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石与流体相互作用的模拟实验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于川淇 李劭彧 +2 位作者 邓西里 邓世彪 周宾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20-123,157,共4页
针对斜长石在不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进行实验分析,应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通过控制物理、化学条件对长石与流体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结合东营凹陷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斜长石在酸... 针对斜长石在不同环境下的水岩相互作用进行实验分析,应用实验地球化学方法,通过控制物理、化学条件对长石与流体相互作用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并结合东营凹陷的实际情况,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斜长石在酸性条件下形成了伊蒙混层矿物、绿泥石和伊利石;在弱酸条件下(反应开始时),斜长石溶蚀形成了片状伊蒙混层矿物;斜长石在酸性和中性条件下的溶蚀机制不同;在酸性条件下(pH=5.5),斜长石溶蚀形成黏土矿物的序列为:斜长石—勃姆石—伊蒙混层、高岭石—伊利石、绿泥石。研究不同条件下长石与流体的相互作用,对东营凹陷碎屑岩储层的物性预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长石流体相互作用 溶蚀产物 东营凹陷 储层 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相互作用模型的粘性分离有限元方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伟 黄鹏展 《数学物理学报(A辑)》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2-1380,共19页
针对流体-流体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一种全离散的粘性分离有限元方法.该方法在时间层采用了粘性分解技术和空间混合有限元方法,其中时间项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向后Euler方法用于时间离散化,采用半隐式方法处理非线性项,并使用几何... 针对流体-流体相互作用模型,研究了一种全离散的粘性分离有限元方法.该方法在时间层采用了粘性分解技术和空间混合有限元方法,其中时间项包括两个步骤.第一步,采用向后Euler方法用于时间离散化,采用半隐式方法处理非线性项,并使用几何平均方法处理流体界面.然后,在第二步中,我们只解决了一个线性Stokes问题,而没有对每个单独的区域进行时间步的空间迭代.因此,粘性分离有限元方法将非线性和不可压缩性分开.此外,通过严格的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稳定性和收敛性.最后,数值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相互作用模型 粘性分离法 稳定性 收敛性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沉积盆地中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研究现状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3
作者 罗威 倪玲梅 《复杂油气藏》 2024年第4期385-395,共11页
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贯穿油气储层演化全过程,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基于对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特征、研究前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以期全面揭示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对含油气储层的制约,并指出今后应... 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贯穿油气储层演化全过程,是一个兼具前沿性和实用性的研究领域。基于对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特征、研究前沿及存在问题等方面的详细阐述,以期全面揭示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对含油气储层的制约,并指出今后应加强该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力求实现从定性到定量、从现象描述到机理阐释的跃迁,推动储层成岩动力学和沉积盆地动力学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构造相互作用 油气储层 流体系统 裂缝 变形条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被引量:10
4
作者 迟福东 王进廷 +1 位作者 金峰 汪强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3765-3770,共6页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 针对振动台试验中无限地基难以模拟和数值分析中流-固耦合作用难以计算两个难题,将最近发展的实时耦联动力试验方法引入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问题的研究。以一个渡槽结构为例,其中渡槽-水体作为物理子结构,采用振动台进行物理试验,而无限地基作为数值子结构,采用集总参数模型进行数值模拟。两个子结构之间实时交换数据,联合评估整个耦合体系的动力响应。试验结果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结果吻合良好,表明该试验方法具有较高精度。对不同特性地基土进行的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软土地基,考虑土-结构相互作用(SSI)的结构反应幅值明显减小,周期延长;随着地基土变硬,SSI效应逐渐变弱,结构反应最终收敛至刚性地基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流体动力相互作用 实时耦联动力试验 渡槽结构 集总参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松辽盆地十屋断陷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被引量:22
5
