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4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氟化挥发流化床反应器设计及试验研究
1
作者 张立鑫 朱盈喜 +4 位作者 袁知梁 吴应杰 张胜伟 王文辉 杨廷贵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45-1253,共9页
氟化挥发流程作为较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的干法后处理路线之一,因其对金属、氮化物及氧化物燃料的广泛适用性而备受关注。为开发可支撑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氟化挥发技术的新型反应器原型与工艺参数体系,本研究聚焦乏燃料流态化氟化工艺,基于... 氟化挥发流程作为较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的干法后处理路线之一,因其对金属、氮化物及氧化物燃料的广泛适用性而备受关注。为开发可支撑乏燃料干法后处理氟化挥发技术的新型反应器原型与工艺参数体系,本研究聚焦乏燃料流态化氟化工艺,基于流化颗粒临界流化速度(0.0413 m/s),完成了反应器结构参数计算与关键部件设计,成功研制了小型化纯镍流化床装置,并系统开展了温度场分布及颗粒流化行为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反应器核心区可稳定维持650℃高温,流态化曲线与温度场数据证实了高温工况下床层的动态稳定性。进一步以UF_(4)为原料进行氟化验证,结果显示,在温度550℃、氟气流量20 L/min、投料量100 g条件下,2 h内实现99.4%的UF_(6)转化率,证实了反应器设计的合理性和流化氟化工艺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化挥发 流化床反应器 UF_(4) 乏燃料流态化氟化 乏燃料干法后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动态特性研究及敏感性分析
2
作者 醋文凯 方嘉宾 +2 位作者 魏进家 郭晓蝶 郑楠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9,共11页
为了获得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其系统设计与安全调控水平,基于有限体积法,构建了MW级的可用于sCO_(2)热发电系统的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反应器系统在典型扰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 为了获得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过程的动态特性、提高其系统设计与安全调控水平,基于有限体积法,构建了MW级的可用于sCO_(2)热发电系统的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的动态仿真模型。研究了该反应器系统在典型扰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并就不同关键参数对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释能过程中传热传质的影响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改变吸热侧sCO_(2)的进口流量和温度,会显著影响出口温度;相较于改变放热侧颗粒的进口温度,改变其进口流量对吸热侧sCO_(2)出口温度的影响更为明显,10%的放热侧颗粒进口流量阶跃扰动可导致吸热侧sCO_(2)出口温度变化可达17.5℃,而相同比例的进口温度扰动最高只能使吸热侧sCO_(2)出口温度产生3.9℃的变化;增加管数、减少管径和减小粒径有助于提高CaO/CaCO_(3)流化床反应器的热效率和转化率,且增加管数的影响最为明显,当管数从20增加至40根时,反应器的热效率和CaO颗粒转化率分别提高了2.9%和2.4%。该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CaO/CaCO_(3)热化学储能和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集成与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热发电 CaO/CaCO_(3) 流化床反应器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FD的养殖污水净化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结构优化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源 杨菁 +4 位作者 管崇武 宋红桥 吴凡 张成林 陈晓龙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44-52,共9页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 针对水产养殖污水净化对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的相关要求及流化状态下反应器结构、操作参数与相流体力学行为的密切关系,该文利用构建的描述不同结构、操作参数反应器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数学模型,分析了不同结构、操作参数下反应器液体流场、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变化规律,得到了对于内径200 mm、底部采用均孔布气盘的反应器,在表观气速为0.5~2.5 cm/s时,导流筒与反应器的内径比0.5,导流筒高度与反应器内径比6,导流筒下端到反应器底部距离50 mm,导流筒上端到液面距离100 mm为最优值;针对液体循环流量,使用相关数学模型求解理论值并与试验值进行比对,通过偏差分析探究了数学模型应用的局限性;使用MATLAB最小二乘法拟合了反应器在最优结构参数下表观气速与液体循环流量、气含率的关系,验证了拟合公式的精确性。该研究为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在水产养殖污水处理中的设计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产养殖 计算流体力学 结构 内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颗粒浓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明辉 钱震 +1 位作者 魏飞 金涌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21-625,共5页
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研究了内径418mm,高18m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其中下行床部分长度6.5m)反应器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直径下行床中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现中心均匀、近壁处存在高浓环形区的分布,这类似于小直径反应器中的结果... 采用双光路光纤密度探头研究了内径418mm,高18m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其中下行床部分长度6.5m)反应器中的颗粒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大直径下行床中颗粒浓度沿径向呈现中心均匀、近壁处存在高浓环形区的分布,这类似于小直径反应器中的结果。随着反应器直径的增加,颗粒浓度分布最大值的径向位置向边壁方向移动,即: 当下行床放大时,中心颗粒浓度均匀分布区的面积占整个床层截面积的比例增大。在一种特殊设计的下行床边壁结构中测量了颗粒浓度沿径向的分布,实验结果说明边壁效应对下行床近壁区颗粒浓环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下行床反应器的放大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下行式循环流化床反应器 颗粒浓度分布 边壁效应 放大特性 传热 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装置流化床反应器的正交优化 被引量:6
