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李德波 靳万龙 +5 位作者 陈兆立 陈智豪 宋景慧 雷贤良 邓磊 车得福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43,871,共8页
基于通道几何尺寸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PCHE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高度显著影响PCHE的紧凑性、阻力与传热性能;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R_(e)=6000~14000),随着... 基于通道几何尺寸对印刷电路板换热器(PCHE)流动与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通道高度对翼型翅片PCHE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道高度显著影响PCHE的紧凑性、阻力与传热性能;在相同雷诺数条件下(R_(e)=6000~14000),随着通道高度H的减小(通道高度与横向节距之比H/S_(T)=0.12~0.60),范宁摩擦因子f先降低后升高,H/S T=0.24翼型翅片通道的f最低;H/S_(T)=0.24~0.60翼型翅片通道的柯尔本-j因子j几乎相同,H/S_(T)=0.12翼型翅片通道的j有所增加;j/f适合于评价不同高度翼型翅片通道的综合性能,以j/f作为综合性能评价指标时,H/S_(T)=0.24翼型翅片通道的综合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通道高度 翼型翅片 流动传热性能 综合性能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间冷系统空冷散热器翅片管束流动传热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67
2
作者 杨立军 贾思宁 +2 位作者 卜永东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2期50-57,9,共9页
空冷散热器为电站间接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研究空冷散热器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特性,对于电站间冷系统的优化设计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间接空冷系统空冷散热器常用翅片管束流动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计算获得了空冷散热... 空冷散热器为电站间接空冷系统的主要设备,研究空冷散热器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特性,对于电站间冷系统的优化设计与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对间接空冷系统空冷散热器常用翅片管束流动传热性能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通过计算获得了空冷散热器冷却空气流动阻力和平均对流换热系数随迎面风速的变化规律,拟合得到了摩擦因子与努赛尔特数随雷诺数的变化关系。利用对流换热的综合性能评价标准(performance evaluation criteria,PEC),即Nu/f1/3,对6种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随迎面风速增加,空气对流换热增强,压降增加,翅片管的对流换热系数随之升高,摩擦因子降低,但是换热系数的增加幅度小于压降的增加幅度。Forgo型翅片管束综合流动传热性能优于椭圆型管束。本文研究结果为电站间冷系统空冷散热器的选型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空冷系统 空冷散热器 翅片管束 流动传热性能 性能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形空冷凝汽器布局下直接空冷系统的流动传热性能 被引量:8
3
作者 王曼华 杨立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59-66,8,共8页
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会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研究不同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下空冷凝汽器性能,对于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空冷单元梯形阵列布局方式,通过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梯形阵列布局下空... 电站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会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热力性能。研究不同空冷单元布局方式下空冷凝汽器性能,对于直接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文中针对空冷单元梯形阵列布局方式,通过CFD方法,获得了不同梯形阵列布局下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得到了不同风速、风向下,空冷系统冷却空气流量和散热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现有矩形阵列布局下的空冷凝汽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前排迎风面空冷单元数量减少,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空冷凝汽器的流动传热性能,每列不同空冷单元数目布局模式有利于提高空冷凝汽器整体散热性能。风向对不同梯形阵列布局方式空冷凝汽器的热力性能产生不同的影响。梯形阵列空冷单元布局方式对空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研究,为直接空冷系统空冷单元布局优化设计提供了新的技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冷系统 凝汽器 梯形阵列 流动传热性能 风速和风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散热器开缝翅片管束外空气流动传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薇 杜小泽 杨立军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16年第3期452-455,共4页
在传统平直翅片上表面上开孔、开缝是有效强化翅片管空气侧传热的方法。通过对典型空冷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开缝翅片管束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系数随迎面风速变化规律,拟合得到了流动摩擦因子和努谢尔特数随雷诺数的无... 在传统平直翅片上表面上开孔、开缝是有效强化翅片管空气侧传热的方法。通过对典型空冷翅片管束的流动传热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得到开缝翅片管束的流动阻力和传热系数随迎面风速变化规律,拟合得到了流动摩擦因子和努谢尔特数随雷诺数的无因次关系式。结果表明:随着迎面风速加大,空气会对换热阻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换热性能的增加幅度高于压降的增加幅度。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散热器 开缝翅片管 流动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LNG在螺旋形微通道中的流动传热特性 被引量:3
5