作者 向才富 夏斌 解习农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5,共5页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演化过程,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 根据松辽盆地十屋断陷199个水化学分析测试数据,探讨该区地层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成岩作用过程,以揭示水化学特征的分布以及演化过程,示踪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水化学的空间分布特征受流体动力场控制:大气降水沿盆地的边缘及断层复杂的中央隆起带下渗,导致该地区盐度降低(小于4.5g/L),向盆地中心盐度逐渐增加到7~10g/L;垂向明显分为3个带:自由交替带(0~1250m深度)为NaHCO3型流体,交替阻滞带(1250~1650m深度)为Na2SO4型流体,交替停滞带(深于1650m)为CaCl2型流体.水化学的时间演化过程受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控制:地层水中Cl-与HCO3-和Na++K+与Ca2+的关系表明,地层水早期为富含HCO3-的低盐度流体,含钠矿物与碳酸盐矿物的溶解导致了流体中各种离子及盐度的增高,随后的钠长石化作用导致流体中富集Ca2+而Na+亏损,形成CaCl2型流体.十屋断陷水化学特征所反映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过程得到了其它地质观察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化学特征 水动力场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十屋断陷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FE-SPH耦合模拟 被引量:9
6
作者 肖毅华 韩旭 胡德安 《应用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18,106,共6页
应用有限元(FE)-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耦合法模拟了具有自由表面的不可压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流体和结构分别采用SPH法和有限元法同时求解,两者在交界面处的相互作用通过接触算法进行处理。为了避免隐式计算压力,通过引入人... 应用有限元(FE)-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SPH)耦合法模拟了具有自由表面的不可压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问题。流体和结构分别采用SPH法和有限元法同时求解,两者在交界面处的相互作用通过接触算法进行处理。为了避免隐式计算压力,通过引入人工压缩率,将不可压流体近似为人工可压缩流体。采用FE-SPH耦合法对弹性板在随时间变化的水压作用下的变形以及倒塌水柱冲击弹性结构两个问题进行了模拟。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以及其他已有数值结果符合良好,说明FE-SPH耦合法用于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的模拟是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与结构相互作用 有限元-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耦合 接触算法 人工压缩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营凹陷古近系-新近系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分带特征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华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41-50,共10页
东营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衍生出的多类次生矿物是自上而下储层物性发育条件的主控因素。浅、中、深以及超深层具有不同的流体-岩石作用方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程度亦不同。为优化储层分类,运用ICP发射光谱、扫描电... 东营凹陷古近系-新近系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及衍生出的多类次生矿物是自上而下储层物性发育条件的主控因素。浅、中、深以及超深层具有不同的流体-岩石作用方式,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程度亦不同。为优化储层分类,运用ICP发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自主性室内流动模拟试验等方法,对不同深度地层水化学特征和岩石样品中的次生矿物(流体-岩石作用的结果)、形成的先后顺序及化学组成等要素进行分析,发现地层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分带性及其作用特征:浅部和中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带的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较弱,主要为有机质和细菌参与下的生物化学作用、微弱的生烃作用和有机酸的生成作用、部分长石溶蚀作用和碳酸盐溶解作用以及石英和粘土矿物(伊蒙混层和高岭石等)的形成作用、碳酸盐的沉淀作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小;深部和超深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较强,有机酸的生成或脱羧作用比较强,铝硅酸盐的溶蚀作用、碳酸盐的溶解和沉淀作用以及粘土矿物的形成作用都很强,对储层物性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类型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古近系 新近系 东营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动脉变窄和流-固结构相互作用对非Newton脉动流的影响--一个真实的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模型 被引量:2
8
作者 Z·摩塔扎维尼亚 A·扎尔 +2 位作者 A·麦迪查德 海治(译) 张禄坤(校)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4-176,共13页
