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产业链视角下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化分析:基于多层网络方法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春辉 张福良 +2 位作者 王安建 钟维琼 王星星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85-398,共14页
锑是备受瞩目的关键金属,被冠以“工业味精”“光伏金属”“战争金属”等称号。近年来,中国锑矿产量持续下降,全球光伏行业锑需求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刻画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准确把握全球锑资源供需形势,进而制定... 锑是备受瞩目的关键金属,被冠以“工业味精”“光伏金属”“战争金属”等称号。近年来,中国锑矿产量持续下降,全球光伏行业锑需求量显著增加。在此背景下,刻画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演变过程,对于我国准确把握全球锑资源供需形势,进而制定针对性政策提高我国锑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复杂网络方法,构建了全球锑资源流动多层网络模型,分析了2003—2023年全球锑资源流动格局的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再生锑在全球锑资源供应中地位上升,占比由2003年的12%上升至2023年的33%;(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锑原材料出口国,锑原材料累计出口量147.6万t,美国是全球最大的锑原材料进口国,锑原材料累计进口量54.7万t,印度近年来锑原材料进口量增长较快,成为2023年全球第三大锑原材料进口国;(3)中国主导了全球锑原材料供应,但受国内锑矿产量下降影响,在锑产业链上游环节与中游环节的优势地位有所下降;(4)从产业链整体视角看,2003—2023年,中国国内锑资源供应始终能够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但锑资源净出口量显著下降。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建议从加强国内锑矿资源勘查开发力度、鼓励矿业企业走出去、提高再生锑回收技术三个方面进一步巩固提升我国锑产业链国际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链 国际贸易网络 多层网络 全球流动格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机理与维持机制研究 被引量:18
2
作者 陈丽新 孙才志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44-53,共10页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 从国际和区际两个层面上对我国农产品贸易导致的虚拟水流动量进行计算,结果显示我国国际农产品虚拟水净进口量由2000年的117.1亿m3扩大到2008年的798.5亿m3,主要原因在于近年来国际大豆进口量的剧增;区际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表明,我国北方地区通过农产品贸易向南方地区净调出的虚拟水由2000年的163亿m3增加到2008年的313.5亿m3。其中,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水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形成受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从耕地资源、人口、经济驱动、国家政策和技术进步五个因素对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最后,从完善农业生态补偿机制、农业水资源援助战略、跨流域调水及发展节水高效现代农业四个方面对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的维持机制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流动格局 形成机理 维持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产品虚拟水流动格局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韩雪 《水利经济》 2012年第6期1-6,69,共6页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 我国2000—2009年八大区域间的虚拟水流量关系计算结果表明:10年间我国通过粮食贸易产生的虚拟水流向主要是从北方流向南方地区;在八大区域中,东北、黄淮海、长江中下游地区为我国虚拟水净调出区,其他五大区域为虚拟水净调入区,其中华南和东南为主要的净流入区。我国区际间虚拟水流动格局形成的原因,除受水资源影响外,还受到耕地资源、生态需要、经济因素、人口、政策因素的限制。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中虚拟水流动格局主要受大豆影响,大米、小麦、玉米虚拟水含量仍以出口为主。基于虚拟水流动格局构建的区际间农业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模型,为解决农业生态补偿中补偿主客体不明确及补偿标准模糊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水资源承载力不会影响虚拟水流动格局,但却是虚拟水流动格局合理与否的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流动格局 农业生态补偿 虚拟水战略 水资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业水足迹时空差异和流动格局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吴芳 王浩 +2 位作者 杨陈 崔雪锋 孟现勇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0,218,共8页
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业是主要的耗水部门,研究农业生产耗水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中国农业水足迹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优化模型和贸易网络,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农产品贸易流动格... 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农业是主要的耗水部门,研究农业生产耗水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中国农业水足迹变化趋势和空间差异进行了分析,并构建了优化模型和贸易网络,在此基础上,对各省农产品贸易流动格局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① 1961~2011年间,农业水足迹总量持续增长,贡献最大的是畜产品水足迹;人均农业水足迹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② 2000年,中国内陆地区,由西北向东南,植物型农产品水足迹含量中的绿水足迹比例逐渐增加。③四川、广东、河南、江苏、山东5个省的农业水足迹消费最高,北京以及沿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和西北、内蒙古等灌溉密集地区的人均农业水足迹消费较高。④ 2000年,中国农业水足迹贸易全局节水量为12.6 km^3,国际贸易是主要贡献单位。最后,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了能够促进我国实现农业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水足迹 饮食结构 贸易网络 流动格局 时空差异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RIO与GTWR的中国水资源流动格局驱动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郑靖伟 孙才志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837-1850,共14页
