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子通风结构对永磁电机转子流体场和温度场的影响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伟力 王耀玉 +2 位作者 黄东洙 李栋 开志宏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8-54,共7页
为降低实心转子永磁电机转子温升,以一台全空冷315kW、6kV实心转子永磁电机为例,建立了该电机转子无通风沟的三维全域流体与固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区域边界与假设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流体与固体耦合传热数学方程组,... 为降低实心转子永磁电机转子温升,以一台全空冷315kW、6kV实心转子永磁电机为例,建立了该电机转子无通风沟的三维全域流体与固体耦合传热数学模型,给出了计算区域边界与假设条件,采用有限体积法求解三维流体与固体耦合传热数学方程组,得到了转子体的温度分布,与实验数据对比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准确性.由于转子无通风结构,转子体的温度较高.为了降低转子温度,提出了在电机转子上开轴径向通风沟的多种结构方案,研究了转子径向通风沟数量与位置对转子内温度分布及空气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转子上开轴径向通风沟能够有效降低转子温度,为实心转子永磁电机通风系统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电机 温度 流体场 径向通风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流体场理论在船舶流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7
2
作者 李勇 张哲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09-311,共3页
在长江中上游狭水道中的船舶交通流现状要求对交通流理论研究的更进一步深入 ,文中试图把一维流体场的理论应用到船舶流的研究中去 ,找出船舶流的基本函数 ,得出了连续和间断状态下的船舶流方程 。
关键词 船舶流 流量 密度 速度 一维流体场 理论研究 基本函数 航行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下流体场与应力场耦合方程的有限单元法 被引量:6
3
作者 曾海容 宋惠珍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0-92,共3页
地下流体场与应力场的耦合解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它们的单独解,已有许多很好的有限单元方法,利用这些已有的程序来研究上述二场的耦合解很有意义。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分析地下流体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方程,应用Galerkin方法... 地下流体场与应力场的耦合解越来越受到重视。关于它们的单独解,已有许多很好的有限单元方法,利用这些已有的程序来研究上述二场的耦合解很有意义。考虑介质的可压缩性,分析地下流体场与应力场的耦合方程,应用Galerkin方法将方程离散,得到有限单元公式。设计了求流体场与应力场耦合解的三维有限单元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水 流体场 应力 耦合方程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旋转弱耦合与强耦合计算方法的大型汽轮发电机转子流体场与温度场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李勇 李伟力 苏营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4-110,共7页
针对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状态下,转子内部流体流量和转子线圈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对转子内部流体流动规律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流体场和温度场研究.以一台100MW空冷汽轮发电机为例,建立了三维流体与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基于旋转弱... 针对大型空冷汽轮发电机转子旋转状态下,转子内部流体流量和转子线圈温度难以准确测量的问题,对转子内部流体流动规律和温度分布进行了流体场和温度场研究.以一台100MW空冷汽轮发电机为例,建立了三维流体与传热耦合计算模型.基于旋转弱耦合与旋转强耦合两种有限元计算方法,对该发电机的转子进行流体场和温度场计算.弱耦合计算方法主要根据流体流动的伯努利方程与计算流体力学相关方程联合求解,强耦合计算方法主要通过计算旋转流体力学方程求解.研究了转子额定励磁电流,转速3000r/min时,转子内部通风道流体温度与转子绕组温度的相互关系.并将两种计算方法对同一转子的流体流量和线圈温升结果做了对比分析,最后将两种计算方法所得的转子线圈温度计算结果与试验实测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弱耦合计算方法与实测值误差为4.6%,强耦合计算方法与实测值误差为2.6%,两种计算方法均能满足工程计算的误差要求,旋转强耦合计算方法计算精度高于旋转弱耦合计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轮发电机 流体场 温度 温升计算 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除尘器内电晕放电流体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志强 李鹏 +1 位作者 柴建荣 李庆 《工业加热》 CAS 2009年第6期11-15,共5页
