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实验装置的设计与改进 被引量:10
1
作者 唐笑年 诸挥明 唐笑迪 《大学物理实验》 2018年第6期25-27,共3页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流体黏度(粘滞系数)知识点,我校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为医药、生命类本科生较早地开设了"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的实验课程。由于设计和制作的不合理性,实验装置的主体——恒温缸和黏度计等部件频繁损坏,实... 为使学生透彻理解流体黏度(粘滞系数)知识点,我校公共物理教学与研究中心为医药、生命类本科生较早地开设了"毛细管法测流体黏度"的实验课程。由于设计和制作的不合理性,实验装置的主体——恒温缸和黏度计等部件频繁损坏,实验仪器故障率高,影响实验效果。经过多年的探索、改进和教学实践,我们改进了实验仪器装置,目前改进的仪器装置提高了实验测量的准确度、大幅降低了实验故障率、提高了实验室运转效率,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法 流体黏度(粘滞系数) 恒温缸 黏度 实验装置 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力沉降法测定流体中颗粒运动阻力系数及其验证 被引量:4
2
作者 库建刚 何逵 +1 位作者 徐露 于红星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34,共4页
基于固体颗粒沉降原理,结合Verlet速度算法设计了颗粒在流体中运动阻力系数的测量装置,完成了聚钨酸钠溶液和合成油SAE5W-40两种流体阻力的测量。最后采用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个球形颗粒在两种流... 基于固体颗粒沉降原理,结合Verlet速度算法设计了颗粒在流体中运动阻力系数的测量装置,完成了聚钨酸钠溶液和合成油SAE5W-40两种流体阻力的测量。最后采用Brookfield DV-Ⅱ黏度计对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个球形颗粒在两种流体中做自由沉降运动且介质绕流球体的流态为层流时,两种测试方法得出的颗粒运动阻力与颗粒直径的变化规律一致,在29℃时,两种方法测得合成油和聚钨酸钠溶液中颗粒的运动阻力系数平均误差分别为9.44%和3.4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沉降 流体 黏度 阻力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有空气的孔隙式粘滞流体阻尼器模型及性能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何小伟 吴天行 王誉蓉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5-100,共6页
孔隙式粘滞流体阻尼器除了阻尼力外还有附加刚度特性。在混有空气的情况下,流体阻尼器效能会发生改变,对附加刚度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并预测混有空气的流体阻尼器的动态特性,从混有空气的流体非线性阻尼力和非线性弹性力串联模型出发,... 孔隙式粘滞流体阻尼器除了阻尼力外还有附加刚度特性。在混有空气的情况下,流体阻尼器效能会发生改变,对附加刚度有显著影响。为了研究并预测混有空气的流体阻尼器的动态特性,从混有空气的流体非线性阻尼力和非线性弹性力串联模型出发,通过分析计算非线性阻尼器的等效线性阻尼和弹性,建立了便于工程实际应用的流体阻尼器线性并联模型,分析了混有空气的流体阻尼器在不同频率和位移工况下效能和附加刚度的变化。通过对孔隙式粘滞流体阻尼器的动态特性试验,验证了分析方法和等效线性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滞流体阻尼器 阻尼系数 刚度 非线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理论与性能试验 被引量:41
4
作者 丁建华 欧进萍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2001年第1期30-35,共6页
首先研究了双出杆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的构造,讨论了不同类型粘滞流体的特性;然后,在幂律流体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粘滞阻尼器阻尼力计算模型;设计制作了一个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并进行了详细的性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 首先研究了双出杆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的构造,讨论了不同类型粘滞流体的特性;然后,在幂律流体本构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粘滞阻尼器阻尼力计算模型;设计制作了一个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并进行了详细的性能试验,通过试验结果的统计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缸孔隙式粘滞阻尼器 阻尼系数 阻尼力 减振结构 粘滞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体黏度对旋流泵性能和流动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文广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5期1-9,共9页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比转速为76的定型产品32WB8-12型电机直联旋流泵输送水和不同黏度黏油时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动,分析液体黏度对性能曲线、泵水力损失、泵腔内部液体平均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给出3个工况下流量、扬程、效率和叶轮...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研究比转速为76的定型产品32WB8-12型电机直联旋流泵输送水和不同黏度黏油时的水力性能和内部流动,分析液体黏度对性能曲线、泵水力损失、泵腔内部液体平均旋转角速度的变化,给出3个工况下流量、扬程、效率和叶轮圆盘摩擦损失修正系数与叶轮雷诺数的定量关系式,并与离心泵输送黏油试验数据和现有修正系数换算方法进行详细对比。结果表明:与离心泵相比,旋流泵的叶轮圆盘摩擦损失占轴功率的百分比最多为5%,属低叶轮圆盘摩擦损失泵;液体黏度对流量和效率修正系数影响较小,对扬程修正修正系数影响较大;当叶轮雷诺数不低于1×10~4时,旋流泵可维持较佳水力性能,适合输送黏度较高的液体;泵腔内存在环流涡,其位置和大小、液体平均角速度大小同黏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流泵 水力性能 黏度 修正系数 计算流体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牛顿流体滩涂钢板桩围堰泄漏量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袁淑霞 裴龙瑶 +1 位作者 张宇鹏 段育轩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7-72,110,共7页
