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射孔完井的水平井向井流动态关系 被引量:21
1
作者 刘想平 蒋志祥 +2 位作者 江如意 刘翔鹗 郭尚平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1-78,共8页
针对几种常见类型油藏(底水驱油藏,边水驱油藏,上、下封闭边界油藏)导出了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射孔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建立了耦合油层中渗流与水平... 针对几种常见类型油藏(底水驱油藏,边水驱油藏,上、下封闭边界油藏)导出了射孔完井的水平井生产时单相原油三维稳态流动的压力分布,并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及动量定理导出了射孔水平井筒内压降计算新公式。建立了耦合油层中渗流与水平井筒内流动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模型,提出了求解模型的方法。用该模型制作了一口实例水平井的向井流动态关系曲线,并分析了射孔密度对其产量的影响,该模型可用于水平井产能预测及射孔参数优选。图3表1参8(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孔完井 完井 水平井 向井流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参数对压裂水平井入流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汪志明 齐振林 +1 位作者 魏建光 金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78,共6页
基于拟稳态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变质量线性流模型、水平井筒变质量流模型和完井表皮系数模型,根据势叠加与连续性原理,建立压裂水平井裂缝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模型,分析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对水平井筒和裂缝的入流速... 基于拟稳态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变质量线性流模型、水平井筒变质量流模型和完井表皮系数模型,根据势叠加与连续性原理,建立压裂水平井裂缝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模型,分析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对水平井筒和裂缝的入流速度及压力降分布、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增大,水平井段入流速度、产量减小,压裂水平井和裂缝产量增大;裂缝宽度越宽、裂缝渗透率越大,裂缝入流速度越大,裂缝内压降损失越小;越靠近外侧的裂缝入流速度越快,裂缝内压力损失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水平井 裂缝参数 耦合模型 流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筒压降对水平井入流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姜振强 王晓冬 周丛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1-84,共4页
针对实际油藏中的三维渗流问题,利用傅立叶余弦变换以及点线汇和势的叠加原理等数学方法得出了沿井筒的压力分布方程。结合考虑压降的井筒变质量流的管流流动模型建立了地层渗流与水平井筒管流耦合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解法。研究结... 针对实际油藏中的三维渗流问题,利用傅立叶余弦变换以及点线汇和势的叠加原理等数学方法得出了沿井筒的压力分布方程。结合考虑压降的井筒变质量流的管流流动模型建立了地层渗流与水平井筒管流耦合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数学解法。研究结果表明:地层渗流与井筒管流的耦合模型能够全面考虑水平井和油藏的形态及参数影响;摩擦压降是井筒压降的主要组成部分,摩擦压降与井筒半径成反比;随着井筒长度的增加,井筒压降随之增加,但压降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井筒压降的存在导致水平井筒的入流动态呈U型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降 流动态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向异性油藏大斜度井入流动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海静 薛世峰 +1 位作者 高存法 仝兴华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2-227,共6页
采用瞬时源函数法和坐标变换法,根据油藏-井筒耦合关系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大斜度井的入流动态模型。基于此研究了无限大顶底封闭各向异性油藏中1口大斜度井在定产量和定井底流压两种工作制度下的入流动态。结果表明:对于无限大顶底封闭... 采用瞬时源函数法和坐标变换法,根据油藏-井筒耦合关系建立了各向异性油藏大斜度井的入流动态模型。基于此研究了无限大顶底封闭各向异性油藏中1口大斜度井在定产量和定井底流压两种工作制度下的入流动态。结果表明:对于无限大顶底封闭油藏中的大斜度井,在等效渗透率及其他参数相同时,各向异性系数越小,早期径向流和中期过渡流的持续时间越短,晚期拟径向流出现的时间越早。随着井斜角增大,垂向渗透率对油井入流动态的影响逐渐增大,水平渗透率对油井入流动态的影响逐渐减小。当各向异性程度较小时,井斜角对大斜度井入流动态的影响也较小;随着各向异性程度增大,井斜角的影响明显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大斜度井 流动态 油藏-井筒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安江模型与水动力学模型结合的区间入流动态修正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小琴 包为民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7-41,共5页