在静电除尘器电晕放电场中,电晕放电将空气中原子、分子电离,并将小颗粒荷电,在电场和其他附加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体流动.在阴极电晕放电下,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最终离开电晕区.在电晕区外。阴离子朝收尘极运动,沿途不断撞击中性气体分子... 在静电除尘器电晕放电场中,电晕放电将空气中原子、分子电离,并将小颗粒荷电,在电场和其他附加场的作用下形成电流体流动.在阴极电晕放电下,阴离子向阳极移动,最终离开电晕区.在电晕区外。阴离子朝收尘极运动,沿途不断撞击中性气体分子.通过这种碰撞,动量从离子传递给了中性气体分子,从而引起越来越强的气体运动.因此,就形成了电场、离子流场、带电气体粒子气流场相互作用的电流体场。讨论如何用FEMLAB软件建立平板型电除尘器内电流体场理论模型。利用三种应用模式建立耦合方程系统,并选择恰当的边界条件:在离子漂移区(电晕外区),应用静电模型描述空间电势;应用PDE方程系数模型描述电荷流动;利用不可压缩Navier-Stokes模型描述流体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除尘器 电晕放电 离子风 流体场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场路耦合的牵引用直线感应电机温度场分析
6
作者 薛雍鹏 王淑红 +1 位作者 吴攀 柴景棠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8-142,共5页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中直线感应电机因初级铁心开断、端部半填充,以及端部效应的影响,给其电磁性能分析、控制策略公式推导、各部件损耗计算以及温度场分析带来困难,实际工程中电机运行多结合控制系统,必须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驱动系统中直... [目的]城市轨道交通中直线感应电机因初级铁心开断、端部半填充,以及端部效应的影响,给其电磁性能分析、控制策略公式推导、各部件损耗计算以及温度场分析带来困难,实际工程中电机运行多结合控制系统,必须解决城市轨道交通驱动系统中直线感应电机在运行中温度场分析的困难问题。[方法]使用多仿真平台联合搭建了考虑横向和纵向端部效应的直线感应电机矢量控制系统场路耦合仿真模型,建立了一台12 kW直线感应电机的三维流固耦合温度场和有限元电磁仿真模型。采用有限体积法对该电机的流体场和温度场进行耦合分析,利用冰冻转子法,综合考虑了周围环境中空气流体和动子运动对电机稳态温升的影响。[结果及结论]通过样机的开环运行试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结合仿真结果得出了该样机在矢量控制系统下不同牵引工况的运行性能,在给定速度下均可快速响应并达到稳定,控制效果较好。基于损耗曲线计算求得各部件的热源,进一步得出样机的温度场分布,可直观看出空气流体对温度分布的综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 牵引用直线感应电机 路耦合 流固耦合 流体场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流体包裹体古流体势场恢复 被引量:30
7
作者 蔡李梅 陈红汉 +3 位作者 李纯泉 李兆奇 刘惠民 郝雪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25,共9页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 通过对东营凹陷沙三中亚段砂岩储层中376块流体包裹体样品的系统分析,将研究区的油气充注划分为3个期次,并确定出3期油气充注发生的时间。运用流体包裹体PVT热动力学模拟的方法,获得了3个充注期的古压力演化,结合本区平面和剖面上现今地层压力的分布,确定了沙三中亚段油气藏可视为处于同一个含油气压力系统中。在此基础上,利用流体包裹体所获得的参数恢复了沙三中亚段3期古油水势场的演化,并分析了其分布特征,探讨了油气充注期中的有利油气聚集区。认为东营凹陷油气藏的分布与古流体势的演化有密切的联系,3期油气充注时期古油势控制成藏的阀值分别为7,10.5和22 kJ/kg,利津洼陷北坡和牛庄洼陷南坡是第一期有利的油气低势聚集带,围绕牛庄洼陷和利津洼陷这两大高油势中心的周边区域为第二期有利油气成藏带,第三期油气有利成藏带逐渐扩展到民丰和博兴两大洼陷周缘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成藏 流体包裹体 东营凹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准噶尔盆地东部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运聚的控制 被引量:20
8
作者 刘震 金博 +2 位作者 韩军 关强 李培俊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59-63,共5页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孔隙流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影响流体最终的富集程度和富集部位。古流体势分析的关键在于孔隙度的演化、地层古厚度的恢复以及剥蚀厚度的计算。由模型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吉孔隙... 流体势是控制地下孔隙流体流动的基本动力,影响流体最终的富集程度和富集部位。古流体势分析的关键在于孔隙度的演化、地层古厚度的恢复以及剥蚀厚度的计算。由模型建立了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受埋藏深度和埋藏时间双重因素控制的吉孔隙度函数,并由此求出地层古厚度和古埋深。用“改进的Philippone公式”进行古地层压力的计算,并用今实测压力对计算的古地层压力进行校正,能获得比较合理的古流体势场。通过综合分析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二叠系油藏和侏罗系油气藏流体势场演化过程,发现流体势场演化及分布特征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层位有明显差异。总体上讲,油气有向相对低势区聚集的趋势,但不同类型的油气藏与流体势场的关系又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聚控制 流体演化 地史 准噶尔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流体动力场特征 被引量:21
9
