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表征: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满深区块为例 被引量:3
1
作者 蔡振忠 赵海涛 +2 位作者 王彭 李静 徐国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301-312,共12页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 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埋藏深,压力高,储集空间复杂多样,流体流动渗流、自由流并存,储层连通性表征困难,而储层连通性的精确表征是寻找油气富集区、储量精确预测、井网优化和井位部署的关键所在。为此,以塔里木盆地富满油田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为研究对象,考虑流固耦合作用,建立缝洞型储层应力渗流自由流耦合数学模型,采用岩石渗透率演化试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超深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连通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围压、轴压的增加,岩石渗透率逐渐降低,岩石连通性减弱;低围压条件下,轴压对岩石渗透能力和连通性影响显著;随着裂缝开度和倾角的增加,储层连通性逐渐增强;裂缝连通溶洞能够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随着溶洞体积的增加,流体流速与等效渗透率增大,显著改善储层连通性;而单纯增加溶洞数量,会减弱自由流(Stokes)效应,改善储层连通性效果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深层碳酸盐岩储层精确评价,提高油气高效勘探开发效果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碳酸盐岩 储层连通性 岩石力学特性 流固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AP1000核电厂屏蔽厂房减震效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赵春风 陈健云 +2 位作者 王静峰 徐强 王波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9-86,共8页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AP1000核电厂重力水箱的减震作用。本文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流固耦合算法,建立AP1000核电厂屏蔽厂房重力水箱8种水位工况的全耦合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满足RG1.60反应谱的核电人工波作用下重力水箱的动力响应,参... 为了研究地震作用下AP1000核电厂重力水箱的减震作用。本文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流固耦合算法,建立AP1000核电厂屏蔽厂房重力水箱8种水位工况的全耦合精细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满足RG1.60反应谱的核电人工波作用下重力水箱的动力响应,参数化分析屏蔽厂房不同位置的加速度和位移响应与水箱水位高度、空气高度、水位高度比以及水箱振荡频率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机制,探究核电厂重力水箱的最优减震水位。计算结果表明:在满足核电厂供水的条件下,当水位为工况3,水位高度为8.8 m,水位高度比为0.75时,AP1000核电厂屏蔽厂房动力响应最小,减震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作用 核电厂屏蔽厂房 参数化分析 减震作用 最优水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真实人体上呼吸道气溶胶扩散沉积的仿真与实验 被引量:4
3
作者 徐新喜 孙栋 +2 位作者 赵秀国 李福生 刘亚军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8-315,共8页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和Lagrangian随机轨道模型,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循环呼吸模式下上呼吸道内气溶胶的扩散沉积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气流涡结构演化对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气溶胶在人体...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和Lagrangian随机轨道模型,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时循环呼吸模式下上呼吸道内气溶胶的扩散沉积进行数值仿真,分析气流涡结构演化对气溶胶扩散的影响,并通过实验对气溶胶在人体上呼吸道的沉积率进行测量,验证仿真方法的正确性。结果表明:循环吸气时,0.3μm气溶胶颗粒比6.5μm气溶胶颗粒更容易通过上呼吸道而进入更深层次的支气管;循环呼气时,部分进入上呼吸道的颗粒在呼出气流夹带下,在气道中折返、回旋、沉积,而有些则从口腔中呼出;0.3和6.5μm气溶胶颗粒在咽、喉以及气管内沉积较多,而在口腔内沉积较少;6.5μm气溶胶颗粒在上呼吸道不同部位的沉积率明显高于0.3μm气溶胶;流固耦合作用时咽部、喉部的壁面形变可缓冲气流冲击,气溶胶颗粒在咽喉部位的沉积率有所下降;大粒径气溶胶颗粒沉积受惯性碰撞影响较大,而小粒径气溶胶颗粒沉积受湍流扩散及涡流夹带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上呼吸道 涡结构演化 气溶胶 扩散沉积 流固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真实人体上呼吸道呼吸流涡结构演化的数值仿真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新喜 孙栋 +2 位作者 李福生 赵秀国 刘亚军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7-543,578,共8页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低强度循环呼吸模式下人体上呼吸道内的呼吸流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人体口喉模型及气管支气管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循环吸气过... 