研究肾动脉狭窄(RAS)对血液流动和血管壁的影响.根据CT扫描图像,重建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解剖模型,通过模型的脉动流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流体-固体结构的相互作用(FSI).研究RAS对血管壁剪切应力和位移的影响,RAS使得肾动脉中... 研究肾动脉狭窄(RAS)对血液流动和血管壁的影响.根据CT扫描图像,重建腹部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解剖模型,通过模型的脉动流进行了仿真计算,计算中考虑了流体-固体结构的相互作用(FSI).研究RAS对血管壁剪切应力和位移的影响,RAS使得肾动脉中流量减少,肾素-血管紧缩素系统可能被激活,从而导致严重的高血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脉狭窄 脉动 流体-固体结构的相互作用 非Newton流体 高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单直管直接水击的液固耦合作用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吴昊 马跃先 马驭贞 《水电能源科学》 2004年第2期71-72,85,共3页
以能量原理为基础,在考虑水体可压缩性和管壁弹性变形对水击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简单直管内发生的水击波动与管壁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水击波与管壁相互作用的能量公式。依据该公式,可对在FSI效应下简单直管内的直接水击... 以能量原理为基础,在考虑水体可压缩性和管壁弹性变形对水击运动影响的基础上,对简单直管内发生的水击波动与管壁结构相互作用问题进行了探讨,得到了水击波与管壁相互作用的能量公式。依据该公式,可对在FSI效应下简单直管内的直接水击压强进行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能量原理 动能 弹性势能 水击压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瓦斯/煤尘爆炸冲击波作用下结构的动力响应探讨 被引量:4
10
作者 袁芙蓉 《煤矿机械》 2017年第6期65-67,共3页
总结了国内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特点,研究了当前形势下瓦斯/煤尘爆炸作用下的灾害作用特性,揭示了瓦斯煤尘单一相、两相共混爆炸的结构动力响应机理及爆炸冲击波与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爆炸结构相应问题的研究现状,探... 总结了国内外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特点,研究了当前形势下瓦斯/煤尘爆炸作用下的灾害作用特性,揭示了瓦斯煤尘单一相、两相共混爆炸的结构动力响应机理及爆炸冲击波与结构间的耦合作用,对比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爆炸结构相应问题的研究现状,探讨了瓦斯煤尘爆炸防控设备及装置动态安全性的研究方法,提出了瓦斯煤尘爆炸作用下结构动力问题的研究展望。研究工作对于煤矿瓦斯/煤尘爆炸致灾防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煤尘爆炸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响应 多场耦合作用 共混爆炸 致灾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烃源流体—储集岩协同演化模拟实验及地质启示——以川西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马健飞 马中良 +3 位作者 缪九军 郑伦举 王强 何川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98-704,共7页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机制对厘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尤为重要。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开展了封闭环境条件下,Ⅲ型烃源流体—长石石英砂岩储层协...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是致密砂岩油气藏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深入研究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机制对厘清优质储层的分布规律尤为重要。以川西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为例,开展了封闭环境条件下,Ⅲ型烃源流体—长石石英砂岩储层协同演化模拟实验。Ⅲ型烃源岩生成的大量CO_(2)在140℃或170℃储层地温条件下会导致砂岩储层中碳酸盐胶结物发育,是砂岩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烃源流体的滞留效应对储层致密化至关重要;封闭成岩体系下,致密油气勘探应以寻找有利于原生孔隙形成与保存的有利沉积相砂体为指向,在半开放—开放体系成岩环境下,应以寻找酸性流体优势运聚区次生孔隙发育的储层为指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烃源流体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流体滞留效应 川西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冲击载荷作用下复合材料圆柱壳的弹性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刚义 夏飞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7-71,88,共6页
研究了平面阶跃冲击波作用下沉浸无限长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瞬态响应。首先推导基于Flugge薄壳理论的复合材料圆柱壳的控制运动方程,然后采用反射尾流虚源法建立流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法来求解平面冲击波作用下无限长复合... 研究了平面阶跃冲击波作用下沉浸无限长复合材料圆柱壳的瞬态响应。首先推导基于Flugge薄壳理论的复合材料圆柱壳的控制运动方程,然后采用反射尾流虚源法建立流体-结构的相互作用,最后采用有限差分法来求解平面冲击波作用下无限长复合材料圆柱壳的控制运动微分方程。详细考察了复合材料纤维方向和壳的半径对复合材料圆柱壳的无因次中面应变、第0阶模态径向位移和第1阶模态径向速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圆柱壳 水下冲击 反射尾流虚源法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悬浮隧道的技术现状和未来展望
13
作者 Marcel‘t Hart Arianna Minoretti 李英 《隧道建设(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5-232,I0025-I0032,共16页
