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场-电场耦合的含水合物模拟岩心电学特性数值实验 被引量:5
1
作者 邢兰昌 齐淑英 +2 位作者 李馨 魏伟 韩维峰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9,50,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场-电场耦合的含水合物模拟岩心岩电数值实验方法,包括模拟岩心建立和电学参数计算,即在构建多孔介质几何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流场和电场耦合计算。利用水驱油过程所形成的油/水分布来模拟水合物/水在模拟岩心中的微观分... 提出了一种基于流场-电场耦合的含水合物模拟岩心岩电数值实验方法,包括模拟岩心建立和电学参数计算,即在构建多孔介质几何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流场和电场耦合计算。利用水驱油过程所形成的油/水分布来模拟水合物/水在模拟岩心中的微观分布状态,通过改变壁面接触角、界面张力、油水黏度比、驱替时间等因素实现对相空间分布和含水合物饱和度的调节。利用平板电极在模拟岩心两侧施加1 Hz^1 MHz频率的交流电场,通过电场计算得到模拟岩心的等效容抗和等效电阻,从而获得宽频率范围的电学响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电学特性 模拟岩心 数值模拟 流场-电场耦合 岩石物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极性直流电场对绝缘子雾凇覆冰的影响机理及覆冰试验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胡玉耀 刘宗源 +3 位作者 李欣 蒋兴良 咸日常 杜钦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93-804,共12页
复杂大气环境下绝缘子覆冰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与交流相比,直流电场对荷电水滴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但鲜有研究涉及。基于场致荷电、流体力学和电磁学原理,对两种典型悬式绝缘子开展了电场-流场耦合仿真分析以及自然覆冰... 复杂大气环境下绝缘子覆冰是影响电网安全运行的关键科学问题。与交流相比,直流电场对荷电水滴具有较强的吸附作用,但鲜有研究涉及。基于场致荷电、流体力学和电磁学原理,对两种典型悬式绝缘子开展了电场-流场耦合仿真分析以及自然覆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荷电水滴在直流电场中趋向于沿电场线运动,且其轨迹偏移量随着外施电压和水滴直径的增加而增大,而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直流电场下绝缘子表面产生冰树枝,不同绝缘子表面法向电场分量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影响冰树枝的生长特性;随着外施电压的升高,冰树枝逐渐从绝缘子伞裙边缘扩散至其表面,且冰树枝尖端逐渐变钝;带电情况下两种绝缘子覆冰量和覆冰长度大于不带电情况,且增长幅度均超过15%。研究结果对于建立带电绝缘子覆冰增长模型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性直流电场 绝缘子覆冰 荷电水滴 冰树枝 电场-流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电-旋流除雾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袁惠新 朱星茼 +1 位作者 付双成 周发戚 《流体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6,48,共7页
除雾过程存在于诸多工业过程和环保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旋流场与静电场相结合的除雾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静电-旋流除雾器操作性能,并用压力降试验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入口风速、电压和雾滴粒径对分离性能... 除雾过程存在于诸多工业过程和环保过程中.本文提出了一种将旋流场与静电场相结合的除雾器,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静电-旋流除雾器操作性能,并用压力降试验数据验证了模拟的可靠性,同时,分析了入口风速、电压和雾滴粒径对分离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风速为8~12 m/s时,离心力和电场力对除雾的综合作用最好,分离效率最高;在安全工作电压0~50 kV内,提高电场电压,将有利于提高静电旋流除雾器的除雾效率,施加的电压越高,除雾效率提高的幅度越大;施加电压,使雾滴在离心力和电场力共同作用下被捕集分离,相比于只有离心力作用的情况下除雾效率会大幅度地提高.所以旋流静电除雾器比旋流除雾器能更有效地捕集小雾滴.在旋流器内附设高压静电场,构成静电-旋流除雾器,可在对旋流器结构不作根本性改动、投资少、不扩大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显著提高除雾效率,不增加系统阻力,是一种高效除雾设备这种除尘器能保持较高的除雾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分离 静电分离 除雾 压力降 分离效率 流场-电场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耦合模型的电容法两相流相含率测量性能分析
4
作者 王小鑫 胡红利 +2 位作者 唐凯豪 陈阳正 蒲俊萍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91-697,704,共8页
对于电学法多相流参数检测系统,电学传感器的结构是影响测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静电场仿真或大量的实测试验来选择传感器结构及参数,然而,静电场仿真只能研究传感器的静态电学特征,并不能结合实际的多相流流动特性... 对于电学法多相流参数检测系统,电学传感器的结构是影响测量系统性能优劣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常采用静电场仿真或大量的实测试验来选择传感器结构及参数,然而,静电场仿真只能研究传感器的静态电学特征,并不能结合实际的多相流流动特性,且试验验证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及时间来应对不同对象及应用条件。针对以上问题,该文采用一种流场-电场耦合的三维动态仿真方法,建立混合流体的分布状态与电学传感器输出信号变化之间的关系,结合多相流流动特性综合评估传感器系统的测量性能。该耦合模型以气固两相流相含率检测为研究对象,分别对3种传感器系统的灵敏度和相关系数进行量化分析,以评估它们的测量性能,并在搭建的气固两相流相含率测量平台上验证该耦合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场-电场三维动态耦合模型 传感器性能分析 相含率测量 气固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网传感器的气液两相流可视化测量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海 徐英 +3 位作者 张涛 孙涔崴 魏传顺 戴志向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4573-4583,共11页
关于丝网传感器(WMS)可视化测量能力已有学者采用多种流体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评估,数值仿真方法以其低成本、灵活多样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瞬态流场-电场的WMS耦合仿真评估鲜有报道。针对空间分辨率3.125 mm,16×16电导型WMS,基... 关于丝网传感器(WMS)可视化测量能力已有学者采用多种流体可视化技术进行了研究评估,数值仿真方法以其低成本、灵活多样优势受到了广泛关注,但瞬态流场-电场的WMS耦合仿真评估鲜有报道。针对空间分辨率3.125 mm,16×16电导型WMS,基于电场域中被测介质局部电导率与流体相含率的线性关系提出了流场-电场耦合方法。采用COMSOL实现了分层流、环状流和段塞流的气液两相流体仿真以及相应的耦合计算,结果表明WMS测量重构图、电流密度模值分布等信息与真实气液相分布严格对应,证明WMS具有出色的可视化测量能力和耦合方法的可行性。此外采集了不同液位高度静态分层流WMS实验数据,并与仿真数据进行分析对比,二者测量归一化值重构图与静态流体分布相吻合,表明了仿真模型的可靠性,以及测量值归一化处理能有效修正因WMS“边缘电场畸变”造成的边缘点测量值与流体分布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关系,确保整个横截面上两者之间的一致线性映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MS成像 气液两相流 流场-电场耦合仿真 边缘电场畸变 归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