作者 苏桐 刘滟钰 张咏鸥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1-67,共7页
由于液化天然气(LNG)稳定、安全、体积小,通常将天然气液化后进行运输。LNG汽化后才能使用或输入管道,因此换热器作为汽化LNG的关键部件而被广泛应用。换热器内部由大量微细通道组成。本文主要针对螺旋形微细通道内超临界LNG的流动情况... 由于液化天然气(LNG)稳定、安全、体积小,通常将天然气液化后进行运输。LNG汽化后才能使用或输入管道,因此换热器作为汽化LNG的关键部件而被广泛应用。换热器内部由大量微细通道组成。本文主要针对螺旋形微细通道内超临界LNG的流动情况进行分析,对比不同螺距螺旋形流道的流动换热性能,随着螺距的减小,换热性能提升而流动性能下降。与直流道相比,采用合适螺距的螺旋形流道可以显著提升换热性能而对流动性能的影响相对较小。通过计算不同质量通量、热流密度下螺旋形流道的流动换热性能,讨论了螺旋形流道中,能实现较好的流动换热性能的质量通量和热流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螺旋形流道 超临界LNG 流动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三角翼纵向涡翅片管换热器流动传热特性对比研究
6
作者 刘丹丹 吴学红 +3 位作者 张林 孟浩 吕彦力 李芳星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72-76,92,共6页
对三角翼圆形翅片管换热器、三角翼等径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和三角翼等周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性能分别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三角翼等周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最为均匀,换热效果最好;三角翼等周长... 对三角翼圆形翅片管换热器、三角翼等径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和三角翼等周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的流动传热性能分别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三角翼等周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温度场和速度场分布最为均匀,换热效果最好;三角翼等周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奴塞尔数(Nu)最大,比三角翼圆形翅片管换热器增大2.2%-6.1%,比三角翼等径长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增大6.5%-8.3%,比平翅片管换热器增大29.1%- 33.5%;从综合传热性能分析,三角翼纵向涡椭圆形翅片管换热器适合于中等及较大雷诺数(Re)工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翅片管换热器 三角翼纵向涡翅片 流动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性能的数值研究 被引量:28
7
作者 卜永东 杨立军 +1 位作者 杜小泽 杨勇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5期66-73,共8页
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其热力性能都受到环境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机组热负荷和操作条件下机组背压的变化规律,对于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优化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建立了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的计... 无论直接还是间接空冷系统,其热力性能都受到环境气象条件的显著影响。研究不同环境条件,不同机组热负荷和操作条件下机组背压的变化规律,对于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优化运行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该文建立了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运行性能的计算模型和数值方法,分别以典型直冷和间冷系统为例,通过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环境气象条件下,直冷系统空冷凝汽器空气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以及间冷系统空冷散热器空气流量和进口空气温度。以变工况数值计算为基础,分析了直接和间接空冷机组背压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随风速和风向发生显著变化,并随风速增加而降低,导致机组背压随风速增加而升高。对于间接空冷系统,其热力性能先随风速增加而降低,随后又增加,使机组背压呈现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电站空冷系统变工况性能的数值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空冷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站空冷系统 空冷凝汽器 空冷散热器 流动传热性能 背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翅片结构对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1
8
作者 屠琦琅 袁益超 胡晓红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615-4622,共8页
为了获得翅片结构对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翅片间距Pf和开缝高度Sh的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模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Re〈7200时,增大Pf会提高双向开缝翅片管换... 为了获得翅片结构对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传热与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对不同翅片间距Pf和开缝高度Sh的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模化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当Re〈7200时,增大Pf会提高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性能;当Re〉7200时,减小Pf会提高其传热性能,降低其阻力性能;随着Sh的增加,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性能先降低后提高,阻力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对于不同翅片结构的5种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Pf越大,综合流动传热性能越高,但实际换热面积会减小,需综合考虑;在Re=2734~6712范围内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数值模拟能较准确地反映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传热与阻力特性。研究成果可为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的结构与性能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开缝翅片管换热器 传热 数值模拟 模化试验 综合流动传热性能 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60MW SCAL型间接空冷塔夏季安全运行改造方案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蓝婧 刘康 +2 位作者 付文锋 李卫华 李姗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1,68,共8页
