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相山铀矿田西部地区深部多金属矿化成矿年代与成矿流体演化:Rb-Sr同位素体系的制约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军港 李子颖 +3 位作者 聂江涛 张万良 王勇剑 田明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787-2800,共14页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 江西相山铀矿田科学深钻3号孔在深部-700 m发现大量铅锌多金属矿化脉,垂向上呈"上铀下多金属"的分布特征。本文选取深部多金属矿脉主成矿阶段(S3)自形闪锌矿样品6件和不同阶段的毒砂、黄铁矿、方铅矿、方解石等样品12件,以及围岩全岩样品17件,进行了Rb、Sr同位素组成研究。结果表明:(1)由闪锌矿Rb-Sr等时线法确定的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形成于121. 0±3. 5Ma,与围岩火山岩存在较大时差,可能与晚于围岩的深部次火山有关。根据穿插关系,多金属矿化略晚于碱性交代铀矿化,但明显早于酸性交代铀矿化;(2)多金属矿化脉体中金属矿物的Rb和Sr含量分别介于0. 041×10^-6~1. 38×10^-6和2. 35×10^-6~23. 11×10^-6之间,Sr同位素初始比值(87Sr/86Sr),变化较大,介于0. 706114~0. 718814之间,平均值为0. 713579,暗示相山铀矿田深部多金属矿化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初始流体Sr同位素值(0. 718665)明显高于成矿时赋矿围岩(流纹英安岩为0. 714581,碎斑流纹岩为0. 714417)的Sr同位素组成,表明多金属成矿流体和物质并非来自围岩火山岩;(3)由早到晚阶段的(87Sr/86Sr)i呈明显降低的演化趋势,表明成矿流体演化过程中受到大气降水的不断稀释作用。相山矿田的铀矿和深部多金属矿化同形成于华南中生代板内伸展构造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Rb-Sr等时线 Sr同位素示踪 成矿时代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多金属矿化 相山铀矿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兴安岭南段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4
2
作者 舒启海 赖勇 +2 位作者 魏良民 孙艺 王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467-1482,共16页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铅锌矿床,矿区出露二叠纪地层和中生代岩浆岩。流体作用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前成矿阶段(P阶段)、同成矿阶段(S阶段)以及后成矿阶段(L阶段)。P阶段以发育钙质石榴石、辉石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为... 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铅锌矿床,矿区出露二叠纪地层和中生代岩浆岩。流体作用过程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前成矿阶段(P阶段)、同成矿阶段(S阶段)以及后成矿阶段(L阶段)。P阶段以发育钙质石榴石、辉石等典型的矽卡岩矿物为主,辉石中普遍发育含石盐子晶包裹体(~44%NaCleqv)和富气相包裹体的共生组合,且具有相同的均一温度(~470℃),显示了流体不混溶作用的发生。该阶段流体捕获压力~400bars,对应形成深度~1.5km。这一阶段还发育以石盐子晶消失而达到均一的高盐度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390℃,盐度为~46%NaCleqv,估计的最小压力分布范围较大(150~3000bars,平均~1200bars)。S阶段发育含水矽卡岩矿物(如绿帘石),并伴随闪锌矿等大量硫化物的沉淀。闪锌矿以及与之共生的石英、方解石中均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包裹体的共生组合,显示了流体沸腾特征。其中富液相包裹体盐度为6.6±3.0%NaCleqv,与其共生的富气相包裹体盐度为1.3±0.6%NaCleqv,二者均一温度皆在350℃左右,平均捕获压力为~150bars,以静水压力估计深度也为1.5km。L阶段矿化已经基本结束,发育大量的方解石(-石英-萤石)脉体。这一阶段发育特征的CaCl2-NaCl-H2O体系流体,均一温度<250℃,且随着均一温度降低,流体中Ca/Na比值有上升的趋势。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了白音诺尔铅锌矿的成矿流体来自于深部岩浆,跟围岩地层无关。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矽卡岩矿物结晶的主要机制,随后的流体沸腾作用与大规模成矿作用密切相关。两期流体来自深部岩浆房不同时期的出溶,并经历了不同的温压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来源与演化 矽卡岩 白音诺尔铅锌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深部地质过程的流体包裹体与稀有气体同位素示踪 被引量:7
3
作者 邓碧平 刘显凡 +5 位作者 张民 赵甫峰 徐窑窑 田晓敏 李慧 胡琳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16,共14页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 云南老王寨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含金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为NaCl-H2O型和CO2-H2O型;成矿前阶段(Ⅰ)均一温度集中在300.0~350.0℃,盐度(NaC1质量分数)介于9.209%~9.856%,成矿压力变化于82.7~108.4 MPa,侵位深度约为3.18~4.17km;成矿阶段(Ⅱ)均一温度主要在195.0~225.0℃,盐度介于4.495%~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71.1~73.6 MPa,侵位深度为2.73~2.83 km;成矿后阶段(Ⅲ)均一温度在106.8~171.1℃,盐度介于2.737%~4.650%,成矿压力变化于41.0~46.0MPa,侵位深度约为1.58~1.77 km.