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8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史笔与论难──读《中国新诗流变论》兼及新诗史的写作问题 被引量:2
1
作者 杨匡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6-68,共3页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流变论》一书的细 读与评价的文章,辑为一组,以期推动中国新诗史、论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诗流变论 新诗史 写作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报告文学文体规范新释——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之一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晖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2,共4页
在文体学语域中 ,文体“规范”是指某种从诸多历时态的具体文本中抽象出来的具某种共时态特征的艺术构成。报告文学的规范由非虚构性、文化反思性和跨文体性三元素构成 ,它们分别从客观呈现、主体诉求与艺术表现三层面支撑着这一规范 。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文体规范 非虚构性 文化反思性 跨文体性 文体流变论 田野调查性 新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求新诗史研究的突破与超越──中国新诗史写作与《中国新诗流变论》
3
作者 江锡铨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8-71,共4页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 龙泉明教授的《中国新诗流变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12月版)的出版,引发 了学术界对中国新诗史整体研究的关注。本编辑部从陆续收到的众多热心读者的来稿中,选 发三篇既有总体意义上对中国新诗史、论研究的观照,又有对《中国新诗流变论》一书的细 读与评价的文章,辑为一组,以期推动中国新诗史、论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新诗史 写作 《中国新诗流变论 书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羿神话流变论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红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7-150,共4页
羿神话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之一,本身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然而在流传过程中却不断被发展和改造,以至其作为原生神话的结构模式与精神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衰落了。但是羿的形象与故事却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作为后世文学的结构因... 羿神话是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之一,本身具有丰富而复杂的内容。然而在流传过程中却不断被发展和改造,以至其作为原生神话的结构模式与精神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终衰落了。但是羿的形象与故事却并没有完全消失,而是作为后世文学的结构因素之一种,在大量的文学作品中获得了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羿 神话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传体文流变论略 被引量:3
5
作者 朱迎平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30-136,共7页
唐前传记文主要包括史部的史传、杂传和集部的行状、碑志。唐宋时期,史部杂传数量大幅下降,而集部传体文日益增长。唐宋传体文体制可分为正体和变体两大类:正体之传恪守"纪一人之始终"的规范,但也有变化;变体之传又可分为自... 唐前传记文主要包括史部的史传、杂传和集部的行状、碑志。唐宋时期,史部杂传数量大幅下降,而集部传体文日益增长。唐宋传体文体制可分为正体和变体两大类:正体之传恪守"纪一人之始终"的规范,但也有变化;变体之传又可分为自传、讽喻传、拟人传、传物、传奇等类,拓展为全新的杂文文体。唐宋传体文流变过程中,古文家是主要推动力量,变体、破体是其内在动力,而增强文学性是其主要趋势。唐宋传体文流变为元明清传体文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 传记文 传体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古与趋新——明清辞赋艺术流变论 被引量:2
6
作者 许结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65-70,共6页
我国辞赋艺术自楚、汉定尊,历千余年之流变,中经“渐趋整炼”、“益事妍华”的晋、宋、齐、梁骈体和“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风”的唐、宋应制律体(详孙梅《四六丛话》),以及“以古文为路”(王芑孙《读赋卮言·总指》)的宋代文赋... 我国辞赋艺术自楚、汉定尊,历千余年之流变,中经“渐趋整炼”、“益事妍华”的晋、宋、齐、梁骈体和“课以四声之切,幅以八韵之风”的唐、宋应制律体(详孙梅《四六丛话》),以及“以古文为路”(王芑孙《读赋卮言·总指》)的宋代文赋,无论体制抑或风格,屡迁数穷,以至文学史家视唐宋以降辞赋为衰落期,鲜复置论,尤疏于文体兴替规律之阐发。事实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 唐人 唐宋 辞赋 魏晋 李氏 艺术 汉唐 创作实践 清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的体裁变迁——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晖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67-174,共8页
