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力作用下岩石介质两相流束缚流体饱和度分形预测模型研究
1
作者 赵明凯 孔德森 +1 位作者 滕森 邓美旭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71-879,共9页
束缚流体饱和度是预测两相流中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参数,在油气藏开发等工程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基于分形理论和毛细管模型,首先将岩石等效为固体团簇的集合体,引入不同分形维数分别表征固体团簇的尺度分布特征和流动路径的迂曲性,然... 束缚流体饱和度是预测两相流中相对渗透率的重要参数,在油气藏开发等工程领域有着重要作用。为此,基于分形理论和毛细管模型,首先将岩石等效为固体团簇的集合体,引入不同分形维数分别表征固体团簇的尺度分布特征和流动路径的迂曲性,然后提出了一种预测束缚流体在应力作用下的饱和度模型,并使用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最后分析了束缚流体饱和度的应力敏感性和模型中各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束缚流体饱和度与流体黏度、孔隙结构参数、压降梯度以及弹性模量密切相关,有效应力会增大束缚流体饱和度,分形维数可以反映束缚流体形成的流体膜厚度和实际流动长度,量化了孔隙结构特征对束缚流体饱和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 分形 两相流 有效应力 束缚流体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古龙页岩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测定方法 被引量:11
2
作者 李斌会 邓森 +3 位作者 刘勇 曹胜 金大伟 董大鹏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30-138,共9页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页理缝发育,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页岩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利用古龙页岩天然柱塞岩心,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分别开展离心法和气驱法2种方法的页岩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并与古龙地区致密砂岩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 针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页理缝发育,孔隙度、渗透率极低,页岩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利用古龙页岩天然柱塞岩心,基于核磁共振扫描分析,分别开展离心法和气驱法2种方法的页岩可动流体饱和度评价,并与古龙地区致密砂岩进行了对比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普通砂岩离心力选择标准已经不适合古龙页岩油,离心法也已经不适用于古龙页岩油可动流体评价,采用离心机最高转速,页岩岩心出现了严重的破碎,可动流体饱和度最高只达到了6.32%,远小于普通砂岩的可动流体饱和度,采用CO_(2)驱替可动用的页岩油达到了32.61%,远高于离心实验结果,显示CO_(2)驱替法在研究页岩油可动流体方面优于离心法。该方法评价古龙页岩油的可动流体饱和度是可行的,为古龙页岩油高效益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龙页岩油 可动流体饱和度 动用条件 离心实验 CO_(2)驱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9
3
作者 李凌高 王兆宏 +2 位作者 甘利灯 杜文辉 戴晓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15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和孔隙体积模量,利用各种叠前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拟合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孔隙体积模量的关系式,对流体饱和度进行定量估算。利用长庆油田苏里格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孔隙体积模量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且能半定量预测气层的产能。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井位经钻探获得了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MANN方程 地震弹性参数 孔隙体积模量 流体饱和度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取心流体饱和度误差的影响因素及修正方法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胜来 胡学军 李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4-67,共4页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 在密闭取心过程中,由于流体压力和岩石应力的改变,导致流体脱气和岩石孔隙度改变,因此室内测定的岩心含水饱和度和实际油藏含水饱和度存在较大的误差,有必要将室内测定的含水饱和度校正到油藏条件下。以华北油田京271井降压脱气前、后含水饱和度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新的密闭取心地面饱和度修正方法———室内物理模拟法,并且导出了考虑岩石变形对饱和度影响的修正公式,从而可以根据地面分析的饱和度推测储层地下饱和度真值。结果表明,油藏水淹程度及原油溶解油气比均对饱和度的计算结果产生影响,原油油气比越高,则饱和度误差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流体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 油藏条件 油气比 水淹程度 原油 岩心 孔隙度 储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及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被引量:4
5
