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arkfield地震预报试验概况和弹性多孔介质变形—流体扩散的研究现状——Roeloffs博士学术报告综述
1
作者 周旭明 《地震学刊》 CSCD 1991年第3期16-28,共13页
本篇简要综述了美国加州Parkfield地震预报试验,水文前兆观测中的布井原则,影响因素排除,水文前兆的特点和前兆模型.着重介绍了弹性多孔介质变形—流体扩散的研究现状,如水库蓄水造成的应力与孔隙压力的计算和断层稳定性变化,同震水位... 本篇简要综述了美国加州Parkfield地震预报试验,水文前兆观测中的布井原则,影响因素排除,水文前兆的特点和前兆模型.着重介绍了弹性多孔介质变形—流体扩散的研究现状,如水库蓄水造成的应力与孔隙压力的计算和断层稳定性变化,同震水位变化和断层蠕动造成水位变化的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预测 弹性多孔介质 流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质量扩散的瘤内磁流体分布对磁热疗影响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汤云东 苏航 +1 位作者 弗莱施C.C.鲁道夫 何明华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6-156,共11页
通过比较磁纳米颗粒在体内的理想均匀分布和真实实验分布,研究了不同纳米流体分布对治疗温度的影响,其中真实分布来源于实验结果经本文所提出方法处理后的图像分布。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纳米流体扩散行为对浓度分布的影响,以及研究了温... 通过比较磁纳米颗粒在体内的理想均匀分布和真实实验分布,研究了不同纳米流体分布对治疗温度的影响,其中真实分布来源于实验结果经本文所提出方法处理后的图像分布。同时,还进一步研究了纳米流体扩散行为对浓度分布的影响,以及研究了温度依赖性的血液灌注率和传统定值灌注率对治疗温度分布影响的差异。本研究基于热等效应剂量的角度,通过43℃下的累积等效分钟数来评估磁流体热疗的治疗效果,该方法与治疗温度分布直接相关。模拟结果表明,在考虑单个磁性纳米颗粒临界功率耗散的情况下,纳米流体扩散对肿瘤区域内纳米流体分布的均匀度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对最终治疗温度的影响则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流体扩散 纳米粒子分布模型 温度场 血液灌注率 热等效应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纳米CL-20及表征 被引量:14
3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张小连 王金英 《火炸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7-40,共4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法),以乙酸乙酯为溶剂,在9.0MPa、40℃及溶液质量分数30%、溶液和反溶剂流速分别为5mL/min、8kg/h的工艺条件下,制备了纳米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用偏光显微镜与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仪、动态颗粒图像分析仪对细化前后的形貌、粒度、粒度分布和球形度进行表征,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纳米CL-20的晶型进行了表征,测试了其热安定性和撞击感度。结果表明,所得CL-20边缘光滑且趋于球形,粒度均匀(1~2μm),所属晶型为β-型,与原料CL-20相比,晶型转变温度推后了约30℃,而分解峰温提前了6.74℃,撞击感度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科学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纳米CL-20 重结晶 撞击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制备超细RDX 被引量:10
4
作者 尚菲菲 张景林 +1 位作者 王金英 张小连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3-48,共6页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 采用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对 RDX进行重结晶细化。探索实验确定 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浓度为20%。通过正交试验 L9(34)和单因素试验研究分析了影响细化效果的诸多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选择合适的溶剂是避免形成片状或针状晶体的关键。影响结晶效果的因素依次为压力、CO2流速、溶液流速和温度。在流体密度接近液体密度时,CO2流速与溶液流速之比直接影响粒状晶体所占比例及粒度的大小,但浓度最终决定晶体粒度大小。扩试工艺条件是浓度26.7%、温度35℃、压力9.0 MPa、溶液流速2 mL·min-1和CO2流速6 kg·h-1。在此条件下,得到的RDX晶体边缘光滑、形貌规则趋于球形,粒度在为3~5μm、粒度分布均匀、流散性良好,制备量可达32 g·h-1,且机械感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工程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 SEDS法) 机械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流水平板上二次混合的三重扩散纳米流体的流体力学和流体磁学对比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KHALID Abdulkhaliq M-alharbi HINA Gul +2 位作者 MUHAMMAD Ramzan SEIFEDINE Kadry ABDULKAFI Mohammed-saeed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3年第8期2616-2626,共11页
