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3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 被引量:15
1
作者 段成荣 孙磊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4-61,共8页
获得更多的收入是流动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为准确了解收入状况,文章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概况及特征,同时对影响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流动劳动力自身的因素、制度以及劳动力... 获得更多的收入是流动劳动力流动的重要原因。为准确了解收入状况,文章以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流动劳动力的收入概况及特征,同时对影响流动劳动力的收入的因素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发现流动劳动力自身的因素、制度以及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流动劳动力的收入均产生重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收入 劳动力市场分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劳动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理论基础与国内外实践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郭琳 郭珉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4期1688-1690,共3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度的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已经成为解决流动劳动力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关键,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乃至整个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即时结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本...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度的推进,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已经成为解决流动劳动力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关键,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乃至整个医疗保险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全国各地均在积极探索适合当地发展的即时结算模式,并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本文以理论为基础,从结算模式、技术手段、实施政策和保险模式角度分析了我国部分地区新农合即时结算的发展现状,并结合国外发展经验,提出了我国在即时结算中的问题以及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生服务研究 流动劳动力 异地就医 即时结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政府开展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评估——基于劳动力供给侧结构优化的现实需求 被引量:5
3
作者 瞿晓理 刘轩 《地方财政研究》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38-45,共8页
新常态时期,劳动力也面临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便要求流动劳动力集中地政府承担起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地方政府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需承受一定风险。本文首先总结回顾过往学者关于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各类风险,然后采用... 新常态时期,劳动力也面临着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这便要求流动劳动力集中地政府承担起相应的教育培训工作。但地方政府在承担责任的同时,也需承受一定风险。本文首先总结回顾过往学者关于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各类风险,然后采用AHP法构建了相应的风险评价体系,并选取了我国流动劳动力集中的五座城市为样本,进一步分析了目前地方政府促进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的风险性和抗风险能力的情况。最后从资源紧张、劳动力失业及劳动力流失等三个系统出发,提出关于地方政府控制流动劳动力教育培训风险的对策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教育培训 政府责任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流动劳动力与成人教育的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高志敏 吴洪伟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03-108,共6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农村流动劳动力异军突起。他们既给城市建设乃至整个社会进步带来生机与活力,又对城市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发展带来了矛盾与问题。他们需要全社会以慎重的态度来对待,也需要成人教育以审慎的态度来考量。
关键词 流动人口 农村流动劳动力 农民工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制度模式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周莹 梁鸿 《市场与人口分析》 CSSCI 2006年第4期48-53,共6页
就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探讨。通过对当前已经实施的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政策的分析,指出其内在不合理性,并且说明不合理性在于其设计基点——供给原则有误;提出农村流动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选择是按照... 就中国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制度建设进行探讨。通过对当前已经实施的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保障政策的分析,指出其内在不合理性,并且说明不合理性在于其设计基点——供给原则有误;提出农村流动劳动力纳入社会保障体系的现实选择是按照需求原则来设计,进而给出具体操作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国家补充农村流动劳动力养老金数额的估算,提出实施这一方案的财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劳动力 养老保障政策 制度设计 供给原则 需求原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数字经济的益贫式增长效应——基于农村流动劳动力视角 被引量:4
6
作者 赵锦春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9-41,共13页
