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长寿命陀螺仪浮子内部流场及温度场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德才 魏艳勇 +2 位作者 韦俊新 韩香莹 武丽花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EI CSCD 2007年第6期721-724,759,共5页
为精确计算出陀螺仪内部温度场,有效改善影响陀螺仪精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况,采用了精度更高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结合FLUENT软件,对卫星等上使用的某型长寿命陀螺仪浮子组件进行了内部流场及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浮子内部结构形式对高... 为精确计算出陀螺仪内部温度场,有效改善影响陀螺仪精度的温度梯度分布状况,采用了精度更高的流固耦合计算方法,结合FLUENT软件,对卫星等上使用的某型长寿命陀螺仪浮子组件进行了内部流场及温度场计算。结果表明,浮子内部结构形式对高速旋转的电机产生的介质流场有较大影响,合理的结构设计有利于降低电机功耗;陀螺仪浮子表面存在最大温差为0.52℃的温度梯度,其所产生的液流力矩会对陀螺仪精度产生一定影响;浮子表面温度分布表现出一定的对称性和规律性。计算结果为下一步旨在减小温度梯度、提高陀螺仪精度的精密分区温控提供了数据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理论 流场 温度场 陀螺仪浮子组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下穿库区隧道围岩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陈明奎 《铁道标准设计》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2-77,共6页
以某下穿库区铁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比分析有无渗流场作用和不同水深条件下,隧道结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围岩变形、塑性区和渗流场的变化特性,同时还考虑隧道加固圈厚度和渗透系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场对围岩变... 以某下穿库区铁路隧道为依托工程,对比分析有无渗流场作用和不同水深条件下,隧道结构应力变化规律以及围岩变形、塑性区和渗流场的变化特性,同时还考虑隧道加固圈厚度和渗透系数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场对围岩变形影响较大,不仅能引起大范围的库底沉降,而且能增大隧道拱顶和拱腰的位移,并且能够减小仰拱的隆起量以及加剧围岩塑性区的范围;隧道的开挖能够对地下水孔隙水压力的分布形成明显的扰动,并且在两拱脚处渗流速度最大,最大塑性区位于横向临时支撑处;注浆加固圈能够改善围岩的受力,隧道最优注浆圈厚度在5m,并且当渗透系数小于围岩渗透系数的1/50时注浆圈加固效果不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路隧道 流固耦合理论 围岩稳定性 渗流场 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水下隧道冻结壁厚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郑立夫 高永涛 +1 位作者 周喻 田书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29-1038,共10页
水下隧道对冻结壁厚度设计有特殊要求,针对珠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下穿马骝洲水道段联络通道冻结壁设计改进问题,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对水下隧道冻结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厚度冻结壁响应情况的对比研究... 水下隧道对冻结壁厚度设计有特殊要求,针对珠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下穿马骝洲水道段联络通道冻结壁设计改进问题,基于流固耦合分析理论,利用有限差分数值计算方法对水下隧道冻结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对不同厚度冻结壁响应情况的对比研究,实现对于冻结壁厚度的优化设计。研究表明:相较无渗流模型,流固耦合模型冻结壁应力分布规律相同,但整体量值增大明显,水的作用不可忽略;水的存在使冻结壁受力趋于"均匀",应力集中现象缓解,但高剪应力区范围扩大,使其剪切破坏风险加大,且冻结壁受力形式有从受压向受拉改变的趋势,对结构稳定不利;冻结壁在流固耦合作用下变形加剧,且随厚度减小而愈发显著,模型厚度达到2.0m以上时变形基本稳定;流固耦合模型塑性区多集中于两侧拱脚区域,3.0 m和2.5 m模型整体完好,2.0 m模型两侧拱脚出现相向发展塑性区,1.5 m模型塑性区厚度接近贯穿,1.0 m冻结壁拱脚已形成明显贯穿破坏;综合选定2.5 m为冻结壁改进厚度,成果直接应用于4#联络通道冻结法施工,经现场监测表明该优化方案有效、可行,对类似工程冻结壁厚度设计具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隧道 流固耦合理论 冻结壁 厚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的海底隧道围岩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章新华 《中外公路》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211-214,共4页
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海水渗流的情况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给出了海底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的解析解以及塑性区范围,并利用有限差分FLAC2D软件中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海底隧道围岩进行力学分析,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 采用理想弹塑性本构模型,在海水渗流的情况下,基于流固耦合理论,给出了海底隧道围岩应力、位移分布的解析解以及塑性区范围,并利用有限差分FLAC2D软件中流固耦合分析模块对海底隧道围岩进行力学分析,与理论推导的结果进行了对比,证明了理论推导的正确性,同时探讨了海底隧道开挖渗流机制和孔隙水压力场分布特征。理论分析了不同支护阻力下的围岩应力重分布规律以及海水压力、上覆岩层厚度对围岩力学特性的影响。该结果可对富水地层条件下的海底隧道工程开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流固耦合理论 围岩 力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底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鹏飞 张顶立 +2 位作者 李兵 房倩 孙锋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41,共7页
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穿越海域风化槽段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不同施工阶段隧道围岩位移场和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对海底隧道的围岩变形... 以厦门翔安海底隧道为工程背景,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穿越海域风化槽段施工过程中的围岩稳定性进行数值计算,研究不同施工阶段隧道围岩位移场和渗流场分布规律及支护结构的受力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的渗流作用对海底隧道的围岩变形影响很大,引起较大范围的海床沉降;超前导洞开挖对围岩渗流场的影响作用最为直接和明显,且由渗流引起的海底隧道围岩变形在向上传递过程中折减较小;海底隧道洞周变形和海床沉降主要集中在两侧导洞下部和中部核心土上部开挖过程中;海水水位变化对海床沉降、拱顶沉降、拱底回弹量及围岩塑性区分布范围均有一定影响;注浆圈加固效果直接影响海底隧道开挖后围岩位移场和渗流场的分布,且注浆加固区厚度及渗透系数存在1个经济合理值;海底隧道拱腰横向支撑节点的应力集中较大,出现较大的塑性破坏区;海底隧道支护结构受力分为3个阶段,且拱脚、横支撑支点处受力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隧道 风化槽 围岩稳定性 围岩变形 海床沉降 流固耦合理论 注浆加固圈 支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渗流场对地铁隧道沉降与受力影响的流固耦合分析 被引量:16
