I-D模型进行了改进。针对超强水动力条件在震后泥石流诱发中的关键作用,利用HEC-HMS水文模型,模拟不同降雨条件下磨岗岭流域的水文过程,构建了基于水文过程的震后泥石流降雨阈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对比传统的I-D模型,新构建的降雨阈值模型准确率显著提高,误判率均低于I-D模型。同时,分析发现改进的降雨阈值模型(CR-AE)在短时强降雨和低强度长时降雨情况下存在漏判。为降低漏判率,在保持误判率不变的前提下,增加了AE和D作为补充判断条件,以提升对这类降雨事件的识别能力。研究成果可为震后泥石流风险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HEC-HMS水文模型 绝对能量 降雨阈值模型 泸定地震 磨岗岭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象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的流域尺度洪水预报方法:以北江流域为例 被引量:3
15
作者 韩赟希 张昕 +2 位作者 王自法 周良辰 朱龙祥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397-4408,共12页
针对中小流域目前径流和淹没预报难度较大且精度偏低的问题,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在非耦合情况下,基于WRF-Hydro模式构建北江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对主要参数率定,优化了WRF-Hydro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产流... 针对中小流域目前径流和淹没预报难度较大且精度偏低的问题,以北江流域为研究对象,构建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在非耦合情况下,基于WRF-Hydro模式构建北江流域水文模型,通过对主要参数率定,优化了WRF-Hydro水文模型,模拟了流域的产流、汇流等水循环关键要素。在耦合情况下,将WRF-Hydro模式模拟的径流过程作为CaMa-Flood模型的边界条件,从而实现对整个流域的洪水淹没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经过参数率定的WRF-Hydro水文模型中,针对验证期的5场典型洪水事件,皮尔逊相关系数均高于0.8,纳什效率系数在0.52~0.71,在预报期的三个洪水事件中,洪峰的平均误差为22.2%。在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后,能够准确地捕捉洪水淹没与降雨强度、洪水流量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提供洪水发生后洪泛区的淹没深度和范围等关键信息。本文构建的降雨径流-洪水淹没模型能够适用于地形复杂、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的北江流域,为类似半湿润流域的洪水预报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为水文水动力模型耦合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江流域 WRF-Hydro水文模型 CaMa-Flood水动力模型 洪水预报 洪水淹没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渭河流域历史和未来土地覆盖下的水文响应特征
16
作者 凌牧午 任玉玲 +4 位作者 冯夏婷 连炎清 管亚硕 高永亮 胡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7-525,共9页
为探究当前及未来土地利用下的渭河流域水文响应特征,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基于1985年、2000年、2015年和预测的203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 为探究当前及未来土地利用下的渭河流域水文响应特征,支撑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发展,采用元胞自动机-马尔可夫(cellular automata Markov,CA-Markov)模型预测2030年的土地利用类型,基于1985年、2000年、2015年和预测的203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构建相应的土地利用与水文过程模拟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SWAT+)。模型检验显示E_(NS)和R^(2)均大于0.7且P_(BIAS)绝对值小于20%。结果表明:1985-2030年丰水年径流系数呈V形变化,并与耕地面积负相关,而在平水年、枯水年呈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2030年相比2015年平水年、枯水年径流系数分别下降3.1%和5.7%。同时,不同子流域水文过程存在差异性,2030年相比2015年,流域产流量在西部山地丘陵地区随林地面积增加有所减少,而东部关中平原地区则随城市用地面积的增加有所上升。整体而言,2030年渭河流域对水资源的需求随着土地利用的变化不断增加,枯水年水资源压力会进一步加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SWAT+模型 CA-Markov模型 渭河流域 水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VIC模型的金沙江流域水文要素分析和径流预测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柳宏才 张会兰 +2 位作者 孙嘉宁 庞建壮 安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72-284,314,共14页
[目的]金沙江流域是西南高山峡谷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预测并评估金沙江气候及未来径流变化对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防治、防洪减灾和水土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VIC模型模拟金沙江流域的水文过程,对CMIP6全... [目的]金沙江流域是西南高山峡谷区的重要生态区域。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预测并评估金沙江气候及未来径流变化对流域尺度的水土流失防治、防洪减灾和水土资源规划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基于VIC模型模拟金沙江流域的水文过程,对CMIP6全球气候模式下的2种排放情景(SSP2-4.5、SSP5-8.5)的20个气候模式及多模式集合平均(MMEA)的数据进行降尺度处理,预测2015-2100年径流变化趋势。