以非牛顿流体淤泥为介质,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滩涂埋地管道抢修围堰不同位置的泄漏量进行研究,得到稠度系数、幂律指数、缝隙尺寸对围堰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围堰内部淤泥每小时上升高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幂律指数小于1时,发... 以非牛顿流体淤泥为介质,采用ANSYS Fluent软件,对滩涂埋地管道抢修围堰不同位置的泄漏量进行研究,得到稠度系数、幂律指数、缝隙尺寸对围堰泄漏量的影响规律,并对围堰内部淤泥每小时上升高度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幂律指数小于1时,发生剪切稀化,淤泥表观黏度随剪切应变率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幂律指数的增大,泄漏量逐渐增加,淤泥表观黏度随幂律指数的增大而降低,尤其是幂律指数大于1时,泄漏量进一步增加,说明流体流动过程中剪切应变率小于1。稠度系数增大时,围堰的泄漏量逐渐降低;缝隙尺寸增加时,围堰的泄漏量显著增大。当幂律指数为0.3~0.5、稠度系数为3~9 kPa·s、缝隙尺寸为5~10 mm时,围堰内部淤泥上升的总高度对围堰内部施工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泄漏量 围堰 非牛顿流体 幂律指数 稠度系数 表观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石墨烯纳米流体的制备及热性能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龙 杜国勇 邓春萍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60-166,172,共8页
纳米流体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采用超声振荡法把不同质量的GO分散于去离子水和去离子水加乙二醇的混合液中,制得分散效果较好的质量分数为0.05%、0.1%、0.025%和0.075... 纳米流体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采用超声振荡法把不同质量的GO分散于去离子水和去离子水加乙二醇的混合液中,制得分散效果较好的质量分数为0.05%、0.1%、0.025%和0.075%的GO-水纳米流体和分散效果较好的质量分数为0.05%、0.1%的GO-(水+乙二醇)纳米流体。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拉曼光谱仪对石墨和GO进行结构、形貌表征,结果表明石墨的结构已经被破坏,形成了新的晶体结构。采用黏度计测试剪切压力,得出了各浓度的GO-水纳米流体和GO-(水+乙二醇)纳米流体的剪切压力在一定温度下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各浓度的GO-水纳米流体在不同温度下的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间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表现为非牛顿行为,表明GO-水纳米流体的非牛顿行为强烈依赖于温度;各浓度的GO-(水+乙二醇)纳米流体在较低温度范围下表现为牛顿行为,在较高温度范围下表现为非牛顿行为,表明GO-(水+乙二醇)纳米流体的牛顿或非牛顿行为强烈依赖于温度。黏度测试结果表明:两种纳米流体的黏度随着流体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颗粒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用自制实验装置进行了纳米流体的热性能测试,从而得出强制对流传热系数与雷诺数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纳米流体 黏度 剪切压力 强制对流传热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元混合纳米流体传热性能和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周树光 翟玉玲 +1 位作者 轩梓灏 李志祥 《工业加热》 CAS 2021年第6期5-9,共5页
采用两步法制备体积分数为1%的Al_(2)O_(3)-TiO_(2)-Cu/水三元混合纳米流体,粒子混合体积比φ(Al_(2)O_(3))∶φ(TiO_(2))∶φ(Cu)分别为40∶40∶20、30∶30∶40、25∶25∶50,研究粒子混合比对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传热能力与经济性的影... 采用两步法制备体积分数为1%的Al_(2)O_(3)-TiO_(2)-Cu/水三元混合纳米流体,粒子混合体积比φ(Al_(2)O_(3))∶φ(TiO_(2))∶φ(Cu)分别为40∶40∶20、30∶30∶40、25∶25∶50,研究粒子混合比对纳米流体的稳定性、传热能力与经济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_(2)O_(3)-TiO_(2)-Cu/水三元混合纳米流体为非牛顿流体,黏度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随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导热系数随温度和体积分数的增大而增大。对比经济性参数可知,当粒子比为40∶40∶20时,该纳米流体适合应用于层流和紊流中,且经济性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混合纳米流体 导热系数 黏度 混合比 传热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粘度计检测机理分析与改进建议 被引量:6
9
作者 姜雪洁 盖同祥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1期67-69,共3页
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液体粘滞系数是目前最为普遍采用的方法 .笔者对目前广泛使用的旋转粘度计的检测机理做了进一步的分析 ,并分析了液体层流速度对测量结果精度的影响 。
关键词 旋转粘度计 粘滞系数 旋转速度 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汉极限切应力的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窦国仁 王国兵 《水利水运科学研究》 CSCD 1995年第2期103-109,共7页
本文对含沙高浓度流体的极限含沙浓度、刚度系数和宾汉极限切应力进行了理论和试验研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式。各计算式均得到试验资料的验证,尤其是得到了轻质沙-电木粉试验资料的验证,且吻合良好。
关键词 浑水 泥沙 颗粒 宾汉流体 粘滞系数 切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CO_2条件下花岗岩破裂特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辰宇 白冰 刘明泽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74-1482,共9页
CO_2增强型采热系统(CO_2-EGS)工程中CO_2作用下岩石的水压破裂行为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从福建漳州采取花岗岩露头,利用自主研制的厚壁圆筒式致裂仪进行了不同流体(CO_2、水)的水压致裂试验,研究了CO_2、水入渗致裂后花... CO_2增强型采热系统(CO_2-EGS)工程中CO_2作用下岩石的水压破裂行为是目前亟需解决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从福建漳州采取花岗岩露头,利用自主研制的厚壁圆筒式致裂仪进行了不同流体(CO_2、水)的水压致裂试验,研究了CO_2、水入渗致裂后花岗岩的破裂特征及破裂机制。研究表明:随着致裂液黏度的减小,试样破裂过程会形成更多且更曲折的微裂纹分支,这意味着,采用CO_2压裂可能更有利于形成缝网,从而有助于提高增强型采热(EGS)工程中换热效率;试样的破裂压力随着致裂液黏度的减小而降低,而较低的破裂压有助于注入井的安全运行;试验结果可用从对流换热角度分析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机制解释,进而验证了其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裂特征 换热系数 流体黏度 水力压裂 CO2-EG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