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夏季环境风对空冷塔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空冷塔流动传热性能最差时的环境风速.针对此环境风速下的空冷塔流场分布特点,在考虑周围厂房影响的基础上装设翅墙,对空冷塔进行安全运行改造,保障机... 利用Fluent软件中的多孔介质模型,分析了夏季环境风对空冷塔流动传热性能的影响,得到空冷塔流动传热性能最差时的环境风速.针对此环境风速下的空冷塔流场分布特点,在考虑周围厂房影响的基础上装设翅墙,对空冷塔进行安全运行改造,保障机组安全稳定运行.结果表明:当环境风速为12m/s时,空冷塔的流动传热性能最差;考虑厂房的影响后,空冷塔的通风质量流量和换热量沿周向分布的不均匀性进一步增大,其流动传热性能变差;加装翅墙后,空冷塔的穿堂风质量流量减少26.57%,通风质量流量和换热量分别增加24.55%和13.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空冷塔 环境风 厂房 翅墙 流动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翅片管束提高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效率 被引量:7
10
作者 崔超 赵允涛 +1 位作者 孔艳强 杨立军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63-367,共5页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单元"Λ"型布局和传统翅片结构使得冷却空气流过翅片管束时发生严重转向,从而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的流动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翅片管束,其翅片通道与基管椭圆长轴方向呈一定夹角,使翅片通道方...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凝汽器单元"Λ"型布局和传统翅片结构使得冷却空气流过翅片管束时发生严重转向,从而显著影响空冷凝汽器的流动传热性能。提出了一种新型翅片管束,其翅片通道与基管椭圆长轴方向呈一定夹角,使翅片通道方向与塔浮升力方向平行。通过CFD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获得了采用新型倾斜翅片管束的自然通风空冷凝汽器的空气流场和温度场,计算得到了不同环境风速下空冷凝汽器总换热量的变化规律,并与现有翅片管束的空冷凝汽器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倾斜翅片空冷凝汽器可以显著改善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热力性能,降低机组背压,提高空冷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通风直接空冷系统 空冷凝汽器 倾斜翅片 流动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ydraulic and thermal analysis of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 in the presence of nano-particles and twisted tape:An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study
11
作者 Ali QASEMIAN Faranak MORADI +2 位作者 Amin KARAMATI Ali KESHAVARZ Amin SHAKER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404-3417,共14页
In the present study,hydraulic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nano-fluid(ATNF) inside a tube with a twisted tap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and pressure drop of transmission... In the present study,hydraulic and thermal behavior of an automatic transmission nano-fluid(ATNF) inside a tube with a twisted tape has been investigated.The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and pressure drop of transmission oil for each of case of using twisted tape and nano-particles were also examined separately and compared with each other.The Cu O nano-particles were used to prepare the ATNF.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Reynolds numbers and different mass fractions of nano-particle were investigat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pplying nano-particles and twisted tape simultaneously increases both the pressure drop and Nusselt number,on average by about 53% and 76%,respectively.By using a parameter,namely thermal performance index η,the effect of increasing heat transfer and pressure drop was studied simultaneously.The heat transfer improvement predominates the pressure drop increment in all cases.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highest thermal performance of 1.9 was obtained at Re=634 and Φ=2%.Furthermore,regarding the increment of the Nu number,it was shown that the use of twisted tapes individually could increase the average Nu number by 41%,while the max increment arising from individual use of 2% nano-particles is 13%,so using twisted tape is a more effective-technique for this case stud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atic transmission fluid(ATF) NANOFLUID twisted tape heat transfer thermal performan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