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批判指向 被引量:1
1
作者 彭洲飞 《理论视野》 CSSCI 2014年第4期36-39,共4页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阵营的理论家,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从另一视角对西方消费世界进行了一番新的阐释,他以批判性的言辞分析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弊端。鲍曼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指向主要有:以批判性视角认知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 作为后马克思主义阵营的理论家,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从另一视角对西方消费世界进行了一番新的阐释,他以批判性的言辞分析了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弊端。鲍曼消费社会理论的批判指向主要有:以批判性视角认知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以批判性思维揭露消费活动的虚假性、操控性和诱惑性;以批判性口吻预测消费社会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消费主义的新隐忧和新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 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 消费 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之批判:消费受控制的科层社会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进书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34-138,共5页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 现代性危机已经渗入到日常生活之中,日常生活被消费所控制和引导,人们为商品而迷狂,为体验消费而忘记质疑和批判。消费被全面地控制掩盖了社会矛盾,阻碍了人们正确认识社会;造就了一个恐怖主义社会,人们患上恐怖症;消费衍生出众多"次体系",它们难以构成对社会的一致反抗。列斐伏尔提倡对日常生活进行一种永恒的文化革命,这种革命要继承哲学传统,要担负起确认和阐释新的日常生活的责任,其目标是要建立一种都市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消费 科层社会 日常生活 都市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现代性与英国消费社会的兴起 被引量:1
3
作者 曹瑞臣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48-55,共8页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 "光荣革命"与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英国开创现代政治文明和工业文明,至18世纪晚期英国成为欧洲和世界上现代性和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18世纪英国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逐步迈向现代消费社会,消费活动日益成为英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现代性及其价值理念带来的理性、自由、经济主义、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深深影响了近代以来欧洲和英国社会的财富观和消费观,于是对物质财富的追求和奢侈消费不再背负道德批判,奢侈消费在推动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外贸扩张以及技术革新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作为现代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工业化社会成为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和形成的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英国 消费社会 兴起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教育崇拜和农村体育消费的视角看社会流动
4
作者 王青涛 《中国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90-191,共2页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将会在农村特有的社会情境下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分支,具有拓宽农村子女的就业门路、迎合青少年发展的时代要求等方面的功能,也成为农村理性投资的一个方向。这样从侧面正好促进了农村体育... 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农村居民将会在农村特有的社会情境下加大对教育的投资,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的分支,具有拓宽农村子女的就业门路、迎合青少年发展的时代要求等方面的功能,也成为农村理性投资的一个方向。这样从侧面正好促进了农村体育消费。文章以此为契机,在分析农村社会分层基础上的,提出了适合农村社会流动的能促进体育消费的建设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教育崇拜 体育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流动与农民消费行为 被引量:3
5
作者 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 朱信凯 《经济研究参考》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0-63,共14页
关键词 社会流动 农民消费行为 社会阶层分化 农民消费结构 社会阶层结构 社会经济地位 农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变迁与乡土小说的“流动农民”叙事 被引量:5
6
作者 李兴阳 《扬子江(评论)》 CSSCI 2013年第3期84-90,共7页