作者 张娜 张紫筠 王帅栋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43-155,共13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国目前勘探开发的大部分油田都是低渗透油藏,其孔隙细小,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束缚流体含量很大。由于可动流体饱和度能反映整个孔隙空间内可动流体量及孔隙表面和流体...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也逐渐增加。我国目前勘探开发的大部分油田都是低渗透油藏,其孔隙细小,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差,束缚流体含量很大。由于可动流体饱和度能反映整个孔隙空间内可动流体量及孔隙表面和流体之间的作用,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物性参数。详细分析可动流体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和影响因素对于预测储层的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在核磁共振技术基础上,国内外有关学者结合各种试验技术和方法研究了可动流体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取得了丰硕成果。基于核磁共振技术,可动流体饱和度的计算方法有截断法和面积法,但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存在明显的区别。分析两种方法的计算原理可知,两种方法各有其适用条件。核磁共振技术与其他试验技术相结合,如扫描电镜(SEM)、CT扫描技术、X射线衍射(XRD),可进一步探究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因素。选取储层物性、微观孔隙结构特征、黏土矿物三方面主控因素进行详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可动流体饱和度 核磁共振技术 储层物性 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黏土矿物 渗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计算方法——以合水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为例 被引量:23
6
作者 喻建 杨孝 +2 位作者 李斌 刘小静 田建锋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67-772,779,共7页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是评价致密油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但因其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应用的普遍性受到限制。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和高压压汞的实验原理表明,T2谱、恒速压汞曲线和高压压汞... 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是评价致密油潜力的关键因素之一。核磁共振技术可以获得准确的可动流体饱和度,但因其成本较高、周期较长,应用的普遍性受到限制。核磁共振、恒速压汞和高压压汞的实验原理表明,T2谱、恒速压汞曲线和高压压汞曲线均是岩石孔隙结构的反映,他们之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相同样品的核磁共振和恒速压汞测试结果表明,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与恒速压汞总进汞饱和度相关性极强,可通过恒速压汞总进汞饱和度参数计算致密油储层的可动流体饱和度,而高压压汞7.0 MPa时的进汞饱和度与恒速压汞总进汞饱和度相同,从而提出了利用高压压汞资料计算致密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合水地区致密油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较高,以Ⅲ类和Ⅳ类储层为主,其次为Ⅱ类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孔隙结构 核磁共振 恒速压汞 高压压汞 致密油 合水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饱和度对裂缝—孔隙岩石频变纵波速度及其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丽云 马彦彦 +1 位作者 周惠 刘海浩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82-3892,共11页
流体饱和度会改变裂缝性储层的纵波速度,从而影响地层速度的频散特性及各向异性程度,导致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储层预测多解性强,流体识别难度大.本文根据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借助于Norris和KG模型,建立部分饱和裂缝-孔隙等... 流体饱和度会改变裂缝性储层的纵波速度,从而影响地层速度的频散特性及各向异性程度,导致储层地震响应特征复杂,储层预测多解性强,流体识别难度大.本文根据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特点,借助于Norris和KG模型,建立部分饱和裂缝-孔隙等效介质模型,给出频变地震波速度随流体饱和度变化的精确关系式.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当气、水两相共存时,随着含水饱和度的增加,高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增大,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减小;低频段纵波相速度逐渐减小,各向异性程度不变;相速度频散及其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增强.组合已有的孔隙弹性理论模型,对实验室人工裂缝-孔隙砂岩岩样的纵波速度进行拟合,计算得到的曲线与实验室测量散点值吻合度较高,表明组合模型在给定参数下的有效性.该研究能够为多相流体饱和裂缝性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提高储层预测的确定性和流体识别的准确性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孔隙岩石 流体饱和度 频变纵波速度 频散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新模型 被引量:11
8
作者 马勇新 李文红 朱绍鹏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78-82,共5页
为准确求取密闭取心饱和度,在前人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岩心从地下至地面压力系统变化引起的岩心孔隙体积、流体体积的变化及降压脱气排液对密闭取心饱和度的影响,引入了应力敏感效应对孔隙体积的影响,同时... 为准确求取密闭取心饱和度,在前人分析流体饱和度损失变化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考虑岩心从地下至地面压力系统变化引起的岩心孔隙体积、流体体积的变化及降压脱气排液对密闭取心饱和度的影响,引入了应力敏感效应对孔隙体积的影响,同时考虑了流体在地下始终遵循物质平衡原理,从渗流力学角度推导了一种新的密闭取心饱和度校正模型。