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流动不均匀性对核电机组再热器换热的影响
1
作者 鹿纯彬 邢天阳 +1 位作者 朱小良 胥建群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696-1703,共8页
再热器是核电机组中用于提高汽轮机功率并减少零部件腐蚀的关键设备,其壳程蒸汽轴向流动不均匀性对机组效率与安全有重要影响。对此,首先建立再热器的一维分布数值与仿真模型,进行不同工况的稳态验证与流量阶跃动态准确性验证。考虑到... 再热器是核电机组中用于提高汽轮机功率并减少零部件腐蚀的关键设备,其壳程蒸汽轴向流动不均匀性对机组效率与安全有重要影响。对此,首先建立再热器的一维分布数值与仿真模型,进行不同工况的稳态验证与流量阶跃动态准确性验证。考虑到再热器内循环蒸汽分布沿管长方向有较强的流动不均匀性,对不同流量偏差系数下再热器管内外蒸汽的流动与换热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额定工况下,循环蒸汽出口温度的变化与流量分布成反比,随着流量偏差系数增大,温度分布越不均匀;各管段再热蒸汽出口焓值与干度受到的影响较小,同时流量偏差系数越大,再热管束出口出现过冷现象的概率下降;设备低功率运行导致再热管束出口更易出现过冷现象,流动不均匀性的影响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热器 流动不均匀性 一维分布 温度 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缸柴油机冷却水腔流动不均匀性的仿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杜巍 包文华 刘福水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76-480,共5页
以多缸柴油机的冷却水腔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软件对直列3、4、5、6缸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冷却水套进出水口在曲轴同一端的直列柴油机,从距离入口最近的缸到远离入口的最后一缸,各缸水套间通道压力逐渐降低,各... 以多缸柴油机的冷却水腔为研究对象,使用Fluent软件对直列3、4、5、6缸柴油机冷却系统的流场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冷却水套进出水口在曲轴同一端的直列柴油机,从距离入口最近的缸到远离入口的最后一缸,各缸水套间通道压力逐渐降低,各缸缸盖进口和出口压力逐渐增加,各缸缸盖的流量逐渐降低.在相同入口流量条件下,随着发动机气缸数增加,总进口和总出口的压差逐渐降低,整个冷却水套的流动阻力减小,各缸缸盖进出口压差的平均值逐渐减小,发动机各缸盖中最大流量和最小流量之间的差值增加,发动机各缸缸盖流量的不均匀度大幅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缸柴油机 冷却水腔 流动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行管超临界流体流动不均匀特性试验研究
3
作者 彭宇 程乐鸣 +3 位作者 张维国 王勤辉 方梦祥 骆仲泱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64,共7页
为了解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中悬吊屏平行管束内工质流动不均匀性,基于流体模化理论,设计超临界工质平行管束试验系统,以R-134a模化超临界水蒸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在工质质量流率500~700 kg/(m^2·s),入口温度503~543 K,... 为了解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炉膛中悬吊屏平行管束内工质流动不均匀性,基于流体模化理论,设计超临界工质平行管束试验系统,以R-134a模化超临界水蒸气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在工质质量流率500~700 kg/(m^2·s),入口温度503~543 K,入口压力4.0~4.3 MPa,CFB颗粒浓度3.9~15.0 kg/m^3下进行,研究了上述参数对平行管束中工质流动不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工质在管束内流动不均匀性的主要因素包括管外的换热特性、管内的换热特性和管内压降;工质入口温度增加,其在平行管束内的流动不均匀性降低;当工质入口压力高于其临界压力时,入口压力变化对工质整体流动不均匀性影响较小;工质质量流率增加,其流动不均匀性增加;管束外侧颗粒浓度增加,工质流动不均匀性增强;试验条件下,平行管束两侧流动不均系数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 CFB锅炉 悬吊屏 平行管束 流体模化理论 流动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立式散热舱冷却空气侧流动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郭震 刘震涛 傅佳宏 《机电工程》 CAS 2016年第3期298-302,356,共6页
针对独立式散热舱与传统轴向散热舱在布置形式、风扇与多个散热器之间的匹配关系、散热舱内部流场分布等都方面差异很大的问题,开发了独立式散热舱模拟试验系统,对具有不同散热器安装倾角和安装位置的独立式散热舱进行了试验,利用测压... 针对独立式散热舱与传统轴向散热舱在布置形式、风扇与多个散热器之间的匹配关系、散热舱内部流场分布等都方面差异很大的问题,开发了独立式散热舱模拟试验系统,对具有不同散热器安装倾角和安装位置的独立式散热舱进行了试验,利用测压管、叶轮风速仪等测量了不同工况下散热舱流动阻力、散热器表面风速分布等流动特性,计算分析了风速分布相对不均匀性系数及散热舱匹配特性曲线。研究结果表明,散热器倾角在30°以内时,随着角度增大,散热器流动阻力减小,表面风速分布更不均匀;散热器由对置布置改为垂直布置时,散热器流动阻力增大,表面风速分布更不均匀;风扇与散热舱的匹配区域为风扇压升小、气体流量大的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立式散热舱 安装角度 安装位置 流动阻力 流动不均匀性 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内周向不均匀流动对超临界锅炉膜式水冷壁温度分布的影响及简化计算 被引量:7
5
作者 李舟航 唐国力 +2 位作者 吴玉新 张海 吕俊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53-1160,共8页