"流动农民"叙事是中国乡土小说中绵延不绝的重要一脉,及至新世纪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这里所谓的"流动农民"不是指农民在世俗日常生活中因探亲访友、治病救人或游览购物等的现实需要而在城乡之间来来往往的即时性行为,而是指... "流动农民"叙事是中国乡土小说中绵延不绝的重要一脉,及至新世纪已成为引人瞩目的叙事现象。这里所谓的"流动农民"不是指农民在世俗日常生活中因探亲访友、治病救人或游览购物等的现实需要而在城乡之间来来往往的即时性行为,而是指具有"移民倾向"的农民主动或被迫异地务工谋生等现代性社会迁移现象。从地理文化空间角度看,"流动农民"主要在城市与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农民 乡土小说 叙事 社会变迁 中国 现代性社会 日常生活 迁移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析新闻伦理失范背后的现代性因素 被引量:1
7
作者 祖昊 《兰州工业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06-110,共5页
新闻伦理失范是当今媒介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造成失范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伦理观念的缺失,在更本质的层面,它是社会现代性发展带来的某种必然结果。现代性的"三足鼎"——社会分工、技术和市场逻辑,分别造成伦理责任角色化与评... 新闻伦理失范是当今媒介社会的一个重要现象。造成失范的原因并非仅仅是伦理观念的缺失,在更本质的层面,它是社会现代性发展带来的某种必然结果。现代性的"三足鼎"——社会分工、技术和市场逻辑,分别造成伦理责任角色化与评判标准碎片化、伦理内容虚无化以及伦理约束力的消解化。这些受现代性冲击而异化的伦理观念,已经深入新闻工作者和消费者的骨髓,并在新闻领域一次次上演着伦理失范的悲剧。只有清晰地意识到失范现象背后的现代性因素,才是促进未来新闻伦理发展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伦理 现代性 伦理失范 社会分工 技术 市场-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中视觉文化的审美现代性
8
作者 杜莹杰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4-47,共4页
关键词 审美现代性 现代语境 视觉文化 视觉艺术 消费社会 审美理性 影视 迷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语境下的职业倦怠
9
作者 王大胜 《社会工作》 2011年第8期94-96,共3页
社会—文化—历史的职业倦怠观认为,职业倦怠并不是某一阶段单一个体的突发状况,而是社会结构在个体身上的投影。现代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形成,与我们中的每一个体息息相关,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世俗化与精神危机、社会分层及流动与... 社会—文化—历史的职业倦怠观认为,职业倦怠并不是某一阶段单一个体的突发状况,而是社会结构在个体身上的投影。现代社会结构的建立和形成,与我们中的每一个体息息相关,影响着现代人的生产、生活。世俗化与精神危机、社会分层及流动与职业追求、转型期的职业声望、科层制与现代企业组织理性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等这些现代性的具体表征都对现代人的职业倦怠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社会分层与流动 理性化 职业倦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视域下21世纪诗歌的地域书写与主体重建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方丽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1-68,共8页
21世纪之初,齐格蒙特·鲍曼在其社会学著作《流动的现代性》中,以“流动性”隐喻彼时的生活形态。此后,“流动”被视为“赋予了含义、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移动”。1因此,“流动性”是社会产物,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描述。社会学领域对... 21世纪之初,齐格蒙特·鲍曼在其社会学著作《流动的现代性》中,以“流动性”隐喻彼时的生活形态。此后,“流动”被视为“赋予了含义、历史和意识形态的移动”。1因此,“流动性”是社会产物,也是对社会现实的一种描述。社会学领域对“流动性”的洞察随即作为一个新的视点,启发了文学研究的新方向。从经济、人口、文化、思想状态方面来看,21世纪以来中国以互联网和交通网为物质基础,经历着从“移动性”社会到“流动性”社会的转变。无论是张清华、张立群新诗地理学的建构,还是李怡等学者关于地方性路径的实践,2均提示着地域之于新诗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清华 李怡 流动的现代性 地域书写 张立群 社会学领域 齐格蒙特·鲍曼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哲学视野中的当代消费文化问题刍议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成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7-80,共4页
当代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阶层中,他们具有不同的精神信仰,对当代消费文化的理解自然呈现出多样性。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接受或借用当代西方学者对消费文化的极为简洁的表述:“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 当代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经济背景和社会阶层中,他们具有不同的精神信仰,对当代消费文化的理解自然呈现出多样性。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我们基本接受或借用当代西方学者对消费文化的极为简洁的表述:“消费文化,顾名思义,即指消费社会的文化”,“使用‘消费文化’这个词是为了强调,商品世界及其结构化原则对理解当代社会来说具有核心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文化 文化问题 当代人 现代性语境 哲学视野 价值 社会阶层 文化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补齐社区治理漏洞中的优势 被引量:8
12
作者 尹忠海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1期23-28,共6页