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界定低收入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利用2011-2018年CMDS与289个地级市的匹配数据,检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益贫式增长效应、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收入提升和分配改善两个机制实现农村流动劳动... 以城市最低工资标准界定低收入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利用2011-2018年CMDS与289个地级市的匹配数据,检验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益贫式增长效应、机制与异质性。研究发现: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可通过收入提升和分配改善两个机制实现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益贫式增长,这一结论在考虑模型内生性和替换解释变量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提高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能加速提升城市数字经济的益贫效应。流入地社会保障缺失制约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流动劳动力益贫效应的发挥。单纯提高城市最低工资标准则会加剧收入不平等,甚至逆转其益贫效应。因此,要在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农村流动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同时,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技能水平与就业匹配能力,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的“城乡共富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数字经济 农村流动劳动力 益贫式增长 共同富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重不确定性下的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对“中国储蓄之谜”的另一种解读 被引量:4
7
作者 安凡所 《产经评论》 CSSCI 2014年第4期141-149,共9页
基于2012年广东省调查数据,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研究预防性储蓄对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的影响,发现:(1)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高储蓄率是通过"节衣缩食"、维持基本生存消费来实现;(2)流动劳... 基于2012年广东省调查数据,从收入不确定性和支出不确定性两个方面研究预防性储蓄对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的影响,发现:(1)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水平显著相关,高储蓄率是通过"节衣缩食"、维持基本生存消费来实现;(2)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收入不确定性相关,技能程度、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年限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3)流动劳动力储蓄行为与支出不确定性相关,在流入地购买社保、户口性质等对流动劳动力储蓄率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拓展了"中国储蓄之谜"的研究领域,为加快实现流动人口城镇化、推动流动劳动力市民化融入提供了初步的经验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收入不确定性 支出不确定性 储蓄行为 中国储蓄之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劳动力医保即时结报运行机制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郭琳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40-442,共3页
在新医改背景下建立针对流动劳动力跨省就医即时结报运行机制对于建立有序、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利用传统基础理论,结合我国医改发展要求,探索提出了协调沟通、资金补偿、基金划拨、监督检查和激... 在新医改背景下建立针对流动劳动力跨省就医即时结报运行机制对于建立有序、高效的卫生服务体系具有重要的政策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利用传统基础理论,结合我国医改发展要求,探索提出了协调沟通、资金补偿、基金划拨、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等五大机制,以期为我国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即时结报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9
作者 尹志锋 郭琳 车士义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12期17-22,共6页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从职业特征及工资水平、职业培训、职业保障与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工作特征进行考察,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在京流动劳动力从事的大多为建筑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且"工作类型"... 利用2006年北京市1‰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从职业特征及工资水平、职业培训、职业保障与政府服务等方面对在京流动劳动力的工作特征进行考察,得到的主要结论有:在京流动劳动力从事的大多为建筑业和城市传统服务业,且"工作类型"升级缓慢;作为雇主、雇员、自营劳动者、家庭帮工等四个工作类型的受访者在工资水平、求职方式、职业保障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流动劳动力进入北京后接受的培训有所增多,工人主动提出培训要求的趋势明显,培训费用职工内部化趋势加强;在京流动劳动力的职业保障令人担忧,政府在为流动劳动力提供公共服务的种类、数量及服务质量方面还有待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北京 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杨晶 邓大松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3-72,共10页
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公共健康保障和收入相对剥夺双重视角考察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共健康保障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具有显著性影响,参加医保、接受公共健康教育改善了农村流... 使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结构方程模型,从公共健康保障和收入相对剥夺双重视角考察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公共健康保障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具有显著性影响,参加医保、接受公共健康教育改善了农村流动劳动力的自评健康状况且降低了患慢性病风险,但就近医疗服务机构距离越远,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则越差。收入相对剥夺对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产生了不利影响,即横向收入相对剥夺和纵向收入相对剥夺程度越严重,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水平越低。分群组检验结果表明,不同流动距离下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影响因素存在异质性。政府应从完善公共健康保障政策、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缓解收入相对剥夺等多个方面提升农村流动劳动力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流动劳动力 公共健康保障 收入相对剥夺 城乡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低收入流动劳动力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钱芳 《统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2,共6页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not only in increasing peasants’ incom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Basket carry” is ...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not only in increasing peasants’ income,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of the countryside, but also in the modernization of china. “Basket carry” is the typical form of the floating of rural surplus labor force in Guizhou Province. As a weak group, their state of life evokes so much concern. The thesis studies on the state of consumption of Guizhou “Basket carry” with the data of survey and different methods comprehensively. At last,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城市 消费结构 实证分析 低收入流动劳动力 线性支出系统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流动劳动力的社会资本研究 被引量:17