当两种不同密度和扩散速率的纳米流体混合时,会发生三重扩散和对流现象。本文主要目的是比较对流水平板上二次混合的三重扩散纳米流体的流体力学和流体磁学。文中建立的模型其他新特征考虑了可变导热系数和非线性热辐射热通量。该问题... 当两种不同密度和扩散速率的纳米流体混合时,会发生三重扩散和对流现象。本文主要目的是比较对流水平板上二次混合的三重扩散纳米流体的流体力学和流体磁学。文中建立的模型其他新特征考虑了可变导热系数和非线性热辐射热通量。该问题由一组方程组成,借助MATLAB bvp4c包进行求解。为了使参数与相关剖面的影响可视化,给出了图形说明,并利用图表来评估关键参数变化是如何影响相关场及其相应的物理量。通过对盐1和盐2的Dufour参数的多次估计,可以推断出流体流速的波动。验证了流体动力流相对于流体磁流的优势。此外,还将特定情景下已发表的结果与当前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重扩散纳米流体 二次混合对流 可变导热系数 非线性热辐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研究
6
作者 杨云存 姜金钟 +3 位作者 刘克骧 王华柳 孙自刚 杨铭昌 《地震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21,共12页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的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文件以及川滇地区高分辨率公共速度模型2.0版,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相对定位法对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中442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利用CAP方法反演了地震... 基于云南地震台网和腾冲火山台网的宽频带地震波形资料和震相报告文件以及川滇地区高分辨率公共速度模型2.0版,采用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的双差相对定位法对2023年云南芒市M_(L)4.0震群序列中442次地震进行重定位,利用CAP方法反演了地震序列中M_(L)≥3.5地震震源机制解,研究了芒市M_(L)4.0震群序列的发震机理,探讨该震群是前震序列还是普通震群。双差定位法获得了363次地震的精定位结果,震中走向呈NE向,地震序列呈三角形形态分布。CAP波形反演M_(L)4.0地震最佳双力偶机制解为节面I走向45°,倾角70°,滑动角-61°;节面II走向167°,倾角35°,滑动角-143°,矩震级为M_(W)3.91,最佳矩心深度为7 km。综合精定位后地震序列的时空分布特征、震源机制解信息、S-P走时差、区域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性探讨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及孕震环境,结果表明:此次震群不是前震序列,而是一次普通的3~4级震群活动。地震序列在不同阶段的时空演化过程可能是由至少2条存在一定夹角的断层结构在高应力和区域的温泉地热活动引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市震群 双差定位 CAP反演 地震活动性 流体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军事建筑核事故气溶胶扩散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袁伟 左莉 +1 位作者 陈显波 李霄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8期8455-8459,共5页
基于武器部件化爆后核材料气溶胶的源项经验数据,运用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事故区域建筑物的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分析了放射性气溶胶迁移、扩散以及分布规律,评估了核素沉降分布以及放射性沉降区人员的照射剂量水平。研究成果为... 基于武器部件化爆后核材料气溶胶的源项经验数据,运用流体动力学研究方法,建立了事故区域建筑物的有限元计算网格模型。分析了放射性气溶胶迁移、扩散以及分布规律,评估了核素沉降分布以及放射性沉降区人员的照射剂量水平。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更加复杂和更加实际的受限混合流体的扩散规律,以及事故条件下核材料放射性气溶胶的应急处置与人员防护,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溶胶 流体扩散 放射性 粒径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裂缝变缝宽形态对压裂井长期产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郭建春 刘恒 曾凡辉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115,共5页
