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流程建模与动态仿真
1
作者 褚菲 朱安强 +2 位作者 冯浩彬 王建文 马小平 《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39-1047,共9页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具有用水量少、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选煤应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可靠的动态机理模型,导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验证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质量...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具有用水量少、污染小、成本低等优点,非常适合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选煤应用.然而,由于缺乏有效可靠的动态机理模型,导致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控制策略的开发与验证发展缓慢.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基于质量守恒等原理建立了一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全流程仿真模型.首先,通过对流化床选煤过程各关键设备的机理分析,建立相应工艺环节的数学模型.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实现模块开发,根据工艺将各模块联结形成完整的工艺回路,通过参数辨识保证模型的准确度.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说明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选煤过程先进控制方法和优化策略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选矿 空气重介质流化 机理建模 仿真平台 过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碰撞黏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席童 任永鑫 +3 位作者 李妍娇 刘尘旻 董雅妮 董良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7-947,共11页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 【目的】流态化干法分选技术是气固两相理论在选煤领域的拓展延伸。使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对原煤进行分选时,煤炭的表面水分便随着气流携带、颗粒运动等因素在床层中运移扩散,导致加重质发生颗粒团聚现象。颗粒聚团是由于流体作用以及颗粒间耗散作用形成的颗粒富集,是一种不均匀的介尺度结构。颗粒聚团可降低流化质量,导致床层失稳,床层内部密度分布不均,产品质量变差。【方法】以颗粒碰撞黏附过程为切入点,探究潮湿条件下加重质颗粒与煤表面之间的碰撞黏附特性。【结果】结果表明,随着碰撞速度的增加,颗粒法向碰撞恢复系数呈上升趋势;相同湿度条件下,碰撞速度相同时,恢复系数随着颗粒粒径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潮湿条件下流化床中颗粒间碰撞的主要能量损失为颗粒表面黏弹性损失及液桥黏附能损失,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加,液桥力引起的黏附能损失逐渐增大,颗粒恢复系数显著降低。【结论】揭示了颗粒聚团碰撞黏附机理,这为实现分选流化床中颗粒聚团的调控、维持床层稳定流化、提高流化床分选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重介质流化 磁铁矿粉 颗粒聚团 颗粒碰撞 恢复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化床中介质的流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慧 司慧 +3 位作者 袁飞武 樊超 王霄 李龙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42-244,共3页
在生物质热裂解技术中,介质作为流化床中生物质反应的载体,其流态化特性的好坏是制取高品质生物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分别对石英砂、陶瓷球、高铝矾土3种常用介质进行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冷态流化特性试验,比较分析得出,粒径越大介质流化... 在生物质热裂解技术中,介质作为流化床中生物质反应的载体,其流态化特性的好坏是制取高品质生物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分别对石英砂、陶瓷球、高铝矾土3种常用介质进行不同粒径条件下的冷态流化特性试验,比较分析得出,粒径越大介质流化越缓慢,其临界流化速度越大;流态化特性最佳的介质是0.45~0.60 mm粒径的石英砂,通过流体分析软件FLUENT对该介质进行流态化模拟,证实其流化效果符合BL-SCFB-4型生物质热裂解装置试验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化介质 流化 流态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煤炭颗粒受力特性与分选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戴林 房淑海 +4 位作者 李思维 吕冠男 柴学森 段晨龙 周恩会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7-24,共8页
近年来,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干旱缺水地区的煤炭洁净分选提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具有似流体性质的气固两相流床层,营造了适合煤炭分选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 近年来,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世界干旱缺水地区的煤炭洁净分选提质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在干法重介质流化床中,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具有似流体性质的气固两相流床层,营造了适合煤炭分选的均匀稳定的流态化环境。入选煤炭颗粒在床层中迁移、浮沉,受到自身重力、气流曳力、介质阻力、床层浮力等综合作用按密度进行分选。煤颗粒物性特征、床层密度分布、流化床操作参数等是影响煤颗粒受力特征、沉降特性及分选效果的关键因素。