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流动性创造
1
作者 廉永辉 罗琦 李杰 《农村金融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6-80,共15页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27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 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引起了广泛关注。论文基于2010—2021年中国227家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促进了流动性创造,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提升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和增强其流动性创造意愿来促进流动性创造。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规模较小、资本充足水平较低以及处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的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流动性创造的促进效应更为显著。论文丰富了银行数字化转型经济后果和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对于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和促进银行通过流动性创造服务实体经济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数字化转型 流动性创造 银行风险 运营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工具选择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
2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8,共11页
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广义货币增速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放松能够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而以存贷款基准利... 本文采用2007—2020年中国商业银行微观数据,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不同类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广义货币增速为代表的数量型货币政策的放松能够增加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而以存贷款基准利率为代表的价格型货币政策的放松则会抑制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这一结论在资产端和表内的流动性创造中更为显著;两类政策工具的交互作用表明,央行在实施“双降”的宽松货币政策时仍能显著提高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此外,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进行考察,发现短期和中期的流动性投放可以促使商业银行向社会释放流动性;进一步讨论,证实了银行规模和市场竞争也是影响货币政策传导效率的重要因素。本文从不同类型政策工具的角度出发,丰富了货币政策流动性创造传导的内涵和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流动性创造 借贷便利工具 银行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创造视角下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
3
作者 王少林 黎梓露 赖力琦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7,共12页
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流动性创造在总量层面上通过风险缓冲能力和风险容忍能力对商业银行数... 本文以2011—2021年我国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分析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提升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机制分析表明,流动性创造在总量层面上通过风险缓冲能力和风险容忍能力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的关系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在结构层面上则通过信贷资产出表和银行关联程度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的关系起到正向调节作用。此外,讨论了流动性创造的周期波动、利率市场化和银行竞争对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与风险承担关系的异质性影响。最后,在银行融资策略、成本控制、同业业务监管以及业务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数字化转型 风险承担 流动性创造 同业业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业银行审计质量与流动性创造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军梅 冯均科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47,共15页
立足于商业银行审计质量特征与经营实践,系统梳理了商业银行审计质量影响流动性创造的内在机理,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2008—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审计质量与流动性创造呈“U”形关系,... 立足于商业银行审计质量特征与经营实践,系统梳理了商业银行审计质量影响流动性创造的内在机理,运用差分GMM估计方法对2008—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审计质量与流动性创造呈“U”形关系,该结论在考虑潜在内生性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且从流动性创造子维度来看,审计质量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非线性作用体现在银行资产端和负债端。中介效应分析发现,金融创新和管理效率是审计质量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重要渠道。经济后果研究说明,审计质量导致的流动性创造的变动值与经营业绩、银行风险变动均呈先减后增的“U”形关系。异质性检验表明,审计质量对非上市、规模小、资本充足率低、流动性比例高、外部环境较好及东部地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非线性影响更为明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治理的监督作用并以此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计质量 流动性创造 “U”形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群政策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基于集聚效应和市场一体化效应的双重视角 被引量:1
5
作者 邓可斌 旷鹏程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7-34,共18页
立足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20年中国121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当下逐步推进的城市群政策对城商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 立足于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服务本地实体经济和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现实背景,选取2007—2020年中国121家城商行作为研究样本并构造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当下逐步推进的城市群政策对城商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一方面,城市群政策通过提高城市的金融集聚能力,提升了政策覆盖范围内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水平,表现为集聚效应;另一方面,城市群政策还通过弱化行政区域划分和地区文化差异联合形成的市场分割,弥合了内部不同城市之间的城商行流动性创造差距,表现为市场一体化效应。关于城市群“中心-外围”结构的异质性分析进一步表明,城市群政策的集聚效应推动了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的协同增长,且市场一体化效应促使中心城市饱和的金融资源外溢至地理距离在160~240公里范围内的外围城市,分散了集聚于中心城市的金融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群政策 城市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金融集聚 市场一体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性货币政策、社会信用平台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基于支小再贷款政策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红玉 陈明威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5-70,共16页