作为文体系统的一个层级 ,体裁处于其呈现层面 ,是某种文体规范的综合体现。对于报告文学这一有着突出跨文体性的文体来说 ,其体裁的变迁常显出不确定性的脉象。经由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末四个时间域的变易 ,中国报告文学体裁呈现历经... 作为文体系统的一个层级 ,体裁处于其呈现层面 ,是某种文体规范的综合体现。对于报告文学这一有着突出跨文体性的文体来说 ,其体裁的变迁常显出不确定性的脉象。经由 1 9世纪末到 2 0世纪末四个时间域的变易 ,中国报告文学体裁呈现历经曲折 ,由附庸而独立 ,显示出文体规范由不确定逐步走向清晰、明朗的总体趋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年中国报告文学 体裁 文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谢小娥复仇故事流变论——兼论王夫之《龙舟会》对《谢小娥传》的改编 被引量:1
8
作者 魏春春 李欢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27-129,共3页
立足读者接受效应的视角,以王夫之《龙舟会》为个案分析探究谢小娥故事的流变。结论是在流变过程中,谢小娥故事的社会文化内涵逐渐丰富,人物形象渐趋典型化,更为强调人物的内在情感塑造。
关键词 谢小娥 《龙舟会》 内在世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意象的动态流变论——以人物意象为例 被引量:2
9
作者 何晓晔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9-192,113,共5页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 无论是中国古典美学还是西方近代美学,"文学意象"一直受到高度关注,它作为审美范畴是在理论上对存在于创作者和欣赏者大脑中的意识形态的艺术世界的概括。本文主要以人物意象为例,从文学创作心理学角度探讨文学意象在文学艺术家的意识空间中的动态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意象 文学创作心理学 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八十、九十年代先锋诗学流变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许霆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关键词 诗学理论 九十年代 流变论 新诗创作 拨乱反正 思想解放 优秀传统 社会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梅花赋创作流变论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婧之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9-63,共5页
梅花是中国古代咏物文学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学界对梅花赋体的研究一直相对零散。从南朝至清,梅花赋吟咏的范围逐渐扩大,各种创作的方式方法日趋完备、丰富,并经历了由纯咏物到有所寄托、格式由简而繁以至模式化的演变轨迹。作为咏梅... 梅花是中国古代咏物文学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但学界对梅花赋体的研究一直相对零散。从南朝至清,梅花赋吟咏的范围逐渐扩大,各种创作的方式方法日趋完备、丰富,并经历了由纯咏物到有所寄托、格式由简而繁以至模式化的演变轨迹。作为咏梅文学的重要分支,对其进行梳理研究,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总结咏物尤其是咏花赋体的创作模式,亦可以窥见各个时期审美风尚的演变,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花赋 创作模式 写意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士风姿战士骨”——陶军旧体诗词创作流变论
12
作者 李遇春 王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8-126,共9页
陶军一生的旧体诗词创作可用"名士风姿战士骨"这句诗概其全貌。"战士风骨"指其以现代革命集体意志书写为内核所形成的激昂、质朴、通俗的显在诗艺取向,而"名士风姿"指其深受古典名士风度影响所形成的个... 陶军一生的旧体诗词创作可用"名士风姿战士骨"这句诗概其全貌。"战士风骨"指其以现代革命集体意志书写为内核所形成的激昂、质朴、通俗的显在诗艺取向,而"名士风姿"指其深受古典名士风度影响所形成的个人化情志流露以及幽婉、清丽、含蓄的深层诗艺取向,二者互为表里、彼此契合。在时代语境、个人心境、艺术取境的共同作用下,陶军的旧体诗词创作形成了不同的阶段性:在革命战争时期(1937-1949),陶军由爱国知识青年跃变为革命战士,其诗作远承陆游悲愤激昂余绪,近受延安诗风熏陶,多属激昂质朴的军旅诗词。"十七年"时期(1949-1966),陶军由革命战士转为教育家和学者,所作或陶怡山水,或重检江山,或讴歌新气象,因受陶、谢影响,多为自然清丽的纪游诗词。十年浩劫时期(1966-1976),陶军虽境遇惨淡,但其风骨屹立不移,以偏于沉郁内敛的咏怀诗词创作为主。"新时期"(1977-1987)以降,陶军老骥伏枥,桑榆未晚,所作多为平易畅达的赠答悼挽诗。纵观陶军的诗词人生,其诗学选择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军 旧体诗词 战士风骨 名士风度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世纪中国市民小说流变论略
13
作者 丁培卫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6-211,共6页
市民小说是市民社会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即市民文化的文学性表现,以世俗化、平民化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直接体现着市民的生活理想、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方式等。通过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市民小说流派、作家和文本的研究和梳理,力图回溯... 市民小说是市民社会思想观念和情感方式即市民文化的文学性表现,以世俗化、平民化作为基本的价值取向,直接体现着市民的生活理想、价值观念和基本行为方式等。通过对20世纪具有代表性的市民小说流派、作家和文本的研究和梳理,力图回溯上一个世纪中国市民小说蜕变发展的宏观面貌,进而揭示中国市民文化、市民文学不断摆脱农耕文化影响,逐渐走向城市文明和现代文明的曲折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民社会 市民文化 市民小说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元小令流变论
14
作者 陈绪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08-112,107,共6页
宋词、元曲,向来与唐诗并称,为我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三个高峰。小令,作为词、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犹如诗中的绝句一样,以其短小精悍的形式、意味隽永的特色,吸引了无数的唐宋词人和元代曲家为之呕心沥血,赢得了历代读者的击节赞赏;
