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油液流动类型的抗蛇行减振器特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张海 王成国 +1 位作者 刘金朝 成棣 《铁道机车车辆》 2014年第2期10-15,共6页
为了保证铁道车辆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车辆转向架上加装柔性的阻尼装置是通常的做法。在车辆的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对于车辆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蛇行减振器就其结构而言有3种不同的形式:油液单向流动式、油液双向流动式... 为了保证铁道车辆能安全、稳定的运行,在车辆转向架上加装柔性的阻尼装置是通常的做法。在车辆的悬挂系统中,抗蛇行减振器对于车辆的稳定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抗蛇行减振器就其结构而言有3种不同的形式:油液单向流动式、油液双向流动式和电磁阀控制式。通过对不同油液流动类型的抗蛇行减振器结构和工作原理的分析,建立它们的液压数值模型以及与车辆模型结合的联合仿真模型,通过仿真讨论抗蛇行减振器动态特性的区别以及对车辆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液单向流动式减振器拉伸、压缩特性大致相同,而油液双向流动式抗蛇行减振器拉伸、压缩特性对称率相对较低,同时随着相对位移速度的提高,这种不对称的情况愈加严重;在车辆动力学仿真结果中前者的联合仿真模型相对后者也表现出较小的波动,因此在使用油液双向流动式抗蛇行减振器的时候,应该尽量提高拉伸、压缩特性的对称率;同时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能有效改善车辆的动力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蛇行减振器 高速铁道车辆 油液流动类型 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生态视域下乡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流动意愿类型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高琳然 于海波 彭佳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9-45,共7页
通过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个省35个县15379名教师进行调查,并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别从学校办学品质、教师身份、职业心理三个方面探讨乡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流动意愿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校办学品质、教师身份、职业心理... 通过对东、中、西三个地区18个省35个县15379名教师进行调查,并依据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分别从学校办学品质、教师身份、职业心理三个方面探讨乡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流动意愿的类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学校办学品质、教师身份、职业心理对于教师流动意愿均起到显著预测作用。交流(轮岗)和城镇支教教师的交流意愿较低,离校及离教意愿较高;代课和临聘教师的交流意愿较高,离校及离教意愿较低。在职业心理变量中,职业认同是影响教师流动意愿的关键变量。因此,微观层面的职业心理具有重要意义,要关注乡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情况,提高其职业认同,明确其“知识人”定位,提高其教学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 乡村义务教育 青年教师 教师流动意愿类型 学校办学品质 教师身份 职业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和特征尺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3
作者 闫静 陈扬 +2 位作者 唐洪武 戴坤 张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28-434,441,共8页
植物是生态河流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水流的紊流结构。由于流动沿垂向具有较强的不均匀性,对于含植物明渠紊流统计特性的描述,至今未有公认的、统一的沿水深分布表达形式。因此,对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和各区特征尺度的... 植物是生态河流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植物的存在,改变了水流的紊流结构。由于流动沿垂向具有较强的不均匀性,对于含植物明渠紊流统计特性的描述,至今未有公认的、统一的沿水深分布表达形式。因此,对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和各区特征尺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回顾了无植物明渠和含植物明渠流动分区及特征尺度研究的主要成果,重点对基于流速分布和紊流结构两种方法确定的分区和特征尺度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将涡结构与流动特性参数分布规律相结合进行流动分区,在各区确定合适的特征尺度,进一步探究分区界限及流动特征尺度的影响因素及具体影响,建立普适的紊流统计特性分布规律是今后含植物明渠紊流结构研究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植物明渠 紊流结构 流动分区 流动类型 流动特征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家庭代际经济流动的分析 被引量:17
4
作者 陈功 刘菊芬 +1 位作者 徐静 舒晓非 《人口与发展》 CSSCI 2005年第S1期18-23,共6页
关键词 中国老年人 城市老年人 农村老年人 代际关系 经济状况 家庭 流动类型 养老模式 城市老人 传统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流动和我国的第二职业
5
作者 冯桂林 刘宏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51-55,23,共6页
社会流动和我国的第二职业冯桂林,刘宏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我国社会成员中从事第二职业的队伍迅速扩大,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系统。我国职业领域中的社会流动现象,已成为由干改革开放而必然引起的一种将对我国... 社会流动和我国的第二职业冯桂林,刘宏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发展,我国社会成员中从事第二职业的队伍迅速扩大,几乎渗透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系统。我国职业领域中的社会流动现象,已成为由干改革开放而必然引起的一种将对我国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社会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职业 社会流动 业余兼职 社会成员 流动方式 角色调适 流动现象 流动类型 社会分层 不固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职业代际流动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6
