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在苏里格气田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田冷 李杰 +3 位作者 何顺利 顾岱鸿 涂彬 兰朝利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44-46,共3页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 为了能更高效地开发苏里格气田,必须对储层内部结构等因素深入研究,表征它们的性质及对气体渗流的影响,因此从流动单元的角度对苏里格气田气体渗流机理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可行的。文章在渗流屏障分析基础上,运用了FZI、聚类分析和相关的分析方法,利用取心井资料和测井解释物性资料对苏里格气田盒8段下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共划分了3类流动单元,得出了每一类流动单元的判别函数,从而进行全区气井流动单元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物性和储集能力都较好的流动单元大部分位于心滩沉积微相中部,部分分布于心滩微相顶底部;河道沉积是控制物性较好流动单元的主要沉积微相之一。储层流动单元比沉积微相更精细地刻化了影响储层流体流动的地下结构,通过流动单元的研究可以预测剩余油的可能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气田 储集层 非均质 沉积微相 流体流动 聚类分析 剩余油 流动单元划分 储层流动单元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 被引量:15
2
作者 朱玉双 柳益群 +3 位作者 赵继勇 朱圣举 赵向宏 徐森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0-127,共8页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 提出岩性油气藏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合理性验证方法。研究中针对华池油田长3岩性油藏的特点,采取控制流体渗流的主要参数,对流动单元进行了划分。同时采用数学方法、微观渗流实验方法、宏观生产动态分析方法对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流动单元可以分为三类,分别为A类、B类和C类。不同流动单元所处相带位置不同,物性也不同。2)判别分析的方法、渗流实验方法和生产动态分析法是验证流动单元划分合理性的有效手段。研究区流动单元的正判率达95%以上;相同流动单元具有相似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渗流特征及生产动态特征明显不同。3)C类流动单元及注采井间不同流动单元对接区域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区,应注意挖潜,提高油层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藏 流动单元划分 合理性验证 判别分析 微观渗流特征 宏观生产动态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的储集层流动单元划分——以彭州气田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何传亮 康建云 +1 位作者 王辛 张世懋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35-443,共9页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 沉积微相和储集空间类型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储集层的非均质性。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气田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很强的非均质性,采用沉积微相-储集空间类型定性识别与流动层带指数定量划分相结合的方法,优选参数并利用聚类分析将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有效储集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不同类型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物性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具有很好的对应性。用典型岩心的压汞曲线对分类结果进行验证,揭示该方法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较好的分类效果。Ⅰ类和Ⅱ类流动单元具有相对优质的储渗条件和含气性,是彭州气田雷四上亚段缝洞型碳酸盐岩优质储集层评价的主要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彭州气田 雷口坡组 碳酸盐岩储集层 缝洞型储集层 沉积相 流动单元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中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被引量:21
4
作者 欧家强 罗明高 王小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24-28,共5页
新疆某油田为低孔低渗储层,开发难度大.为合理高效开发,结合取心、测井等资料,以FZI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并对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物性、以及渗流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各类流动单元之间储渗性能差异明显,研究区的生产状... 新疆某油田为低孔低渗储层,开发难度大.为合理高效开发,结合取心、测井等资料,以FZI法将研究区储层划分为4类流动单元,并对各类流动单元的岩性、物性、以及渗流性能参数进行研究,发现各类流动单元之间储渗性能差异明显,研究区的生产状况与流动单元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射孔井段内Ⅰ类与Ⅱ类流动单元比例较大的井单井产能高,Ⅲ、Ⅳ类流动单元比例较大的井单井产能低.根据流动单元的分布,预测平面上东部、东北部以及剖面上两个层位是Ⅰ类与Ⅱ类流动单元的主要分布带,也是潜在的油气有利分布区.本文的研究结果对于调整注采井网、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流动单元划分 FZI 单井产能 注采井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层流动单元划分及其对产能动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广寿 孙卫 +1 位作者 高辉 莫建武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9-303,共5页
