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时移地震资料划分油藏流体流动单元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19
1
作者 王大伟 刘震 +2 位作者 赵伟 陈小宏 伍向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92-597,共6页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内部流体渗流所引起的含油饱和度、流体压力变化以及原油脱气均可导致时移地震资料的差异振幅.时移地震资料可以揭示油层内部渗流的影响,为划分油藏流体流动单元提供依据,根据差异振幅的幅度及范围可以确定流动单元... 油田开发过程中,油层内部流体渗流所引起的含油饱和度、流体压力变化以及原油脱气均可导致时移地震资料的差异振幅.时移地震资料可以揭示油层内部渗流的影响,为划分油藏流体流动单元提供依据,根据差异振幅的幅度及范围可以确定流动单元的品质及范围,并且油层内部的渗流影响发生在同一流动单元之内.本文从理论上分析并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流体流动单元 时移地震 差异振幅 流体性质 储层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2
作者 魏斌 张友生 +1 位作者 杨贵凯 徐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2-74,共3页
正确认识测井响应高含水储集层的规律和特征 ,对于评价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十分重要。选取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 ,在储集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 ,结果表明 :相同流体流动单元内部的电阻率、含水率、相对渗透率与... 正确认识测井响应高含水储集层的规律和特征 ,对于评价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十分重要。选取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 ,在储集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 ,结果表明 :相同流体流动单元内部的电阻率、含水率、相对渗透率与含水 (油 )饱和度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相似 ,不同流动单元间这些关系及变化规律则各有特点 ,反映了不同流动单元不同的水淹特征和含水 (油 )饱和度特征。应用储集层流动单元概念 ,可以在同一储集层内划分出水淹级别不同的单元 ,为水淹层定量精细解释提供可靠参数 ,还可建立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间的关系 ,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流体流动单元 水驱油实验 岩心 剩余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三维流动单元模型建立——以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为例 被引量:17
3
作者 隋淑玲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2-14,共3页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 应用流动分层指标法对孤东油田七区馆上段进行了流体流动单元的识别与划分,将孤东油田馆上段储层按其渗流能力划分为5种流动单元类型。在流动单元划分基础上,以沉积相为控制条件,利用基于目标的示性点过程算法,建立了一个注采井组的三维流动单元模型,通过流动单元模型与沉积微相模型对比以及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的验证,说明流体流动单元三维模型更能反映储层的三维非均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元模型 三维流动 馆上段 河流相储层 田七 流体流动单元 流动单元划分 数值模拟方法 渗流能力 孤东油田 控制条件 模型对比 沉积微相 非均质性 三维模型 指标法 沉积相 点过程 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陆相盆地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研究与概念体系 被引量:43
4
作者 焦养泉 李思田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46-353,共8页
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的关键是阐明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即储层沉积非均质性、储层成岩非均质性和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具有层次性,并可以分为3种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进行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性研究基... 露头储层地质建模的关键是阐明储层非均质性特征(即储层沉积非均质性、储层成岩非均质性和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特征)。储层非均质性具有层次性,并可以分为3种尺度(大尺度、中尺度和小尺度)进行研究。在不同尺度的沉积非均质性研究基础上,建立储层内部构成格架模型是储层沉积非均质性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补充和完善砂体内部构成单位和等级界面分析法的概念等级序列尤为重要。本文提出河道单元在各类河道中具有普遍存在的规律,并指出不同类型河道砂体的内部构成复杂性和层次性具有差异,认为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原因在于古流能量存在差异和沉积作用方式的不同。建立高渗透网络格架模型的基础是识别和划分流体流动单元。流体流动单元是以隔挡层为边界按水动力条件划分的建造块,其规模和分布空间与砂体内部构成单位关系密切。不同尺度的储层物性非均质性具有不同的研究对象和重点。以中尺度研究为例,储层物性非均质性的焦点在于流体流动单元的差别上以及构成流体流动单元的储层岩性相的差别上。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无疑是重要的,但如果叠加有不均匀的成岩作用的影响,那么整体孔渗值将会大大地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流动单元 非均质性 储层 地质建模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魏斌 毕研斌 郑浚茂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270-273,共4页
本文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及其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做法.岩心数据表明,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流动带指标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不同的沉积微相... 本文介绍了储层流动单元的概念和分类方法,以及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及其分布的理论基础和基本做法.岩心数据表明,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基于流动带指标可定量计算剩余油饱和度.不同的沉积微相,其流动单元的组合形式也不同.流动单元的分布可用来表征平面渗流能力的差异和剩余油的分布.分别将以储层流体流动单元研究为核心的一套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应用于扇三角洲相和河流相储层高含水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中,取得了良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流体流动单元 高含水油田 剩余油 分布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