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孝
张震
+2 位作者
杨星团
姜胜耀
屠基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1-2366,共6页
近年来,国际上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发展飞速,我国也正在加速研制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本文针对15 MW的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设计一种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共12个蒸汽发生器组件均匀分布在反应堆堆芯围板外侧和压力容器内侧壁...
近年来,国际上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发展飞速,我国也正在加速研制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本文针对15 MW的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设计一种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共12个蒸汽发生器组件均匀分布在反应堆堆芯围板外侧和压力容器内侧壁的环形空间中,每个组件含5层、25根螺旋管,整个蒸汽发生器共300根螺旋管。给出了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参数,分析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换热系数、温度、温差和热流密度等沿管长的变化,并给出了螺旋管内流体的动力特性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体化模块式反应堆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设计
流动和换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循环单井与含水层的原水交换
被引量:
8
2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1 位作者
姚杨
马最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48,共6页
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原水交换比和原水交换负荷比定量描述了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现象。对于典型算例,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比为29.6%,原水交换负荷比为23.4%,且基...
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原水交换比和原水交换负荷比定量描述了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现象。对于典型算例,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比为29.6%,原水交换负荷比为23.4%,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原水交换的存在,使得循环单井的热交换效率大大高于土壤源热泵闭式地下换热器,承担负荷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
单井
含水层
水交换
负荷比
土壤源热泵
随时间变化
热交换效率
流动和换热
地下
换热
器
现场试验
数学模型
模拟验证
定量描述
正确性
地下水
现象
数值
能力
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赵孝
张震
杨星团
姜胜耀
屠基元
机构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先进反应堆工程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361-236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406100)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182023)
文摘
近年来,国际上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发展飞速,我国也正在加速研制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本文针对15 MW的一体化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设计一种螺旋管式蒸汽发生器,共12个蒸汽发生器组件均匀分布在反应堆堆芯围板外侧和压力容器内侧壁的环形空间中,每个组件含5层、25根螺旋管,整个蒸汽发生器共300根螺旋管。给出了蒸汽发生器的具体参数,分析了蒸汽发生器组件中换热系数、温度、温差和热流密度等沿管长的变化,并给出了螺旋管内流体的动力特性曲线。
关键词
一体化模块式反应堆
螺旋管蒸汽发生器
设计
流动和换热
Keywords
integrated modular reactor
helically coiled tube steam generator
design
flow and heat transfer
分类号
TL353 [核科学技术—核技术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循环单井与含水层的原水交换
被引量:
8
2
作者
倪龙
姜益强
姚杨
马最良
机构
Institute of Heat Pump and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出处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43-748,共6页
基金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6BAJ01A06)
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新教师项目(200802131051)
文摘
建立了循环单井地下水流动和换热的数学模型,并通过现场试验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采用原水交换比和原水交换负荷比定量描述了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现象。对于典型算例,循环单井的原水交换比为29.6%,原水交换负荷比为23.4%,且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原水交换的存在,使得循环单井的热交换效率大大高于土壤源热泵闭式地下换热器,承担负荷的能力也显著提高。
关键词
循环
单井
含水层
水交换
负荷比
土壤源热泵
随时间变化
热交换效率
流动和换热
地下
换热
器
现场试验
数学模型
模拟验证
定量描述
正确性
地下水
现象
数值
能力
典型
Keywords
Aquifers
Computer simulation
Groundwater flow
Heat pump systems
Pumps
分类号
TK511-55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型模块式反应堆螺旋管蒸汽发生器设计和热工水力分析
赵孝
张震
杨星团
姜胜耀
屠基元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循环单井与含水层的原水交换
倪龙
姜益强
姚杨
马最良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