一、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流动的现代性,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在防止疫情传播中具有战略地位。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社区在一线中的重要作用,要把社区打造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2月23日,习... 一、加强社区建设:管理流动的现代性,维护社会稳定社区在防止疫情传播中具有战略地位。2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调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高度重视社区在一线中的重要作用,要把社区打造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2月25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时强调应加快补齐社区防控的短板漏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社区治理 流动的现代性 疫情防控 维护社会稳定 疫情传播 战略地位 心理疏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诗化语文:面对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挑战
13
作者 程然 《教育家》 2010年第3期33-36,共4页
1978年,当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时,整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了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浪潮中。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源头均在西方,所谓“全球化”在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看... 1978年,当中国迈上了“改革开放”的康庄大道时,整个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了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浪潮中。全球化与后现代的源头均在西方,所谓“全球化”在西方著名社会学家吉登斯看来,它的本质就是“流动的现代性,在这里,流动指的是物质产品、人口、标志、符号以及信息的跨空间和时间的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化 现代 语文 诗化 流动的现代性 改革开放 社会学家 物质产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别人家的孩子”vs.平庸的自己:社会比较对独特性寻求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宫秀双 张红红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5-658,共14页
人们在自我评价中普遍存在着优于平均值效应,而上行社会比较会打破这一自我评价偏差,引发后续的补偿性消费行为。通过5个实验,依次论证上行比较(vs.下行比较)会提升个体对独特产品选项的偏好(实验1);其心理机制在于上行比较降低了而非... 人们在自我评价中普遍存在着优于平均值效应,而上行社会比较会打破这一自我评价偏差,引发后续的补偿性消费行为。通过5个实验,依次论证上行比较(vs.下行比较)会提升个体对独特产品选项的偏好(实验1);其心理机制在于上行比较降低了而非下行比较提升了个体的自我独特性感知,从而促使个体出于补偿的目的而寻求独特性(实验2a、2b和2c);上述效应适用于经济状况这一特定比较维度,并且在感知经济流动性的调节作用下得到强化或削弱(实验3)。研究结论对于推动社会比较和独特性寻求行为相关领域的理论进展,指导长尾市场中企业的营销策略、帮助个体缓解上行比较的威胁均有着积极的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比较 独特性寻求行为 优于平均值效应 补偿性消费 感知经济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大疫情治理的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笔谈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思斌 关信平 +6 位作者 文军 杨铭 向德平 陈涛 尹忠海 任学平 赵定东 《社会工作》 CSSCI 2020年第1期3-4,105-107,共5页
2020年春季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给人类社会发展发出了重大警示。中国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掀起了一场抗疫人民战争。作为专业力量,社会工作没有缺席,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城乡社区、方舱医院,为疫情防控输入“正能量”,在... 2020年春季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又一次给人类社会发展发出了重大警示。中国充分展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掀起了一场抗疫人民战争。作为专业力量,社会工作没有缺席,社会工作者活跃在城乡社区、方舱医院,为疫情防控输入“正能量”,在防疫中全面成长。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支持广大社工、义工和志愿者开展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这是对社会工作者坚持专业立场、顽强抗击疫情的充分肯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主要在“疾病治疗”和“社区防控”两个方面,理论上,社会工作在其中均有广大专业空间。然而,由于疫情复杂与凶险,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介入“疾病治疗”现场的限制性。在医疗现场,社会工作者基本是缺位的,即使在方舱医院的专业介入也是浅层的,为什么?其次,“社区防控”方面,在强大的行政管理框架下,社会工作者以何种身份“入场”?而且,在以管控取向的群众动员下,社会工作专业性、职业性又如何表达,如何呈现?破解这些问题,都需要专业社会工作者保持一份理性与清醒。