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4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段储层流体识别研究
1
作者 李倩 杨静 王茜 《中外能源》 CAS 2025年第1期65-70,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大,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通过储层岩石学分析,明确储层岩石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确定储层物性特征,将实验分析结果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岩心及...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6油层组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储层流体性质识别难度大,制约了油藏的高效开发。首先通过储层岩石学分析,明确储层岩石类型。通过岩心观察、岩心物性分析,确定储层物性特征,将实验分析结果与测井资料相结合,对岩心及分析资料进行归位处理,获取储层孔隙度与声波时差参数,建立声波时差测井孔隙度解释模型。分析渗透率与孔隙度、渗透率与微电位/微梯度比值的关系,建立渗透率解释模型。基于岩心观察、试油试产结果,分析孔隙度、渗透率与储层含油性关系,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建立声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图版,结合Fisher判别法开展流体识别。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有效储层岩性、含油性下限为细砂岩、油斑级别;孔隙度、渗透率下限分别为7.4%、0.1×10^(-3)μm^(2);油水同层、差油层、油层的电阻率>20Ω·m且声波时差>230μs/m;利用声波时差-电阻率交会图版识别长6段储层流体,综合精度为78.7%,分层识别时长61、长62、长63段识别精度分别为85.3%、88.5%、91.7%;利用Fisher判别法进行识别,储层流体的综合正判率为8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孔隙度 渗透率 声波时差 含油性 电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西斜坡区风城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流体识别 被引量:1
2
作者 毛锐 白雨 +1 位作者 王盼 黄志强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9-285,共7页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 准噶尔盆地玛西斜坡区二叠系风城组发育碱湖沉积的高含盐致密储集层,其油水关系复杂,流体识别难度大。利用岩性扫描测井资料构建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并利用测井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与饱含盐水地层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的差值构建含油性敏感因子,再利用氯元素相对产额与总孔隙度比值构建含盐度敏感因子,将含油性敏感因子与含盐度敏感因子交会形成流体识别图版。实例应用表明,利用该流体识别图版可以对储集层流体性质进行准确判断,为试油选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玛西斜坡区 风城组 致密储集层 热中子宏观俘获截面 岩性扫描测井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模型的测井储层流体识别 被引量:1
3
作者 龚安 张恒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6,共9页
针对具有复杂储集空间和极强的非均质性的低孔低渗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够明显,使用传统解释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储层流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混合模型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小波变换将测井信号从... 针对具有复杂储集空间和极强的非均质性的低孔低渗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不够明显,使用传统解释手段难以有效识别储层流体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混合模型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首先,使用小波变换将测井信号从时域扩展到时频域,并生成时频谱图以增强信号特征,然后使用滑动时窗沿着测井曲线深度方向滑动采样,获取代表解释深度处地层信息的频谱特征图,最后,通过训练CNN-transformer模型深度挖掘特征图信息,实现储层流体识别。混合模型在利用储层对应深度处测井数据的同时,又兼顾测井曲线随深度的变化趋势和地层前后信息的关联性,挖掘时频谱图的局部细节和全局特征表示,自动识别流体类型。将模型应用于大港油田22口实测测井资料中,并与CNN和BiLSTM等多个模型的流体识别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小波变换和CNN-Transformer模型识别效果明显优于其他方法,在测试集上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2.7%。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作为低孔渗油藏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储层流体的有效手段,为流体评价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测井曲线 小波变换 CNN-Transforme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南部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流体识别新方法
4