作者 叶加仁 郝芳 陈建渝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8-132,共5页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动力场特征表明该区古地温梯度大于今地温梯度,泥岩压实可划分为正常压实-常压型、单段欠压实-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强超压型3大类;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部分... 辽河盆地大民屯凹陷的地下流体动力场特征表明该区古地温梯度大于今地温梯度,泥岩压实可划分为正常压实-常压型、单段欠压实-弱超压型和双段欠压实-强超压型3大类;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部分组成,断裂系统、不整合面和相互连通的孔隙系统及底辟构造组成了凹陷内流体纵、横向输导的复杂网络系统;古压力场演化经历超压原始积累和释放2大阶段,断层对压力的演化与分布起重要的控制作用;流体势在剖面上呈“双层”式结构,洼陷为供流区,斜坡带为主要泄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盆地 地温 压力 势能 大民屯凹陷 流体动力特征 油气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势场在三肇地区天然气运聚规律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树林 白新华 马凤荣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14-18,共5页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 油气流体势场是判断油气运移方向、研究油气运聚规律、划分供油气单元及油气成藏系统、计算油气二次运移分配量的重要方法。对三肇地区不同地质时期油气流体势场的恢复结果表明,流体势场可以指明油气运移、聚集的有利地区,对指导油气勘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运移 供油气单元 运聚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鹤永 刘震 +3 位作者 马达德 李潍莲 张延华 张永庶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6,共6页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 古流体势分析是油气成藏研究和盆地、区带含油气评价的基础。综合考虑时间和埋深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采用孔隙度双元函数模型计算了柴西地区的地层古埋深,应用改进的Phillipone法对地层古压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恢复了研究区的古流体势,分析成藏期古流体势对油气运聚成藏的控制作用,探讨柴西地区油气成藏的特点和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主要成藏期(上油砂山组沉积末期、狮子沟组沉积末期)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势相对较低的区域内,高势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都是封闭及保存条件好的岩性等原生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西地区 流体 油气成藏 油气评价 孔隙 地层古埋深 地层古压力 地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海西湖凹陷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芬 叶加仁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6-19,共4页
为深入认识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规律 ,优化选择勘探目标 ,加快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文章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钻井试油、地球物理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静态精细描述与动态刻划相结合的技术 ,系统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 为深入认识东海西湖凹陷油气成藏规律 ,优化选择勘探目标 ,加快油气勘探与开发进程 ,文章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钻井试油、地球物理及化验测试等资料的基础上 ,采用静态精细描述与动态刻划相结合的技术 ,系统研究了东海西湖凹陷的温度场、压力场及势能场特征 ,并初步探讨了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与影响作用。研究表明 ,凹陷内各区带地温梯度相对较高 ,有利于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成熟与烃类生成 ;凹陷泥岩欠压实段主要出现在平湖组 ,这些层段有利于油气的封闭 ;洼陷为主要供流区 ,斜坡带为泄流场所 ,保斜坡内的平湖构造带和浙东中央背斜带南部的苏堤构造带均是十分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区。这些认识与目前凹陷的油气勘探与开发成果相吻合 ,并将对研究区的油气勘探与开发决策及部署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流体动力 成藏作用 西湖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海中凹陷流体动力场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王修平 李倩 陈晶 《海洋石油》 CAS 2017年第3期1-6,28,共7页
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此文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海中凹陷温度场、压力场、势能场及应力场等流体动力场特征,... 海中凹陷位于北部湾盆地北部坳陷南部,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此文以油气成藏动力学理论为指导,采用盆地数值模拟与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海中凹陷温度场、压力场、势能场及应力场等流体动力场特征,剖析了流体动力场与油气成藏的关系,为油气成藏动力学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结果表明,海中凹陷具有较高的今、古地温场,埋藏较深的洼槽带流沙港组中深湖相泥岩段存在异常超压,其形成及演化具有良好的继承性;洼槽带为高势能区,成熟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势能差的驱动下向斜坡区等相对低势区运移、汇聚及成藏;古近纪时期,张性正断层发育,有利于油气的垂向运移,晚中新世挤压反转作用强烈,有利于油气的保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中凹陷 流体动力 温度 压力 势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驱动高能量密度动力学实验的一维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数值模拟平台:SSS-MHD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承纬 陆禹 +21 位作者 赵继波 罗斌强 谷卓伟 王桂吉 张旭平 陈学秒 周中玉 李牧 袁红 张红平 王刚华 孙奇志 文尚刚 谭福利 赵剑衡 莫建军 蔡进涛 金云声 贺佳 种涛 赵小明 刘仓理 《爆炸与冲击》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05-125,共21页