目的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次划分,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流动带指数等参数,以元城油田元54区... 目的对有效提高产能和注水开发效果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通过沉积微相、储层综合定量分析、产层生产动态资料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次划分,选取了有效厚度、孔隙度、渗透率、突进系数、流动带指数等参数,以元城油田元54区长1油层组为例,将储层划分为E、G、M、P 4类流动单元。结论各类流动单元与储层沉积微相、岩性、物性和油层初始产能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特低渗砂岩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的地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特低渗透砂岩储层 流动单元划分 产能动态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效流动单元划分方法与流场动态变化特征 被引量:6
6
作者 武男 朱维耀 +1 位作者 石成方 叶继根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374-1382,共9页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 为了研究不同开发阶段非均质油藏内部渗流规律,反映不同开发阶段地层中流体流动规律及分布特征,揭示流场变化与储层特征间的内在联系,对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有贡献的压力梯度控制区进行研究,建立有效流动单元划分原理及方法。首先,基于水动力学原理及流线簇方程,提出流量贡献率、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和流量强度差异系数3个概念,以流量非均匀分布曲线的导数为1作为区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的划分准则,并绘制不同井网模式下划分图版,划分高速与低速流动区。其次,基于流管模型并结合两相渗流理论,求取恒速注水单条流线的平均含水饱和度,建立平面饱和度分布模型,将含水率大于极限含水率的流管视为无效循环区,将储层划分为高速流动无效区、高速流动有效区、低速流动有效区和死油区4类有效流动单元,通过对反五点井网恒速注水理想模型并结合实际油藏的模拟计算,证明通过有效流动单元的划分能够揭示剩余油形成机理和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流动单元 渗流数学模型 流动单元划分 平面流动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喇嘛甸油田北北块河流相储层流动单元划分 被引量:1
7
作者 于生云 荆文波 +2 位作者 刘波 康毅 黄勇军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9-12,130-131,共4页
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为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必须加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划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入.从垂向和横向划分流动单元,垂向划分精细到单砂层级,使对储层的认识更加清晰;横向划分利用综合系数... 我国东部许多老油田已进入高含水期开采阶段,为了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必须加强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流动单元划分是储层非均质性研究的深入.从垂向和横向划分流动单元,垂向划分精细到单砂层级,使对储层的认识更加清晰;横向划分利用综合系数法,选用相关参数,并结合岩心得到非取心井流动单元划分的定量标准,得出流动单元与沉积微相的关系.提出流动单元分布为独立分布型、平面联合型、垂向复合型3种基本类型,总结了各类流动单元在研究区的分布.现场剩余油控潜实践验证了流动单元划分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储层 流动单元划分 综合系数法 流动单元分布 合理性验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储层动用程度的块状砂体流动单元划分方法及应用研究:以哈萨克斯坦Akshabulak油田为例
8
作者 王进财 范子菲 +5 位作者 赵伦 陈烨菲 张安刚 张祥忠 郭雪晶 李毅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8-99,共12页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油田J-Ⅲ层块状砂体为例,利用油田投产初期生产工作制度相近井的产液剖面资料和单井日产油量划分出“好”“较好”“中等”“差”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以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为判别函数,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选出与... 以南图尔盖盆地Akshabulak油田J-Ⅲ层块状砂体为例,利用油田投产初期生产工作制度相近井的产液剖面资料和单井日产油量划分出“好”“较好”“中等”“差”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以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为判别函数,利用岩心分析资料选出与储层动用程度类型响应较好的7类地质参数。以7类地质参数为变量,以测井解释数据为基础,运用神经网络聚类技术将储层划分为“高”“较高”“中等”“低”4类不同级别的流动单元。统计结果表明,4类储层动用程度类型与4种级别流动单元的静态地质参数和动态开发指标界限具有较好的对应性。研究结果表明流动单元的组合样式决定了储层的垂向和平面动用程度:垂向上,流动单元发育种类越多,水体会优先流向高级别流动单元,这导致油藏垂向水驱动用程度不均匀;平面上,高级别流动单元较发育的区域,水体会优先波及,这导致油藏平面水驱前缘推进速度有明显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垂向上高级别流动单元实施调剖堵水、平面上天然水驱协同人工注水开发的开发技术策略,实现了稳产高效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图尔盖盆地 块状砂体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储层动用程度类型 剩余油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靖安油田大路沟二区流动单元划分及合理性验证 被引量:7
9
