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临界碳氢燃料流动不稳定的频域分析与数值模拟
1
作者 靳一超 吴坤 +1 位作者 陆阳 范学军 《推进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5-173,共9页
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动失稳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热防护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研究超临界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中的流动不稳定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及流体物性近似,发展了高效的一维瞬态模拟方法;同时,基于小扰动假设,进一步提出了用... 再生冷却通道中的流动失稳是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动机热防护技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为研究超临界碳氢燃料在冷却通道中的流动不稳定特性,基于有限体积法及流体物性近似,发展了高效的一维瞬态模拟方法;同时,基于小扰动假设,进一步提出了用于预测稳定行为的频域分析方法。通过相关实验,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基于时域和频域方法的综合分析,沿内特征曲线讨论了主要失稳类型,重点分析了受密度波及Ledinegg不稳定共同影响的复合不稳定性。随后,进一步分析了工作压力和入口温度对稳定特性的耦合影响,并基于N_(tpc)-N_(spc)空间划分了稳定区域。研究发现,复合不稳定、Ledinegg不稳定以及密度波不稳定,随入口温度升高而相继消失。Ledinegg不稳定及密度波不稳定的稳定边界在N_(tpc)-N_(spc)空间具有高度相似性,而复合不稳定性的区域在较高的压力下略有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冷却 热防护 碳氢燃料 超临界流体 流动不稳定 瞬态模拟 频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内部流动不稳定性数值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王健儒 何国强 +1 位作者 李强 晁侃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5-100,共6页
采用大涡模拟技术,针对某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开展了发动机燃面退移0mm,160mm和280mm三个时刻下发动机燃烧室内部流动不稳定现象的数值分析,获得了三个典型时刻燃烧室内压强可能的振荡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点火初期燃烧室内流... 采用大涡模拟技术,针对某分段式固体火箭发动机开展了发动机燃面退移0mm,160mm和280mm三个时刻下发动机燃烧室内部流动不稳定现象的数值分析,获得了三个典型时刻燃烧室内压强可能的振荡特性。计算结果表明,在发动机点火初期燃烧室内流动不稳定性主要由表面涡脱落导致;随着燃面的退移,端面限燃层暴露在燃气中,由于端面包覆结构残余的影响,燃烧室内流动不稳定性主要由障碍涡脱落决定,且与点火初期相比,压强振荡的频率逐步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段发动机 大涡模拟 流动不稳定 涡脱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水在垂直管内换热及流动不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张震 杨星团 姜培学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11-2016,共6页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建的250 MWt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中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为亚临界水,由于反应堆能提供750℃的高温氦气,二回路水可提高到超临界压力和温度,采用多堆带一机方案可与超临界蒸汽透平机组匹配,因... 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在建的250 MWt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HTR-PM)中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为亚临界水,由于反应堆能提供750℃的高温氦气,二回路水可提高到超临界压力和温度,采用多堆带一机方案可与超临界蒸汽透平机组匹配,因此研究超临界水在管内的流动、传热以及流动不稳定现象非常重要。本文通过使用RNGk-ε模型耦合强化壁面函数,发现模拟结果与Yamagata等的实验数据符合较好。基于此模型,分析了超临界流体流动时换热系数的变化规律,并采用瞬态计算方法,线性增大加热功率,分析了流动不稳定现象,发现流体一旦进入不稳定区,进出口流量的波动非常严重,甚至出现倒流,应尽可能避免此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蒸汽发生器 超临界流体传热 流动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矩形窄缝通道低压低流速流动不稳定起始点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俊峰 黄彦平 王艳林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998-2002,共5页