稀有气体同位素测定显示:成矿流体3 He/4 He比值平均为0.461 4 Ra,居于地壳与地幔的特征值之间;40Ar/36Ar和38Ar/36 Ar平均值分别为341.8和0.206 75,居于地球大气与MORB或OIB的特征值之间;129~136 Xe/130 Xe比值与大气比值相比,均表现出有过剩的特征.综合研究表明:温压较高的含CO2深部热液将金属元素向浅部运移,随着温度和压力的降低,加上CO2的逃逸,导致溶液过饱和,金与黄铁矿等硫化物沉淀下来形成矿床,呈现出从成矿前阶段(Ⅰ)→成矿阶段(Ⅱ)→成矿后阶段(Ⅲ),含矿流体以温度、压力、盐度和侵位深度降低的连续演化特点.这一演化过程反映来自深部的地幔流体与地壳流体和物质相互作用,引发壳幔物质混染,从而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稀有气体同位素 流体来源与演化 壳幔混染成矿机制 老王寨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红瑾 王立强 +4 位作者 胡古月 顾枫华 唐攀 张忠坤 周敖日格勒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03-323,共21页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是西藏冈底斯中段东部的超大型矿床,主要由角岩型铜钼矿体、斑岩型钼铜矿体以及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构成。根据矿物组合与脉体穿插关系,将角岩型和斑岩型矿体中各类热液脉体分为成矿早阶段A脉、转换阶段B脉以及成矿晚阶段D脉。A脉包括具有钾长石蚀变晕的石英脉、石英+钾长石±黄铜矿±辉钼矿脉、石英+黑云母脉、黑云母+黄铜矿±黄铁矿脉,有微弱矿化;B脉主要为石英±辉钼矿±黄铜矿±黄铁矿脉,为主成矿阶段;D脉包括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黄铜矿±辉钼矿脉,矿化微弱。研究发现矿床共发育6种类型的流体包裹体,分别为富液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L)、富气相的气液两相包裹体(V)、纯气相包裹体(PV)、富CO_(2)的富气相包裹体(V_(CO_(2)))、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1,升温过程中气泡晚于子晶消失达到均一)和含石盐子晶的多相包裹体(S2,升温过程中子晶晚于气泡消失达到均一)。A脉主要发育L、V、PV、V_(CO_(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00~500℃,盐度w(NaCl_(eq))为0.6%~43.3%;B脉发育L、V、PV、V_(CO_(2))、S1、S2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w(NaCl_(eq))为1.0%~47.4%;D脉只发育L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250~397℃,盐度w(NaCl_(eq))为1.1%~9.9%。从成矿早阶段到成矿晚阶段,高温、高盐度、高氧逸度的流体逐渐演化为中温、低盐度的流体。笔者通过压力估算得到甲玛矿床A、B、D脉阶段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3.2 km、3.2 km、3 km。主成矿阶段水岩反应引起的流体CO_(2)逃逸、pH值降低、氧逸度降低以及体系压力骤降是导致硫化物沉淀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流体包裹体 流体来源与演化 甲玛铜多金属矿床 冈底斯 西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西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成因:来自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的证据
5
作者 杨正香 邓明国 +3 位作者 牛春晖 贾桢 杨佳飞 杨正良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10,共14页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 腾冲大硐厂Pb-Zn矿床是西南“三江”成矿带腾冲地块东部具有代表性的矽卡岩型矿床之一,其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矽卡岩期(早、晚矽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期(早、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是该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与铅锌矿密切相关。本文对主成矿期(石英-硫化物期)不同阶段方解石的REE特征与成矿早期(矽卡岩期)符山石、绿帘石以及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大理岩和灰岩的REE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主成矿期2个阶段方解石REE配分模式均为右倾型,∑REE分别为84.68×10^(-6)~125.58×10^(-6)和35.08×10^(-6)~38.24×10^(-6),LREE/HREE值为1.59~2.04和4.36~5.38,(La/Yb)_(N)值为1.12~1.81和4.01~5.72,(La/Sm)_(N)值为2.62~3.16和5.09~6.38,(Gd/Yb)_(N)值为0.64~0.97和1.22~1.30。2个阶段方解石的Yb/La-Yb/Ca投点位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的交界部位,符山石、绿帘石、早硫化物阶段方解石和大理岩的Y/Ho值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关系密切,晚硫化物阶段方解石的Y/Ho值介于大弯山单元花岗岩和围岩之间,暗示矿床主成矿期两阶段方解石皆为岩浆热液成因,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但成矿流体在主成矿期晚硫化物阶段的水岩反应过程中可能遭受了二叠系灰岩地层的强烈混染。从成矿早期到主成矿期δEu值分别为1.25~1.75和0.54~0.78,δCe值为0.85~0.94和0.94~1.05,氧化还原环境的转变可能是导致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后期水岩反应对矿质沉淀也存在少量影响。矿区中矿体离早白垩世花岗斑岩体较近,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断裂的蚀变碳酸盐岩(矽卡岩)中,矽卡岩矿物自深向浅具有分带性。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矿床控矿因素分析,认为大硐厂Pb-Zn矿床属于矽卡岩型Pb-Zn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方解石成因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矽卡岩型Pb-Zn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竹林沟锗锌矿床碳酸盐矿物学和矿物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杨智谋 周家喜 +3 位作者 罗开 杨德智 余杰 周发朝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743-2760,共18页