基于流体扩散理论和势叠加原理,采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盒形封闭边界下垂直裂缝压裂井的油藏渗流和裂缝流动过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压裂井的不稳定产能进行预测,并对裂缝非均匀流入剖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生产初期,流入量集中于近井筒... 基于流体扩散理论和势叠加原理,采用半解析方法研究盒形封闭边界下垂直裂缝压裂井的油藏渗流和裂缝流动过程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压裂井的不稳定产能进行预测,并对裂缝非均匀流入剖面进行模拟。结果表明:生产初期,流入量集中于近井筒附近的裂缝,进入拟稳态阶段后流入量集中于裂缝趾部;裂缝沿缝长变窄的形态在生产初期不影响产能,由于流体流入裂缝的位置向裂缝趾部集中,裂缝趾部越窄,产量越低;拟稳态阶段时,等缝宽与变缝宽裂缝间的累积产量差距加大,产量差距主要集中于裂缝后1/3区域,该区域贡献了裂缝约一半的累积产量。加宽裂缝趾部缝宽能提高和保持压裂井在拟稳态阶段的产量,对压裂井的稳产、高产具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流体扩散 不稳定产能 变缝宽 流入剖面 压裂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紫坪铺水库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9
作者 刘远征 马瑾 马文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0-160,共11页
汶川MS8.0级地震位于紫坪铺水库库尾附近。2002年紫坪铺水库开始截流,2005年10月正式开始蓄水后,库区先后发生不少小震群。2006—2008年迅速增多的水磨震群与主震相距不足5km。因此,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成为一个被广... 汶川MS8.0级地震位于紫坪铺水库库尾附近。2002年紫坪铺水库开始截流,2005年10月正式开始蓄水后,库区先后发生不少小震群。2006—2008年迅速增多的水磨震群与主震相距不足5km。因此,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成为一个被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出发有过很多讨论。文中以汶川MS8.0级地震前的紫坪铺水库地震台网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龙门山断裂带以及库区小震的时空演化,研究水库附近流体压力扩散过程,得到以下认识:(1)紫坪铺水库所在区域存在一系列北东向展布的断裂,水库位于碳酸盐岩地层上,存在渗漏的地质背景。伴随水位波动升高,回水逐渐向西南淹没,地震分布范围也逐渐由大坝向南西扩展,二者关系密切。根据地震随时间的分布,分析了水压力的扩散过程,拟合得到水压力的宏观扩散系数为0.7m2/s。该扩散系数较好地勾画了紫坪铺水库蓄水和地震活动过程。扩散过程既与河流纵断面形态关系密切,也与地下流体孔隙压力扩散、水位变化有关。(2)紫坪铺水库蓄水前龙门山断裂带汶川段已处于高应力状态,库区正好位于汶川段西南区的闭锁部位。蓄水后龙门山断裂带有过三次地震增强和地震活动范围沿断裂扩展的过程,均发生在水位升高后。已有实验结果表明,在亚失稳应力状态下断层在失稳前的活动存在协同化过程。其作用是降低断层上弱部位的强度和扩大弱部位的总长度以提高断层协同化程度,从而增加断层强部位的应力。研究认为,3次高水位后地震活动的增强正反映了在强区域构造应力背景下库水渗透到部分闭锁断层段并使之弱化引起的连锁反应。汶川地震发生在高区域应力和水体的共同作用下,多次高水位起了弱化断层闭锁段的作用,使断层上协同化程度达到临界水平,在强部位的应力作用下造成了较长断层段的快速失稳错动。此项研究为进一步分析紫坪铺水库蓄水在汶川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事实和论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地震 紫坪铺水库 流体扩散系数 亚失稳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号交叉口自行车通行能力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熊辉 邱建栋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5-128,共4页
为研究自行车在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建立流体扩散模型.在深入分析自行车进入和驶出交叉口集聚扩散现象的基础上,用扩散距离D和散布角θ两个参数描述自行车在交叉口内的扩散及分布特征,并分析交叉口长度、信号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对自... 为研究自行车在信号交叉口的通行能力,建立流体扩散模型.在深入分析自行车进入和驶出交叉口集聚扩散现象的基础上,用扩散距离D和散布角θ两个参数描述自行车在交叉口内的扩散及分布特征,并分析交叉口长度、信号周期及有效绿灯时间对自行车通行能力的影响,建立信号交叉口自行车通行能力模型.对北京中关村大街4个交叉口实测数据和模型预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二者平均误差仅为8.6%;模型完全能够应用于交叉口交通设计及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行能力 自行车 信号交叉口 流体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油藏水力压裂复杂缝网单井产能预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蒲谢洋 胡永全 赵金洲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8-212,共5页