利用本文模型对南海西部W油田A井78块密闭取心饱和度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不论是未开发层还是已处于高含水阶段的层位,本文模型校正结果相对于实验校正结果均更符合油田开发实际,证实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闭取心 流体饱和度 应力敏感 降压脱气 校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石桓山 胡望水 +3 位作者 李涛 李亦博 卢丹阳 刘国文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4,共13页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 分析孔隙结构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是储层研究的关键要素,也是当前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对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提高油气采收率具有重要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庆城地区长7段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通过物性测试、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实验,结合分形理论,分析了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和可动流体分布特征,讨论了孔喉结构和非均质性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微纳米级孔隙贡献,孔隙连通性较差,孔喉半径主要分布在0.050~0.500μm;孔喉结构非均质性较强,分形维数分布在2.65~2.90;流体可动性较差,可动流体饱和度分布在16.68%~51.74%,可动流体多分布在中孔和小孔内。研究区长7段储层可分为3类:从Ⅰ类到Ⅲ类储层,剩余粒间孔和粒间溶蚀孔发育变少,孔隙连通性变差,孔喉尺寸变小,较大孔喉变少,非均质性变强,流体可动性变差,中孔和大孔内可动流体含量趋于降低,可动流体倾向于在小孔内赋存。研究成果为致密砂岩油气勘探及油气采收率提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7段 致密砂岩储层 孔喉结构 非均质性 可动流体饱和度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度对电性各向异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J.D.Klein 邓惠 《石油物探译丛》 1997年第3期86-88,共3页
前 言 已经有很多调研人员研究了电性各向异性及其对电测井与地层评价的影响。他们之间有Frisch等(1993)、Bonnie(1993)、Bittar和Rodney(1994)、Luling等(1994)以及Jiangquing等(1994)。但至今没有人慎重考虑电性各向异性对流体饱和度... 前 言 已经有很多调研人员研究了电性各向异性及其对电测井与地层评价的影响。他们之间有Frisch等(1993)、Bonnie(1993)、Bittar和Rodney(1994)、Luling等(1994)以及Jiangquing等(1994)。但至今没有人慎重考虑电性各向异性对流体饱和度的明显的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饱和度 电性各向异性 电阻率 电测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低渗储集层水驱驱替界限表征方法
11
作者 陈霖 许倩雯 +4 位作者 陈坤 陈小东 刘文 文林 刘斌 《新疆石油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8-394,共7页
超低渗油藏通常采用水驱开发,而水驱开发的驱替界限影响因素较复杂,为了研究超低渗储集层水驱驱替界限的表征方法,根据性质将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均质系数等12个参数划分为孔渗类、非均质类以及孔喉半径类;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 超低渗油藏通常采用水驱开发,而水驱开发的驱替界限影响因素较复杂,为了研究超低渗储集层水驱驱替界限的表征方法,根据性质将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半径、均质系数等12个参数划分为孔渗类、非均质类以及孔喉半径类;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法,从不同类参数中选出最优表征参数,并根据优选的表征参数构建驱替界限特征指数;通过水驱实验获得不同岩心的驱替界限,根据驱替界限与特征指数的拟合效果确定表征模型。结果表明,渗透率、变异系数以及加权平均孔喉半径能有效表征超低渗储集层水驱驱替界限,将驱替界限与特征指数进行拟合,可建立有效的超低渗储集层驱替界限表征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低渗储集层 水驱驱替界限 可动流体饱和度 孔喉半径截止值 特征指数 表征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储层不同流动单元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生产动态分析--以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17
12
作者 任颖 孙卫 +5 位作者 张茜 任大忠 吴彦君 刘登科 魏晓娥 马晓玲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974-984,共11页
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及试油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同时分析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生产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 利用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铸体薄片、物性等分析测试手段及试油资料,对姬塬地区长6段储层进行了流动单元的划分,同时分析不同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及其对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影响,进而研究其生产动态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四类流动单元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明显,是造成其可动流体饱和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中,喉道半径分布形态及主流喉道半径大小起了决定性作用。在油气田开发阶段中,应该根据不同流动单元的微观孔隙结构差异性特征,实施合理有效的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塬地区 长6储层 流动单元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生产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渗透率岩芯孔径分布与可动流体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宁宁 李怡超 +1 位作者 刘洪林 周尚文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1-97,共7页