12
作者 黄凤 《社会》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14-18,共5页
社会资本概念概述资本 ,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资本的研究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而是拓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并与这些领域相联系 ,相关学科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其中最早提出社会学意... 社会资本概念概述资本 ,本来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随着研究的深入,对资本的研究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学,而是拓展到了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 ,并与这些领域相联系 ,相关学科的学者提出了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等概念。其中最早提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资本概念的是法国社会学家皮埃尔·布迪厄。在他早期的论述中 ,资本表现为三种类型 :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他把社会资本定义为 :“实际或潜在资源的集合,这些资源与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所组成的持久网络有关,而且这些关系或多或少是制度化的”。而第一次明确使用了社会资本这一概念 ,并对其进行深入论述的是芝加哥大学社会学教授詹姆斯·科尔曼。他认为,“社会资本的定义由其功能而来,它不是某种单独的实体,而是具有各种形式的不同实体。其共同特征有两个:它们由构成社会结构的各个要素所组成;他们为结构内部的个人行动提供便利。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是生产性的,是否拥有社会资本,决定了人们是否可能实现某些既定目标”(科尔曼 ,1999)。从科尔曼以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中国 制度性社会资本 社会关系网络 农村流动劳动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视野下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成人教育思考
13
作者 张晓敏 包绍明 《成人教育》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12,共3页
城市中,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涌入,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自身生活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资本作为成人教育固有功能,为农村流动劳动力身心健康发展,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和... 城市中,农村流动劳动力的涌入,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的同时,自身生活发展也面临着诸多问题。社会资本理论的提出,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社会资本作为成人教育固有功能,为农村流动劳动力身心健康发展,较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和城市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农村流动劳动力 成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分析
14
作者 史一哲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35-136,共2页
本文使用明瑟方程,采用2006年对北京市外来劳动力所做的1%抽样调查资料,估算了流动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并做了简单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高于城镇人口教育收益率;在流动劳动力中,男性教育收益率高于女性;流动劳... 本文使用明瑟方程,采用2006年对北京市外来劳动力所做的1%抽样调查资料,估算了流动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并做了简单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高于城镇人口教育收益率;在流动劳动力中,男性教育收益率高于女性;流动劳动力教育收益率及其男女性别分别计算的劳动教育收益率,均高于此前针对农村地区劳动力的教育收益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劳动力 教育收益率 明瑟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贫”还是“患不均”?——收入水平、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因果效应
15
作者 王群勇 孙倩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5-103,共19页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 以往文献更多关注收入水平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忽略了收入分化及其网络效应。基于2011—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构建劳动力流动网络,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TERGM)与反事实模拟研究了区域收入水平与区域收入分化对劳动力流动网络的复杂影响。研究表明:劳动力患贫更患不均,劳动力流向高收入地区,同时从收入高分化地区流向相对平等的地区,收入分化对于劳动力流出的作用尤为显著,相比于提高地区收入水平,改善分化更有助于缓解流失。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存在异质性,高技能劳动力重视收入水平,倾向于流向高收入地区,对收入分化不敏感;而低技能劳动力不仅受收入水平影响,区域的收入分化水平对其具有更大的驱动作用。反事实模拟显示,若东北地区的基尼系数下降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22万人,流入增加约6万人;当人均收入提高一个标准差,则劳动力流出减少约12万人,流入增加约4万人。人均收入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更为复杂,如果没有基尼系数的改善,只有收入水平提高不一定改善劳动力流失的状况。结论揭示了收入与劳动力流动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劳动力流动网络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网络 收入效应 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 网络因果效应 反事实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兴化垛田为例
16