作者 文士豪 李忠诚 +5 位作者 田彦玲 白玉玲 刘小红 孙国翔 孙建孟 潘为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5-26,共12页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茅二段—茅口组顶主要为缝洞体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石灰岩储层,且存在储层电阻率响应机理复杂、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气水层识别困难等问题。为有效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提高其流体识别精度,... 四川盆地南部(以下简称川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茅二段—茅口组顶主要为缝洞体发育、非均质性强的石灰岩储层,且存在储层电阻率响应机理复杂、储层有效性评价及气水层识别困难等问题。为有效评价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提高其流体识别精度,在物性建模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常规电阻率曲线、电成像测井孔隙度谱均值和方差等特征参数以划分储层有效性,并应用合成横波时差叠加法、纵横波速度比值重叠法和纵横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法等建立了综合流体识别指数,再结合电阻率谱均值和方差等参数开展了流体识别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首次采用滑动变窗口电阻率归一化曲线和电成像孔隙度谱均值、方差等参数建立了储层有效性分类指数(AVRT),并根据划分标准将储层划分为3类,对研究区155个层段进行解释,测井解释符合率为91.1%;②采用合成横波时差叠加法、纵横波速度比值重叠法、纵横波等效弹性模量差比法等多种方法加权平均,构建了流体判别指数,储层流体识别符合率为85.7%;③结合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均值和方差参数,从各个参数对流体类型影响的机理出发,建立了基于AVRT和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均值的流体识别图版,经验证储层流体识别符合率达100%。结论认为,该新方法中滑动变窗口归一化的电阻率能突出显示储层质量较好的薄层,流体判别指数对风化壳和断溶体气层识别效果较好,该新方法大幅提升了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评价及其流体识别精度,有效解决了强非均质性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识别难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茅口组 碳酸盐岩 孔隙度谱 储层有效性评价 视地层水电阻率谱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电阻率测井流体识别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立鑫 武宏亮 +3 位作者 冯周 田瀚 王克文 刘鹏 《测井技术》 CAS 2024年第3期273-289,共17页
电阻率测井是目前流体识别的主要手段,但其在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强、特殊矿物发育等特点的储层中不易准确判别流体性质。为解决复杂储层流体识别问题,基于非电阻率测井技术衍生出了一系列方法,该文分别阐述其判别流体性... 电阻率测井是目前流体识别的主要手段,但其在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非均质性较强、特殊矿物发育等特点的储层中不易准确判别流体性质。为解决复杂储层流体识别问题,基于非电阻率测井技术衍生出了一系列方法,该文分别阐述其判别流体性质的原理、应用实例以及适应条件。针对非电阻率测井流体识别方法的发展方向提出:二维核磁共振可结合实验室刻度进行流体识别图版优化,并且在数据采集质量及处理效果提升的基础上发展三维核磁共振流体识别方法。利用斯通利波直接反演流体表征参数,并开展大量实验、模拟完善氯元素产额校正理论以形成稳定氯离子流体识别法,尝试基于岩性扫描测井仪器Litho Scanner等提取快中子截面进行流体识别;结合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图谱流体信息提取及性质区分。开展多测井技术联合识别流体性质方法研究,并形成具有推广价值的工作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电阻率测井 流体识别 测井新技术 复杂储层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山凹陷低阻油层成因分析及流体识别方法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博 谢然红 +4 位作者 赵建斌 张陈珺 方朝强 魏彦巍 夏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7-66,共10页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 福山油田涠洲组广泛发育低阻油层,储层低阻成因机制认识不清与储层流体准确识别是制约涠洲组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难题。以花场、白莲、永安地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岩石物理实验、地层水分析化验、测井、试油等资料,围绕地层水矿化度、淡水钻井液侵入、束缚水饱和度、黏土附加导电性、含油饱和度5方面因素展开分析研究。明确不同地区低阻主控因素,深入分析不同成因机制的岩石物理和测井响应特征,针对性构建综合储集指数、侵入因子、电阻增大率等流体敏感测井评价参数。结合测井解释及生产试油情况,建立相应流体识别图版,应用于涠洲组27口井58个试油层位。结果表明,流体识别符合率由76%提高到84%,有效提高了涠洲组低阻油层流体识别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山凹陷 低阻油层 流体识别 综合储集指数 侵入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构建水谱法流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19
7
作者 胡法龙 周灿灿 +3 位作者 李潮流 徐红军 周凤鸣 司兆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基于对现有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测井构建水谱流体识别新方法。由于受到流体性质和孔隙结构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差谱法和移谱法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流体识别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导... 基于对现有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局限性的分析,提出了一种核磁共振测井构建水谱流体识别新方法。由于受到流体性质和孔隙结构两个关键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的差谱法和移谱法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流体识别能力受到很大的局限,导致流体识别符合率较低。构建水谱法流体识别技术采用现有核磁共振测井的采集模式,利用长等待时间、短回波间隔模式下测量的T2(横向弛豫时间)谱信息构建完全含水状态下长等待时间、长回波间隔模式下的T2谱,通过对比测量T2谱和构建水谱之间的差异确定储集层的流体类型。通过对南堡凹陷油层、油水同层、水层、气层、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实例,证明该方法消除了孔隙结构导致的流体识别符合率较低问题,提高了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能力,对于复杂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和评价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水谱法 流体识别技术 复杂储集层 流体识别符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阻砂质砾岩储层岩电响应机理及流体识别
8
作者 王曲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24年第8期64-67,共4页