关键词 小令 流变论 宋词 豪放词风 唐宋 词坛 均拍 曲家 婉约词 柳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汉语散文流变论》(学术专著)
15
作者 吴义勤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144-145,共2页
关键词 流变论 散文研究 杂文 空白 著作 学术专著 文史 教授 学术成果 中文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晋军”作家塑造典型的成型方式——山西作家群流变论之一
16
作者 傅书华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22,共5页
十年浩劫象一场飓风,将人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的天真幻想吹得无影无踪,冷酷的事实迫使人们承认,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并不总是体现着人的美好意愿,人也远未认清人自身,当客观世界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情地碾碎了人的主观梦幻时,作家放弃... 十年浩劫象一场飓风,将人对外部世界,对人自身的天真幻想吹得无影无踪,冷酷的事实迫使人们承认,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并不总是体现着人的美好意愿,人也远未认清人自身,当客观世界以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无情地碾碎了人的主观梦幻时,作家放弃了对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探寻,而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人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生命过程。这是一种严峻的对人生对世界重新审视的目光。在作家的眼中,世界、人生有了新的变化,当作家把这新的变化凝聚在人物形象上时,就产生了“晋军”塑造典型的成熟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型方式 生存境况 塑造典型 流变论 作家群 人物性格 生活形态 《新星》 玉茭 社会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闻价值流变论
17
作者 曾宪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5期105-107,共3页
传统的新闻价值研究,成强调事实中蕴含的客观新闻价值,或注重事实传播后所体现的表现价值。本文认为,这种只注重一面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而应将新闻价值作为从客现阶段到主现阶段、从静态到动态的流变整体来理解,即新闻价值是原始事... 传统的新闻价值研究,成强调事实中蕴含的客观新闻价值,或注重事实传播后所体现的表现价值。本文认为,这种只注重一面的认识都有失偏颇,而应将新闻价值作为从客现阶段到主现阶段、从静态到动态的流变整体来理解,即新闻价值是原始事实中的客观新闻价值和传播流变后的主观新闻价值的总称。这种观点既反映了该理论的本质,又有利于新闻工作者正确地选择新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静态)新闻价值 主观(动态)新闻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序李炳银《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
18
作者 何西来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5期51-53,共3页
序李炳银《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何西来李炳银的《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就要付梓了,命我作序。我读了他送来的书稿,印象挺不错,觉得很有些话可讲。于是,欣然命笔。这是一本主要以当代报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集,兼及报告文... 序李炳银《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何西来李炳银的《当代报告文学流变论》就要付梓了,命我作序。我读了他送来的书稿,印象挺不错,觉得很有些话可讲。于是,欣然命笔。这是一本主要以当代报告文学创作为研究对象的专题论集,兼及报告文学的理论和批评。书内收录了作者十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告文学 文学批评 流变论 真实性 实证研究 社会效应 报告文学作品 理性精神 文学性 文体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莫言与福克纳创作流变论
19
作者 温伟 《理论月刊》 2007年第2期145-147,共3页
莫言与福克纳经由对主流文学的应和,对初期创作进行了大致的定位;尔后艰苦探索达到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独具特色的艺术世界的成熟阶段,随着创作力的日渐衰退,两人也不得不进入自我超越困顿的沉降时期。
关键词 莫言 福克纳 创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观念流变论——以吉贝尔蒂、阿尔贝蒂、瓦萨里的艺术理论为例 被引量:4
20
作者 沙韦男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A01期241-243,共3页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家在学习古希腊时期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受到中世纪艺术创作风格的深刻影响,艺术观念也经历了一个流变的过程。艺术理论新的发展趋向在吉贝尔蒂和阿尔贝蒂所处的时代已逐渐形成,艺术开始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理论家在学习古希腊时期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受到中世纪艺术创作风格的深刻影响,艺术观念也经历了一个流变的过程。艺术理论新的发展趋向在吉贝尔蒂和阿尔贝蒂所处的时代已逐渐形成,艺术开始被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并诞生了一系列艺术理论著作。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及理论家追求艺术模仿自然的同时,更加强调模仿的逼真性。本文以吉贝尔蒂、阿尔贝蒂、瓦萨里三位艺术理论家的艺术观念为例,试图从其理论比较出发,窥见早期文艺复兴艺术研究的观念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文艺复兴 艺术观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