通过构建真实人体上呼吸道三维规范模型,运用大涡模拟数值方法,对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低强度循环呼吸模式下人体上呼吸道内的呼吸流进行了数值仿真,研究分析了人体口喉模型及气管支气管内的气流涡结构及其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循环吸气过程中,气流在口腔中部以及舌苔上部形成多个涡管,在声门部位形成强烈的射流,在气管前壁出现马蹄涡,到气管中部大尺度涡结构逐步消失,支气管中只剩下一系列小尺度涡结构;循环呼气过程中,气流在气管底部产生较为复杂的涡结构,随着气流在气管内的融合,涡强度逐步减弱,在咽喉后壁形成拱状涡,气流进入口腔后,涡结构破裂,涡量扩散,没有较大的涡结构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上呼吸道 呼吸流 流固耦合作用 涡结构演化 数值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富强 滕旭秋 王起才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11-715,共5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饱水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分析沥青路面在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面层各层层底最大...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饱水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运用多孔介质流固耦合理论分析沥青路面在水-荷载耦合作用下沥青面层各层层底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的响应,从而分析其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在水-动荷载耦合作用下,上、中和下面层层底的最大主应力和剪应力呈现波动变化,面层畸变能也呈波动变化,且畸变能从上面层到下面层逐渐减小,相邻层间的畸变能相差较大,上面层最大畸变能是下面层的9.86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流固耦合作用 半刚性基层 畸变能 多孔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固耦合作用下浅埋偏压隧道扩建方式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赖勇 张帅 《隧道建设(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17-27,共11页
为研究渗流条件下或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偏压隧道扩建方式,以成渝高速中梁山宋家沟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渗流作用下既有浅埋偏压隧道的左侧小净距扩建、右侧小净距扩建、左侧原位扩建、右侧原位扩建4种扩建方式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分析各... 为研究渗流条件下或流固耦合作用下的偏压隧道扩建方式,以成渝高速中梁山宋家沟1号隧道为工程背景,针对渗流作用下既有浅埋偏压隧道的左侧小净距扩建、右侧小净距扩建、左侧原位扩建、右侧原位扩建4种扩建方式进行数值分析研究,分析各种扩建方式下的拱顶沉降、围岩收敛、围岩应力、初期支护内力、围岩孔隙水压力折减量等,通过与隧道扩建施工监测资料进行对比,发现数值模拟结果与施工监测极其吻合,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通过对4种扩建方式进行对比分析认为:1)采用小净距扩建时的围岩收敛变形、围岩竖向应力等均小于原位扩建;2)从针对地下水资源保护的角度出发,采用左侧小净距扩建时对地下水资源的保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3种扩挖方式;3)扩建隧道围岩孔隙水压力的折减在各个方向均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变化,隧道施工过程中的涌水量大部分来自扩建隧道上部围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偏压隧道 流固耦合作用 隧道扩建方式 数值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研究
7
作者 郭博文 赵兰浩 +1 位作者 何金文 孟佳佳 《水利水电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10,共6页
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耸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方法,结合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工程实例,分析了升船机塔柱结构的风致响应,求得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计算... 基于ADINA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了一种考虑流固耦合作用的高耸升船机塔柱结构抗风分析方法,结合景洪水电站水力式升船机塔柱结构工程实例,分析了升船机塔柱结构的风致响应,求得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计算结果与规范进行对比,符合规范设计要求,计算结果显示:(1)数值风洞技术得到的升船机塔柱结构风载体型系数大于规范结果;(2)流固耦合作用对高耸塔柱结构影响显著;(3)浮筒和局部地形的影响在设计中应予以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升船机 塔柱结构 流固耦合作用 抗风分析 景洪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涡激振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4
8
作者 葛士权 王春光 +1 位作者 孙明钰 王有镗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共9页