通过开展海拉尔盆地红旗凹陷铜钵庙组高阻含油砂砾岩储层岩电响应机理研究,高清该类储层岩电响应机理。岩电响应机理认识的突破将会有利于提高测井、录井解释精度,为试油压裂选层提供有利地质依据,进而提高整体勘探效益。
关键词 铜钵庙组 砂砾岩储层 高阻响应机理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地震资料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被引量:94
9
作者 宁忠华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 应用地震资料识别地层中的流体是储层预测的重要内容,对地层中流体的识别是通过流体识别因子实现的。为此提出了一种高灵敏度的流体识别因子。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归类和总结,给出了流体识别因子函数的一般形式,该函数基于纵波波阻抗和横波波阻抗等参数,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流体识别因子;然后从Gassmann公式出发,分析了岩石中不同充填流体对弹性参数、速度和波阻抗的影响, 进一步明确了对流体敏感、比较敏感和相对不敏感的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最后以湿砂岩和含气砂岩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敏感度。分析结果表明.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对流体的灵敏度较其它常用流体识别因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 地震资料 纵波波阻抗 横波波阻抗 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王栋 贺振华 黄德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41-145,16,共5页
阐述了一种基于波阻抗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思路,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对构建的新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验证。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基于Hilterman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含不同流体砂岩的物理特性,分析... 阐述了一种基于波阻抗的高灵敏度流体识别因子的构建思路,并利用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对构建的新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验证。首先对常用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基于Hilterman的研究结果讨论了含不同流体砂岩的物理特性,分析了纵、横波波阻抗对流体的敏感性;基于此,对已有的流体识别因子进行修改,增加了对流体敏感的λρ项,得到了一个更为灵敏的流体识别因子,并以含气砂岩和含水砂岩为例,分析了各种流体识别因子的识别效果。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新的流体识别因子可以很好地对储层中所含流体进行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识别因子 灵敏度 波阻抗 拉梅常数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基于Russell近似的弹性波阻抗反演进行储层描述和流体识别 被引量:96
11
作者 印兴耀 张世鑫 +1 位作者 张繁昌 郝前勇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380,共8页
本文基于Russell提出的多孔流体饱和弹性介质的佐普里兹方程形式的近似公式,借鉴弹性波阻抗的原理,推导了标准化的以流体因子f、拉梅常数μ和密度ρ表示的新的弹性波阻抗公式。通过反演可以直接从弹性波阻抗数据体中提取流体因子f和拉... 本文基于Russell提出的多孔流体饱和弹性介质的佐普里兹方程形式的近似公式,借鉴弹性波阻抗的原理,推导了标准化的以流体因子f、拉梅常数μ和密度ρ表示的新的弹性波阻抗公式。通过反演可以直接从弹性波阻抗数据体中提取流体因子f和拉梅常数μ数据体,从而将弹性波阻抗与流体因子联系起来,兼顾了常规弹性波阻抗反演的高抗噪性以及利用流体因子识别流体的直观性,并且流体因子f的直接提取方法减少了间接计算的误差累积过程,为储层流体预测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利用文中方法在SL油田Y3工区提取的流体因子f可以有效地区分出不同的流体类型,流体因子f对流体类型的敏感程度要优于其他常规属性,对沙二段储层流体的识别更加准确可靠,在储层流体识别与寻找剩余油方面显示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sell近似 弹性波阻抗 反演 流体因子 储层预测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34
12
作者 张银德 童凯军 +1 位作者 郑军 王道串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8年第3期306-310,314,共6页
在H油田含油层系中,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并存,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复杂多变,粘土矿物普遍存在,在电性上直接区分油水层比较困难,常规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此,在认真分析工区低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模式识别领域应用较好的支持... 在H油田含油层系中,低阻油层与高阻水层并存,储层的岩性和孔隙结构复杂多变,粘土矿物普遍存在,在电性上直接区分油水层比较困难,常规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为此,在认真分析工区低阻油层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引入模式识别领域应用较好的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探索了该方法在油水层划分中的应用。首先综合常规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构建57个油水层样本(学习样本34个,预测样本23个),并进行数据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训练样本的分布和实验结果选择核函数类型,利用网格搜索寻优法得到模型最优参数,建立起低阻油层目的层段流体识别模型。利用该模型对23个预测样本进行识别,结果正确的有21个,预测精度达91.3%,其中2个误判样本是将油水同层判识为水层。对34个建模样本进行回判,准确率达100%。对某井4号层位(1476~1481m井段)射孔试油结果产油63.7m^3/d,无水,与预测结果一致。