致密油藏压裂裂缝的非线性扩展特征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可以采用类分形分叉树状网络来表征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系统。基于流体扩散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采用半解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渗流和裂缝渗流数学模型,通过迭代求解,对压裂井的不稳定... 致密油藏压裂裂缝的非线性扩展特征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可以采用类分形分叉树状网络来表征压裂复杂裂缝网络系统。基于流体扩散理论和压降叠加原理,采用半解析方法建立了相应的油藏渗流和裂缝渗流数学模型,通过迭代求解,对压裂井的不稳定产能进行预测,并分析了产能影响因素:基质渗透率越小,分支缝产量贡献比越大;生产初期,分支缝产量贡献较小,拟稳态阶段,分支缝产量占总产量比例迅速增加,稳产时间延长;裂缝系统越复杂,有效裂缝接触面积越大,产量越高;分支缝导流能力越大,产量越高;复杂缝网和分支缝导流能力的提高,有利于致密油藏压裂井的高产、稳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油藏 水力压裂 分支缝 分形 流体扩散 不稳定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储层数字岩心重构及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被引量:12
12
作者 邹友龙 谢然红 +5 位作者 郭江峰 谭茂金 胡法龙 李潮流 李长喜 周灿灿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3-71,共9页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 基于物理过程法模拟沉积岩的沉积、压实和胶结过程,构建致密岩石的三维数字岩心。利用随机行走法模拟不同成岩过程岩石的核磁共振响应以及不同润湿性岩石孔隙中流体的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结果表明,岩石胶结成岩后孔隙半径减小导致核磁共振横向弛豫(T_2)分布的峰值向短弛豫方向移动,流体视扩散系数略小于自由扩散系数;致密岩石中随润湿相流体饱和度减小,润湿相T_2分布向短弛豫方向偏移,受限扩散越来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数字岩心重构 孔隙尺度 核磁共振响应模拟 流体受限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气井压裂液进入断层的途径及防控措施 被引量:9
13
作者 张慧 李军 +2 位作者 张小军 张鑫 连威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750-754,760,共6页
目前,断层滑移被认为是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剪切变形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压裂过程中的流体压力扩散规律上,而忽略了压裂液进入断层的途径。文中基于断层滑移机理,结合非压裂区出现的微地震信号,总结了压裂液进入断层的3种主... 目前,断层滑移被认为是页岩气水平井套管剪切变形的主要原因,因此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压裂过程中的流体压力扩散规律上,而忽略了压裂液进入断层的途径。文中基于断层滑移机理,结合非压裂区出现的微地震信号,总结了压裂液进入断层的3种主要途径——水泥环微环隙、近井筒天然裂缝、大尺度天然裂缝,并进行了室内实验、数值模拟和现场分析,论证了套管变形的可能性,最后提出了防控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压裂过程中水力裂缝易被天然裂缝捕获,将流体压力传递至压裂区域远端,产生应力干扰,甚至导致非压裂区的套管变形。采用暂堵转向压裂技术,对压裂液沿断层的滤失具有减缓作用,同时能够增加水力裂缝的复杂程度,从而提高开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气 断层滑移 套管变形 流体压力扩散 天然裂缝 暂堵转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讨水头增量及其变化率对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影响-以紫坪铺水库为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刘远征 马瑾 +1 位作者 马文涛 姜彤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37-450,共14页
分析水库蓄水在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时,首先需要了解水在其中的扩散过程及其作用机理。文中通过紫坪铺水库蓄水后,汶川地震前的小震活动时空演化,探讨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从比较地震时空分布和水体范围变化开始... 分析水库蓄水在地震发生中的作用时,首先需要了解水在其中的扩散过程及其作用机理。文中通过紫坪铺水库蓄水后,汶川地震前的小震活动时空演化,探讨水库蓄水诱发地震活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机理。从比较地震时空分布和水体范围变化开始,进而探讨影响建模计算的各个因素,最后给出计算结果。得出以下几点认识:1)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到汶川地震发生前,水库周围的小震活动与水库蓄水密切相关,并且小震分布在汶川地震的地震断层上。2)受地形和介质的影响,水库影响范围实际上是有限的,并且是各向异性的。因此在建模计算前,半定量地获得了孔隙压力扩散系数,沿断裂走向和倾向分别为0.7m2/s和0.35m2/s;定性地设定了地表约束。3)计算结果表明紫坪铺水库附近地震活动的范围与孔隙压力增量有关。当应力值达到触发地震活动的阈值之后,不论水头增量是否处于高值,地震活动的兴衰皆受控于增量变化率。这表明孔隙压力对震群活动的触发是动态触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坪铺水库 汶川地震 触发地震 压力水头增量变化率 流体压力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EDS技术制备亚微米RDX的喷嘴结构设计 被引量:1
