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底物流加策略对发酵法生产1,3-丙二醇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程可可 孙燕 +1 位作者 刘卫斌 刘德华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5,共5页
研究了以甘油为底物 ,由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生产 1 ,3 丙二醇的流加发酵中底物的不同流加策略 (如甘油反馈连续流加、脉冲流加、恒速流加、甘油 碱耦合流加、改进的甘油 碱耦合流加 )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改进... 研究了以甘油为底物 ,由克雷伯氏菌 (Klebsiellapneumoniae)生产 1 ,3 丙二醇的流加发酵中底物的不同流加策略 (如甘油反馈连续流加、脉冲流加、恒速流加、甘油 碱耦合流加、改进的甘油 碱耦合流加 )对发酵的影响。研究表明 ,采用改进的甘油 碱耦合流加策略 ,即甘油 碱耦合流加同甘油恒速流加相结合的流加策略 ,能够有效地控制发酵体系中甘油浓度 ,当发酵进行至 5 0h时 ,1 ,3 丙二醇浓度可达 5 4g/L ,生产强度为 1 0 8g/(L·h) ,明显优于其他流加策略下 1 ,3 丙二醇的发酵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法生产 1 3-丙二醇 克雷伯氏菌 发酵 甘油-碱耦合流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产木聚糖酶的动力学及流加策略 被引量:2
2
作者 江学斌 林健聪 梁世中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5-119,124,共6页
为优化发酵工艺,通过单罐恒化培养对组成型毕赤酵母X-33产木聚糖酶XYL1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比生长速率与菌体生产率和产物生产率的关系.基于动力学研究,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分段控制工艺表达XYL1.结果表明:比生长速率与葡... 为优化发酵工艺,通过单罐恒化培养对组成型毕赤酵母X-33产木聚糖酶XYL1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比生长速率与菌体生产率和产物生产率的关系.基于动力学研究,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分段控制工艺表达XYL1.结果表明:比生长速率与葡萄糖浓度的关系基本符合Monod方程,最大比生长速率为0.35 h-1,饱和常数为0.38 g/L;当比生长速率介于0.024~0.212之间时,XYL1生成动力学模型可用一元二次方程描述;比底物消耗速率与比生长速率呈线性关系;最佳稀释速率为0.316 h-1,实验预测的最大菌体生产率为7.509 g/(L·h);当产物生产率最大时,比生长速率达0.156 h-1;最终发酵菌湿重达(415±12)g/L,酶活达(2788±85)IU/mL,实现了XYL1的高效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成型毕赤酵母 木聚糖酶 发酵动力学 流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源平衡流加策略提高重组大肠杆菌表达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产率 被引量:2
3
作者 宋建民 何凯红 +1 位作者 孙爱友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3-166,共4页
设计了基于碳氮源平衡的底物流加策略,研究其对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与表达目的蛋白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影响。在菌体生长的不同时期流加不同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mC/mN)的营养源,实现碳氮源的实时平衡流加,有效地避免了... 设计了基于碳氮源平衡的底物流加策略,研究其对重组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生长与表达目的蛋白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的影响。在菌体生长的不同时期流加不同碳源与氮源的质量比(mC/mN)的营养源,实现碳氮源的实时平衡流加,有效地避免了乙酸的积累,获得了高密度的菌体(最大菌体密度可达57.6 g/L)和高表达的融合蛋白(产率可达46.3 mg/L)与可溶性蛋白(产率可达15.7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大肠杆菌 碳氮源平衡流加策略 mC/mN 高密度发酵 融合型乳酸片球菌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加葡萄糖策略对盐霉素生物合成调控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圣君 杭海峰 +4 位作者 陈中兵 郭美锦 储炬 庄英萍 张嗣良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79-583,共5页