将一维圣维南方程组与新安江模型结合构成河口地区水位模拟模型,结合区间入流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的试验,提出了采用断面实测信息动态修正区间入流的方法,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曹娥江感潮河段,结果分析表明,动态修... 将一维圣维南方程组与新安江模型结合构成河口地区水位模拟模型,结合区间入流对模型模拟结果影响的试验,提出了采用断面实测信息动态修正区间入流的方法,并对其中的参数进行了分析。将该模型应用于曹娥江感潮河段,结果分析表明,动态修正区间入流能取得很好的修正效果,模型精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动力学模型 新安江模型 区间入流动态修正 嵌套建模 曹娥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未来向井流动态关系预测方法 被引量:3
6
作者 王洪见 马广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62-764,共3页
介绍了一种新的对未来不同开发时期IPR曲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考虑地层压力采用物质平衡方程得到;通过应力敏感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地层渗透率随地层压力变化关系,以相渗曲线为基础得到产液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进而确定出不同开采... 介绍了一种新的对未来不同开发时期IPR曲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考虑地层压力采用物质平衡方程得到;通过应力敏感试验结果拟合得到地层渗透率随地层压力变化关系,以相渗曲线为基础得到产液含水率随采出程度的变化关系,进而确定出不同开采时间的产液含水率,在已知地层压力、采液指数、含水率条件下采用Petrobras综合IPR方法确定油井的IP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产能 向井流动态 采液指数 含水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裂井向井流动态预测方法 被引量:3
7
作者 曾亚勤 吴志华 李宝荣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67-68,共2页
为了预测压裂井产能变化规律 ,为油井的优化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提出了预测压裂井压后任意时间的向井流动态关系 ( IPR)方法。该方法首先用 Cinco典型曲线求出无因次压力 ;而后用描述压裂井系统非稳定流的扩散方程的通解求解出井底流... 为了预测压裂井产能变化规律 ,为油井的优化设计和生产提供依据 ,提出了预测压裂井压后任意时间的向井流动态关系 ( IPR)方法。该方法首先用 Cinco典型曲线求出无因次压力 ;而后用描述压裂井系统非稳定流的扩散方程的通解求解出井底流压等于饱和压力下的油井产量 ,进而求出油井的生产指数 ;从而求解出油井的向井流动态关系。应用实例表明 ,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预测压裂井的产能 ,还可以用于研究裂缝参数对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压裂 压裂设计 向井流动态 生产指数 压裂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冲反应与流动态反应动力学模型及参数的关联
8
作者 房德仁 王洪道 +1 位作者 姜炳南 刘伟成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2期802-807,共6页
以Pt-Sn/Al_2O_3催化剂上的乙烯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用外循环反应器和微脉冲反应器研究了稳态和非稳态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分辨。将两者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以揭示稳态和非稳态反应的内在联系。用 Laplace 变换法推导出非线性吸附脉... 以Pt-Sn/Al_2O_3催化剂上的乙烯加氢反应为模型反应,用外循环反应器和微脉冲反应器研究了稳态和非稳态反应的动力学模型及其分辨。将两者的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以揭示稳态和非稳态反应的内在联系。用 Laplace 变换法推导出非线性吸附脉冲反应的动力学式为In 1/(1-X)=273K_αRW 1/(F^0P^(n-1))并根据 Langmuir-Hinshelwood 模型提出循环反应系统的反应速度式为γ=K_αP_(?)/P_H^(n-1)对脉冲反应与流动态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的关联表明,上两式中的 n 都为2,两种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26.4kJ/mol 和30.1kJ/mol,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反应 流动态反应 动力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流动态
9
《世界有色金属》 2012年第2期31-31,共1页