重点研究了加重质颗粒在流化过程中的迁移过程和床层密度空间分布规律,定量评估了床层密度的均匀稳定性;研究了颗粒粒度、密度、浸没深度与流化气速对入选煤炭颗粒受力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响应面分析方法对比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扰动规律与影响程度,建立了表征各影响因素与煤炭颗粒综合受力关系的关联式;确定了入选煤颗粒各密度组分的迁移路径与稳定分布区域。研究结果表明,以磁铁矿粉(0.300~0.074 mm,2.36 g/cm^(3))与玻璃微粉(0.300~0.074 mm,1.14 g/cm^(3))组成二元加重质作为流化介质颗粒,可形成密度均匀的气固流化床层,二元加重质颗粒混合均匀稳定,床层密度波动控制在±0.01 g/cm^(3)以内;各主要影响因素对入选颗粒受力影响显著性程度依次为粒径、浸没深度、流化气速;入选煤颗粒给入床层后,各密度组分快速松散、沉降、分层,分选时间≤8 s,高于床层密度的煤颗粒快速下沉,沉降于床高40 mm以下区域;低于床层密度的煤颗粒沿床层表面附近区域松散、横向迁移,分布在床高160 mm以上区域;中间密度颗粒松散、沉降并行,整体分布于45 mm床高以上的床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干法重介质流化 受力特性 密度离析 流化介质 迁移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uler-Euler模型的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密度分布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贺靖峰 赵跃民 +4 位作者 何亚群 骆振福 段晨龙 葛林瀚 孙启潇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277-1282,共6页
以Geldart B类磁铁矿粉为主体加重质,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流化床沿床层高度方向和轴向的密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操作气速控制在1.50Umf≤U≤2.20Umf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方向与轴... 以Geldart B类磁铁矿粉为主体加重质,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流化床沿床层高度方向和轴向的密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操作气速控制在1.50Umf≤U≤2.20Umf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方向与轴向位置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95~2.10 g/cm3与2.00~2.10 g/cm3,两者的密度标准差均小于0.20 g/cm3。其中,轴向密度稳定性要高于床高方向密度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分选过程中要侧重保持沿床高方向的密度波动性最小,进而提高流化床三维空间内的密度均匀稳定性,试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密度分布 Euler-Eule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 被引量:12
6
作者 朱冉 赵跃民 +6 位作者 赵鹏飞 骆振福 王厚坤 何录红 谭明兵 王辉 张玉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7-734,共8页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气速 细粒煤 流化特性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0.5mm煤粉对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流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付芝杰 赵跃民 +4 位作者 骆振福 段晨龙 杨旭亮 董良 李强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为研究-0.5 mm煤粉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的分布规律与影响效果,采用煤粉含量分布标准差、煤粉灰分分布标准差以及在稳定区间内的压降波动标准差3个指标分析了煤粉在分选流化床中的流化质量及分选性能。结果表明:-0.5 mm煤粉对流化质量... 为研究-0.5 mm煤粉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的分布规律与影响效果,采用煤粉含量分布标准差、煤粉灰分分布标准差以及在稳定区间内的压降波动标准差3个指标分析了煤粉在分选流化床中的流化质量及分选性能。结果表明:-0.5 mm煤粉对流化质量有显著影响,少量-0.5 mm煤粉能促进形成密度均匀稳定的分选流化床,过多煤粉含量对流化床密度稳定不利,试验条件下最佳的-0.5 mm含量为6%;同时揭示了-0.5 mm煤粉在流化床中的分布规律,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稳定控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煤粉 压降 床层密度 流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床入料特性与操作参数的协同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韦鲁滨 刘鹏 +4 位作者 李凌月 李大虎 朱学帅 王思文 李鑫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58-463,共6页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 入料物性直接影响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分选效果,为此进行了不同粒度和不同可选性煤样的分选特性研究,考察了抛射强度、风量与入料特性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粒级对分选精度的影响显著,随粒级减小,Ep值变大,50~25,25~13和13~6 mm粒级难选煤最小Ep值分别为0.06,0.07和0.11 g/cm3;可选性对Ep值略有影响,50~25 mm粒级不同可选性煤样,易选、中等可选和较难选煤样最小Ep值分别为0.035,0.040和0.045 g/cm3。通过优化风量和抛射强度,分选精度明显提高,不同粒级或可选性煤样优化后的风量和抛射强度相近,均分别在140 m3/h和1.46左右。分析了气泡生成频率与床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揭示了振动改善流态化分选的作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料特性 风量 抛射强度 协同作用 空气重介质振动流化 分选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多元加重质流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赵嘉博 赵跃民 +2 位作者 刘小军 段晨龙 张翠玉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0-102,共3页