对正交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优化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和金属海洋立管进行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涡激振动模拟,探索不同材料的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特征;通过等效弹性模量法及层状结构法分别构建3种整体模... 对正交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优化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和金属海洋立管进行基于流固耦合作用的三维计算流体动力学涡激振动模拟,探索不同材料的海洋立管的涡激振动特征;通过等效弹性模量法及层状结构法分别构建3种整体模型,通过System coupling模块与Fluent软件模拟所得的流场结果进行交互,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耦合作用,并对比不同建模方式及不同种类立管在涡激振动作用下立管位移和应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建模方式所得的涡激振动特征相近;结构的构造不同使得优化后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位移及应力响应均大于正交式纤维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在涡激振动作用下,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海洋立管的振动幅值大于金属海洋立管的,其应力幅值小于金属海洋立管的,并且二者的变形与应力分布特征也显著不同,与不同种类海洋立管的几何构造尺寸、弹性模量、顶张力、支撑条件等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涡激振动 纤维复合材料海洋立管 流固耦合作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时流固耦合作用对沥青面层畸变能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富强 滕旭秋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7-93,共7页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高温时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60℃下流固耦合作用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沥青路面在60℃流固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应力响应... 为了研究沥青路面高温时流固耦合作用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选用典型的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为研究对象,应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60℃下流固耦合作用沥青路面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沥青路面在60℃流固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下面层的应力响应,从而分析其对面层畸变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沥青路面高温时流固耦合作用下,沥青路面下面层层底的纵向主应力、剪应力和畸变能都较车辆荷载单独作用下大;高温时流固耦合作用下下面层畸变能较车辆荷载单独作用下增大了1.89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路面 有限元 半刚性基层 畸变能 流固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薄膜结构与风的流固耦合作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唐铭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06期157-159,共3页
作用在薄膜结构上的风荷载,除与气流本身的特性有关外,还与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有关。薄膜结构与风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并且这种耦合作用往往对薄膜结构的振动起控制作用。将两者的耦合作用分为静... 作用在薄膜结构上的风荷载,除与气流本身的特性有关外,还与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有关。薄膜结构与风环境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流固耦合作用,并且这种耦合作用往往对薄膜结构的振动起控制作用。将两者的耦合作用分为静力耦合作用和动力耦合作用,并主要针对静力耦合作用所涉及的几个因素运用解析公式的说明方法进行了初步分析总结,为进一步的风致动力响应研究和风洞试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结构 流固耦合作用 附加空气质量 气承刚度 声致阻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没深度的方形结构物流固耦合作用数值研究
11
作者 邓小康 李达 +2 位作者 郭建廷 武旭 李辉 《船舶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753-1767,共15页
本文通过求解URA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来研究不同浸没深度的方形结构物流固耦合作用。首先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部分浸没的圆形结构物的数值算例来验证当前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当前数值结果与已发表的试验数据,证明当前数值模型能... 本文通过求解URANS方程和SST湍流模型来研究不同浸没深度的方形结构物流固耦合作用。首先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部分浸没的圆形结构物的数值算例来验证当前数值模型的正确性。通过对比当前数值结果与已发表的试验数据,证明当前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结构物在波浪中的水动力性能。共研究5个模拟算例,其中的方形结构物浸没深度从-1D到0.9D,关注对象为作用在方形结构物上的垂直波浪力和结构物周边的自由液面升高以及漩涡。结果表明:结构物的浸没深度对其水动力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当结构物位于静水面以上时,在很短时间内会发生较大的波浪抨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作用 URANS k-ωSST 自由液面升高 波浪力 漩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与膜结构流固耦合作用强耦合方法的降阶模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芳锦 徐中豪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4,共8页