近日,柬埔寨王国副首相严才利率代表团到江西省赣州市考察访问。江西省地矿局局长彭泽洲与严才利就江西省地矿局与柬埔寨矿产资源总局进行柬埔寨矿产勘查开发合作有关事项进行了会谈,并签订了矿产勘查开发全面战略合作协议。
关键词 流动态 矿产资源 勘查开发 合作协议 江西省 柬埔寨 地矿局 赣州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接触的发射分离流动与碰撞耦合模型研究
10
作者 谢军虎 张瑜莹 +1 位作者 熊文靖 傅德彬 《弹箭与制导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9-74,92,共7页
火箭导弹发射分离涉及的气动载荷、多体运动以及接触碰撞是影响发射分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这类流动运动耦合状态,对基于虚接触的发射分离流动与碰撞耦合模型进行深入研究。耦合模型从瞬态流场数值模型出发,引入考虑... 火箭导弹发射分离涉及的气动载荷、多体运动以及接触碰撞是影响发射分离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为采用数值方法分析这类流动运动耦合状态,对基于虚接触的发射分离流动与碰撞耦合模型进行深入研究。耦合模型从瞬态流场数值模型出发,引入考虑多体六自由度运动(6-DOF)的动力学模型,进而采用虚接触表征的接触动力学模型考察多体接触碰撞载荷,获得多种载荷作用下的物体运动和流动耦合状态。结合应用实例的分析表明,虚接触方法能够有效模拟发射分离的流动、运动以及碰撞耦合状态,可为同类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射与分离 流动 多体运动 虚接触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限水在纳米级多孔介质页岩中的非稳态流动特征
11
作者 张鹏 曹成 杨建松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1,81,共8页
为了探究水在纳米管中的非稳态流动特征和水在纳米级别多孔介质页岩中的非稳态渗流特征,将非稳态理论与纳米尺度孔隙中水传输的机理相结合,提出了纳米管中水的非稳态流量增强模型和混合润湿多孔介质中水的非稳态表观液体渗透率(ALP)模型... 为了探究水在纳米管中的非稳态流动特征和水在纳米级别多孔介质页岩中的非稳态渗流特征,将非稳态理论与纳米尺度孔隙中水传输的机理相结合,提出了纳米管中水的非稳态流量增强模型和混合润湿多孔介质中水的非稳态表观液体渗透率(ALP)模型,分析了管径和润湿性对单纳米管中水的流动及流动达到稳定时间的影响,孔径非均质分布对纳米多孔介质的ALP以及渗流达到稳定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纳米管中水流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与润湿性有很大的关系;亲水条件下,水流达到稳定时间较短,接触角对稳定时间的影响很小;但在疏水条件下,水流达到稳定时间成倍增长,接触角对稳定时间的影响显著增大。另外,多孔介质平均孔径对ALP稳定时间的影响相对于偏差系数更为敏感。在非稳态阶段,润湿性、孔径非均质分布对ALP的影响不显著,当水流逐渐稳定,上述参数对ALP的影响逐渐显著。非稳态ALP模型可以同时描述水流非稳态和稳态两个阶段的流动特征,是对稳态ALP的一种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稳流动 纳米孔 受限水 流量增强 表观液体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流动到可塑状态软黏土的一维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雷国辉 杨元上 赵仲辉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88-1994,共7页
软土在固结过程中含水率的减小将导致其物理状态从流动态进入可塑态,为研究物理状态变化对软黏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影响,采用饱和重塑黏土,配制高于液限含水率和接近液限含水率的试样,分别开展不同压力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依据... 软土在固结过程中含水率的减小将导致其物理状态从流动态进入可塑态,为研究物理状态变化对软黏土的压缩性和渗透性的作用影响,采用饱和重塑黏土,配制高于液限含水率和接近液限含水率的试样,分别开展不同压力作用下的一维固结试验,依据位移和孔压测试数据,对比分析了固结过程中的位移发展、孔压消散、压缩系数以及渗透系数的变化特性。结果表明:在流动状态下,位移快速发展,而孔压却存在明显的滞消现象;进入可塑状态后,压缩系数和渗透系数的对数随孔隙比的变化关系均发生明显的转折。这意味着,在软土固结问题的理论分析中,应考虑物理状态的变化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参数变化规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维固结 流动态 可塑 压缩性 渗透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煤矸放落态势特征研究
13
作者 单鹏飞 杨通 +1 位作者 孙浩强 郗博佳 《工矿自动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6-74,共9页