文章选择了-0.3+0.15mm、-0.15+0.125mm和-0.125+0.074mm三个粒级的硼铁矿粉,分别与-0.074+0.045mm磁铁矿粉以不同总量配比组成两元加重质,进行流化特性的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多元加重质流化床的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 文章选择了-0.3+0.15mm、-0.15+0.125mm和-0.125+0.074mm三个粒级的硼铁矿粉,分别与-0.074+0.045mm磁铁矿粉以不同总量配比组成两元加重质,进行流化特性的考察研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了多元加重质流化床的起始流化速度与平均粒度之间的回归模型和密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硼铁矿粉 磁铁矿粉 多元加重质 流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压力多尺度分析与流化质量表征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赣苏 董良 +3 位作者 周恩会 周晨阳 段晨龙 赵跃民 《煤炭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15-223,共9页
选煤是煤炭清洁加工利用的源头技术,干法选煤是干旱缺水地区与易泥化煤炭高效分选提质的重要途径。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通过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一定密度的气固流态化床层,实现对煤炭按密度分选,床层密度均匀稳定性即床层流化... 选煤是煤炭清洁加工利用的源头技术,干法选煤是干旱缺水地区与易泥化煤炭高效分选提质的重要途径。干法重介质流化床通过上升气流驱动加重质颗粒流化形成一定密度的气固流态化床层,实现对煤炭按密度分选,床层密度均匀稳定性即床层流化质量是决定分选精度的关键。受到气流、气泡、运动内构件、入料等多因素扰动,床层流化行为复杂多变,压力信号呈现出非均匀性、非线性、多尺度特征。基于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压力信号的轴向差异传递与横向等效扩散特性,着重研究了床层轴向压差波动特征,提出流化质量定量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时域分析可知,Geldart A类加重质颗粒床层总压降概率密度分布接近于正态分布;当床层散式膨胀时,由于颗粒间接触力的分布不均,概率密度呈现右偏且尖峰的偏离正态分布。通过频域分析发现,在床层膨胀区间的中末期,气泡主频主导了流化床的整个轴向区间;完全流化后的流化床,气泡主频仅控制着床层中部区域,床层浓度信号主频沿床层轴向分布变化明显。结合时域和频域信号分析结果,提出以轴向床层浓度主频为子区间波动标准差权重值的流化质量表征模型,可以综合评估干法重介质流化床的密度分布均匀性和稳定性,为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密度稳态调控与精准分选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 干法重介质流化 压力信号分析 流化质量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流化特性及密度梯度分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翠玉 《洁净煤技术》 CAS 2014年第3期12-15,共4页
为实现物料的有效分选,以磁铁矿粉和玻璃微粉为混合加重质,研究了混合加重质的流化特性及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密度梯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流化状态。当流化气速大于7.10cm/s后,床层压降基本维... 为实现物料的有效分选,以磁铁矿粉和玻璃微粉为混合加重质,研究了混合加重质的流化特性及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密度梯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形成了均匀稳定的流化状态。当流化气速大于7.10cm/s后,床层压降基本维持在510Pa.床层密度基本不变。为1.71~1.74g/cm^3。当流化气速为7.95cm/s时,流化床内气泡直径为15~25mm,且分布均匀,流化床各层平均密度从上至下依次为1.72、1.74、1.74、1.74、1.73g/cm^3。流化床上部区域,超微细玻璃微粉被气流带到床层表面,使表面床层密度较小;流化床底部区域,气体分布相对均匀,并未形成大气泡,使该区域流化床床层平均密度偏小:而床层大部分区域床层平均密度均为1.74g/cm^3,比较稳定。因此,当流化气速为7.95cm/s时.流化床内并未形成明显的分层和分级现象,说明加重质混合比较均匀.为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物料创造良好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混合加重质 流化气速 密度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研究
12
作者 刘付胜 骆振福 +2 位作者 蒋勇 邵换男 陈伟 《煤炭科学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00-204,共5页
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 为了研究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分层规律以及其分选粒度下限,对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的流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在转速为100 r/min时有较为稳定的流化特性;6-3 mm粒级的原煤灰分随着流化床床层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表现出良好的密度分层规律和分选特性。原煤分级分选结果表明:普通流化床对13-6 mm粒级有较为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达到1.56;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13-6、6-5、5-4 mm三个粒级都有明显的分选效果,灰分离析标准差分别为1.74、1.36、1.35。气固搅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下限介于4-3 mm,且对3-1 mm的细粒煤没有分选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流化特性 细粒煤分选 干法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压降计算模型研究