5
作者 孙德敏 吴刚 +2 位作者 薛美盛 张志刚 张玉柱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0-435,共6页
本文介绍了丙烯腈装置流化床反应器操作条件的正交优化设计以及现场试验结果.正交优化试验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正交优化设计对确定影响化工反应器收率的主要因素,优化反应器操作条件。
关键词 丙烯腈 流化床反应器 正交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业流化床反应器结块监视的动态PCA方法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育明 梁军 钱积新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546-1549,共4页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PCA) is an extension of conven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for dealing with multivariate dynamic data serially correlated in time.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easured v... Dynamic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DPCA) is an extension of convent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 for dealing with multivariate dynamic data serially correlated in time.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measured variables in relation to chunk monitoring of the industrial fluidized-bed reactor are highly cross-correlated and auto-correlated,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actical strategy for chunk monitoring by adopting DPCA 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conventional method.After introducing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PCA, both how to determine the time lagged length of data matrix and how to calculate the nonparametric control limits when the dynamic data are not subject to the assumption of independently identically distribution(IID) were discussed.An appropriate DPCA model based on the real data from a industrial fluidized-bed reactor was built, with paralle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ference distribution(ERD)method to select time lagged length and control limits, respectively.During data pretreatment, data smoothing was used to reduce noise and the serial correlations to some degree.The simulation test results showed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DPCA based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结块监视 动态主元分析 控制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轻组分模拟物催化重整制氢 被引量:4
7
作者 许庆利 蓝平 +2 位作者 周明 任志忠 颜涌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718-723,共6页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轻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模拟物中H2O与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2%)...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轻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模拟物中H2O与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2%)200g、温度650℃、S/C=11、WHSV=0.7h-1、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H2产率、潜在H2(H2+CO)产率和总的C元素选择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9.3%,94.8%,96.3%。SEM表征发现,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轻组分 水蒸气 流化床反应器 催化重整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双流体力学模型及其验证Ⅰ.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张锴 张济宇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93-198,共6页
从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双流体力学模型,根据方程的封闭性原理给出了所需本构关系的表达式;针对模型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和形式相同等特点,集合气固流化床内εg+εs=1及εs<εs,ma... 从湍流两相流理论出发,详细推导了描述气固流化床内两相流动的双流体力学模型,根据方程的封闭性原理给出了所需本构关系的表达式;针对模型方程的非线性、耦合性和形式相同等特点,集合气固流化床内εg+εs=1及εs<εs,max的限制,在数值计算上提出了改进的SIMPLE算法。在微型计算机上开发了CASICC软件包,其计算程序在NDPFortran环境下执行,可以给出稳态或非稳态的二维直角坐标系或园柱坐标系下,气、固相速度场、压力场和各相体积分数这些基本变量的数值解,然后用BorlandC++语言开发的绘图程序给出描述床内流体动力学的直观图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流体力学 气固二相流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芝菌丝球在流化床反应器中产漆酶的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高恩丽 张树江 夏黎明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3-536,共4页