由此表明利用支持向量机方法对未知流体属性的正确识别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阻油层 地质特征 支持向量机 流体识别 测井解释图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方法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凡睿 周林 +2 位作者 吴俊 曾韬 周晓峰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7-71,105,共6页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主要储层流体类型有气层(低阻气层)、气水同层、干层和水层。而在开发生产中如何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却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为此...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孔隙度、渗透率较低,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其主要储层流体类型有气层(低阻气层)、气水同层、干层和水层。而在开发生产中如何准确识别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却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勘探开发。为此,分析了难以准确识别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流体类型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应用2种常规流体识别方法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的流体进行了识别,分析了其优缺点;同时尝试应用Fisher判别分析法识别储层流体,结果发现:根据Fisher判别分析法建立的判别函数能很好地区分研究区储层流体类型,其判别结果与实际生产情况符合率达到了92.3%,表明Fisher判别分析法在致密砂岩储层流体识别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流体识别 FISHER 判别分析法 须家河组 川东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叠前同时反演方法在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14
作者 郎晓玲 彭仕宓 +2 位作者 康洪全 凌勇 许建明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4-169,共6页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 基于多角度道集和多尺度信息约束的叠前同时反演方法是利用多个角度的叠加数据体,将叠后波阻抗和叠前AVO属性整合到反演流程中,并将地震、测井、地质(包括构造倾角)等多尺度信息作为软约束条件参与反演的方法。应用迭代算法,同时反演出与岩性和含油气性相关的纵波阻抗、横波阻抗和密度等多种弹性参数,综合判别储层物性和含油气性,降低单纯利用纵波弹性阻抗反演的非唯一性,增强反演结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综合利用颜色编码交会分析和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众多叠前同时反演属性三维数据体在剖面和空间上进行解释,提高了对弹性反演属性的解释能力。将该反演方法和技术思路应用于新疆某油田M地区,优选Xu-White模型估算S波时差曲线,对4个不同角度的叠加数据体进行了叠前同时反演,使用AVO颜色编码交会分析技术预测了工区中砂岩和含油气性分布。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储层和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同时反演 角度叠加 泊松比 颜色编码交会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方法在复杂储集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5
作者 刘忠华 李霞 +1 位作者 赵文智 张龙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3-708,共6页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将长回波间隔条件下横向弛豫时间谱中水扩散弛豫时间右侧出现的明显弛豫信号作为储集层含油的直接指示。均匀磁场下进行的变回波间隔实验与梯度场下进行的相同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只有后者才能模拟P型... 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流体性质识别技术将长回波间隔条件下横向弛豫时间谱中水扩散弛豫时间右侧出现的明显弛豫信号作为储集层含油的直接指示。均匀磁场下进行的变回波间隔实验与梯度场下进行的相同实验结果有较大差异,只有后者才能模拟P型核磁测井仪器的实际测井结果,指导测井解释。借鉴国外成功的梯度磁场变回波间隔实验结果,讨论了核磁共振增强扩散技术的适应范围,并指出应用中还应注意钻井液侵入问题,尽量采用及时测井资料。初步应用表明,该项技术可作为电阻率方法的有益补充,在渤海湾盆地复杂油水层的识别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增强扩散 复杂储集层 流体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综述 被引量:31
16
作者 李鹏举 张智鹏 姜大鹏 《测井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96-401,共6页
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分为3类。常规识别方法包括差谱法(DSM)和时域分析方法(TDA),利用流体的纵向弛豫时间T_1的差异识别评价流体,适合于含轻质油和天然气储层的识别;移谱法(SSM)和扩散分析法(DIFAN)利用流体扩散系数的差异识别评... 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方法分为3类。常规识别方法包括差谱法(DSM)和时域分析方法(TDA),利用流体的纵向弛豫时间T_1的差异识别评价流体,适合于含轻质油和天然气储层的识别;移谱法(SSM)和扩散分析法(DIFAN)利用流体扩散系数的差异识别评价流体,适合于含中等黏度油和天然气储层的识别;MRF、GIFT和SIMET方法通过建立储层多流体弛豫模型对多组不同采集参数的回波串进行反演,求得各流体饱和度、原油黏度等;增强扩散法(EDM)能够确定可动水体积和检测轻质油的存在。一维谱分离流体识别方法包括MRF、FET、GIFT、MGTE、SIMET方法,其关键是建立符合实际的多流体弛豫模型以多组不同采集参数的回波串以及研究稳健高效的反演方法。二维谱流体识别方法是基于2个维度如(T_2,D)、(T_1,D)等进行观测的方法,反演出的二维谱可以直观有效地识别评价储层流体。阐述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势特色和适用条件,指出了核磁共振测井流体识别评价方法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储层 流体识别 一维谱分离 二维谱 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及其在低渗透油藏描述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7
作者 薛凤玲 李中冉 +2 位作者 王亚茹 贾振岐 王国忠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2-94,共3页
针对大庆外围西部地区储层流体识别难度大的实际,研究了各套含油层系储层地质特征及测井响应特点,建立了油水层识别模型.该模型在新站、新肇、葡西等油田应用,测井解释符合率达87.7%.