[结果](1)历史径流模拟显示,模型模拟值与实测值的纳什效率系数超过0.6,BIAS(相对偏差)绝对值控制在0.15以内,表明VIC模型适用于模拟金沙江流域水文过程;(2)VIC模型模拟的水文过程分量显示,降水量从上游到下游递增,蒸散发在中下游较高,地表径流和基流的多年平均值从上游到下游递增,且存在显著差异;(3)基于E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统计降尺度方法对比单模式和(MMEA)的模拟结果发现,观测数据与MMEA匹配度最高。在未来SSP2-4.5和SSP5-8.5情景下,模拟结果显示高辐射高排放情景(SSP5-8.5)下水文要素变化更显著,尤其是蒸散发增加趋势明显。[结论]径流量模拟显示,SSP2-4.5情景下年平均径流量变化不明显,而SSP5-8.5情景下年平均径流量呈小幅增长趋势。未来年内月径流量在SSP5-8.5情景下大多数月份高于SSP2-4.5情景。研究结果以期为金沙江流域水资源评估与管理、生态综合治理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C模型 金沙江流域 CMIP6 气候模式 水文要素 径流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N-SWE2D模型构建及门头沟小流域暴雨山洪模拟研究
18
作者 吴婧 阚光远 +3 位作者 马建明 何胜男 杜龙刚 张煜萨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5-527,共13页
为了提升暴雨山洪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性能,本文将基于径流曲线数方法的水文产流计算模块(SCS-CN)与基于GPU加速的二维水动力汇流计算模块(SWE2D)相耦合,构建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CN-SWE2D)。将CN-SWE2D模型应用于“23.7”特大洪水北京市... 为了提升暴雨山洪数值模拟的精度与性能,本文将基于径流曲线数方法的水文产流计算模块(SCS-CN)与基于GPU加速的二维水动力汇流计算模块(SWE2D)相耦合,构建了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CN-SWE2D)。将CN-SWE2D模型应用于“23.7”特大洪水北京市门头沟小流域暴雨山洪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显示,灾害淹没面积达1.31 km2,占流域面积的6.25%。洪泛区沿河岸分布,淹没水深大于2 m的严重淹没面积约为0.02 km2。本次洪灾径流系数0.69,出口流量峰值404 m3/s,超过50年一遇设计洪水标准。计算结果与观测数据的进一步比对表明,门头沟小流域遭遇了严重的洪水灾害。本文提出的CN-SWE2D模型实现了从降雨产流到洪水淹没的全过程高性能精细化数值模拟,模拟结果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要素信息,模拟结果不仅能够有效反映实际的洪水过程,还能为防洪减灾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3.7”特大洪水 流域暴雨山洪 SCS-CN 二维水动力学模型 GPU并行计算 水文水动力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文学法和SWAT模型的北川河流域生态需水量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鹏全 李润杰 《水资源保护》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为确定北川河流域生态需水量,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Spearman检验法分析了北川河流域1959—2013年径流变化趋势,并采用Pettitt检验、滑动t检验、滑动F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综合诊断径流突变点,根据Tennant法和改进的年内同... 为确定北川河流域生态需水量,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检验法、Spearman检验法分析了北川河流域1959—2013年径流变化趋势,并采用Pettitt检验、滑动t检验、滑动F检验和累积距平法综合诊断径流突变点,根据Tennant法和改进的年内同频率展布法确定的生态流量过程外包线计算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并基于SWAT模型计算了河道外生态需水量。结果表明:SWAT模型在研究区具有适用性,模型性能符合“好”的标准,SWAT模型模拟的降水量和蒸发量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产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北川河流域桥头水文站径流量呈现减少趋势,年平均减少率为0.104 m^(3)/s,径流突变点为1990年;北川河流域河道内生态需水量为2.95亿m^(3),河道外生态需水量为9.95亿~10.85亿m^(3),生态总需水量为12.90亿~13.80亿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需水量 水文学法 径流检测 SWAT模型 北川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干旱流域易积区识别与水文模拟研究
20
作者 张汉辰 徐小涵 +3 位作者 曹青 孙袁媛 李林杰 邵全喜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5,共5页
为探究提升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半干旱地区模拟精度和效率的途径,选取半干旱地区——黄家河流域为例,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CASC2D模型,结合下垫面特征分析,通过天然洼地、地形湿度指数、河道欧氏距离、土地利用类型4种因子识... 为探究提升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半干旱地区模拟精度和效率的途径,选取半干旱地区——黄家河流域为例,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分布式水文模型CASC2D模型,结合下垫面特征分析,通过天然洼地、地形湿度指数、河道欧氏距离、土地利用类型4种因子识别建立流域易积区,以此为依据构建不同范围CASC2D-ETWA模型,对1984~2003年间7场洪水进行模拟,选择出最适宜易积区范围,分别使用2种模型进行洪水预报,并对比结果。结果表明,综合单因子构建指标,黄家河流域内建立30%面积范围的易积区最适宜;相比于CASC2D模型,CASC2D-ETWA模型纳什效率指数由0.75提升到0.78,径流深相对误差由-21.18%提升到-8.22%,洪峰流量相对误差变化不大,由-36.01%变化至-36.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干旱地区 CASC2D模型 易积区识别 黄家河流域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