针对截面为40mm×3mm的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在低压低流速条件下,对其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观察到了OFI出现时通道内对应的汽泡以及流型分布等微观特征;基于可视化观察结果,定性分析了OFI出现的内在机理;获得... 针对截面为40mm×3mm的竖直矩形窄缝通道,在低压低流速条件下,对其流动不稳定起始点(OFI)进行了可视化实验研究。观察到了OFI出现时通道内对应的汽泡以及流型分布等微观特征;基于可视化观察结果,定性分析了OFI出现的内在机理;获得了主要热工水力参数对OFI的影响规律;采用本实验获得的数据,对现有的OFI预测关系式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以饱和点参数为变量得到的关系式基本都能与本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窄缝通道 流动不稳定起始点 低压 低流速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内流动不稳定起始点特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广展 孙中宁 +1 位作者 孟现珂 张小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3-456,共4页
针对多孔介质内流动不稳定起始点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热流密度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弱;入口过冷度对系统的稳定性影响呈非单调性变化。对实验数据进行回归处理,提出了含内热源多孔介质内不稳定起始点的计算公式。
关键词 内热源 多孔介质 流动不稳定 流动不稳定起始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反馈对并联双通道自然循环系统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6
作者 周铃岚 张虹 黄善仿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57-563,共7页
将热工水力系统分析程序RELAP5与三维物理瞬态输运程序TDOT-T采用并行方式耦合,对并联双通道自然循环系统内核热耦合不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不稳定边界。分别以燃料时间常数差异较大的板型元件及棒型元件为对象,讨论了核反馈对系... 将热工水力系统分析程序RELAP5与三维物理瞬态输运程序TDOT-T采用并行方式耦合,对并联双通道自然循环系统内核热耦合不稳定性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不稳定边界。分别以燃料时间常数差异较大的板型元件及棒型元件为对象,讨论了核反馈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对于板型元件,核反馈作用对低含汽率区的第1类密度波振荡(DWO)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高含汽率区的第2类DWO基本无影响。对于棒型元件,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核反馈对系统稳定性几乎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反馈 自然循环系统 流动不稳定 RELAP5 TDO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插物对低压自然循环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程俊 曹夏昕 +1 位作者 于德海 韩晋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25-529,共5页
为了抑制低压自然循环系统内产生因闪蒸诱发的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本文采用在上升段内设置内插物的方法。从诱发闪蒸的角度出发,使汽泡持续在插入物上产生,抑制甚至消除系统流动不稳定性。分析内插物位置及插入深度对不同运行工况下低... 为了抑制低压自然循环系统内产生因闪蒸诱发的两相流动不稳定现象,本文采用在上升段内设置内插物的方法。从诱发闪蒸的角度出发,使汽泡持续在插入物上产生,抑制甚至消除系统流动不稳定性。分析内插物位置及插入深度对不同运行工况下低压自然循环系统内流动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系统处于流动不稳定状态时,将内插物插入至管壁处可以消除流动不稳定性,并提升系统的循环流量,循环流量最大提升10%;当系统流动处于稳定状态时,也不会因插入物的存在对系统的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实验结果将为后续研究闪蒸诱发的两相流动不稳定过程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压 闪蒸 两相流 自然循环 非能动 插入物 流型 流动不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力集中效应对熔体挤出流动不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赵贝 王宁 +2 位作者 张娜 慕晶霞 吴其晔 《合成树脂及塑料》 EI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2-76,共5页
用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其共混物在较宽速率范围内的流变行为,通过分析流场中应力集中效应与不稳定流动的关系,从而控制不稳定流动现象。结果表明:挤出物在口模入口处的应力集中占总压力的15%以上时,... 用双毛细管流变仪研究了线型低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及其共混物在较宽速率范围内的流变行为,通过分析流场中应力集中效应与不稳定流动的关系,从而控制不稳定流动现象。结果表明:挤出物在口模入口处的应力集中占总压力的15%以上时,一般导致毛细管人口压力降的无规振荡及挤出物的整体无规则波动和破裂;整条毛细管上的挤出压力发生振荡,挤出物外观发生光滑段和粗糙段交替出现的有规畸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型低密度聚乙烯 低密度聚乙烯 应力集中 压力振荡 不稳定流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注水过程流动不稳定现象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9