发展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支小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余额占比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2018年6月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的政策冲击,探讨支... 发展和完善结构性货币政策是强化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一环,支小再贷款作为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箱中余额占比最大的政策工具,在定向支持小微企业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利用2018年6月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的政策冲击,探讨支小再贷款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具体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支小再贷款额度大幅增加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明显提升;支小再贷款政策的作用机制一方面是降低地方性法人银行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是通过激励渠道起作用,支小再贷款工具对资产质量较好的地方性法人银行产生正向激励;在总量货币政策趋于紧缩的环境下和银行的信贷集中度更低时,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更为显著;最后,支小再贷款与社会信用平台设立具有明显的政策协同效应,随着社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信易贷平台等金融基础设施逐步建立,支小再贷款的政策效果愈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性货币政策 支小再贷款 社会信用平台 银行流动性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有效性——基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视角
7
作者 张勇 邹伟 梁燚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23,207,共19页
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鉴于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宽货币”难以向“宽信用”传导的梗阻困境,本文从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视角提炼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从流... 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建设的客观要求。鉴于我国货币政策面临着“宽货币”难以向“宽信用”传导的梗阻困境,本文从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视角提炼高质量发展阶段货币政策传导的典型事实,在此基础上,从流动性创造发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功能应当具备的可控性、相关性和可测性出发,考察货币政策流动性创造渠道的机理,并利用上市银行2016—2022年季度数据展开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高质量发展阶段,随着金融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推进,银行经营模式从存贷业务模式向批发业务模式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银行流动性创造渠道会比银行贷款渠道发挥更为关键的作用。中央银行应充分认识到银行流动性创造功能的重要性,并将流动性创造纳入货币政策调控的中介目标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货币政策 传导渠道 银行 流动性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观审慎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梅 周晔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1-84,共14页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 为应对系统性风险冲击,中国已经在宏观层面构建形成可供操作的监管体系,统筹实施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维持金融市场稳健运行。以2007-2020年193家商业银行经验数据,实证检验宏观审慎政策的收紧会促使商业银行直接减少流动性创造;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证实了“宏观审慎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流动性创造”这一间接传导渠道;“双支柱”调控的协同影响最终表现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减少,充分发挥出宏观政策对银行微观个体的金融稳定效应;当考虑经济周期时,相比于经济下行期,上行期宏观审慎政策收紧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力度更大,符合逆周期调控的政策方向。研究结论为宏观审慎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提供了经验证据,对相关监管机构把握“双支柱”调控的监管力度有较强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观审慎政策 银行流动性创造 “双支柱”调控 经济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创造、法定数字货币与银行风险承担
9
作者 谢星 李颖 封思贤 《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4-136,共13页
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阐述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及其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17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流动性创造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型关系;法定数字货币总体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 将法定数字货币引入DLM模型,阐述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及其风险承担的作用机理,并基于我国171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流动性创造水平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U型关系;法定数字货币总体上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且对上述U型关系起调节作用,其中法定数字货币作为金融监管工具时的调节效应强于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工具时的效应;银行数字化水平越高,法定数字货币的调节作用越显著。这些发现可为我国央行进一步优化法定数字货币设计、调控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帮助银行降低风险承担水平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数字货币 流动性创造 银行风险承担 DLM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央行抵押品框架的流动性创造效应
10
作者 耿广杰 陈明威 郭红玉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8-68,80,共12页