阐述了水下悬浮隧道(又称水下悬浮管桥)的概念;探讨了悬浮隧道结构的4种支撑形式,即岸锚式、桥墩支撑式、浮筒固定式和锚索固定式,并对4种支撑形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对悬浮隧道的跨海形式及主隧道结构断面形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管系... 阐述了水下悬浮隧道(又称水下悬浮管桥)的概念;探讨了悬浮隧道结构的4种支撑形式,即岸锚式、桥墩支撑式、浮筒固定式和锚索固定式,并对4种支撑形式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对悬浮隧道的跨海形式及主隧道结构断面形式进行了讨论,分析了多管系统+横通道连通形式在火灾及事故发生时的安全性。介绍了国际上悬浮隧道的相关标准:国际结构混凝土联合会(fib)在2020年发布了《水下悬浮管桥(SFTB)设计指南》(fib公告第96号),旨在为技术界提供水下悬浮管桥方案设计指南;国际隧道和地下空间协会(ITA)在2023年发布了《水下悬浮隧道(SFT)业主指南》,旨在向基础设施业主说明,水下悬浮隧道相比传统隧道的适用性;另外,挪威国家标准已率先将悬浮隧道结构纳入国家桥梁手册(2020)。梳理了悬浮隧道已有的理论研究,介绍了目前水下悬浮隧道比较热门的研究课题,比如流体-结构相互作用和冲击等。分析了水下悬浮隧道的优势,不仅能够减小主要的海洋荷载对结构的影响,而且可以降低隧道和相连结构的坡度,缩短穿越距离,保护海底地形以及减少对周围区域的噪声影响。随着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以及新材料和新技术为减少气候影响带来的机遇,悬浮隧道有望获得进一步的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悬浮隧道 水下悬浮管桥 指南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荷载 冲击 支撑形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式锚固储液罐动力分析可视化程序开发与应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崔春义 厉超吉 +2 位作者 赵飞翔 孟坤 梁志孟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177-1183,共7页
基于流体及储罐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与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等价的积分表达式,推导得出储罐-流体相互作用体系特征方程和动力响应求解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VB与Fortran混合编译方法,基于VB的GUI对主界面和数据输入窗口进行设置... 基于流体及储罐动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与微分方程初值问题等价的积分表达式,推导得出储罐-流体相互作用体系特征方程和动力响应求解公式。在此基础上,采用面向对象的VB与Fortran混合编译方法,基于VB的GUI对主界面和数据输入窗口进行设置,通过菜单编译器及多窗体的耦合实现菜单名称设置及窗口调用功能,开发了一款立式圆柱形储罐动力有限元分析程序PSAST V1.0。同时利用该程序对储罐-流体相互作用体系进行振动模态及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分析,通过与ADINA计算结果及解析解对比,验证了本文所开发有限元程序应用于储罐-流体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罐-流体相互作用 储液罐 振动模态 地震作用 动力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封存和提高采收率过程中岩石与饱和水的CO_2反应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王秀宇 杨胜来 +2 位作者 杨永忠 舒梅 王贵刚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7-90,14,共4页
CO2注入及封存在地层中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同时注CO2驱油也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在地层中的不同位置,水和CO2相互溶解的程度不同。以往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矿物与碳酸的反应,而忽视了矿物与溶解了水的超临界CO2的... CO2注入及封存在地层中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有效措施,同时注CO2驱油也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在地层中的不同位置,水和CO2相互溶解的程度不同。以往的许多研究都集中在矿物与碳酸的反应,而忽视了矿物与溶解了水的超临界CO2的反应。文章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发现白云石和页岩与无水超临界CO2不反应,而与饱和水超临界CO2反应使部分矿物溶解并重结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是影响新形成矿物的组成、形态和反应程度的关键参数。反应形成的矿物溶解和重结晶会改变岩石的润湿性、相对渗透率和毛管压力曲线等,最终影响CO2的注入能力、封存效果和盖层完整性;用CO2进行水气交替提高原油采收率过程中,还会影响到水气注入速度和采油速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封存 提高原油采收率 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 超临界二氧化碳 矿物溶解 重结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优质储集层的形成机理及其分布预测 被引量:80
16
作者 朱光有 张水昌 梁英波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1-166,共6页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其间夹杂发育膏质岩类,且经历过较大的埋深,有利于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发生和H2S的形成与聚集。TSR形成的H2S溶于水后显示出较强的溶蚀性能,在深部储集层中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 四川盆地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以白云岩为主,其间夹杂发育膏质岩类,且经历过较大的埋深,有利于TSR(硫酸盐热化学还原反应)的发生和H2S的形成与聚集。TSR形成的H2S溶于水后显示出较强的溶蚀性能,在深部储集层中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促进碳酸盐岩次生孔洞的发育和优质储集层的形成,H2S含量越高,含H2S储集层埋藏越深,储集层性质越好。基于此,可以运用H2S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来预测深部优质储集层的分布。