作者 杜政瑀 佟立丽 +2 位作者 曹学武 王小吉 侯丽强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2-139,共8页
重力驱动注水过程中由于流量较小以及蒸汽的积聚可能导致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核反应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搭建了重力注水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蒸汽出口形阻、高位储水箱水位和加热棒初始温度下流动不... 重力驱动注水过程中由于流量较小以及蒸汽的积聚可能导致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对核反应堆安全运行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搭建了重力注水模拟实验装置,研究了不同蒸汽出口形阻、高位储水箱水位和加热棒初始温度下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重力驱动注水过程流动不稳定现象包含冷却水初次注入阶段、注入水逐出阶段和冷却水再注入阶段等。在一定冷却水初始温度、冷却水入口形阻以及系统压力下,蒸汽排出速度以及实验本体内筒顶部的聚集情况取决于蒸汽出口形阻,减小蒸汽出口形阻可加快蒸汽排放速度,压力峰峰值降低、振荡周期变长,有利于系统稳定;提高高位储水箱水位加快了冷却水注入速率,增加了加热棒被淹没率,降低了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次数和持续时间;随加热棒初始温度的升高,冷却水流量出现了波动向停滞的转变,流动不稳定现象发生的次数增加且持续时间加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注水 流动不稳定现象 注入水逐出 压力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流蒸汽发生器分组运行对流动不稳定的影响
10
作者 郝承明 刘新凯 +2 位作者 彭敏俊 夏庚磊 刘建阁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466-1471,共6页
一体化压水堆通常采用多个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在特定运行条件下,OTSG二次侧会出现流动不稳定现象,如何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是保证OTSG安全、稳定运行的难题。由于OTSG的流动不稳定出现在一定的运行区域,在低负荷时可采用OTSG分... 一体化压水堆通常采用多个直流蒸汽发生器(OTSG),在特定运行条件下,OTSG二次侧会出现流动不稳定现象,如何避免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发生是保证OTSG安全、稳定运行的难题。由于OTSG的流动不稳定出现在一定的运行区域,在低负荷时可采用OTSG分组方式运行,以保证运行的OTSG不发生流动不稳定现象。本工作采用RELAP5/MOD3.4程序对系统的运行特性进行分析,在讨论分组运行避开流动不稳定现象的同时,对OTSG分组运行模式在一体化压水堆核动力装置快速变负荷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特性研究。结果表明,OTSG分组运行方案可有效地避开流动不稳定区间,保证一体化压水堆核动力装置低负荷工况稳定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流蒸汽发生器 分组运行 流动不稳定 快速变负荷 RELAP5/MOD3.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不稳定流动及流致噪声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华 李琛琦 +3 位作者 于子峰 郭超 古自强 董亮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27-33,共7页
为了提高船用离心泵性能和振动噪声控制目标,从而优化舰船隐蔽巡航能力,本文搭建离心泵试验台,对不同工况下泵的性能、压力脉动和流动噪声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数值算法的准确性,结合CFD-FEM方法对船用泵内剪应... 为了提高船用离心泵性能和振动噪声控制目标,从而优化舰船隐蔽巡航能力,本文搭建离心泵试验台,对不同工况下泵的性能、压力脉动和流动噪声进行测量分析,通过对比试验和数值计算结果验证数值算法的准确性,结合CFD-FEM方法对船用泵内剪应力、湍动能、压力脉动和流阻及流致噪声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叶片出口处壁面剪应力和湍动能较大,在叶片出口处1/3区域内摩擦阻力更大,压力脉动在叶频及其倍频处有明显峰值,呈现出明显地离散特征。内场噪声在整个频率带内表现为宽频特征,并且当频率增加,声压降低。在1000 Hz以内频段声压级能量较高,在叶片频率(241.7 Hz)及其倍频处能观察到特征峰值。总声压级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船用泵 不稳定流动 内场噪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化条件下离心泵泵腔内不稳定流动数值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司乔瑞 袁寿其 +2 位作者 李晓俊 袁建平 卢加兴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4-90,共7页
为研究不同空化发展阶段离心泵泵腔内的流动情况及其对叶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泵腔区域的拓扑块生成和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在充分考虑近壁区网格质量的基础上,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对设计工况下某离心泵进行... 为研究不同空化发展阶段离心泵泵腔内的流动情况及其对叶轮的影响,提出了一种泵腔区域的拓扑块生成和结构化网格划分方法。在充分考虑近壁区网格质量的基础上,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和Rayleigh-Plesset空化模型对设计工况下某离心泵进行了全流场空化数值模拟,并计算了3种有效汽蚀余量下泵腔内的非定常流动情况及其对叶轮的作用力。结果表明:空化造成泵腔内压力脉动的幅值增大,由于前口环的存在,其前泵腔内的压力脉动幅值大于后泵腔;空化的加剧造成泵腔内宽频脉动的增加,以轴频最为明显;空化的加剧不仅影响泵腔内的流态,同时也增大了设计工况下作用于叶轮上的径向力和轴向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空化 泵腔 不稳定流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在管道系统中不稳定流动的分析 被引量:33