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热液铅锌矿床(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也是锗的重要工业来源之一。热液碳酸盐矿物是MVT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MVT矿床成矿过程。因此,碳酸盐矿物... 以碳酸盐岩为容矿岩石的后生热液铅锌矿床(Mississippi Valley-type,MVT矿床)是世界上一种重要的铅锌矿床类型,也是锗的重要工业来源之一。热液碳酸盐矿物是MVT矿床中最主要的脉石矿物,其形成贯穿整个MVT矿床成矿过程。因此,碳酸盐矿物携带丰富的成矿信息,是认识MVT矿床成因的重要补充。位于贵州省贵定县境内的竹林沟锗锌矿床,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富锗锌矿床(平均品位97.9×10^(-6) Ge,6.54%Zn),赋存于泥盆系碳酸盐岩中。本次工作发现该矿床不同期次热液白云石的矿物学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成矿期前白云石(Dol1)主要呈细脉状穿插围岩,被成矿期白云石和硫化物脉穿插,部分呈细粒状被后期白云石包裹;成矿早期白云石(Dol2)主要呈粗粒状,与闪锌矿共生;主成矿期白云石(Dol3)主要呈脉状、团块状,与闪锌矿和黄铁矿共生;成矿晚期白云石(Dol4)呈团块状充填于闪锌矿矿石或者围岩中;成矿期后白云石(Dol5)呈脉状穿插或包裹其它期次白云石/闪锌矿-黄铁矿条带。C-O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期白云石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围岩的溶解,成矿流体中的C来源于围岩,而较低的δ18 O值可能是亏损18 O的成矿流体和围岩间水/岩反应过程中O同位素发生交换的结果。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白云石原位微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Dol2-Dol4的Y/Ho比值相对稳定(30.5~47.9),结合区域成矿特征,认为形成成矿期白云石的流体主要为盆地卤水,与该矿床属于MVT矿床事实吻合。Dol1和Dol5具有相对较低的稀土总量(∑REE=3.97×10^(-6)~29.7×10^(-6)),很可能与白云岩围岩(∑REE=25.2×10^(-6)~61.3×10^(-6))溶解作用有关,直接继承围岩的稀土元素组成特征;成矿期Dol2-Dol4的∑REE较高(∑REE=39.2×10^(-6)~117×10^(-6)),暗示成矿流体本身也携带了部分稀土元素。成矿各期次白云石均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38~0.72)特征,指示成矿温度可能较高(>200℃),Ce正异常相对稳定(δCe=1.10~1.28),暗示其成矿流体pH值保持弱酸性。综上,本文认为竹林沟锗锌矿床的形成经历如下过程:在伸展背景下,深循环盆地卤水萃取下伏地层和基底岩石中的Zn、Ge和REE等元素,形成富金属流体,受构造作用驱动沿区域性断裂不断向上运移,在赋矿层位与富硫流体发生混合作用,导致闪锌矿等硫化物沉淀;在整个成矿过程,成矿环境经历了还原→氧化的转变,成矿元素发生了共生分异,在竹林沟形成富锗锌矿体,在牛角塘形成富镉锌矿体,而pH始终保持弱酸性,直至被围岩碳酸盐岩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矿物 微量和稀土元素 C-O同位素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竹林沟锗锌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会泽铅锌矿区C-O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7
作者 史显文 贾福聚 +1 位作者 柯龙跃 邹超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57-667,共11页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上扬子铅锌成矿省一系列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内发育的碳酸盐矿物、赋矿碳酸盐岩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 C-O同位素组成特征。矿体中脉石碳酸盐矿物δ ^(... 位于扬子板块西南缘的会泽超大型铅锌矿床,是上扬子铅锌成矿省一系列碳酸盐岩型铅锌矿床中的典型代表。本文以云南会泽铅锌矿区内发育的碳酸盐矿物、赋矿碳酸盐岩等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 C-O同位素组成特征。矿体中脉石碳酸盐矿物δ ^(13)C均值-2.82‰、δ ^(18)O均值17.70‰,近矿围岩δ ^(13)C均值-2.86‰、δ ^(18)O均值21.26‰,远矿围岩δ ^(13)C均值0.41‰、δ ^(18)O均值24.24‰,近矿围岩C-O同位素组成介于脉石方解石和远矿围岩之间,说明成矿流体和围岩之间存在C-O同位素交换。通过对比推测受蚀变地层^(13)C亏损主要由深源流体交代引起,流体自下而上交代矿区石炭纪地层,造成了地层δ ^(13)C均值自下而上规律性降低。受蚀变地层^(18)O相对亏损主要由岩溶作用引起,下石炭统摆佐组δ ^(18)O均值较上、下临近层位低,说明该地层透水性好,利于含矿流体和岩溶地下水混合,从而引起成矿物质沉淀和矿体就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会泽铅锌矿 碳酸盐岩 C-O同位素 成矿流体来源与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