由此,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就“重大疫情防控中如何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的问题进行讨论。本次讨论不仅是社会工作理论的运用,更是对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一种深刻反思。对于疫情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优势,王思斌教授在《社会工作发挥专业优势介入社会危机事件的专业情怀和专业理性》一文中强调,最核心的在于它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念、科学艺术的工作方法和理性务实的服务风格,而其实现则需要彰扬专业情怀、专业理性和跨专业合作。关信平教授在《加强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抗疫治理中的专业优势》强调社会工作者要帮助政府加强紧急社会动员、分析研判态势、做好沟通协调、进行心理舒缓、为特殊群体提供保护等。文军教授在《疫情防控中的社会工作:可为与不可为》中认为,社会工作队伍应该成为社区防控的专业性的主导力量,但受到一时难以突破非常态的灾害情境限制,要科学合理地选择介入空间与介入策略。杨铭博士、向德平教授在《重大疫情中负面社会情绪的治理》一文中认为,社会工作者通过信息沟通、理性疏导、专业服务、社会支持等开展情绪疏导与支持。陈涛教授在《从灾害社会工作角度看新冠疫情防控中的专业优势》从灾害社会工作视角分析了“灾中”干预和“灾后”重建阶段的专业优势,应区分不同的时段与空间。尹忠海教授在《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在补齐社区治理漏洞中的优势》指出,面对风险社会与流动的现代性,专业社会工作既要在社区建设、社区治理与社区服务中积极作为、主动上位,又要始终加强风险管理,提升管理复杂现代性的能力。任学军、赵定东教授在《疫情应急志愿服务的“为”与“位”》中指出,志愿服务是疫情防控中的调和剂,应力性、自律性强,专业要求高,需要投入热情与智慧,并得到社会的协力与协同。以上学者的真知灼见,无论对中国社会工作理论发展,还是对具体的社会工作实践,均有助益和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害社会工作 社会工作专业 疫情防控 流动的现代性 情绪疏导 调和剂 跨专业合作 复杂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省住房消费信贷发展存在问题和对策探讨
16
作者 周宁平 《青海金融》 2001年第10期57-59,14,共4页
关键词 “九五”期间 经济环境 制约因素 社会保障体系 个人信用 流动性风险 利率风险 青海 住房消费信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与“情”的共振: 清明档电影的优化逻辑
17
作者 苗芳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52-57,共6页
清明档电影因受众分析与档期定位的匮乏,长期表现疲软。情感社会学为本文提供了集体情感、集体记忆与情感能量传递的研究视角,对清明节中情感文化源存在的基础、受众观影的情感诉求及类型电影的匹配进行分析,细化受众对电影中审美现代... 清明档电影因受众分析与档期定位的匮乏,长期表现疲软。情感社会学为本文提供了集体情感、集体记忆与情感能量传递的研究视角,对清明节中情感文化源存在的基础、受众观影的情感诉求及类型电影的匹配进行分析,细化受众对电影中审美现代性的价值追求,并生成清明档电影中“影”与“情”共振的优化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期 情感社会 消费文化 类型电影 审美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发挥中短期设备贷款杠杆作用的若干问题
18
作者 王海丰 《农村金融研究》 1982年第8期25-28,共4页
一、稳定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发展消费品生产稳定经济是长期的方针。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政治上巩固安定团结的物质基础。在经济调整时期尤其是这样。要稳定经济,一是要坚持财政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二是要努力增加物质生产,特别是消费品生产... 一、稳定经济的重要一环,是发展消费品生产稳定经济是长期的方针。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政治上巩固安定团结的物质基础。在经济调整时期尤其是这样。要稳定经济,一是要坚持财政信贷收支的基本平衡,二是要努力增加物质生产,特别是消费品生产。只有一方而控制投放,一方面发展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备贷款 信贷收支 消费品生产 流动资金贷款 资金周转 社会购买力 货币发行 调整时期 简单再生产资金 企业自有资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经济:要胡萝卜,不要大棒
19
作者 陈旭敏 《股市动态分析》 2007年第29期28-28,共1页
对于目前的中国经济来说,没有什么能比适量通胀更好的灵丹妙药了。但是前提是,这剂"妙药"必须用"胡萝卜"做药引子: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必须比通胀速度增长得更快。
关键词 中国经济 胡萝卜 收入增长 通胀 中国城乡居民 贸易顺差 流动 药引子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灵丹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来《蘑菇圈》的三重象征意蕴 被引量:2
20
作者 唐小祥 《百家评论》 2020年第6期116-123,共8页
阿来的《蘑菇圈》由松茸这种藏地的特殊物产入手,来观察它与藏地社会和人群间的复杂互动,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人性明暗和人生况味。小说塑造了阿妈斯炯这个善良坚韧而又理性智慧的藏地女性形象,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反思和忧虑,包涵了多重的... 阿来的《蘑菇圈》由松茸这种藏地的特殊物产入手,来观察它与藏地社会和人群间的复杂互动,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人性明暗和人生况味。小说塑造了阿妈斯炯这个善良坚韧而又理性智慧的藏地女性形象,充满着现实主义的反思和忧虑,包涵了多重的象征意蕴:既象征着消费社会中包括藏地在内的边疆的奇观化命运,也象征着当代中国乡村自然史与激进现代性的复杂缠绕,以及在时代剧变中对人性温暖和悲悯的守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蘑菇圈 消费社会 自然史 现代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