13
作者 李长俊 曾自强 江茂泽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54-59,共6页
天然气在管网中不稳定流动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并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有效的分析,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数值法有特征线法、显示法和隐式有隐差分法等。与隐式法相比,特征线法和其它显示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用它们能对各种边界条件进行显示... 天然气在管网中不稳定流动问题可以采用各种数值解法并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有效的分析,目前最广泛采用的数值法有特征线法、显示法和隐式有隐差分法等。与隐式法相比,特征线法和其它显示法的主要优点在于用它们能对各种边界条件进行显示处理,并只需较小的计算机存贮容量,但其时间步长和管段步长的比值要受到一定稳定条件的限制,这使得时间步长只能取得很小,如果分析过程较长时,就需消耗很长的计算时间。而隐式法的优点在于用它能采用较长的时间步长,并能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这就相应地减少了计算次数,但不足在于当分析的管网较大时,由于每一步要求解大型的非线性方程组,因此需要较多的计算机容量和花费较长的计算时间。为了克服这些方法的缺点,文章通过揉合特征线法和隐式法,提出了一种综合法,由此研制出的软件包克服了上述不足,并对四川几条管网系统进行了模拟,其计算结果与测量数据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不稳定流动 动态分析 管道系统 管道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离心泵内部不稳定流动的PIV测试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任芸 吴登昊 +1 位作者 刘厚林 蒋兰芳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1,共6页
以一台比转数为74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外特性试验发现当流量约低于18 m3/h后,泵的扬程随流量变化非常小,然后采用PIV技术探索了该扬程曲线下叶轮流道内不稳定流动涡的发生、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流动在0.6QBEP工况开... 以一台比转数为74的离心泵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外特性试验发现当流量约低于18 m3/h后,泵的扬程随流量变化非常小,然后采用PIV技术探索了该扬程曲线下叶轮流道内不稳定流动涡的发生、发展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不稳定流动在0.6QBEP工况开始产生,直到0.4QBEP工况得到发展,最后在0.1QBEP时几乎扩展到整个叶轮流道;叶轮旋转过程中,靠近蜗壳隔舌处的叶轮流道内流动最不稳定,也是最先出现分离涡的流道;随着流量的降低,附着于叶片工作面的分离涡逐渐增多、汇聚,不断发展的漩涡向流道出口移动的同时,也偏向于流道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心泵 不稳定流动 外特性 分离涡PIV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IP电磁泵三维瞬态特性与不稳定流动机理 被引量:8
15
作者 赵睿杰 苗衡 +2 位作者 张德胜 黄俊 高雄发 《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841-847,共7页
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软件,建立ALIP电磁泵三维瞬态磁流耦合模型.通过整体式外定子ALIP电磁泵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离式外定子ALIP电磁泵模型,观察到类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 采用基于有限元法的COMSOL软件,建立ALIP电磁泵三维瞬态磁流耦合模型.通过整体式外定子ALIP电磁泵模型的模拟结果与前人试验数据的对比,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建立分离式外定子ALIP电磁泵模型,观察到类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的演化过程.周向面(φ-z)上逆向流和涡总是出现在2个定子间空气对应的流道区域,后期在空气对应的涡流区域后方出现类似波浪的流体摆动;子午面(r-z)上不稳定流动最先在外管壁处出现.最后,从力平衡角度分析类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的形成机理.研究表明,分离式定子结构使磁场和洛伦兹力在周向和径向上分布不均,进而影响流场分布,最终导致不稳定流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IP 磁流体动力学 不稳定流动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挤出对聚合物不稳定流动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彭响方 瞿金平 文生平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22-23,25,共3页