本文提出了一种风与膜结构流固耦合作用强耦合方法的降阶模型,该模型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法(简称POD),对强耦合整体方程的解进行基模态分解得到一组基向量,再应用Galerkin方法将各控制方程对各基向量进行投影重构,构造基于POD基的降阶模型... 本文提出了一种风与膜结构流固耦合作用强耦合方法的降阶模型,该模型基于本征正交分解法(简称POD),对强耦合整体方程的解进行基模态分解得到一组基向量,再应用Galerkin方法将各控制方程对各基向量进行投影重构,构造基于POD基的降阶模型。将该降阶模型应用于一膜结构与风荷载的流固耦合分析中,得到了强耦合整体方程中未知量残差随POD基向量数量的变化,并对比了降阶前后典型测点位移时程的变化,给出了降阶前后计算效率。研究表明本文提出的降阶模型对于强耦合整体方法是有效的,且节约了大量计算计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荷载 膜结构 流固耦合作用 本征正交分解 降阶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部流体作用下管道输送流固耦合效应偏移分析 被引量:6
13
作者 周知进 阳宁 +2 位作者 王钊 袁毅 罗柏文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142-146,共5页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管道结构-外部流体相互耦合效应对管道输送过程中管道自由端偏移的影响。调查中充分考虑管道结构-流体耦合效应,流体域与结构域通过拉格朗日-欧拉公式表述。以垂直悬臂提升管道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外部... 采用数值方法分析管道结构-外部流体相互耦合效应对管道输送过程中管道自由端偏移的影响。调查中充分考虑管道结构-流体耦合效应,流体域与结构域通过拉格朗日-欧拉公式表述。以垂直悬臂提升管道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外部流体-管道结构进行流固耦合特性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管道上端不论是采取固接还是铰接支撑,外部流场以不同速度冲击管道时,整个管道偏移变化不明显,在同一流速下对管道偏移变化较为显著的地方集中在管道自由端,最大偏移则出现在自由端顶点处;②管道上端无论是固结还是铰接,随着管外流体速度增加,X方向最大偏移的增量总是小于Y方向最大偏移的增量;而X方向的最小偏移变化量则大于Y方向相应偏移;③同一流速冲击下,固结时Y方向的最小偏移略大于铰接时Y方向的最小偏移,且两者在外部流速为0.3 m/s时出现极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固耦合作用 计算流体动力学 提升管道 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结构风效应流固耦合与人工智能》专栏征稿简则
14
作者 《空气动力学学报》编辑部 《空气动力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4-124,共1页
大型结构往往具有结构轻柔特征,风敏感性强,流固耦合作用明显,易产生复杂的风效应。由于自然风以及绕流流动的强非线性、复杂的气动外形和结构动力特性,使得流体与结构的作用效应和机制异常复杂,非线性流固耦合作用建模困难,是风工程空... 大型结构往往具有结构轻柔特征,风敏感性强,流固耦合作用明显,易产生复杂的风效应。由于自然风以及绕流流动的强非线性、复杂的气动外形和结构动力特性,使得流体与结构的作用效应和机制异常复杂,非线性流固耦合作用建模困难,是风工程空气动力学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过去几十年中,通过风洞试验、CFD数值模拟和结构健康监测,积累了海量的结构风效应数据,为开展风工程数据科学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结构健康监测 工程数据 CFD数值模拟 空气动力学 流固耦合作用 结构动力特性 科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流固耦合振动及声传播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3
15
作者 刘忠族 孙玉东 吴有生 《船舶力学》 EI 2001年第2期82-90,共9页
本文对管道振动及声传播领域的研究现状和水平分类作了比较全面的综述 ,并对今后开展潜艇管道振动、声传播及噪声控制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管道系统 流固耦合作用 管道振动 声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流固耦合的水底隧道全断面注浆力学分析 被引量:17
16
作者 张志强 李化云 何川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6-90,共5页
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围岩是水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海底风化槽等高渗透性岩体常采用的辅助工法。帷幕注浆的主要目的是加固围岩,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围岩渗透系数。本文在对注浆加固机理及注浆参数选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 全断面帷幕注浆加固围岩是水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海底风化槽等高渗透性岩体常采用的辅助工法。帷幕注浆的主要目的是加固围岩,改善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降低围岩渗透系数。本文在对注浆加固机理及注浆参数选取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三维有限差分FLAC3D数值模拟手段,基于流固耦合的力学模型研究注浆加固圈厚度及渗透系数对围岩稳定性、渗流规律、支护结构受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水底隧道洞室开挖对初始渗流场的改变程度及范围与注浆圈渗透系数有直接关系,通过有效注浆不但起到限排堵水的作用,还起到降低地下水渗透体积力、约束位移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底隧道 注浆加固 参数优化 流固耦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直提升管道输送过程中的流固耦合效应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周知进 卢浩 +1 位作者 王钊 左明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7-92,共6页