央行抵押品框架具有量化宽松或信贷宽松政策的基本功能,成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工具。本文通过构建内嵌抵押品折扣率和流动性创造的金融中介利润最大化模型,并基于人民银行信贷资... 央行抵押品框架具有量化宽松或信贷宽松政策的基本功能,成为金融危机后美联储和欧洲中央银行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和金融稳定工具。本文通过构建内嵌抵押品折扣率和流动性创造的金融中介利润最大化模型,并基于人民银行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央行抵押品框架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因果影响。理论推导和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会显著提高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二,央行抵押品框架扩容通过资产配置机制和风险承担机制促进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为货币当局通过央行抵押品框架促进流动性创造、增贷款促投资、不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供可能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央行抵押品框架 银行流动性创造 信贷资产质押再贷款试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与流动性创造 被引量:18
11
作者 巴曙松 何雅婷 曾智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45-56,共12页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1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 本文基于2006—2014年中国112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中国货币政策、银行竞争力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存在差异,贷款基准利率、存款准备金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是反向影响,而M2增长率与存款基准率对流动性创造则是正向影响;第二,中国商业银行"脆弱性渠道"存在,竞争力的加剧会减少流动性创造,按规模分类后发现银行竞争力的加剧会增加规模较大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水平;第三,货币政策对不同类型银行的传导影响存在差异,存款准备金的提高会减少股份制和城市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增加其他类别银行的流动性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银行竞争力 流动性创造 脆弱性渠道 中国银行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率市场化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基于银行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检验 被引量:10
12
作者 邓向荣 张嘉明 +1 位作者 李宝伟 张云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0-18,共9页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 运用1997-2015年中国186家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过程中所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而对银行流动性创造产生影响,即银行风险承担在货币政策影响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过程中起到了中介作用。此外,货币政策通过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对银行表内流动性创造和表外流动性创造都会产生影响。采用四种货币政策度量指标、两种银行流动性创造度量指标和两种银行风险承担度量指标的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以上结论。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和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作用都会受到利率市场化水平的影响,即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提升,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会有所减弱,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也会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市场化 银行风险承担 银行流动性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贷款对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邓超 周峰 唐莹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8,共10页
采用中国银行业2007~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过度贷款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银行业整体来看,贷款过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向关系,证实了流动性螺旋假说。就不同银行类型而言,贷款过度增长率... 采用中国银行业2007~2014年数据,实证研究过度贷款对中国银行业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从银行业整体来看,贷款过度增长率、不良贷款率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向关系,证实了流动性螺旋假说。就不同银行类型而言,贷款过度增长率与流动性创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受银行类型影响;不良贷款率与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因银行类型不同而呈现差异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越高,其流动性创造也越高;而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而言,二者存在着显著的负向关系。相关结论可为银行监管当局制定合理的信贷与流动性监管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度贷款 不良贷款率 流动性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预警研究:基于风险共担型流动性创造均衡分析 被引量:12
14
作者 敬志勇 王周伟 范利民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14,共12页
吸收活期存款是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基于Diamond and Dybvig流动性创造均衡模型分析风险共担型流动性创造均衡约束条件的结果表明,适当保障活期存款人利益有助于稳定存款,能使银行在保持充分流动性创造能力的同时降低流动性... 吸收活期存款是银行流动性创造的主要源泉之一。基于Diamond and Dybvig流动性创造均衡模型分析风险共担型流动性创造均衡约束条件的结果表明,适当保障活期存款人利益有助于稳定存款,能使银行在保持充分流动性创造能力的同时降低流动性风险;活期存款比率是衡量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一个可测变量,对于银行流动性风险具有预警功能。对2005~2010年中国上市银行数据回归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贷存比率、ROA和成本收入比显著影响活期存款比率,且活期存款比率显著影响流动性比率,能够预警银行流动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创造均衡 流动性风险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其流动性创造关系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周爱民 陈远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68-77,共10页