为了提高云芝菌发酵生产漆酶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絮凝菌丝球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重复分批发酵产漆酶的新方法.采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所得漆酶对含靛蓝的染整废水进行脱色研究.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下,考察苯酚的添加浓度对漆酶活力... 为了提高云芝菌发酵生产漆酶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利用自絮凝菌丝球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重复分批发酵产漆酶的新方法.采用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所得漆酶对含靛蓝的染整废水进行脱色研究.在优化后的产酶条件下,考察苯酚的添加浓度对漆酶活力的影响,并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苯酚诱导物进行漆酶多批次培养.研究结果表明,重复8批产酶的平均漆酶活力高达694.733单位/mL.此方法所得漆酶对染料靛蓝具有明显的脱色降解作用,当酶用量为2.78单位/mL废水,反应40min,脱色率达96.5%.该方法采用的流化床生物反应器性能稳定、菌丝球可重复使用,该方法有利于漆酶的高效、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漆酶生产 靛蓝 染整废水 脱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的热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海滨 房倚天 +1 位作者 王洋 张碧江 《煤炭转化》 CAS CSCD 1997年第4期9-14,共6页
流化床煤热解技术是一种操作简便、处理量大、适用范围广的煤转化手段。热解产品(气、液、固)可作为很有价值的工业燃料或原料。就流化床煤热解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介绍。
关键词 热解 产品组成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流化床反应器内双流体力学模型及其验证Ⅲ.单组分两维射流床内射流特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锴 张济宇 张碧江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87-491,共5页
在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的双流体力学模型基础上,编写了模拟气、固相流体动力学的CASICC软件包。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射流流化床内射流(或气泡)边界的确定方法,模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所得结果与前人的经... 在湍流两相流理论建立的双流体力学模型基础上,编写了模拟气、固相流体动力学的CASICC软件包。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射流流化床内射流(或气泡)边界的确定方法,模拟了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射流穿透深度和射流频率,所得结果与前人的经验关联式相吻合。证明了该方法可用来预测灰熔聚粉煤气化及其它与射流床相关工艺的射流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射流床 粉煤气化 煤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段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平均滞留时间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绍箕 罗运柏 +2 位作者 王祖武 尹兆森 王聪玲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1-45,共5页
以空气-水为介质,研究了空心球、多孔球填料单段三相流化床反应器滞留时间与各种工况的关系。并给出计算平均滞留时间的关联式。
关键词 单段 平均滞留时间 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相法聚乙烯流化床反应器中冷凝操作模式的声发射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正梁 刘伟 +2 位作者 曹翌佳 王靖岱 阳永荣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1-524,共4页
在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装置中,对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试验。当循环气体中冷凝液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时,声发射信号在175~200kHz特征频域内的能量分率(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据此,提出以R发生突变并持... 在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装置中,对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过程进行声发射检测试验。当循环气体中冷凝液出现且含量逐渐增加时,声发射信号在175~200kHz特征频域内的能量分率(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据此,提出以R发生突变并持续增大作为流化床反应器切换到冷凝操作模式的判据。工业试验结果表明,可利用声发射技术检测流化床反应器是否进入冷凝操作模式,且比传统的温差判别方法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nipol气相法乙烯聚合 聚乙烯 流化床反应器 冷凝操作模式 声发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腈流化床反应器性能的模拟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沛存 宫晓燕 陈晓春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48-1053,共6页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丙烯腈装置应用新技术改造后,反应器性能发生较大变化,丙烯腈收率达不到设计值的情况,建立了多釜串反应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反应器性能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并制订... 针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鲁分公司腈纶厂丙烯腈装置应用新技术改造后,反应器性能发生较大变化,丙烯腈收率达不到设计值的情况,建立了多釜串反应器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操作参数进行优化,分析了反应器性能出现异常的可能原因,并制订了相应措施。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床层中的传递和反应特性,可用于反应器模拟和分析。利用该模型得到的优化操作参数为:氨气与丙烯的摩尔比1.12~1.15、空气与丙烯的摩尔比9.5~10.0、操作压力0.145~0.155 MPa、操作温度435~445℃。技术改造后反应器性能发生较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扩能幅度太大,催化剂装填量增加,总进气量增加,造成床层偏高,深度氧化加剧。在调整了反应器的操作参数及采取降低投料负荷、减少催化剂装填量、反应器上部高出换热管的部分设简易内构件等措施后,丙烯腈收率一直保持在较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床反应器 数学模型 丙烯腈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分布器对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黄卫星 胡培根 +1 位作者 岑斌 沈琪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74-179,共6页