15
作者 蔡兴旺 杨继华 +1 位作者 张景林 徐宏妍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78-685,共8页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 为了制备粒度分布窄的亚微米黑索今(RDX)球形颗粒,设计出一种适用于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SEDS)技术的喷嘴。该喷嘴利用气流雾化原理,在结构上采用环缝、微孔湍流区等技术,使CO2流体在喷嘴内高速流动,解决了常规内部混合喷嘴易堵、制备粒度大等问题。经实验验证,在相同工艺条件(温度35℃、压力10MPa、CO2流量15kg·h-1、RDX溶液流量2mL·min-1)下,采用法国SFP2超临界萃取仪原装内混式喷嘴制备出分布区间3—15μm的微米级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易堵;采用新结构喷嘴(中心孔内径及其壁厚值均为0.1mm、环缝宽度为0.1mm、湍流区长径比为10:1、压力差为1MPa)制备出的RDX粒度分布区0.1~2μm、平均粒度660nm、粒度形貌好、无团聚的亚微米RDX球形颗粒,制备过程顺畅,解决了易堵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 亚微米黑索今(RDX) 喷嘴 超临界流体增强溶液扩散技术(SE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 nanofluid MHD flow with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over a sheet by nonlinear boundary conditions: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enhancement 被引量:2
16
作者 Vahid FARHANGMEHR Hesam MOGHADASI Sasan ASIAE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205-1217,共13页
In this paper,we have numerically examined the steady boundary layer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nanofluid and its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above a horizontal flat sheet.The boundary conditions considered were a nonlin... In this paper,we have numerically examined the steady boundary layer of a viscous incompressible nanofluid and its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above a horizontal flat sheet.The boundary conditions considered were a nonlinear magnetic field,a nonlinear velocity and convection.Such nonlinearity in hydrodynamic and heat transfer boundary conditions and also in the magnetic field has not been addressed with the great details in the literature.In this investigation,both the Brownian motion and thermophoretic diffusion have been considered.A similarity solution is achieved and the resulting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nonlinear) are worked numerically out.Upon validation,the following hydrodynamic and heat and mass transfers parameters were found:the reduced Sherwood and Nusselt numbers,the reduced skin friction coefficient,and the temperature and nanoparticle volume fraction profiles.All these parameters are found affected by the Lewis,Biot and Prandtl numbers,the stretching,thermophoretic diffusion,Brownian motion and magnetic parameters.The detailed trends observed in this paper are carefully analyzed to provide useful design sugges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FLUID stretching sheet magnetic field thermophoretic diffusion Brownian motion convective boundary condi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