关键词 测井 储层流体识别 油水层识别模型 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多因素流体识别技术及应用 被引量:21
18
作者 张浩 甘仁忠 +3 位作者 王国斌 曹志峰 赵彦青 吴保中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55-62,共8页
利用聚类分析和交会图技术,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为4类,同时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探索多学科联合的复杂储层多因素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核磁测井物性参数的储层质量分类图版;创建了气测含油... 利用聚类分析和交会图技术,将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为4类,同时综合分析录井、测井和试油资料,探索多学科联合的复杂储层多因素流体识别方法。建立了基于核磁测井物性参数的储层质量分类图版;创建了气测含油因子、测井含油因子计算模型;构建了玛湖凹陷流体识别方法,使录井、测井解释符合率分别提高30.6%和28.1%。通过储层改造效果分析,建立了基于测井杨氏模量判别标准,将玛湖凹陷储层划分为易压裂与不易压裂两类;通过对最优裂缝动态缝长、加砂因子等参数分析,建立了储层改造达到最优效果压裂预测模型,玛湖凹陷压裂见效率提高了32.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因素 核磁共振 流体识别 储层改造 准噶尔盆地 玛湖凹陷 百口泉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江气田侏罗系致密砂岩气藏测井流体识别及定量评价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俊 谢润成 +3 位作者 刘成川 段永明 黎华继 向宇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1期136-141,共6页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其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地层骨架对测井信息的影响远大于孔隙流体,致使前期所采用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和储层参数评价方法效果较差,... 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其储层具有孔隙度低、渗透性差、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征,地层骨架对测井信息的影响远大于孔隙流体,致使前期所采用的储层流体识别方法和储层参数评价方法效果较差,影响了气藏的开发效果。为此,在详细分析不同类型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该区致密砂岩气藏测井流体识别的定量评价方法,即采用基于视孔道弯曲度指数、电阻率侵入校正差比等新流体识别因子的多参数组合法和BP神经网络法来开展储层流体识别,采用基于岩心实验分析资料的多元回归法来计算孔隙度、流动单元法计算渗透率、变岩—电参数的Archie公式计算饱和度,进而利用上述技术方法,对该区沙溪庙组气藏进行了储层流体识别与储层参数定量评价。结论认为,该套测井评价技术在中江气田的生产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测井解释符合率超过90%,证明了其可靠性,可以为四川盆地致密砂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侏罗纪 中江气田 致密砂岩气藏 视孔道弯曲度指数 电阻率侵入校正差比 流体识别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低渗透储层流体识别技术 被引量:6
20
作者 何永宏 杨孝 +2 位作者 王秀娟 钟张起 侯读杰 《中国石油勘探》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10-115,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分异差,流体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声波时差3种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通过构建孔隙度曲线指数来指示岩性的纯度;结合反映流体性质... 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6储层为典型的特低渗透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油水分异差,流体识别难度较大。为解决这一问题,基于补偿中子、补偿密度和声波时差3种孔隙度曲线的重合程度,通过构建孔隙度曲线指数来指示岩性的纯度;结合反映流体性质的深感应电阻率和刻画储层物性的声波时差曲线,构建流体识别指数识别储层的含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产水率与含水饱和度关系进一步识别油水同层和水层。综合流体识别指数和产水率,建立油水层识别图版。通过对研究区的58口井测井综合解释,并与试油数据进行对比,该方法识别油水层的准确率为91.4%,提高了储层流体识别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姬塬地区 低渗透储层 储层评价 流体识别 测井曲线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