6
作者 李建波 陈健云 李静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4期441-446,共6页
地下水问题是富水地层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地下水流动对软岩地铁隧道的稳定性及衬砌支护受力的影响,根据流固耦合理论,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方法,在不同地下水位及排水边界条件下,对开挖后洞室周边场地... 地下水问题是富水地层地下结构设计与施工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为探讨地下水流动对软岩地铁隧道的稳定性及衬砌支护受力的影响,根据流固耦合理论,采用三维快速拉格朗日有限差分方法,在不同地下水位及排水边界条件下,对开挖后洞室周边场地位移、应力场、孔隙水压力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由渗流引起的渗透力一定程度上会增加隧道周边场地变形及衬砌应力。从围岩-支护结构共同作用的原理出发,验证了隧道开挖与支护结构设计时需要考虑渗流效应,反映了地下水确实对隧道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 流固耦合理论 快速拉格朗日方法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圆盾构穿越下立交结构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 被引量:7
7
作者 陈宇 张庆贺 +1 位作者 朱继文 姚海明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950-1955,1964,共7页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M10线双圆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对自由场下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超孔隙水压力的特征、量值与范围,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得到能够反映施工技术水平的模拟施工参... 依托上海轨道交通M10线双圆盾构区间隧道工程,对自由场下双圆盾构隧道施工力学行为进行三维有限差分数值模拟,分析了盾构施工地表沉降及超孔隙水压力的特征、量值与范围,并与监测结果进行对比,以得到能够反映施工技术水平的模拟施工参数。将该模拟施工参数应用于下立交下双圆盾构的推进,用以预测盾构掘进对下立交底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三面封闭的条件下,盾构施工引起的正超孔压很难向外界消散、负超孔压也很难得到外界水位的补给;在开挖面前方,底板受到挤压力,且挤压力主要由超孔隙水压力组成;沿横向方向,作用在下立交底板下的超孔隙水压力分布较均匀,而土体颗粒的挤压力则主要分布在其中线附近;下立交结构的刚性位移是引起底板沉降的主要原因,底板变形引起的沉降较小,变形最大值在盾尾脱离时取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圆盾构 上覆结构物 流固耦合理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_(2)注入的断层失稳渗流—应力耦合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星 贾善坡 +3 位作者 徐萌 张品金 李健 张鲁钢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69-78,88,I0006,共12页
低渗断层区域在CO_(2)注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破坏。为确保注入过程中断层区域的力学稳定性,根据多孔弹性及断层稳定性理论,建立断层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M区块含水层圈闭构造低渗断层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断层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表... 低渗断层区域在CO_(2)注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破坏。为确保注入过程中断层区域的力学稳定性,根据多孔弹性及断层稳定性理论,建立断层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M区块含水层圈闭构造低渗断层稳定性变化规律,进行断层区域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在CO_(2)注入条件下,M区块断层区域达到临界失稳时间为16个月。低渗正断层周边应力场受到孔隙压力变化及储层膨胀的影响而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波动,正应力场及剪切应力场变化对断层区域稳定性造成显著的影响。该结果为相似地质条件区块断层稳定性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水层圈闭 断层稳定性 多孔弹性 流固耦合理论 地应力场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隧道突涌水灾害缩尺物理模型试验研究综述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杰兵 吕思清 +1 位作者 汪斌 祝永锁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6,113,共10页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隧道工程建设越来越多地面临着大埋深、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力等复杂地质环境,运用物理模型试验开展复杂环境下隧道突涌水灾变机理与安全防控研究已成为岩石力学的热点问题。结合近年来国内外针对隧道突涌水灾变缩尺物理模型试验开展的研究工作,重点对该类物理模型的流固耦合相似理论、相似材料研制、渗透压加载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并对下一步的可能发展方向进行展望。参考部分文献和突水典型案例后,总结了流固耦合相似准则和高地应力下的相似准则、相似材料选用方案及材料配比、试验中的水压加载方案,认为未来关注的重点包括考虑温度场的物理模型试验相似准则的研究和涌水涌泥与突水突泥间渐变过程的研究2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涌水灾变 缩尺物理模型试验 流固耦合相似理论 相似材料 致灾因子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E有限元法的发动机液压悬置动态特性仿真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无畏 王景蓉 +1 位作者 陈晓新 胡延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41-645,共5页