作者 高宇凡 卢跃 +2 位作者 朱冠宇 余子腾 段巍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期253-256,共4页
职业的代际流动是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分层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为了明确农民职业代际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合理社会结构的构建,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运用流动率、流动距离等指标分析流动现状,探究了职业代际流动... 职业的代际流动是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是社会分层结构形成的重要原因。为了明确农民职业代际流动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促进合理社会结构的构建,采用问卷法收集资料,运用流动率、流动距离等指标分析流动现状,探究了职业代际流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当前农民的职业代际流动率较高,近距离的流动较多,父亲收入水平和教育程度影响农民职业代际流动。认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有助于职业代际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职业代际流动 流动 流动距离 流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西方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
7
作者 郭恋东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6-105,共10页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 犯罪小说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同时,也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文章通过对21世纪之前以及近期犯罪小说研究的三个转变呈现西方犯罪小说批评研究趋势,同时展现犯罪小说与世界文学关系的新变。这三个转变依次为:尽管世界经典文学对类型小说的排斥依然存在,新旧世纪之交犯罪小说创作及其研究已进入世界文学研究的视野;其后,“作为世界文学的犯罪小说”概念取得合法性,世界文学研究开始全面接受这一类型并指引其研究方向;近期,加强犯罪叙事个体文本研究以证明其所具有的经典性,从而突破犯罪小说的研究定式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当下犯罪小说研究这一类型自源头就具备跨国性和世界性特征,这充分证明了犯罪小说所具有的世界文学属性和自我更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小说研究 世界文学 类型流动 文本细读 全球维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丁酸纤维素连续沉析造粒工艺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阳洪 张仁旭 +2 位作者 谭春雷 彭欢 宋世杰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7-150,共4页
以自主设计的乙酸丁酸纤维素(CAB)连续喷射沉析造粒装置完成了沉析造粒实验,并分析了沉析液、待沉析CAB浆料在各自管道中的流动类型,同时系统地研究了CAB连续沉析造粒工艺。连续沉析造粒实验结果表明,当沉析后乙酸质量分数小于10%、丁... 以自主设计的乙酸丁酸纤维素(CAB)连续喷射沉析造粒装置完成了沉析造粒实验,并分析了沉析液、待沉析CAB浆料在各自管道中的流动类型,同时系统地研究了CAB连续沉析造粒工艺。连续沉析造粒实验结果表明,当沉析后乙酸质量分数小于10%、丁酸质量分数小于10%,沉析温度低于55℃时,沉析出来的CAB样品粒径均匀,且其中的残酸易于通过洗涤的方法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酸丁酸纤维素 连续沉析造粒 流动类型 喷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就业初步分析
9
作者 冯宗苏 《旅游学刊》 1987年第1期66-71,共6页
本文拟从一些较新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国民就业的影响。旅游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经济现象,在各地造成规模和结构不同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不急于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旅游就业模型。我们想通过对人口流动类型的比较,对不同经... 本文拟从一些较新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国民就业的影响。旅游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经济现象,在各地造成规模和结构不同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不急于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旅游就业模型。我们想通过对人口流动类型的比较,对不同经济部门就业条件的比较和对旅游劳动置换的分析,深化目前关于旅游就业的一般性认识,使之由单纯的宣传意义上升成为有关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机会 经济现象 旅游活动 经济部门 流动类型 标准化 经济决策 就业条件 国民 旅游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旅游就业初步分析
10
作者 冯宗苏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13-18,共6页
本文拟从一些较新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国民就业的影响。旅游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经济现象,在各地造成规模和结构不同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不急于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旅游就业模型。我们想通过对人口流动类型的比较、对不同经... 本文拟从一些较新的角度考察大规模的旅游活动对国民就业的影响。旅游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经济现象,在各地造成规模和结构不同的就业机会。所以,我们不急于建立一种“标准化”的旅游就业模型。我们想通过对人口流动类型的比较、对不同经济部门就业条件的比较和对旅游劳动力置换的分析,深化目前关于旅游就业的一般性认识,使之由单纯的宣传意义上升成为有关经济决策的理论基点。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就业规模 发展旅游业 旅游流 初步分析 人口流动 劳动力 流动类型 创造就业 置换 旅游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