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4
1
作者 袁东 张新申 +3 位作者 张丽萍 涂杰 谢永红 李翔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22-524,共3页
基于在pH为2.7的一氯乙酸缓冲溶液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亮绿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在室温下,当溴酸钾浓度为0.15mol/L、亮绿溶液浓度为1.12×10-3mol/L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 基于在pH为2.7的一氯乙酸缓冲溶液中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亮绿具有催化作用,建立了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在室温下,当溴酸钾浓度为0.15mol/L、亮绿溶液浓度为1.12×10-3mol/L时,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36mg/L,检出限为7.44×10-4mg/L,测定频率为60次/h,相对标准偏差为1.1%(n=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亚硝酸根 溴酸钾 亮绿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废水中的亚硝酸根 被引量:4
2
作者 訾言勤 孟国防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8-110,共3页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与催化光度法相结合 ,用微机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准确控制反应时间 ,优化了实验条件 ,克服了催化光度法反应时间难以控制引起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不高的弱点 ,拟定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方法。分析速... 采用反相流动注射技术与催化光度法相结合 ,用微机化流动注射分析仪准确控制反应时间 ,优化了实验条件 ,克服了催化光度法反应时间难以控制引起的方法精密度、准确度不高的弱点 ,拟定了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方法。分析速度每小时 2 0次 ,NO-2 质量浓度在 0 .0 0~ 2 .0 0mg/L ,回归方程斜率为 0 .1 55。方法直接测定电厂废水中NO-2 的结果与Griess法相符合 ,RSD <5.0 % (n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电厂废水 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超痕量亚硝酸根 被引量:3
3
作者 岳宣峰 张志琪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7-80,共4页
在酸性介质中,以丙三醇为增敏剂与消泡剂,研究了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反应的催化作用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超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5~5 0μg/L,对于浓度为0.2μ... 在酸性介质中,以丙三醇为增敏剂与消泡剂,研究了亚硝酸根对溴酸钾氧化结晶紫反应的催化作用及其动力学条件,建立了催化动力学光度法测定超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2μg/L,测定的线性范围为0.05~5 0μg/L,对于浓度为0.2μg/L和2 0μg/L的亚硝酸根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和1.1%,分析速度为72样/h.利用此法测定了药片、蔬菜及环境水中的亚硝酸根,与经典的盐酸萘乙烯二胺比色法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硝酸根 超痕量分析 含量测定 反相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溴酸钾 结晶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流动注射催化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铱 被引量:1
4
作者 杨金会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88-391,共4页
在酸性条件下 ,铱对高碘酸钾氧化 2 (2 胂酸基苯偶氮 ) 7 (2 ,6 二溴 4 甲基苯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偶氮胂 DBM)褪色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且微波场对该反应有强烈的加速作用。据此本文首次建立了测定微量铱的微... 在酸性条件下 ,铱对高碘酸钾氧化 2 (2 胂酸基苯偶氮 ) 7 (2 ,6 二溴 4 甲基苯偶氮 ) 1,8 二羟基 3,6 萘二磺酸 (简称偶氮胂 DBM)褪色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 ,且微波场对该反应有强烈的加速作用。据此本文首次建立了测定微量铱的微波流动注射催化分光光度新方法。在 0 .0 2~ 0 .2 μg/mL范围内 ,铱的浓度CIr与log(A0 /A)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 ,回归方程为log(A0 /A) =4.5 0CIr(μg/L) - 0 .0 16 ,相关系数和检测限分别为r=0 .9979和 1.0× 10 -8g/mL .进样频率为每小时 5 0次 .该方法用于实际样品中铱的测定 ,结果令人满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流动注射催化分光光度法 偶氮胂-DBM 催化动力学 裉色反应 含量测定 显色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不稳定反应中钼
5
作者 苏苓 张海涛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44-846,共3页
基于pH2.9的乙酸介质中,碘化钾和邻菲口罗啉溶液存在下,钼(Ⅵ)对过氧化氢和4,4’-四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生成的蓝色不稳定产物在60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能精确地控制反... 基于pH2.9的乙酸介质中,碘化钾和邻菲口罗啉溶液存在下,钼(Ⅵ)对过氧化氢和4,4’-四甲基二氨基二苯甲烷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生成的蓝色不稳定产物在603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能精确地控制反应时间的特点,建立了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测定不稳定反应中痕量钼(Ⅵ)的方法。在36次/h的分析速度下检出限为9.6×10μg·L^-1,线性范围在0.5mg·L^-1内。应用该方法测定了废水样中钼(Ⅵ),加标回收率在95.6%~103.2%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催化光度法 钼(Ⅵ) 不稳定反应 废水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