通过实验手段,对3种不同分布器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含率εg、内循环液速Uc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进气量这一直接因素外,分布器孔径及其分布密度是影响气含率的2个主要因素;相同气量下,微孔分布器有助... 通过实验手段,对3种不同分布器下内循环三相流化床反应器内的气含率εg、内循环液速Uc及体积氧传质系数KL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进气量这一直接因素外,分布器孔径及其分布密度是影响气含率的2个主要因素;相同气量下,微孔分布器有助于获得较高气含率,但气孔分布过于密集(陶瓷分布器)则会使气泡在脱离阶段发生聚并增大,导致气含率降低。循环液速Uc在低气量下(Qg<260 L/h)主要由升降流区的气含率差Δεg控制,高气量下则由Δεg和回路阻力共同控制;相同气量下,不同分布器对应的循环液速Uc则主要取决于气含率差Δεg,分布器对应的Δεg较大,其Uc也相应较高。体积氧传质系数KLa随进气量增加而增大,其中主要贡献是气含率增大导致的比表面积a增大;相同气量下,分布器对应的气含率较高,其KLa也相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相流化床反应器 气体分布器 气含率 循环液速 体积传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三相分离区污泥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鹤立 程丽 周丹丹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45-48,共4页
对采用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区出水经三相分离区污泥层的接触吸附及截滤作用,可使出水中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硝... 对采用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处理中高浓度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表明,三相分离区形成稳定的污泥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反应器对污水的净化效果:曝气区出水经三相分离区污泥层的接触吸附及截滤作用,可使出水中悬浮物被有效去除;硝态氮在此缺氧的污泥层中可利用剩余碳源进行反硝化,使总氮去除率得以显著提高;出水水流中的BOD5则在通过污泥层时被吸附和截滤后,在反硝化作用中被作为碳源利用而得到进一步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复合生物流化床反应器 三相分离区污泥 脱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场稳定流化床反应器水解牛乳中乳糖的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世涛 梁茂雨 +1 位作者 纵伟 赵光远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0,共3页
在磁场稳定流化床反应器采用固定化β-半乳糖酶对牛乳中乳糖进行水解,研究了各种操作条件对牛奶中乳糖水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场强度14-18mT,牛乳流动速率小于14em^3/min、55℃的条件下水解牛乳120min,乳糖可水解86%。
关键词 牛乳 乳糖 水解 磁场稳定流化床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催化重整制氢 被引量:1
18
作者 周明 许庆利 +2 位作者 蓝平 任志忠 颜涌捷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961-965,共5页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水蒸气与模拟物中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 对在流化床反应器中生物油重组分模拟物(简称模拟物)与水蒸气催化重整制氢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温度、水蒸气与模拟物中C的摩尔流率之比(S/C)和模拟物的重时空速(WHSV)对催化重整制氢的影响。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工业级镍基催化剂(w(NiO)=7.2%)200g、温度700℃、S/C=14、WHSV=0.6h-1、反应时间3h。在此条件下,H2产率、潜在H2(H2+CO)产率和总的C元素选择性达到最大值,分别为79.9%,86.0%,90.3%。SEM表征发现,烧结是造成催化剂失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油重组分 流化床反应器 催化蒸汽重整 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振动流化床反应器中还原三氧化铀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 松 康仕芳 赵珺 《核科学与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61-366,共6页
应用机械振动可以改善流态化品质,将振动流化床(VFB)作为气固催化、非催化反应器具有诱人的前景。以UO_3氢还原反应为体系,对VFB的空隙率等流体力学特性和反应器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床层中没有大气泡生成,与普通流化床(CFB)相比,... 应用机械振动可以改善流态化品质,将振动流化床(VFB)作为气固催化、非催化反应器具有诱人的前景。以UO_3氢还原反应为体系,对VFB的空隙率等流体力学特性和反应器性能进行了研究。由于床层中没有大气泡生成,与普通流化床(CFB)相比,VFB具有更低的初始流化速度和更大的床层空隙率,而且流化稳定。在VFB中进行UO_3还原反应还表明,即使在流化气速较低时,VFB仍能最大限度消除外扩散对反应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流化床反应器 床层空隙率 还原反应 三氧化铀 核燃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颗粒速度及滑落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丁姗姗 卢春喜 +1 位作者 王德武 王祝安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33-38,共6页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 4A型颗粒速度、密度测定仪测量了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提升管内速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当表观气速一定时,颗粒的时均速度随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减小;... 在不同操作条件下,采用PV 4A型颗粒速度、密度测定仪测量了提升管与流化床耦合反应器大型冷态实验装置提升管内速度沿轴向、径向的分布。结果表明,在耦合流化床反应器提升管段,当表观气速一定时,颗粒的时均速度随循环强度的增加而减小;当循环强度相近时,在床层任何轴向、径向位置的颗粒时均速度都随着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大。由于提升管出口流化床层及分布器的存在,提升管内轴向速度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分布特征。利用实验数据回归的提升管内颗粒滑落系数的经验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流化床反应器 提升管 颗粒速度分布 颗粒滑落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