液压悬置在发动机隔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复杂的动特性。文章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橡胶主簧与上液室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参数识别,计算出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及上液室的体积特性;同时还建立了惯性通道式的... 液压悬置在发动机隔振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具有复杂的动特性。文章以惯性通道式液压悬置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橡胶主簧与上液室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了系统参数识别,计算出橡胶主簧的静态特性及上液室的体积特性;同时还建立了惯性通道式的液压悬置有限元模型,应用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法(ALE)的流固耦合理论,进行悬置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的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应用ALE有限元法分析液压悬置是可行的,所得结果为悬置的生产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悬置 任意拉格朗日法 流固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嘎隆拉隧道最小注浆堵水层厚度的动态优化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辉 赵文娟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83-89,共7页
结合西藏嘎隆拉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严重突水、涌水灾害,应用ABAQUS中的动态仿真技术,依据流固耦合理论,对注浆堵水层厚度进行优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厚度超过3m时,隧道断面排水量低于150m3/d,并基本趋于一致。计算结果应用于嘎隆拉隧... 结合西藏嘎隆拉隧道施工中出现的严重突水、涌水灾害,应用ABAQUS中的动态仿真技术,依据流固耦合理论,对注浆堵水层厚度进行优化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当厚度超过3m时,隧道断面排水量低于150m3/d,并基本趋于一致。计算结果应用于嘎隆拉隧道工程施工中,取得了良好的堵水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嘎隆拉隧道 突涌水 注浆 动态仿真 流固耦合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抬升变形数值模拟 被引量:3
12
作者 蒋中明 李双龙 +3 位作者 冯树荣 钟辉亚 李学政 曾祥喜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9,94,共7页
为深入认识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现象,利用流固耦合数值试验研究了岩体的扩容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空间分布,... 为深入认识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现象,利用流固耦合数值试验研究了岩体的扩容变形机理,在此基础上采用流固耦合数值分析方法对向家坝水电站左岸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空间分布,并对泄压孔泄压对抬升变形的控制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岩体扩容体积应变随岩体渗透系数增大而增大,随变形模量增大而减小,岩体初始应力对抬升变形的影响微弱;渗流场改变是引起近坝边坡抬升变形的直接诱因,边坡抬升变形是岩土体内渗流场和应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采用流固耦合理论揭示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机制是合理的;深层泄压孔可以有效控制近坝边坡的抬升变形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 抬升变形 泄压孔 流固耦合理论 数值仿真 向家坝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淤地坝蓄水加固改造方案的渗流和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亮 聂兴山 郝瑞霞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37-141,共5页
为对淤地坝进行蓄水加固改造,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强度折减法,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贺家庄淤地坝蓄水运行进行了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黏土斜墙、土工膜等防渗改造思路,计算分析了各改造方案的稳定性和渗流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的数... 为对淤地坝进行蓄水加固改造,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强度折减法,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贺家庄淤地坝蓄水运行进行了渗流和稳定性分析,提出了黏土斜墙、土工膜等防渗改造思路,计算分析了各改造方案的稳定性和渗流特性。结果表明: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常用的传统方法比较是可行的;贺家庄骨干淤地坝作为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原设计不考虑长期蓄水,若按设计标准正常蓄水,其稳定性不满足要求,需进行加固改造,且仅使用上游坝坡放缓的方式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土工膜改造方案和黏土防渗斜墙改造方案均能提升坝体安全系数、降低浸润线位置和减少渗透量;在原坝体上游坡铺设土工膜方案和铺设厚度为3 m的黏土斜墙均能满足稳定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地坝 流固耦合理论 ABAQUS软件 防渗加固 渗流分析 稳定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地段浅埋公路隧道破坏面形状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马军秋 杨小礼 《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9-12,共4页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富水地段浅埋两车道和四车道公路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岩的松动土体力学行为,得出松动土体的剪切破裂角,并与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作用对破坏面形状有重大影响,考虑渗流时的破裂角比不考... 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对富水地段浅埋两车道和四车道公路隧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了围岩的松动土体力学行为,得出松动土体的剪切破裂角,并与理论解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地下水渗流作用对破坏面形状有重大影响,考虑渗流时的破裂角比不考虑时小11.8%-19.7%;随着隧道所处地下水位升高,围岩破裂角逐渐减小,围岩松动剪切破坏范围增大;大跨度隧道破裂角受地下水渗流的影响比小跨度隧道显著。得出结论,计算富水地段浅埋公路隧道荷载时应该考虑地下水的渗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公路隧道 流固耦合理论 地下水渗流 破坏面 破裂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指条厚度优化的冷凝式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灵敏度提升方法