运用具有多参数检测的生物反应器以及借助BIOSTAR数据处理软件包,在盐霉素原发酵工艺多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阶段流加葡萄糖对盐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盐霉素发酵可分为分批发酵期、糖油代谢转化期和糖油转换后期三个阶... 运用具有多参数检测的生物反应器以及借助BIOSTAR数据处理软件包,在盐霉素原发酵工艺多参数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不同阶段流加葡萄糖对盐霉素发酵的影响。结果发现:盐霉素发酵可分为分批发酵期、糖油代谢转化期和糖油转换后期三个阶段,并在糖油代谢转换期中,pH会逐步升高形成一个波峰,而OUR大幅度下降形成一个波谷,这是盐霉素发酵过程中的重要特征;在盐霉素糖油转化阶段流加葡萄糖,菌体代谢出现混沌现象,不利于盐霉素的生物合成;而在糖油转化后并当OUR处于稳定期时流加葡萄糖,此时有利于盐霉素的生物合成,比原发酵工艺效价提高了13.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霉素 生物合成 流加策略 参数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L罐头孢菌素C发酵过程豆油流加控制策略的优化
5
作者 刘烦 张敬书 +3 位作者 赵梦清 袁国强 段生兵 史仲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501-506,共6页
目的优化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的豆油补料控制策略,提高发酵整体性能。方法提出了一种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在50L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匀速补油以及传统DO-Stat自动补油策略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确定最优补油控制策略。结果... 目的优化头孢菌素C(CPC)发酵过程的豆油补料控制策略,提高发酵整体性能。方法提出了一种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在50L罐上对使用该策略和使用匀速补油以及传统DO-Stat自动补油策略的发酵性能进行比较,确定最优补油控制策略。结果采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时,CPC终浓度最高,CPC得率也从使用匀速补油策略时的19.61%提高到25.74%,代谢主副产物去乙酰氧头孢菌素C(DAOC)的积累量少,DAOC/CPC(W/W)只有0.46%,达到生产要求。结论使用匀速+DO-Stat结合型补油策略,可控制CPC发酵过程中的碳源浓度和溶解氧浓度(DO)于合适水平,在维持较高的CPC生产强度的前提下,CPC得率大幅提高,代谢副产物的积累得到抑制、产品质量得到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油 头孢菌素C DO-Stat 流加策略 发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发酵过程优化 被引量:5
6
作者 刘文涛 刘柏宏 +3 位作者 张娟 李江华 陈坚 堵国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66-471,共6页
为了实现重组角蛋白酶在基因工程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的高效生产,在3L发酵罐中对发酵条件和补料策略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研究发现,两阶段控制pH,前6小时控制pH 7.0,后期控制pH 8.0、DO 20%,发酵过程以葡萄糖为... 为了实现重组角蛋白酶在基因工程菌Bacillus subtilis WB600中的高效生产,在3L发酵罐中对发酵条件和补料策略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补料分批发酵工艺.研究发现,两阶段控制pH,前6小时控制pH 7.0,后期控制pH 8.0、DO 20%,发酵过程以葡萄糖为流加碳源,7~11 h以μ为0.15 h-1指数流加、12~15 h以μ为0.1 h-1指数流加、16~27 h恒速流加葡萄糖3 g/(L·h),在30 L发酵罐水平上,27 h酶活达到864 U/mL,生产强度为31.8 U/(mL·h),国外报道的酶活达到2 900 mL,酶活在国内属领先水平,为重组枯草芽孢杆菌产角蛋白酶的工业化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枯草芽孢杆菌 流加策略 发酵优化 角蛋白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米黑根毛霉脂肪酶发酵条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华珍 陈明祥 +3 位作者 胡辉 叶燕锐 余永强 林影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54-58,共5页
在50 L发酵罐水平对影响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发酵因素进行了研究。最适初始菌体密度(OD600)约为250,最佳诱导pH为6.0;降低诱导温度能有效提高单位甲醇转化率,诱导温度为20℃和25℃时的转化... 在50 L发酵罐水平对影响毕赤酵母表面展示米黑根毛霉脂肪酶(Rhizomucor miehei lipase,RML)发酵因素进行了研究。最适初始菌体密度(OD600)约为250,最佳诱导pH为6.0;降低诱导温度能有效提高单位甲醇转化率,诱导温度为20℃和25℃时的转化率分别是30℃的1.56倍和1.32倍。在以上最适条件下单位干菌体展示酶活及生产强度分别达275.0 U/g和462.5 U/(L.h),比优化前提高54.5%。研究发现,山梨醇和甲醇混合补料有效地提高了诱导前期(t=12h)的产酶效率,当山梨醇和甲醇混合比例为1∶4及1∶5是以甲醇为单一碳源时酶活力的1.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赤酵母 米黑根毛霉脂肪酶 发酵优化 流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