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流动单元的多油层储层参数计算和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凤春 柳金城 +5 位作者 吴颜雄 梁晓宇 姜营海 王琳 周艳 项燚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70-377,共8页
针对英东地区含油储层井段长、非均质性严重、传统渗透率模型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精度要求这一矛盾,在综合试油、MDT资料,深入分析油、气、水、干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流动带指数按照“单元化分类评价”的思路分地层对储层渗... 针对英东地区含油储层井段长、非均质性严重、传统渗透率模型无法满足储层评价精度要求这一矛盾,在综合试油、MDT资料,深入分析油、气、水、干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利用传统的流动带指数按照“单元化分类评价”的思路分地层对储层渗透率进行表征计算,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电性参数下渗透率流动带指数计算模型。工区实际生产资料评价结果表明,利用流动带指数渗透率模型计算出的渗透率相对误差低于25%,绝对误差也能控制在半个数量级以内,其结果有效地提高了非均质储层渗透率预测精度,符合储层实际情况,能够满足油藏描述及生产的需要,对该地区后续长井段复杂储层非均质性研究和后期层间吸水矛盾治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井段 渗透率 非均质性 流动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泌301井区不同流动单元产能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杨晓培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在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等参数,对泌阳凹陷赵凹油田泌301井区核三段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划分。依据流动带指数的大小,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为A、B、C、D和E等5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发现,... 在沉积微相、储层物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孔隙度、渗透率、流动带指数等参数,对泌阳凹陷赵凹油田泌301井区核三段油层组进行流动单元划分。依据流动带指数的大小,将研究区目的层段划分为A、B、C、D和E等5类流动单元。通过研究发现,各类流动单元与物性、岩性、沉积微相之间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同时对不同流动单元产能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单井产能与流动带指数有较好的乘幂关系,不同流动单元产能差异较为明显,物性最好的A类流动单元产能最高,物性最差的E类流动单元产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流动带指数 产能分析 泌301井区 泌阳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孔低渗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28
3
作者 张龙海 刘忠华 +1 位作者 周灿灿 李长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63-767,768,共6页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 为了在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建立测井解释岩电参数模型,需要按岩石物理特征对储集层进行分类。通过实际资料和理论分析,对比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品质指数两种宏观物性参数的差异,研究储集层岩石物理分类的有效方法和反映微观孔隙结构变化的特征参数。利用两种指数对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地区和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典型低孔低渗储集层60块岩心的压汞实验资料进行了分类,结果表明,按照储集层品质指数对储集层进行分类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的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特征。理论分析亦证明,储集层品质指数与孔隙结构之间呈单调函数关系,而地层流动带指数与储集层孔隙结构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函数关系,储集层品质指数比地层流动带指数能更准确地反映储集层孔隙结构和岩石物理性质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孔低渗储集层 岩石物理分类 地层流动带指数 储集层品质指数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质成因的多参数碳酸盐岩储层定量评价 被引量:9
4
作者 陈培元 王峙博 +2 位作者 郭丽娜 王龙 齐明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5-64,共10页
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上单井产能差异明显。通过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采用流动带指数法将储层划分为6个流动带,建立了不同流动带的高精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在对储层主控因素认识的基础上... 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储层非均质性强,平面上单井产能差异明显。通过毛管压力曲线特征分析,采用流动带指数法将储层划分为6个流动带,建立了不同流动带的高精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在对储层主控因素认识的基础上,优选储层厚度、渗透率非均质程度系数、电阻率、孔隙度、泥质含量及古地貌等6个参数,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确定了各评价参数的权重,进而采用“综合评价指标”对储层进行定量分类评价。结果表明,单井储层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产能之间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认为综合利用流动带指标法进行渗透率精细解释、灰色关联法确定指标权重和综合评价指标进行分类评价具有较高的可靠性。该方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指导油藏研究和井位部署,为类似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带指数 主控因素 灰色关联 定量评价 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体化储层精细分类方法在非均质储层定量表征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杨希濮 杨小丽 +2 位作者 刘钧 房磊 邹婧芸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4-129,共6页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 为解决东非裂谷H油田强非均质储层难以精细分类及难以实现三维定量表征的问题,基于36.5 m岩心和399样次分析化验资料,通过岩心描述、物性分析、薄片分析、扫描电镜以及毛管压力分析等,对储层进行了精细分类。结果表明:综合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特征和渗流能力等,将储层精细划分为4类;在储层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岩-电关系,筛选出储层电性参数,即泥质含量和密度,并依据电性参数及界限值完成了单井上的储层分类;利用流动带指数和喉道半径这2个关键参数及界限值,构建了精细储层地质模型。最终实现了储层三维定量表征,为编制开发方案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精细分类 流动带指数 喉道半径 东非裂谷 Albert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 被引量:34
6
作者 马旭鹏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10年第3期216-219,共4页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指的是储集岩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准确掌握储层的孔隙结构信息,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采价值,搞清楚孔隙结构的差异对储层宏观地球物理特性的影响作用,进而更有效地从各... 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指的是储集岩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关系。准确掌握储层的孔隙结构信息,对于正确评价储层的储集性能和开采价值,搞清楚孔隙结构的差异对储层宏观地球物理特性的影响作用,进而更有效地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提取含油饱和度等地球物理参数以提高油气解释精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Kozeny-Carmon方程入手,通过进一步理论推导并借助函数单调性的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了储层宏观物性参数与其微观孔隙结构的内在联系。通过对大量岩石物理数据的归一化相关对比分析,进一步验证了理论分析所得结论,即储层品质指数是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最佳宏观物性参数。该结论为探索利用宏观地球物理测井资料连续定量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渗透率方程 孔隙结构 归一化相关对比分析 储层品质指数 流动指数 渗孔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