本文基于水足迹视角,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分析2002—2017年中国省际各产业水资源流动格局,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综合考虑了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共20个指标,分别探讨影响中国省际流入与流出虚拟水的驱动因素。结果... 本文基于水足迹视角,利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RIO)分析2002—2017年中国省际各产业水资源流动格局,运用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TWR),综合考虑了自然、社会经济和科技共20个指标,分别探讨影响中国省际流入与流出虚拟水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在研究期间,各产业流入与流出虚拟水占比有所变化,农业始终占据较大的比重,工业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服务业的占比逐渐增加,到2017年仅次于农业;(2)在流动格局中,东部绝大部分地区各产业流入虚拟水高于流出虚拟水,中部和西部绝大部分地区各产业流出虚拟水高于流入虚拟水;(3)流入虚拟水时空变化的驱动因素中,产业影响力、人口总数和水资源承载力等因素的增长对流入虚拟水的增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耕地灌溉面积比例和R&D经费投资总额的增长会抑制流入虚拟水的增加;(4)人口总数、交通密度和单位GDP耗水等因素的增长会促进流出虚拟水的增加,而单位GDP耗能、产业影响力和R&D经费投资总额等因素的增长则会对流出虚拟水的增加起阻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水足迹 水资源流动格局 虚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深层透视 被引量:1
6
作者 邓建勤 《国际贸易》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2期16-20,共5页
邓建勤同志撰写的“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深层透视”一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全面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在稳定中低速增长,而国际投资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并日益可能演化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 邓建勤同志撰写的“当代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深层透视”一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全面调整时期,世界经济在稳定中低速增长,而国际投资正在成为世界经济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并日益可能演化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该文对国际资本流动格局的新变化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望此文能引起广大读者兴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 资本流动格局 世界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粮食贸易驱动的虚拟水流动时空格局及其节水效益
7
作者 田贵良 杨雨璇 陈天荣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60,共7页
粮食贸易是“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可以带动粮食生产全过程所需的虚拟水流动。将单位粮食产品虚拟水量纳入粮食贸易数据系统,进而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驱动的虚拟水流动时空格局,并测算粮... 粮食贸易是“一带一路”国家经济贸易合作中至关重要的部分之一,可以带动粮食生产全过程所需的虚拟水流动。将单位粮食产品虚拟水量纳入粮食贸易数据系统,进而揭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粮食贸易驱动的虚拟水流动时空格局,并测算粮食贸易所实现的全局性节水效益。研究发现:(1)研究时段中国粮食贸易所驱动的虚拟水净进口量逐年上升,净进口结构以稻米和玉米为主。(2)中国粮食虚拟水进口来源国结构稳定但相对单一,建议粮食贸易对象多元化;粮食虚拟水出口量较少,出口对象国相对分散。(3)结合水资源禀赋可以看出,在进口不可避免的前提下,中国考虑进口地区水资源禀赋后的粮食进口虽然未显示水资源节约,但浪费量大幅减少;粮食出口稀缺节水量为正,具有一定的节水效益。基于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可通过降低粮食进口国集中度,优化粮食贸易空间布局,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同时,通过虚拟水贸易实现水资源有效节约,拓展节水的思路与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贸易 虚拟水流动时空格局 节水效益 “一带一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品期货市场流动性格局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陈锐刚 周慧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5-41,共7页
如何生成连续数据是期货市场实证分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国期货市场往往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格局特征,不同期货市场生成连续数据的方法也应区别对待。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大致可分为工业品期货和农产品期货,通过对选定样本区间的数据进行分... 如何生成连续数据是期货市场实证分析所面临的首要问题。各国期货市场往往具有不同的流动性格局特征,不同期货市场生成连续数据的方法也应区别对待。目前,我国商品期货大致可分为工业品期货和农产品期货,通过对选定样本区间的数据进行分析,不同类型期货品种的主力合约月分分布、主力合约持续期统计性质等呈现出不同的流动性格局特征。因此,在对我国期货市场进行实证分析时,连续数据的生成应充分考虑到其流动性格局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货市场 流动格局 连续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格局及驱动机制的微观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金淘 芮旸 +2 位作者 林静怡 王玲 罗飞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9-105,113,共8页
该文以浙闽粤三省95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加权核密度估计、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村级尺度多维刻画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空间格局,利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影响因子的作用,进而从地理资本视角分析影响因子的... 该文以浙闽粤三省959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样本,综合运用加权核密度估计、克里金插值等方法,在村级尺度多维刻画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空间格局,利用相关系数和地理探测器定量探测影响因子的作用,进而从地理资本视角分析影响因子的作用机理并构建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东南沿海传统村落人口外流的地形分异和山区集聚格局显著,重心位于闽北山区,核心源区位于浙西南山区;②地形条件、人地关系、城村联系和经济收入是影响人口外流率村际差异的显著因子,人均耕地面积与其他因子的协同作用是主导驱动力;③传统村落人口外流是海拔、坡度、地形起伏度等7个显著因子协同作用的结果,是生态资本、区位资本和经济资本的函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人口外流 人口流动格局 驱动机制 传统村落 东南沿海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孙才志 马国栋 汤玮佳 《水利经济》 2013年第6期1-7,12,共8页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 在对我国2000年和2010年农业粮食贸易导致的虚拟资源-生态要素(虚拟水、虚拟耕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动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分析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格局。结果显示,黄淮海和东北地区是我国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最主要的调出区,而华南、东南和华北地区则是最主要的调入区。调出区在为保障国家整体利益及调入区粮食安全的同时自身的农业资源和生态环境却承受着巨大压力,经济发展也蒙受较大损失。提出基于虚拟资源-生态要素流动视角的中国农业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思路和政策建议,并建议从发展生态农业、盘活农业生态资本这两个"拉力"方面与农业生态补偿这个"推力"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发展农业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水 虚拟耕地 虚拟生态要素 流动格局 农业生态补偿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