13
作者 黄伟 骆振福 庄宏乾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7-119,共3页
根据量纲和谐定理,推导了床层压降与各相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整理得出适用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的压降关联式。在得出关联式后进行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与的关联式;使用Mat Lab软件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膨胀率函数。模型公式与实... 根据量纲和谐定理,推导了床层压降与各相关联因子之间的关系,并整理得出适用于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床层的压降关联式。在得出关联式后进行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与的关联式;使用Mat Lab软件模拟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到膨胀率函数。模型公式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其相关性系数可以达到0.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降计算模型 膨胀率函数 空气重介质流化 关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过程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曾鸣 魏汝晖 +2 位作者 梁世红 王向浩 韦鲁滨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5-848,共4页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 设计了一种新型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利用振动反倾角工作面替代刮板排出矸石。采用正交法对影响新型干法分选机分选和输送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风量和振动频率对分选效果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振动频率以及实验时间对输送效率都有高度显著的影响,风量Q=160 m3/h、振动频率f=16.6 Hz、实验时间T=40 s时,可能偏差Ep=0.055 g/cm3、输送效率90%,取得了理想的分选和输送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分选 空气重介质流化 正交法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新专利文摘
15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24-324,共1页
一种重油轻质化加工方法及装置该专利涉及一种重油轻质化加工方法及装置,原料油通过供料系统引入热裂化反应室,与来自燃烧/气化反应器的高温固体热载体混合、流化换热和在固体热载体表面进行热裂化反应;热裂化反应生成的裂化气和轻... 一种重油轻质化加工方法及装置该专利涉及一种重油轻质化加工方法及装置,原料油通过供料系统引入热裂化反应室,与来自燃烧/气化反应器的高温固体热载体混合、流化换热和在固体热载体表面进行热裂化反应;热裂化反应生成的裂化气和轻质组分产物由流化介质气体汽提后导向产物出口,附着石油焦的固体热载体经返料阀进入燃烧/气化反应器,通入氧化/气化流化气体使得石油焦炭在流化提升过程中实现燃烧/气化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利文摘 气化反应器 重油轻质化 固体热载体 热裂化反应 流化介质 加工方法 自燃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法选煤的一种新型加重质硼铁矿的物化特性研究
16
作者 汤凯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2-94,共3页
文章通过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对硼铁矿的物化特性做了系统全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硼铁矿适宜作为干法选煤的一种新型加重质,为硼铁矿作为加重质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技术中的工业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空气重介质流化 硼铁矿 加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炭干法分选的发展与挑战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李思维 常博 +4 位作者 刘昆轮 周晨阳 董良 段晨龙 赵跃民 《洁净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7,共6页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国家型战略资源,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低品质煤潜在储量可观,已成为实现我国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选煤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源头技术,传统的湿法选煤技术严重依赖水资源,干法选煤技术... 煤炭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国家型战略资源,依然是全球最重要的基础能源之一。低品质煤潜在储量可观,已成为实现我国能源保障不可或缺的能源资源。选煤是实现煤炭高效、洁净利用的源头技术,传统的湿法选煤技术严重依赖水资源,干法选煤技术因其不用水、成本低、无污染等特点,为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分选提质和煤炭工业转型发展提供了有效方法。详细分析了风力分选、复合式干法分选、光电分选、重介干法分选技术的工作原理、研究现状和工业应用进展,并对国内外煤炭干法分选技术的进展进行梳理。在理解分选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现有干法分选技术入料粒级窄、水分要求高、智能化程度不高等局限性,对煤炭干法分选技术发展的趋势进行展望,指出了下一步研究重点,包括突破细粒煤分选的理论瓶颈,实现全粒级煤炭的干法分选、开发高效的煤炭分选与干燥协同技术,破解原煤水分限制的难题、加快干法精选技术攻关,降低炼焦煤等高品质煤的加工成本、开展分选机放大的理论研究,实现分选设备的持续大型化及煤系共伴生矿物、煤系固废资源化利用等,为干法选煤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炭分选 干法分选 风力分选 复合式干法分选 干法重介质流化床分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废旧铅酸蓄电池综合回收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赵捷明 吴彩斌 +3 位作者 李献帅 江领培 廖宁宁 雷阿丽 《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CAS 2017年第3期94-98,共5页