利用中国151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其流动性创造的数值,依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经过方差分析将其分为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验证银行资本结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 利用中国151家商业银行2007~2011年资产负债表数据,计算出其流动性创造的数值,依中国商业银行的体系经过方差分析将其分为国有控股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验证银行资本结构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发现,国有银行"风险吸收效应"更为显著,区域性银行和外资银行"金融脆弱挤出效应"更加显著,建议加强对区域性银行的政策鼓励和扶持,从而有效地优化市场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流动性创造 非平衡面板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约束对不同类型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的非对称影响研究 被引量:33
16
作者 王露璐 代军勋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5-71,共7页
在过去的20年间,巴塞尔协议下资本监管框架越来越繁杂,但其仍难以满足不同禀赋的商业银行。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重要的基本功能流动性创造的角度,验证资本充足率的统一监管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非对称影响。研究表明,从2005年至2008年,样本... 在过去的20年间,巴塞尔协议下资本监管框架越来越繁杂,但其仍难以满足不同禀赋的商业银行。本文试图从商业银行重要的基本功能流动性创造的角度,验证资本充足率的统一监管对商业银行带来的非对称影响。研究表明,从2005年至2008年,样本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的流动性。资本的提高会显著促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提高对风险的吸收能力,提高其流动性创造能力,但是会压缩区域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能力以及中小企业贷款,非对称效应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资本充足率监管 金融脆弱挤出效应 风险吸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调整空间分析——来自中国商业银行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11
17
作者 韩扬 何建敏 《财经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0-50,共11页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 为了揭示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基于我国商业银行的深度财务报告和面板回归模型验证了流动性创造与实体经济增长之间的关联性。实证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具有较为显著的促进作用;表内流动性创造对第二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较为显著,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较小,并且对各层次产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均大于表外;表外流动性创造对第一产业的促进作用不显著。最后,根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科目和风险承担的变化特征讨论了流动性创造上调的可行性,并结合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动态面板回归 资产负债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业竞争度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许桂华 谭春枝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5-35,共11页
以中国银行业2002-2014年的宏微观数据,应用Lemer指数、流动性分类法分别对竞争度与流动性创造进行测算,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中国银行业竞争度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银行业竞争度提高减少了银... 以中国银行业2002-2014年的宏微观数据,应用Lemer指数、流动性分类法分别对竞争度与流动性创造进行测算,并运用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法,考察中国银行业竞争度变动对商业银行流动创造的影响。结果显示:总体上银行业竞争度提高减少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分类型看,国有控股银行竞争度变动对流动性创造并没有显著的影响,股份制商业银行竞争度提高增加了流动性创造,而地方商业银行竞争度提高则减少了流动性创造。这表明在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应把握好改革节奏,避免改革带来过度竞争。建议采取差别化的改革策略,加快形成存贷款利率随市场竞争灵活调整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erner指数 流动性创造 特许权价值 信息租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业业务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基于银行业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侯晓辉 李硕 李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88-96,160,共10页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 基于2012~2017年中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商业银行参与同业业务对其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和流动性创造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无论是同业资产还是同业负债业务,随着银行对其参与度的提升,单位资产的流动性创造均会下降;这一负向关系在国有大型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并不显著,然而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同业业务参与程度的提高会显著降低流动性创造规模。其次,不同财务特征的商业银行在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上存在显著差异。资产规模较大并且盈利能力较强的银行,同业业务对流动性创造的负向效应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同业资产业务 同业负债业务 流动性创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基于2011—2016年中国商业银行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琴 汤桂丹 郭晶晶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7-55,共9页
流动性乃经济生命之源,如何引导其脱虚入实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运用我国2011—2016年16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对... 流动性乃经济生命之源,如何引导其脱虚入实成为理论界与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焦点。运用我国2011—2016年16家商业银行年度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银行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产出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和表内流动性创造均对我国实体经济产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表外流动性创造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却不明显。银行流动性创造总量对农林业、工业及房地产业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交通运输业和其他服务业不存在显著作用。研究表明,针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特点,监管机构应差异化进行监管,调控其表内和表外业务结构,并引导银行合理配置不同行业信贷资金,推动国家产业升级与结构性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性创造 资本充足率 银行稳定性 实体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