与稳态挤出相比,在振动力场作用下毛细管动态挤出聚合物熔体时,发生不稳定流动的临界流率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条件下挤出聚合物能有效地改善挤出时的不稳定流动现象,从而提高挤出时产量和质量,为聚合物的成型加工带来巨大... 与稳态挤出相比,在振动力场作用下毛细管动态挤出聚合物熔体时,发生不稳定流动的临界流率得到提高。研究结果表明,振动条件下挤出聚合物能有效地改善挤出时的不稳定流动现象,从而提高挤出时产量和质量,为聚合物的成型加工带来巨大的益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 挤出 熔体破裂 高聚物 不稳定流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中聚合物熔体不稳定流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晓媛 王港 黄锐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58-62,共5页
概述了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挤出中典型的不稳定流动现象和不稳定流动的分类,分别叙述了支化聚乙烯型熔体破裂和线型聚乙烯型鲨鱼皮破裂、粘-滑破裂、波动破裂,以及其它异常流动行为的理论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口模尺寸、温度、添加剂、分子... 概述了聚合物熔体在毛细管挤出中典型的不稳定流动现象和不稳定流动的分类,分别叙述了支化聚乙烯型熔体破裂和线型聚乙烯型鲨鱼皮破裂、粘-滑破裂、波动破裂,以及其它异常流动行为的理论研究进展,并讨论了口模尺寸、温度、添加剂、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等因素对不稳定流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 聚合物熔体 不稳定流动 研究进展 毛细管挤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内不稳定流动与现场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唐贵 孟英峰 +1 位作者 王存新 舒梅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5-77,共3页
气体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改变将引起井内气体的不稳定流动,这种现象在用气体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尤为明显,这些情况用常规气体钻井稳定流动理论不能准确模拟。通过对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的分析,还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的动态地层评价,因此... 气体钻井过程中钻进参数的改变将引起井内气体的不稳定流动,这种现象在用气体钻井方式打开产层时尤为明显,这些情况用常规气体钻井稳定流动理论不能准确模拟。通过对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的分析,还可以实现钻井过程中的动态地层评价,因此,井内气体不稳定流动也是欠平衡钻井随钻试井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可压缩流体不稳定流动理论,文章建立了气体钻井过程中井内瞬态流动的数学模型并提出了模型的数值解法。针对井内水动力体系的复杂特点,文章讨论了定解条件的确定方法。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伊朗 TBK-14 井,对开启压风机和增大压风机排量两种情况进行了分析,与现场试验对比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井内的实际情况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过程 现场试验 欠平衡钻井 不稳定流动 试井理论 随钻 钻井方式 内气 气体 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聚物熔体挤出不稳定流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9
作者 慕晶霞 王新 +1 位作者 魏琦 吴其晔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52,共4页
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熔体挤出不稳定流动现象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阐述了关于形成鲨鱼皮和压力振荡及其他挤出不稳定流动的相关机理,并总结了抑制挤出不稳定现象所采取的措施。
关键词 高聚物熔体 不稳定流动 挤出 鲨鱼皮 压力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挤出机口模中聚合物不稳定流动的模拟 被引量:5
20
作者 周秀民 李晓林 吴大鸣 《塑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3-85,64,共4页
对挤出机口模流道中高聚物的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引用高聚物黏弹性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高聚物在挤出机机头口模中流动的数学模型。用MathCA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机头压力、材料的松弛时间以及口模流道的几何尺寸对高... 对挤出机口模流道中高聚物的流动情况进行了分析。引用高聚物黏弹性流体本构方程,建立了高聚物在挤出机机头口模中流动的数学模型。用MathCA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机头压力、材料的松弛时间以及口模流道的几何尺寸对高聚物在机头中应力张量的变化影响较大,适当调整口模流道尺寸会有利于高聚物的稳定挤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模 挤出机 高聚物 流道 机头 聚合物 不稳定流动 应力张量 黏弹性流体 松弛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