以垂直悬臂提升管道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输送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效应特性分析。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扬矿管道进行管内流体—管道—管外流体三者流固耦合模态分析。首先建立了扬矿管道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了不同... 以垂直悬臂提升管道为研究对象,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其输送过程进行流固耦合效应特性分析。本文应用有限元软件ADINA对扬矿管道进行管内流体—管道—管外流体三者流固耦合模态分析。首先建立了扬矿管道流固耦合有限元模型,得到了不同输送矿石体积浓度、管道截面尺寸下的前6阶固有频率和振型,继而比较了上述条件下三者耦合、二者耦合及无耦合情况的固有频率,讨论了流固耦合作用对管道固有频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扬矿管道流固耦合效应下其固有频率随着管内输送矿石颗粒浓度的增大而降低,考虑管内流体—管道—管外流体三者流固耦合时的管道固有频率较只考虑管内流体—管道二者耦合和不考虑流固耦合时要小,影响系数也相应降低;(2)流体对管道流固耦合固有频率的影响程度随着相对厚度d值的增大而减小,在考虑管内流体—管道—管外流体三者流固耦合时管道固有频率较只考虑管内流体—管道二者耦合相对误差增大;(3)在实际的扬矿管道输送中应该考虑输送流体颗粒浓度、不同相对管道壁厚、管内流体—管道—管外流体三者流固耦合作用对固有频率的影响,尽量使管道固有频率远离工作频率,避免共振情况的发生分析结果对扬矿管道的动态响应计算、结构设计和减振研究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升管道 体积浓度 管道壁厚 流固耦合作用 固有频率中图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鞍形索膜结构体表风压和风致响应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华峰 周岚 周岱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67-971,共5页
基于Menter SST湍流模式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描述下,构建了耦合方程迭代求解策略.针对鞍形索膜结构与柔性屋面、刚性屋面等的力学模型不同,在底裙封闭、底裙开敞等不同工况条件... 基于Menter SST湍流模式和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描述下,构建了耦合方程迭代求解策略.针对鞍形索膜结构与柔性屋面、刚性屋面等的力学模型不同,在底裙封闭、底裙开敞等不同工况条件下,数值模拟和分析比较了结构体表风压分布和结构风致响应.计算结果表明,鞍形索膜结构为底裙封闭时,刚、柔性屋面工况的膜面风压分布存在明显差异;对于柔性鞍形索膜结构,底裙开敞工况的结构风致响应明显大于底裙封闭工况,相应的膜面风压分布、位移分布和有效应力分布均与底裙封闭工况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索膜结构 流固耦合作用 风压 风致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坪铺高边坡稳定性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强勇 李晓静 杨为民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45-47,共3页
地下水对边坡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边坡稳定性减弱。如紫坪铺水利枢纽导流洞出口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4次较大滑坡。为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紫坪铺导流洞出口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地下水对边坡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边坡稳定性减弱。如紫坪铺水利枢纽导流洞出口高边坡在施工过程中曾发生4次较大滑坡。为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紫坪铺导流洞出口高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岩体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FLAC3D计算程序对该边坡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获得了较为理想的计算结果。计算结果表明,流固耦合对边坡稳定不利,但加固后的边坡整体已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裂隙水 流固耦合作用 强度和变形 边坡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岗山水电站地下厂房稳定性的流固耦合计算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朱维申 李晓静 +1 位作者 杨为民 隋斌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4,共4页
地下水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围岩稳定性减弱。为了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大岗山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岩体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 FLAC^(3D)计算程序对该工程体稳定进行了... 地下水对岩体的强度和变形有显著的影响,由于地下裂隙水的渗流作用,岩体强度降低,围岩稳定性减弱。为了有效反映地下裂隙水对大岗山地下洞室群围岩稳定性的影响,根据岩体流固耦合作用机理,采用 FLAC^(3D)计算程序对该工程体稳定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渗流的作用虽然致使围岩稳定性更加不利,但由于加固措施得当,运行期的洞室群整体已趋于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裂隙水 流固耦合作用 强度和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