为了解释通过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大的原因,对所选择的样品分别进行核磁共振、高速离心以及常规压汞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孔径区间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压汞进汞饱和度的区别并解释了其原因。实验结... 为了解释通过压汞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偏大的原因,对所选择的样品分别进行核磁共振、高速离心以及常规压汞实验,并将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了不同孔径区间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和压汞进汞饱和度的区别并解释了其原因。实验结果表明:超低渗储层岩芯(0.1 mD<K<1.0mD)的压汞进汞饱和度要明显大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分析认为出现这种差别的主因是小喉道所控制的核磁可动流体体积与压汞进汞量差别较大造成的;特低渗储层岩芯(1.0 mD<K<10.0 mD)的压汞进汞饱和度可能依然高于核磁共振可动流体饱和度;渗透率较大的储层岩芯(渗透率K>10.0 mD)的总核磁可动流体饱和度与压汞进汞饱和度相差不大,压汞进汞体积与核磁可动流体均主要分布在半径大于1.00μm的喉道区间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常规压汞 砂岩 可动流体饱和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经典理论模型研究流体性质对岩石地震波速度及阻抗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玉梅 苗永康 +2 位作者 孟宪军 慎国强 张洪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3-65,共3页
地震响应的变化源于地层结构和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影响岩石弹性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孔隙度及孔隙形态、流体类型及其饱和度等。根据Biot-Gassmann和Kuster-Toksz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孔隙度条件下流体性质及其饱和度对岩石弹... 地震响应的变化源于地层结构和岩石弹性性质的变化,影响岩石弹性性质的因素主要有压力、温度、孔隙度及孔隙形态、流体类型及其饱和度等。根据Biot-Gassmann和Kuster-Toksz理论模型,分析了不同孔隙度条件下流体性质及其饱和度对岩石弹性性质的影响,讨论了2种理论模型预测结果的差异。流体对岩石地震波速度的影响主要与孔隙度大小和孔隙形状有关,纵波阻抗对储层中流体变化最敏感,横波阻抗对流体变化不敏感,通过纵横波阻抗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储层流体变化的识别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弹性性质 孔隙度 流体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阶煤孔隙结构与流体特性的核磁共振试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杨明 柳磊 +2 位作者 张学博 毛俊睿 柴沛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8,共8页
为探究煤储层结构及内部流体分布的特征,以不同区域的10组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饱水、离心及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开展煤在不同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试验,在常规的单T_(2)截止值基础上,提出利用双T_(2)截止值,区分煤中流体的不可采出流体、... 为探究煤储层结构及内部流体分布的特征,以不同区域的10组煤样为研究对象,基于饱水、离心及低场核磁共振系统,开展煤在不同状态下的低场核磁共振试验,在常规的单T_(2)截止值基础上,提出利用双T_(2)截止值,区分煤中流体的不可采出流体、毛管束缚流体及可动流体;搭建流体饱和度的模型,研究不同阶煤的孔隙结构特征与流体特性。结果表明:随着煤阶的升高,微小孔比例逐渐增大、吸附孔孔吼占比由51.77%增至90.19%,中大孔比例逐渐减小、渗流孔孔吼占比由48.23%降为9.81%;随着煤阶的降低,孔隙之间的连通性变好,渗透率由0.03 mD增至1.88 mD。煤样的孔隙度范围为0.73%~11.50%,T_(2CI)与T_(2CII)的主要分布在0.17~2.31、0.97~15.70 ms,相应的饱和度分布在4.21%~53.33%、34.67%~66.60%、6.19%~37.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流体特性 低场核磁共振 截止值 流体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安气田北部山1段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江斌 李文厚 +2 位作者 吴小斌 崔宏俊 高其宇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9-117,共9页
以延安气田北部山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分析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其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溶孔、晶间孔和微裂隙为主要... 以延安气田北部山1段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实验方法,分析其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其对可动流体赋存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溶孔、晶间孔和微裂隙为主要的孔隙类型,发育缩颈喉道,片状、弯片状喉道。储层具有中—大孔隙、微细喉道的特征,喉道为影响储层渗流的关键因素,微裂隙及溶蚀影响孔隙、喉道的发育。微裂隙型储层喉道半径大,喉道频谱分布宽,渗透性最好。储层样品可动流体饱和度为14.82%~55.16%,平均为32.23%。研究认为,喉道半径、孔隙半径、孔喉比及分选性影响着可动流体的饱和度,喉道半径为影响可动流体赋存的主要因素,尤其是半径≥1.5μm的喉道,其所占比例越高,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而半径≤0.3μm的微喉道比例越高,可动流体饱和度越低。分选系数越高,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山1段储层 延安气田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2井区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崔雁虎 朱国涛 +3 位作者 朱杰 刘涛 高祥录 王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4-25,I0002,共13页