作者 张富美 方朝刚 +6 位作者 彭功名 姚文礼 李昆 孙怀遐 李宗毅 闫国峰 郭华粘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4-47,114,共4页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 为了提高油藏开发效果,根据大路沟二区油藏的渗流特征,采用岩性物性方法划分了流动单元,并且用判别分析法、微观渗流实验法、生产动态法、井间示踪剂法、数值模拟法进行了合理性验证。研究区共分为A,B,C和D共4类流动单元,不同流动单元分布的相位不同,具有不同物性和微观渗流特征。综合验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产能特征、储层吸水状况及见水见效特征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与各流动单元的物性特征对应较好,表明所划分的流动单元是合理的。B类和C类流动单元及几类流动单元结合的区域为剩余油富集区,应作为调整挖潜的重点;可以根据流动单元的水驱优先顺序组合,决定注水调配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调整挖潜 合理性验证 大路沟二区靖安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厚层碳酸盐岩油藏流动单元划分——以中东MF油藏为例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逸盛 刘月田 +2 位作者 李长勇 冯月丽 皮建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04-111,共8页
利用岩石组构法(RFN)、孔隙几何形状法(R35)、流动带指标法(FZI)、水体积法(BVW)和修正的地层洛伦兹图版法(SMLP)对厚层碳酸盐岩油藏MF的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结果表明:RFN法识别的Ⅰ类流动单元可信度较高; R35法对Ⅰ、Ⅱ、Ⅳ类流动... 利用岩石组构法(RFN)、孔隙几何形状法(R35)、流动带指标法(FZI)、水体积法(BVW)和修正的地层洛伦兹图版法(SMLP)对厚层碳酸盐岩油藏MF的流动单元进行定量划分。结果表明:RFN法识别的Ⅰ类流动单元可信度较高; R35法对Ⅰ、Ⅱ、Ⅳ类流动单元的聚类效果明显; FZI法对Ⅲ、Ⅳ类流动单元的分类效果较好; SMLP法适合划分不同类型流动单元边界,同时也可以识别出高速流动区和隔挡层。综合使用上述几种方法,可以有效避免方法自身缺陷和数据异常造成的流动单元划分不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层碳酸盐岩油藏 流动单元划分方法 中东MF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冲积扇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太勋 徐怀民 +1 位作者 尚建林 王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6年第6期24-27,共4页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 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可以更好地预测剩余油的分布,指导油田开发.以准噶尔盆地百口泉油田百21井区百口泉组冲积扇相储层为例,利用岩心、测井资料开展流动单元研究,在储层细分对比的基础上,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将研究区流动单元分为E,G,F,P等4种类型.描述了各类流动单元孔隙结构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沉积微相间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冲积扇流动单元模式,并分析了各类流动单元与剩余油分布的关系.研究表明:冲积扇储层中E类流动单元多分布于主槽流沟的中心部位;G类流动单元多呈宽带状分布于主槽微相的沟间滩及侧缘槽微相砂体的侧翼;F类流动单元一般都在辫流砂岛、辫流滩地;P类流动单元一般分布在扇间滩地或漫洪、漫流带.剩余油多分布于横向渗流屏障附近流动单元的边缘部位和流动单元接合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百口泉组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NL油田延9流动单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赵军龙 朱广社 +2 位作者 吴新伟 陈守民 郑璇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25,41,共6页
从国内外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研究区实际的岩心、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根据流动带指标和岩性-物性划分法划分流动单元.研究中遵循单井、剖面到平面的思路,开展了流动单元特征参数优选、取心井流动单元分析、非取心井的流动... 从国内外流动单元研究现状出发,结合研究区实际的岩心、地质、测井和生产动态资料,根据流动带指标和岩性-物性划分法划分流动单元.研究中遵循单井、剖面到平面的思路,开展了流动单元特征参数优选、取心井流动单元分析、非取心井的流动单元划分工作.运用动态资料验证流动单元划分的合理性,进行了流动单元剖面、平面特征研究及流动单元生产能力分析.研究表明,所选用的渗透率、孔隙度和流动层带指标IFZ3个参数可满足本区流动单元划分要求,研究区延9储层流动单元可划分为Ⅰ、Ⅱ、Ⅲ、Ⅳ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划分 水动力划分 鄂尔多斯盆地 NL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以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18
13
作者 隋淑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维流动单元模型,通过流动单元模型与沉积微相模型对比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说明流体流动单元三维模型更能反映储层的三维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模型 三维流动 馆上段 河流相储层 田七 流体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划分 数值模拟方法 渗流能力 孤东油田 控制条件 模型对比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指标法 沉积相 点过程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田开发后期的地质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虎 彭苏萍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15-117,122,共4页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 ,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 通过大量文献调研 ,对油田开发后期地质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主要介绍了油田开发后期研究工作中流动单元划分、流体势原理和地球化学研究的应用和意义。分析了精细构造研究对油田开发后期开发方案编制的指导作用以及精细构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规律。阐述了旋回地层学和高分辨率地层学的原理和研究方法 ,介绍了剩余油分布研究的各种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开发后期 地质研究 流动单元划分 剩余油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