采用自主设计的湿式冲击式破碎机以及水介质流化床分选器,利用"破碎-分选-筛分"的选矿处理新工艺,对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塑料、板栅进行有效分离和综合回收.通过调节破碎机中锤头的个数、水介质流化床中流量的大小以达到较... 采用自主设计的湿式冲击式破碎机以及水介质流化床分选器,利用"破碎-分选-筛分"的选矿处理新工艺,对废旧铅蓄电池的铅膏、塑料、板栅进行有效分离和综合回收.通过调节破碎机中锤头的个数、水介质流化床中流量的大小以达到较好的分选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4组锤头、流量为12 m3/h时,分选回收效果较优,此时其中铅膏的产率为73.34%、回收率为97.97%;板栅的产率为20.58%、回收率为98.91%;塑料的产率为6.08%、回收率为97.39%.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铅蓄电池 介质流化床分选器 湿式冲击式破碎机 选矿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碳”目标下促进干法选煤技术应用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夏云凯 刘建荣 +3 位作者 王寅林 樊瑞康 李磊 王新华 《中国煤炭》 2022年第7期22-26,共5页
干法选煤技术适合高寒干旱地区煤炭的分选加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干法选煤技术的新方向和新进展,介绍了复合式干法选煤、风力分选、光电分选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等干法选煤技术和分选原理,阐述了新形势下干法选煤技术... 干法选煤技术适合高寒干旱地区煤炭的分选加工。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我国干法选煤技术的新方向和新进展,介绍了复合式干法选煤、风力分选、光电分选和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等干法选煤技术和分选原理,阐述了新形势下干法选煤技术的机遇与挑战,提出应着力突破细粒煤分选、干法选煤智能化以及高精度和宽粒级入选等技术难点;认为促进干法选煤技术应用可助力煤炭行业绿色发展,有效应对“双碳”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法选煤技术 复合式干法选煤 光电分选 风力分选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umerical analysis on forced convection enhancement in an annulus using porous ribs and nanoparticle addition to base fluid 被引量:6
20
作者 Majid SIAVASHI Hamid Reza TALESH BAHRAMI +1 位作者 Ehsan AMINIAN Hamid SAFFA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089-1098,共10页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has forced researchers to devise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dissipating the generated heat in these devices.In this study,two methods,including porous media inserting and adding... Miniaturization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has forced researchers to devise more effective methods for dissipating the generated heat in these devices.In this study,two methods,including porous media inserting and adding nanoparticles to the base fluid,are used to improve heat transfer in an annulus heated on both walls.To study porous media insert,porous ribs are used on the outer and inner walls independently.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porous ribs are placed on the outer wall,although the heat transfer enhances,the pressure drop increment is so considerable that performance number (the ratio of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pressure increment,PN) is less than unity for all porous rib heights and porous media permeabilities that are studied.On the other hand,the PN of cases where porous ribs were placed on the inner wall depends on the Darcy number (Da).For example,for ribs with Da=0.1 and Da=0.0001,the maximum performance number,PN=4,occurs at the porous ribs height to hydraulic diameter ratios H/Dh=1 and H/Dh=0.25.Under these conditions,heat transfer is enhanced by two orders of magnitude.It is found that adding 5% nanoparticles to the base fluid in the two aforementioned cases improves the Nusselt number and PN by 10%–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FLUID porous media ANNULUS heat transfer enhancement internal flow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