15
作者 邹亮桃 刘久玲 +3 位作者 游然 刘明华 任伟 何世堂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12-420,共9页
该文通过对声表面波谐振器指条厚度的优化提升了冷凝式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商业软件建立了有液膜负载和无液膜负载下的多物理场三维周期模型,并提取了相应的耦合模参量,利用耦合模模型及P矩阵级联技术,计... 该文通过对声表面波谐振器指条厚度的优化提升了冷凝式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利用有限元商业软件建立了有液膜负载和无液膜负载下的多物理场三维周期模型,并提取了相应的耦合模参量,利用耦合模模型及P矩阵级联技术,计算了不同指条厚度下液膜负载引起的传感器响应,获得了冷凝式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灵敏度随指条厚度的变化关系。实验中制备了6种不同电极厚度的声表面波谐振器,并利用甲基膦酸二甲酯实验样品完成了传感器的响应测试,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冷凝式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的灵敏度随指条厚度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最优归一化电极厚度为6.4%7.6%之间。该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提升传感器灵敏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式声表面波气体传感器 流固耦合理论 指条厚度优化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舰船尾部振动的水弹性模型 被引量:4
16
作者 吴梵 郭日修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11-18,共8页
采用三维水弹性理论导出了舰船尾部振动的流固耦合运动方程式;用三维结构混合有限元和三维流体边界元建立了舰船尾部振动的水弹性分析离散模型.提出了中型水面舰艇尾部整体振动的预报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两型舰艇的尾部... 采用三维水弹性理论导出了舰船尾部振动的流固耦合运动方程式;用三维结构混合有限元和三维流体边界元建立了舰船尾部振动的水弹性分析离散模型.提出了中型水面舰艇尾部整体振动的预报方法;编制了相应的计算机程序.对两型舰艇的尾部振动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预报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研究结果可对中型水面舰艇的减振降噪设计提供预报手段,从而改善舰船的尾部振动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船尾部振动 流固耦合理论 水弹性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uid–solid coupling analysis of rock pillar stability for concealed karst cave ahead of a roadway based on catastrophic theory 被引量:10
17
作者 Zhao Yanlin Peng Qingyang +2 位作者 Wan Wen Wang Weijun Chen Bi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2014年第6期737-745,共9页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a concealed, confined karst cave, we established a fluid–solid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inrush from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head of a roadway and a strength reducti... In order to study the mechanism of water inrush from a concealed, confined karst cave, we established a fluid–solid coupling model of water inrush from a concealed karst cave ahead of a roadway and a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in a rock pillar for preventing water inrush based on catastrophic theory. Fluid–solid coupling effects and safety margins in a rock pillar were studied. Analysis shows that rock pillar instability, exerted by disturbance stress and seepage stress, is the process of rock pillar catastrophic destabilization induced by nonlinear extension of plastic zones in the rock pillar. Seepage flow emerges in the rock pillar for preventing water inrush, accompanied by mechanical instability of the rock pillar. Taking the accident of a confined karst cave water-inrush of Qiyi Mine as an example, by studying the safety factor of the rock pilla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karst cave water pressure and thickness of the rock pillar,it is proposed that rock pillar thickness with a safety factor equal to 1.5 is regarded as the calculated safety thickness of the rock pillar, which should be equal to the sum of the blasthole depth, blasting disturbance depth and the calculated safety thickness of the rock pillar. The cause of the karst water inrush at Qiyi Mine is that the rock pillar was so small that it did not possess a safety margin. Combining fluid–solid coupling theory, catastrophic theory and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to study the nonlinear mechanical response of complicated rock engineering, new avenues for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rock engineering stability evaluation should be forthco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ck mechanics Catastrophic theory Shear strength reduction method Karst water inrush Safety facto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