传统的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放顶煤过程中煤流动态特性研究多侧重于某一特定阶段的图像分析,未结合全阶段的动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现有研究较少将放顶煤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松散区变化与放煤过程中的煤矸分离和煤流特性相结合,缺乏对放煤过... 传统的基于图像检测技术的放顶煤过程中煤流动态特性研究多侧重于某一特定阶段的图像分析,未结合全阶段的动态特性进行综合分析;现有研究较少将放顶煤过程中上覆岩层的松散区变化与放煤过程中的煤矸分离和煤流特性相结合,缺乏对放煤过程的全局性系统分析。针对上述问题,对放顶煤过程中的煤流动态特性、煤矸分离效果及上覆岩层松散区凹陷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流网络的放顶煤过程动态分析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放煤方案下,放煤速度不随放煤形式和规律的变化而改变,平均检测准确率随着放煤口数量的增多而提高,尤其在不同放煤步距阶段呈明显线性增长;顶煤放出率与平均检测准确率呈正相关关系,验证了该方法在放顶煤过程监测中的有效性。其次,利用OpenCV技术对上覆岩层松散区凹陷面积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初始放煤阶段松散区凹陷面积急剧增长,随后随时间推移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凹陷面积的动态变化趋势,可有效判断顶煤的放出过程,实现透明化放煤监测。最后,结合称重实验数据,分析了放煤量、放出率与含矸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初始放煤阶段纯煤放出量最大,周期放煤阶段纯煤放出量趋于稳定,含矸率则随着放煤口数量的增多而减少。该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放煤方式对煤矸分离和顶煤放出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顶煤 顶煤放出率 初始放煤阶段 周期放煤阶段 松散区凹陷 流动态特性 煤矸分离 双光流网络 OpenC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基全过程欠平衡钻井停止循环连续气侵井筒瞬态流动 被引量:9
14
作者 魏纳 孟英峰 +5 位作者 李皋 李永杰 万里平 李红涛 刘佳洁 刘金龙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78,共5页
液基全过程欠平衡钻井井筒流动过程主要包括正常钻进时稳态气液固多相流动以及停止循环条件下的瞬态气液两相流动。建立停止循环开井条件下遇到连续气侵时井下瞬态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参数变化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数学求解模型,计算对比遇... 液基全过程欠平衡钻井井筒流动过程主要包括正常钻进时稳态气液固多相流动以及停止循环条件下的瞬态气液两相流动。建立停止循环开井条件下遇到连续气侵时井下瞬态气液两相流动特征参数变化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及数学求解模型,计算对比遇到不同气侵量的井下气液两相流特征参数变化。结果表明:较大气量条件下气体运动速度更快、顶出钻井液更多、井底流压波动更大;井口回压的施加能有效控制井下气体膨胀与井底压力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 全过程欠平衡 停止循环 气侵 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网格方法的圆柱启动瞬态流动数值模拟 被引量:14
15
作者 李志峰 吴大转 王乐勤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64-268,共5页
为考察有限体积法求解边界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问题的有效性,并考虑向流体机械瞬时启动问题求解的拓展,基于非结构化动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圆柱突然启动过程的二维非定常黏性不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雷诺数为60-9 500的非定... 为考察有限体积法求解边界突然变化引起的流动问题的有效性,并考虑向流体机械瞬时启动问题求解的拓展,基于非结构化动网格,采用有限体积法对圆柱突然启动过程的二维非定常黏性不可压缩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雷诺数为60-9 500的非定常流动的演化过程.在不同雷诺数下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很好.对于高雷诺数(800≤Re≤9 500)的情况,当雷诺数为5 000时捕捉到了α现象;当雷诺数为9 500时依次捕捉到了β和α现象,且流动分离区的几何参数和流型均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同时计算得到了在不同雷诺数下圆柱的瞬态阻力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 有限体积法 动网格 启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酸性气体侵入井筒瞬态流动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根生 窦亮彬 +1 位作者 田守嶒 宋先知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4,共7页
酸性气藏一般位于海相沉积,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极窄,钻井过程中酸性气体易侵入井筒,发生气侵后井筒流动变得十分复杂,易造成井涌、井喷等井下故障。为实现气侵时井筒流动的准确预测与控制,将井筒流动与地层非达西渗流耦合,井筒流动、传... 酸性气藏一般位于海相沉积,钻井液安全密度窗口极窄,钻井过程中酸性气体易侵入井筒,发生气侵后井筒流动变得十分复杂,易造成井涌、井喷等井下故障。为实现气侵时井筒流动的准确预测与控制,将井筒流动与地层非达西渗流耦合,井筒流动、传热和流体物性耦合,建立了酸性气体侵入井筒瞬态多相流动模型,并引入酸性气体溶解度公式,给出了模型的求解方法。利用某井的基本数据,模拟了酸性气体气侵时的环空气液两相瞬态流动参数的变化特征,并对酸性气体气侵时的瞬态流动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酸性气体溶解度大,侵入后更加隐蔽,不易被检测到,但靠近井口处酸性气体溶解度降低,酸性气体大量析出,体积迅速膨胀,井筒压力降低迅速,井控更加危险。研究结果可为酸性气藏钻井井控参数设计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气体 气侵 溢流 流动 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气管内三维稳态流动特性的数值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罗马吉 陈国华 +1 位作者 蒋炎坤 马元镐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对多缸发动机进气管内稳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 ,分析了各缸分别进气时进气管内的流动特性 。
