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特征——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2
1
作者 施玉娇 高振东 +1 位作者 王起琮 王刚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9年第4期99-104,共6页
该文介绍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应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研究了各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研... 该文介绍了碎屑岩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研究意义以及研究方法,并以陕北富昌地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为例,应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根据薄片鉴定、图像分析、扫描电镜、压汞等资料研究了各流动单元的岩石物理特征。研究区延长组长2段储层可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它们之间具有独立的孔隙度与渗透率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流动层带指标FZI值进行流动单元划分是开展储层分类与评价以及成因分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层带指标FZI值 流动单元 岩石物理特征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中—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谭成仟 赵昌伟 刘池阳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1期20-23,共4页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 储层流动单元指的是连通体内具有相似岩性和物性特征的储集单元,而储层的非均质性则表现为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岩性和物性的差异性。因此,利用表征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和泥质含量等参数对储层流动单元进行定量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地下油水运动规律以及油田注水开发过程中剩余油的分布。在马岭油田中一区开展了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和剩余油分布的研究。首先选择马岭油田中一区的4口井作为关键井,利用4口关键井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计算和提取了流动层带指标和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等参数,进行了聚类分析,并参照油田实际开发情况,确定了该区主力油层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即将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定义为4类,Ⅰ类的储集性能最好,Ⅳ类的储集性能最差。然后,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根据延安组储层流动单元的划分标准。对延安组的延_9^(2+3)、延_(10)~2、延_(10)~2、延_(10)~3和延_(10)~4等5个油层组进行了储层流动单元平面分布预测,并结合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对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和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区储集性能好,虽然开发程度高,但仍然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中一区 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孔隙度 渗透率 泥质含量 剩余油分布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岭油田中一区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志国 张福田 高永利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1期35-38,共4页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 正确划分储层的流动单元可以深化对储层非均质性的认识,对预测剩余油分布、调整开发方案、提高采收率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以及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神经网络模型,将马岭油田中一区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利用该区314口井的测井精细解释成果,研究了延安组Y9,Y10砂岩储层5个油层组连通体的流动单元平面展布状况;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研究了各类流动单元的主要特征;分析了流动单元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流动单元Ⅰ,Ⅱ区仍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是油田挖潜的主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岭油田 中一区 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濮城油田沙三段中亚段1~5油藏储层流动单元分类评价
4
作者 宋国英 李中超 杜燕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根据取心井分析资料,对成因单元内影响流体渗流的地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研究,选取对渗流能力影响大的四个参数,即孔隙度、渗透率、储层质量指标和流动层带指标作为划分连通体内部流动单元的标准。选用模糊综合聚类分析方法,将工区流动单... 根据取心井分析资料,对成因单元内影响流体渗流的地质参数进行相关分析研究,选取对渗流能力影响大的四个参数,即孔隙度、渗透率、储层质量指标和流动层带指标作为划分连通体内部流动单元的标准。选用模糊综合聚类分析方法,将工区流动单元分为四类。评价结果表明,一、二类流动单元储层性质好,流体渗流能力强,注水受效程度高,因而水驱效率高,但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这类储层易形成水窜通道,导致油井见水快甚至水淹;三类流动单元储层性质差,流体在其中渗流能力弱、水驱效率低,是潜在剩余油分布的储集单元;四类流动单元则主要是孔渗性很差的干层,可视为渗流屏障,开发效果较差甚至极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濮城油田 沙三段 流动单元 分类评价 流动层带指标 油气藏开发 描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描述的分析方法 被引量:22
5
作者 宋子齐 陈荣环 +4 位作者 康立明 杨金林 潘玲黎 王静 路向伟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3期56-59,共4页
介绍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分别对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和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将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参数及物性特征参数... 介绍了流动单元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利用测井资料,分别对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和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划分.将江苏油田真12块垛一段六油组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给出了各类流动单元参数及物性特征参数.将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克上组砾岩油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分析了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阐明了不同级别流动单元分布、特点及其与沉积微相、隔夹层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储集特征 流动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拗陷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油藏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谭成仟 宋子齐 +3 位作者 吴少波 乔明全 张伟锋 王志勇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30-334,共5页
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济阳拗陷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等综合研究表明,各类流动单元分布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相带,... 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济阳拗陷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5类流动单元。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等综合研究表明,各类流动单元分布对应于不同的沉积相带,具有不同的渗流特征,其与储层吸水、产液以及剩余油分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流动单元Ⅰ区水淹严重,流动单元Ⅳ、Ⅴ区为低孔、低渗,原始含油性本身较差,而流动单元Ⅱ、Ⅲ区是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剩余油分布 孤岛油田 济阳坳陷 胜利油田 山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夹层和水淹状况定量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毕研斌 麻成斗 +1 位作者 石红萍 郑浚茂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38,共3页
夹层是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描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利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构建了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流动层带指标变异系数,并对夹层的发育程度与储层非均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夹层发育的数目和... 夹层是河流相储层非均质性描述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文中利用储层流动层带指标FZI,构建了定量表征储层非均质性的参数——流动层带指标变异系数,并对夹层的发育程度与储层非均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表明,夹层发育的数目和规模与河流砂体的类型有关,与储层非均质性有着较好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储层非均质性的强弱。储层非均质性与油层水淹程度相关分析表明,不同类型河道砂体及非均质性程度的差异,对应了储层各自不同的水淹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非均质性 流动层带指标 定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推论在储层渗透率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喻鹏 唐仲华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70-982,共13页
以辽河油田静安堡构造带静观2块油藏为例,应用贝叶斯推论预测流动单元分布,建立基于流动单元指数分类的渗透率模型同时验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在预测过程中,运用均分、累积概率及指数函数单增法等划分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分类并构建二维... 以辽河油田静安堡构造带静观2块油藏为例,应用贝叶斯推论预测流动单元分布,建立基于流动单元指数分类的渗透率模型同时验证预测结果的合理性。在预测过程中,运用均分、累积概率及指数函数单增法等划分方法对测井曲线进行分类并构建二维频率交会区间,计算流动单元在各区间上的后验概率进而判别非取心井测井段的流动单元类别,对比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效果并优选最佳方法,进而预测储层渗透率,最后将预测模型平面及垂向特征和油藏实际进行验证对比。实际应用表明,地质、测井知识和贝叶斯推论方法相结合,能有效判别储层流动单元类别并预测渗透率,通过对比优选不同交会条件下的预测结果,提高渗透率的预测精度,为油藏描述和表征提供更准确的地质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类分析 流动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测井频率交会 渗透率预测 贝叶斯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推论的致密储层水力单元预测表征技术
9
作者 喻鹏 杨付林 +2 位作者 Kegang Ling Oyinkepreye David Orodu 杨兴业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1-87,共7页
针对小壕兔-大16井区储层结构复杂、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问题,运用贝叶斯挖掘算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手段,构建研究区精细水力单元模型,探明储层砂体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推论的表征技术能高效识别储层水力单元类型,为气藏... 针对小壕兔-大16井区储层结构复杂、有利区预测困难的问题,运用贝叶斯挖掘算法,利用计算机辅助模拟手段,构建研究区精细水力单元模型,探明储层砂体发育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贝叶斯推论的表征技术能高效识别储层水力单元类型,为气藏描述提供准确的地质信息;指数函数递增法在测井曲线划段过程中表现更加出色,R t测井段间样点的聚簇规律归因于储层的高含水特性;3类水力单元具有较大的原始油气储量和潜力,亦是提高气藏采收率过程中亟待突破的对象。该研究成果对预测储层有利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推论 致密储 水力单元 流动层带指标 测井交会 单元预测 致密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