对于半周受热的超临界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内工质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周向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匀性。文中选取SST k-ω湍流模型,在使用实验数据校验了模型后,对半周受热的鳍片管内超临界水的换热和通过管壁的导热进行耦合计算。计算结果... 对于半周受热的超临界锅炉膜式水冷壁,管内工质温度和对流换热系数的周向分布具有较强的不均匀性。文中选取SST k-ω湍流模型,在使用实验数据校验了模型后,对半周受热的鳍片管内超临界水的换热和通过管壁的导热进行耦合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在拟临界区外,工质温度和换热系数的周向不均匀性对壁温分布的影响很明显;在拟临界区内,周向不均匀性的影响则可忽略。采用周向均匀假设进行简化计算时,换热系数应该选取向火侧中点处的值,这样能保证在拟临界区内、外都能准确地预测向火侧的温度场以及危险点的位置和温度。此外,结果还表明可以使用基于全周加热实验数据得到的换热关联式和水动力计算标准JB/Z201-83来预测危险点的壁温,计算偏差在±10K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锅炉 膜式水冷壁 流动周向不均匀 壁温分布 危险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分离器并联布置的双水冷柱炉膛循环流化床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帅大平 吕清刚 +2 位作者 王小芳 宋维健 孙运凯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3-728,共6页
针对新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六分离器并联布置的双水冷柱炉膛循环流化床进行冷态实验研究,考察其炉膛内颗粒浓度分布和各循环回路间气固流动不均匀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炉膛内颗粒浓度轴向分布规律与矩形单炉膛循环流化床一致... 针对新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型——六分离器并联布置的双水冷柱炉膛循环流化床进行冷态实验研究,考察其炉膛内颗粒浓度分布和各循环回路间气固流动不均匀特性。实验结果表明,炉膛内颗粒浓度轴向分布规律与矩形单炉膛循环流化床一致,呈下浓上稀的分布。在所示的分离器布置结构下,6个循环回路间存在明显的气固流动不均匀现象,且不均匀性主要存在于炉膛同一侧的3个回路间,循环流率、炉膛底部颗粒浓度和炉膛出口附近颗粒浓度都呈现"中间低两端高"的分布特点。循环流率分布不均匀性随表观气速的增大而增强,受静止床高的影响很小。炉膛中布置双水冷柱对六分离器并联布置循环流化床系统的气固流动不均匀性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水冷柱 六分离器 循环流化床 流动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淹没植物明渠近床面区紊流特征高度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闫静 陈扬 +1 位作者 戴坤 张明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8-33,共6页
为研究含淹没植物明渠紊流统计参数垂向分布突变位置、理论床面和渗透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含淹没刚性植物明渠水流试验,使用圆柱铝棒模拟刚性植物,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速仪(LDV)测量流场,对由纵向流速、雷诺应力、局部阻力系数分布确定的特... 为研究含淹没植物明渠紊流统计参数垂向分布突变位置、理论床面和渗透高度的关系,进行了含淹没刚性植物明渠水流试验,使用圆柱铝棒模拟刚性植物,采用激光多普勒流速仪(LDV)测量流场,对由纵向流速、雷诺应力、局部阻力系数分布确定的特征高度和渗透高度进行研究,比较各类紊流特征高度的相对位置,分析植物密度与淹没度对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植物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近床面区流速沿垂向保持常数,雷诺应力梯度较小,一定高度处分布规律发生明显变化,能够较容易地确定流速梯度和雷诺应力梯度突变位置,淹没度对由3种方法确定的特征高度影响不明显;各种方法确定的特征高度中,雷诺应力特征高度与渗透高度更加接近;渗透高度随植物密度与淹没度的增大而增大;渗透高度与理论床面高度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淹没植物明渠 流动不均匀性 紊流特征高度 渗透高度 理论床面高度 试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望男 许子瑞 +4 位作者 马文贺 林军 邓全文 王雪超 马挺 《动力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154-1160,共7页
为探究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不均匀性,建立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用于天然气流动特性预测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单通道的流动特性获得多孔介质模型参数,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大尺度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场... 为探究天然气用印刷电路板换热器的流动不均匀性,建立了印刷电路板换热器多孔介质模型,并分析了该模型用于天然气流动特性预测的可行性。首先根据单通道的流动特性获得多孔介质模型参数,然后使用该模型对大尺度的印刷电路板换热器流场特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在层流(雷诺数Re≤1200)范围内,多孔介质模型能很好地预测实际模型的压力场和流动不均匀性,误差基本在5%以内;当Re=10000和通道数n=8时,增大通道长度有利于提高多孔介质模型预测实际模型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印刷电路板换热器 多孔介质模型 流动不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换热器入口段结构优化设计 被引量:7
9
作者 周思杭 彭翔 《机电工程》 CAS 2017年第12期1427-1431,共5页
针对换热器内部流动不均匀性、换热性能恶化的问题,对换热器的封头和导流片等入口段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换热器入口段结构与流动不均匀性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封头内部流动进行了CFD仿真分析,确定了导流片倾斜角、高度比等结构... 针对换热器内部流动不均匀性、换热性能恶化的问题,对换热器的封头和导流片等入口段结构设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换热器入口段结构与流动不均匀性的关联分析方法。通过对封头内部流动进行了CFD仿真分析,确定了导流片倾斜角、高度比等结构参数对流动不均匀性、换热损失的影响,建立了封头结构参数、导流片结构参数与换热效率间的关联模型。最后以换热损失最小为设计目标,进行了传统封头、二次型封头、改进二次型封头这3种形式入口段结构的参数优化设计。研究结果表明:改进二次型封头的内部流动不均匀性最小、换热效率最高,是换热器最佳入口段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换热器 封头 流动不均匀性 导流片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