作者 马逸姣 张爱平 张无憾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90-202,共13页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 农业文化遗产兼具活态遗产属性与旅游利用价值,旅游发展不仅有利于遗产地农民生计改善,也为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提供了新的路径。劳动力流动关乎农业文化遗产活态传承与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流动分化研究有助于厘清旅游环境下劳动力迁移的发展与变化,对于建立遗产旅游地劳动力流动引导机制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入村入户调查以获取数据资料的基础上,依据劳动力流动经历和就业地点变化识别分化类型,刻画不同类型劳动力的群体特征与职业发展差异,并采用逻辑回归方法评估流动分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劳动力分化为留守、进城和回流3类,各类群体的人口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和地理区位有所不同,劳动力的职业选择和家庭生计发展也存在明显差异。留守劳动力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且兼业化趋势显现,生计发展的旅游参与特征愈发明显;进城劳动力多从事异地非农工作,其家庭生计以非农主导型为主;回流劳动力主要分布在农业和住宿餐饮业等,生计活动呈现旅游经营化倾向。劳动力流动分化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资本禀赋、地理区位和旅游发展等因素的综合影响,旅游带来的参与机会和福利待遇能够促进劳动力回流。遗产旅游地应在旅游发展模式、农业生产补偿、资本能力建设和遗产意识培育等方面进一步强化,以助力外出农民有序回流,并助推回流劳动力实现遗产保护导向的职业转型,促进生计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力流动 空间转移 就业选择 旅游发展 遗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网络的时空特征分析
17
作者 陈欣 孔倩 路兰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7-76,共10页
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及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从系统、节点及路径3个方面提取和分析了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Inter-provincial Labor Flow,ILF)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ILF网络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层次性和路径依赖... 为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及实现各区域协调发展,运用复杂网络理论,从系统、节点及路径3个方面提取和分析了中国省际劳动力流动(Inter-provincial Labor Flow,ILF)网络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ILF网络具有明显的集聚性、层次性和路径依赖性,以区域为中心的非均衡性流动逐步凸显。地区对劳动力的虹吸及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东部沿海仍是流入的核心方向,中西部部分地区出现劳动力回流,然规模较小,劳动力供给地重心则由中部向西部逐渐偏移。关键路径分析表明ILF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效应,劳动力流动存在地域临近偏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省际劳动力流动 集聚性 层次性 路径依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行动背后的社会网络力量:劳动力流动与乡村人居环境建设
18
作者 向栩 温涛 《统计与信息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5-128,共14页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 提升农村集体行动能力,是增强乡村公共治理水平、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进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内容。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参与意愿作为农村集体行动的重要表征,基于CRERFS2021调查数据实证考察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效果,并进一步挖掘社会网络在弥合集体行动困境中的作用。研究发现:第一,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第二,劳动力的非完全性流动通过重构社会关联模式和增强地缘网络依赖来提升留守成员的社会网络强度,是其促进农村集体行动的关键机制;第三,养老和教育制度环境改善,以及家庭农业生产规模缩小会削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第四,不同距离、时间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影响存在差异,具体而言,远距离、长期以及“县外长期”的劳动力流动对农村集体行动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表明,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增强农村集体行动能力,为现阶段中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治理现代化提供理论和经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农村集体行动 社会网络 劳动力流动 人居环境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研究
19
作者 赵宗胤 钱文荣 郭小琳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3-262,共10页
基于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实证检验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在低于拐点时户籍门槛的正向作用吸引劳动力流入,在超过拐... 基于劳动力流动决策模型,利用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城市落户门槛指数,实证检验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户籍门槛对劳动力流动产生先扬后抑的倒“U”型影响,在低于拐点时户籍门槛的正向作用吸引劳动力流入,在超过拐点时户籍门槛阻碍劳动力流入。上述结论在替换模型设定、引入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及多重稳健性检验后均保持稳健。进一步考察户籍门槛在个体与城市层面的异质性影响发现非农户籍身份、高技能水平、流动时间较短的劳动力对户籍门槛更为敏感,流向高工资水平、就业机会充裕地区的劳动力对流入地户籍门槛表现出更强的敏感性。据此,建议分层次、分阶段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同步推进相关领域的联动改革,加快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破除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融合的“隐性门槛”,引导劳动力更加自由有序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户籍门槛 劳动力流动 倒“U”型 户籍制度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潜能对流通产业转移的影响——劳动力流动的中介作用
20
作者 谢斯玮 《商业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31-34,共4页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市场潜能影响流通产业转移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逻辑框架的科学性。研究表明:市场潜能的增长使得流通产业转移概率显著增加;机制分析表明,...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观点建立市场潜能影响流通产业转移的逻辑框架,并基于2005-2022年我国31个省份(港澳台地区除外)的面板数据实证探讨逻辑框架的科学性。研究表明:市场潜能的增长使得流通产业转移概率显著增加;机制分析表明,市场潜能通过吸引劳动力流动能够有效促进流通产业转移。本文旨在为各地区培育市场潜能提供经验证据,并为地区吸引劳动力流入和打造流通产业承接比较优势提供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场潜能 流通产业转移 劳动力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