关键词 进气管 发动机 数值模拟 三维稳流动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吸离心泵蜗壳内瞬态流动特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牟介刚 吴振兴 +3 位作者 周佩剑 谷云庆 吴登昊 任芸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61-468,共8页
为了研究自吸离心泵蜗壳内瞬态流动特性,分别对有、无回流孔时的模型泵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得到了蜗壳内压力脉动特性和蜗壳回流孔处的瞬态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孔的存在使蜗壳内压力脉动更加剧烈多变;蜗壳内最大幅值... 为了研究自吸离心泵蜗壳内瞬态流动特性,分别对有、无回流孔时的模型泵进行了三维非定常流动数值模拟,得到了蜗壳内压力脉动特性和蜗壳回流孔处的瞬态流动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回流孔的存在使蜗壳内压力脉动更加剧烈多变;蜗壳内最大幅值监测点处的蜗壳断面上,存在强度较大、位置对称、大小不等的反向二次流漩涡;回流孔向蜗壳的流出口处存在较大的涡量,且在此处的蜗壳断面和其垂直截面内都有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漩涡流动结构;有回流孔时的最大脉动幅值在0.8、1.0和1.2倍设计流量工况下比无回流孔时相应工况下的幅值分别增大35.5%、13.7%和1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吸离心泵 蜗壳 回流孔 流动特性 压力脉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动装置中磁流变液瞬态流动特性的数值计算 被引量:5
19
作者 郑军 曹兴进 张光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53-1057,共5页
为了了解在突加磁场情况下磁流变液在传动装置中的瞬态流动特性,基于Bingham模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传动装置中磁流变液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工作间隙产生磁场后,磁流变液剪应变率和角速度分布变... 为了了解在突加磁场情况下磁流变液在传动装置中的瞬态流动特性,基于Bingham模型和纳维-斯托克斯方程,利用有限差分法对传动装置中磁流变液的瞬态流动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工作间隙产生磁场后,磁流变液剪应变率和角速度分布变化明显,临界屈服面在主动转子的内表面形成,随后其半径逐渐减小,达到稳态后保持不变;当传动装置的流变响应时间随外加磁场增大而缩短时,滑差转速越大滞后时间越长;在工作间隙产生磁场时,主动转子传递转矩逐渐减小,从动转子传递转矩逐渐增大,最终两者趋于一致.该结果为磁流变传动装置的设计和性能评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液 传动装置 流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管道稳态流动非均匀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志华 黄金超 +2 位作者 何永禹 王哲 刘红波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9-194,200,共7页
为了研究深海管道稳态流动非均匀温度场,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单层管道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利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在稳态流动时的非均匀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网格独立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网格划分方式,得到了管道沿程温度曲线... 为了研究深海管道稳态流动非均匀温度场,利用GAMBIT软件建立了单层管道几何模型并划分网格,利用FLUENT软件对管道在稳态流动时的非均匀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对网格独立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网格划分方式,得到了管道沿程温度曲线。通过对比数值模拟与理论公式计算得到的原油温度结果,对FLUENT模型进行了验证,最后进行了管道温度场参数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稳态流动时管道沿程温度逐渐减小,温度梯度也逐渐减小,原油入口温度、入口流速、保温层厚度及保温层外壁与海水的换热系数均影响管道温度场的分布。研究为管道的非均匀温度效应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管道 流动 数值模拟 非均匀温度场 参数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