超高压、超高密度物质状态生成和性质研究是当代极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对于该领域的意义尤为重要。这类实验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物理上有内在统一性,即均以力学守恒定律和宏观电磁理论为基本框架... 超高压、超高密度物质状态生成和性质研究是当代极端物理学的重要前沿领域,电磁驱动的高能量密度物理实验对于该领域的意义尤为重要。这类实验虽然形式上多种多样,但在物理上有内在统一性,即均以力学守恒定律和宏观电磁理论为基本框架。为了建立统一数值模拟平台、依靠负载电流实验数据(或驱动电路真实数据)确定各种极端实验条件下负载构形的力学运动及其与各个物理场的耦合问题,将经受大量实际检验的冲击、爆轰动力学和激光效应计算的一维拉格朗日编码SSS,实质性扩展成为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耦合编码SSS-MHD。对于具有典型意义的平面准等熵斜波压缩、高速平面固体飞片发射、固体套筒电磁内爆和炸药内爆磁通量压缩实验等各类高能量密度动力学实验案例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编码SSS-MHD计算与美国Z装置、中国CQ和CJ系列装置的实验及美国编码ALEGRA-1D和2D计算数据的相对偏差基本不超过5%。该数值模拟平台为极端材料动力学实验(包括气体、液体、化合物和金属)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将有助于多维磁流体力学多物理场编码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力学多物理耦合计算 磁驱动斜波压缩 电磁驱动内爆动力学 爆炸磁通量压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抬升对流体化学场特征的影响
15
作者 曾治平 邹华耀 倪建华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190-192,共3页
地壳抬升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 ,可使地层中的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可使地表水、游离水和细菌直接作用于油气藏 ,使之遭到水洗、氧化和菌解破坏 ,因而 ,地层流体的相关组分会受到改造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结构也会发生改... 地壳抬升作为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 ,可使地层中的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可使地表水、游离水和细菌直接作用于油气藏 ,使之遭到水洗、氧化和菌解破坏 ,因而 ,地层流体的相关组分会受到改造 ,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结构也会发生改变 ,最后 ,影响流体运移的方向及通道。本文就地壳抬升对流体化学场的影响进行论述 ,并提出有关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壳抬升 流体化学 改造 地球化学特征 生物标志化合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歧口凹陷深层流体势场特征与油气运移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德强 柳广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5-17,共3页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中主要的第三系富油气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逾万米。在研究该凹陷深层(埋深3500m以下的沙三段至沙一段和部分东营组)压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埋深、孔隙压力和毛管压力这3项主要参数,应用... 歧口凹陷是黄骅坳陷中主要的第三系富油气凹陷,下第三系、上第三系和第四系厚逾万米。在研究该凹陷深层(埋深3500m以下的沙三段至沙一段和部分东营组)压力特征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埋深、孔隙压力和毛管压力这3项主要参数,应用盆地模拟技术,恢复了该凹陷深层4套目的层(沙三段,沙二段,沙一段下部,沙一段中上部)的流体势场演化史。结果表明:4套目的层的高流体势区与凹陷的生烃中心基本一致;沙三段、沙二段和沙一段下部都存在3个继承性发展的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张5井—张巨河一带,周清庄—王徐庄一带,港深1井—港深3井一带),沙一段中上部存在3个高流体势区,其间分布2个低流体势地带(港深1井—马棚口—歧口—张巨河一带,张巨河—港深51井—港深26井一带)。这3个油气汇聚流指向区和2个低流体势地带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场所,高流体势区内被泥岩包围的重力流砂体也应是有利勘探目标,在该凹陷的深层勘探中应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油气运移 油气勘探 歧口凹陷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惠州凹陷流体动力场研究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游婷婷 庞雄奇 +5 位作者 李洪博 袁武 胡涛 于飒 施砍园 蔡哲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4,共9页