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流体赋存规律复杂,制约单井产能及油藏开发效果。选取玛2井区百口泉组典型砂砾岩岩心,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可动流体离心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孔喉尺度的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分析可动流体主控因素。... 砂砾岩储层孔喉结构非均质性强、流体赋存规律复杂,制约单井产能及油藏开发效果。选取玛2井区百口泉组典型砂砾岩岩心,利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进行储层可动流体离心实验,定量表征不同孔喉尺度的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分析可动流体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百口泉组砂砾岩储层可动流体参数差异较小,其中T2截止值介于1.86~6.69 ms,平均为4.02 ms;可动流体饱和度为44.30%~54.88%,平均为48.38%;可动流体孔隙度为1.86%~6.69%,平均为3.95%。砂砾岩岩心实验的最佳离心力介于0.92~0.97 MPa,最佳离心状态下较大孔喉流体动用程度较高,束缚流体主要赋存于较小孔喉。孔隙度、渗透率与可动流体饱和度呈正相关关系,孔喉连通性越好,物性越好,可动流体含量越高;黏土矿物填充或遇水膨胀减小孔隙空间或堵塞喉道,造成束缚流体含量增加。该结果为认识砂砾岩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流体赋存特征 主控因素 核磁共振技术 砂砾岩储层 百口泉组 玛2井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山西组山2段储层可动流体赋存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8
18
作者 刘江斌 吴小斌 +2 位作者 崔宏俊 高其宇 雷开宇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31-240,共10页
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致密砂岩气生产的重要层段,目前对其流体赋存规律认识明显不足。因此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测试的基础上,分析该储层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 山2段是鄂尔多斯盆地延安地区致密砂岩气生产的重要层段,目前对其流体赋存规律认识明显不足。因此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高压压汞、恒速压汞、核磁共振测试的基础上,分析该储层可动流体的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山2储层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和岩屑砂岩,溶蚀孔和晶间孔为主要储集空间,粒间溶孔显著发育。山2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34.74%~91.83%,平均为69.94%,T 2谱多为双峰态,呈左低右高型。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孔隙类型、孔喉特征及胶结物影响可动流体饱和度。孔隙为可动流体提供主要空间,平均孔隙半径越大,平均喉道半径越大,孔喉比越小,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硅质含量越高,粒间孔保存越好,可动流体饱和度越高。铁方解石含量越高,孔隙破坏越明显,可动流体饱和越低。高岭石含量较高,长石溶孔及晶间孔发育较好,有利于流体流动,可动流体饱和度也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山2段储层 山西组 延安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孔隙及可动流体差异赋存特征 被引量:4
19
作者 吕敏 刘江斌 +4 位作者 王茜 吴小斌 余皓天 崔宏俊 魏灿灿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3-442,共10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孔隙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探讨流体差异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和晶间孔,进一步分为裂缝-粒间溶... 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东区块本溪组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高压压汞和核磁共振等方法分析储层孔隙与流体差异赋存特征,探讨流体差异赋存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主要发育粒间溶孔和晶间孔,进一步分为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溶孔型、微孔型储层,以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储层发育较好。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为51.16%~86.82%,T 2谱为双峰态,呈左低右高型。孔隙发育差异对可动流体流体赋存呈现出不同特征,孔隙发育较差的溶孔型和微孔型储层仍具有较高的可动流体饱和度。粒间溶孔、最大连通孔喉半径、中值半径及最大进汞饱和度等影响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以裂缝-粒间溶孔型、晶间孔-溶孔型储层尤为显著。溶孔型、微孔型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受铁白云石影响更为明显,铁白云石能够改善界面的润湿性,使流体在其纳米孔隙中仍具备较好的流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动流体饱和度 微观孔隙结构 砂砾岩储层 本溪组 延长东区块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拟启动压力梯度 被引量:157
20
作者 熊伟 雷群 +3 位作者 刘先贵 高树生 胡志明 薛惠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32-236,共5页
对大庆外围和长庆西峰油区低渗透油藏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渗流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低渗透储集层拟启动压力梯度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储集层中固液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的存在,且低渗透油藏喉道非常微细,因而低渗透油藏流... 对大庆外围和长庆西峰油区低渗透油藏岩心进行了恒速压汞、核磁共振和渗流实验,从不同角度研究了低渗透储集层拟启动压力梯度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由于储集层中固液作用形成的边界层的存在,且低渗透油藏喉道非常微细,因而低渗透油藏流体流动需要克服启动压力梯度。在低压力下,参与渗流的喉道少,岩心断面上的渗流截面小,随着驱动压力增加,参与渗流的喉道数量增加,岩心断面上的渗流截面增大。储集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可动流体饱和度对拟启动压力梯度有显著的影响,主流喉道半径及可动流体饱和度越大,拟启动压力梯度越小。拟启动压力梯度是储集层渗流非线性程度和渗流能力的表征参数,是孔隙结构、固液作用的综合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主流喉道半径 可动流体饱和度 非线性渗流 喉道 拟启动压力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