川东和川西北地区中、下三叠统白云岩储集层都含有一定的硫酸盐岩且经历过较高的温度,目前埋藏较深,是H2S形成的最有利层系,也是优质储集层最发育的层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深部优质储集层 TSR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海相 分布预测 次生孔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中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成因与演化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李鹏春 刘春晓 +2 位作者 张渊 龙利平 张利红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802-808,共7页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组成以(K^++Na^+),Cl^-离子为主,大部分为 CaCl_2型水,矿化度变化介于4.8~220.2 g/L,r_(Na)+/r_(Cl^-)比值变化介于0.26~0.85之间,说明变质程度小,可能是海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之后被淡水所混合的产物。受断... 塔中地区奥陶系地层水化学组成以(K^++Na^+),Cl^-离子为主,大部分为 CaCl_2型水,矿化度变化介于4.8~220.2 g/L,r_(Na)+/r_(Cl^-)比值变化介于0.26~0.85之间,说明变质程度小,可能是海水发生蒸发浓缩作用之后被淡水所混合的产物。受断裂作用影响,地层水矿化度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受区域不整合影响,纵向上地层水离子浓度和矿化度存在明显的分带性。地层水中阴离子 Cl^-和 HCO_3^-的浓度与阳离子(Na^++K^+)和 Ca^(2+)的浓度的关系表明,本区可能的成岩作用过程主要为氯化钠矿物和碳酸盐矿物的溶解作用,而方解石的(铁)白云石化及钠长石化作用导致了 Ca^(2+)离子的富集与Mg^(2+)离子的亏损,形成了 CaCl_2型流体。区内地层水可分为常压高矿化度水和异常高压低矿化度水两种类型。前者可能与大气淡水淋滤和埋藏过程中的水-岩相互作用有关,后者可能与其形成的封闭体系有关。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较好的区域位于塔中Ⅰ号坡折带和Ⅱ号构造带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岩石相互作用 成因与演化 地层水化学特征 奥陶系 塔中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碰撞动力学过程的数值仿真研究 被引量:104
18
作者 王自力 顾永宁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9-34,共6页
在分析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探讨了船舶动力学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 ,并对碰撞过程中船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获得并讨论了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损伤变形的时序结果 ,所得结论具有一般性。碰撞仿真分析中 ,被撞... 在分析显式非线性有限元基本理论和关键技术的基础上 ,探讨了船舶动力学过程的数值仿真方法 ,并对碰撞过程中船体的力学性能进行了分析 ,获得并讨论了碰撞力、能量吸收和损伤变形的时序结果 ,所得结论具有一般性。碰撞仿真分析中 ,被撞船的舷侧受撞区域和撞击船的首部区域作为可变形结构处理 ,而其余区域则视为刚体。被撞船周围的水划分成Euler有限体积网格 ,船体结构则划分成Lagrange有限元网格 ,并采用耦合技术将它们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碰撞 数值仿真 结构耐撞性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对湍流近尾迹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刘明侯 Zhou Y. +1 位作者 陈义良 So R.M.C.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3-172,共10页
研究了圆柱绕流中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侧重结构振动对湍流尾迹的影响。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圆柱在升力方向的位移;用热线和LDA(二维)测量湍流的近尾迹。通过变化自由流的速度和圆柱体直径(特征尺寸)来变化雷诺数。用两个振动特... 研究了圆柱绕流中流体与结构的相互作用,侧重结构振动对湍流尾迹的影响。用激光测振仪测量圆柱在升力方向的位移;用热线和LDA(二维)测量湍流的近尾迹。通过变化自由流的速度和圆柱体直径(特征尺寸)来变化雷诺数。用两个振动特性不同的(一个相对刚性,一个相对弹性)圆柱来产生尾迹,研究固体结构振动对湍流近尾迹的平均速度场和湍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结构自由振动对湍流近尾这场影响明显,该影响随雷诺数的变化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诱发振动 湍流 尾迹结构 流体-结构相互作用 结构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粒径组合块石群水下漂移数值模拟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小超 张盖 +3 位作者 李卫国 张伟 李明益 常留红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94-402,共9页
抛石漂移是河道治理、护岸、潜丁坝、桥墩防冲等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抛石颗粒在水中的漂移,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方法(DEM)耦合的方法,建立了颗粒流数值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为... 抛石漂移是河道治理、护岸、潜丁坝、桥墩防冲等实际工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针对抛石颗粒在水中的漂移,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与离散元方法(DEM)耦合的方法,建立了颗粒流数值模型,并采用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对数值模型的正确性进行验证.为研究级配对块石群水下漂移的影响,对不同粒径组合的块石群抛石漂移进行计算,对块石群在底床上的落点分布形态和扩散范围、漂距、分布面积等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同一规格的块石群,其级配组成的均匀性和连续性越好,平均漂距和分布面积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D-DEM耦合方法 流体-颗粒相互作用 抛石 漂移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