惠州凹陷深层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顶底界限不明,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问题,以测井、试油、高压压汞等资料为基础,综合采用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和实例剖析法确定研究区浮力成藏下限,采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储层内外势... 惠州凹陷深层非常规致密油气藏分布规律不清、顶底界限不明,严重影响勘探开发进程,针对该问题,以测井、试油、高压压汞等资料为基础,综合采用储层物性统计分析和实例剖析法确定研究区浮力成藏下限,采用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法和储层内外势差法确定油气成藏底限,对惠州凹陷自由流体动力场和局限流体动力场进行划分,明确非常规油气藏分布界限。研究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浮力成藏下限为3500~4000 m,对应孔隙度为8.50%,渗透率为1.00 mD;油气成藏底限临界孔喉半径为0.0325μm,临界孔隙度为1.72%~2.00%,对应的深度底限为6000~6500 m。研究结果为惠州凹陷开拓新的油气勘探领域,寻找新的油气勘探目标和接替资源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力成藏下限 致密油气 油气成藏底限 流体动力 判别方法 惠州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流体势场恢复与有利区带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郭明刚 朱继田 +2 位作者 曾小宇 熊小峰 唐历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6-42,共7页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 勘探实践表明,油气运移误判严重制约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的油气勘探,导致下一步勘探方向不明,而流体势是运移研究中的关键一环。为解决这个问题,基于区内构造和沉积等资料,在明确构造对流体势场控制机理的基础上,利用盆地模拟软件,恢复了深水区流体势场演化史。研究表明,新生代的构造运动影响流体势场的弹性能、界面能、重力能的形成及演化,控制了区内的油气运移,形成了深水区流体势横向上由凹内到凹外,纵向上由深层到浅层逐渐降低的特征。同时,构造运动也是深水区流体势能量场不断调整的诱因,伴随着地下油气大量的集中运移和油气田的形成。基于此,优选出位于凹内深部高势烃源浅层低势区的陵水-宝岛凹中反转构造带,以及被高势烃源包围低势区的松南低凸起披覆背斜构造带,作为深水区继中央峡谷外的最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指导深水区下一步勘探方向的选择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 构造控势 琼东南盆地深水区 有利区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流体压力建场过程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被引量:1
19
作者 郑彬 董翱 +5 位作者 张源智 张毅 苏珊 张士超 樊津津 骆垠山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9-67,共9页
通过对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和致密砂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古压力测试,恢复了其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渤南洼陷沙三段在馆陶组沉积期及之后共经历了4次压力场重建过程,每次压力场... 通过对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泥页岩和致密砂岩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古压力测试,恢复了其流体压力演化过程,并探讨了其石油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1)渤南洼陷沙三段在馆陶组沉积期及之后共经历了4次压力场重建过程,每次压力场重建的持续时间均为3~4 Ma,表现为低序级幕式特征。(2)与沙三段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过程不同的是,沙四上亚段在上覆石膏岩的封盖下,压力场重建的门限较高,在东营组沉积期及馆陶组沉积末期发生2次压力场重建过程,表现为高序级幕式特点。(3)研究区沙三段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过程指示着开放的流体环境和较强的酸性溶蚀作用,以低序级幕式压力建场为主的沙三段储集层物性整体优于高序级幕式建场的沙四上亚段储集层;沙三段烃源岩在排出大量烃类物质的同时,其自身储集空间中也会存在部分残留,从而形成常规油与页岩油的共同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序级幕式 高序级幕式 流体压力建 沙三段 沙四上亚段 古近系 渤南洼陷 济阳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井下气液分离器中流体速度场的运动分析
20
作者 杨启明 周锡容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0年第C00期68-71,共4页
井下气液分离器是采气工艺新技术--井下气液分离与产出水直接回注技术的专用设备。目前,在国外研究采用气液旋流分离器和螺旋分离器作为井下气液分离系统的主体。介绍了井下气液分离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流体在旋流式气液分离器中... 井下气液分离器是采气工艺新技术--井下气液分离与产出水直接回注技术的专用设备。目前,在国外研究采用气液旋流分离器和螺旋分离器作为井下气液分离系统的主体。介绍了井下气液分离的基本原理,重点分析了流体在旋流式气液分离器中速度场的变化,以及气相和上的流动状态。通过流体的运动模型,分别描述了流体的切向速度、轴向速度和径向速度的分布,认为气液在旋流分离器内流体的流动业一种特殊的三维椭圆形强旋转湍流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液分离 旋流分离器 流体速度 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