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建立、应用和反思 被引量:6
1
作者 廖丽霞 秦双龙 洪旭瑜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10-319,共10页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 为提高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水平和实效,在中国震例及日常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建立华南地区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并在日常震情跟踪工作中进行检验,以2019年广西北流5.2级地震为例,对该指标体系的异常与干扰及会商机制等进行反思。结果表明:①指标体系中的空间指标、地球化学指标存在应用的局限性;基于M_L4.5震例基础上建立的震级强度指标在震级的判定上存在一定的偏差;②任何单一的预测指标用于地震预测时,都应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并结合多测项及其它学科资料进行综合判定,才能得到更为准确的判定结果;③空间分析不能只关注一条断裂带,应从更大的区域范围对成组断裂带进行分析;④地震异常和干扰有时是共生或伴生关系,不能因周围有干扰就直接否定其构造成因;异常分析不能仅局限在省域范围,应加强片区内各省学科间的交流协作,搭建一个可以充分勾通、交流的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地区 流体地震预测指标体系 北流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震害预测指标体系的建议 被引量:3
2
作者 杨玉成 《世界地震工程》 CSCD 1991年第4期9-13,55,共6页
震害预测是地震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震害预测的基本内容,是评估预测对象在可能遭遇的不同地震影响时的震害,及其由震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测对象可以是工程的单体、群体或网络系统,... 震害预测是地震工作的基本任务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有效地减轻和防御地震灾害。震害预测的基本内容,是评估预测对象在可能遭遇的不同地震影响时的震害,及其由震害所导致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预测对象可以是工程的单体、群体或网络系统,也可以是城市、地区或企事业单位。根据我国的震害经验,地震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灾害 预测 指标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汶川M_S 8.0地震的地下流体与宏观异常及地震预测问题的思考 被引量:59
3
作者 车用太 刘成龙 +2 位作者 鱼金子 官致君 李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28-838,共11页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 在汶川MS8.0地震地下流体异常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宏观前兆异常的现场调查基础上,认真分析目前地震预测的困难与能力之后,认为汶川MS8.0地震的预测失败并不意味着地震不能预测;认为汶川MS8.0地震前前兆异常的数量偏少,但仍有一定规模的地下流体异常与明显的宏观临震异常;还认为震前作出预测可能困难,但震前有所觉察应是可能的。为提高中国地震预测能力,提出了要改革目前的"监测、预测、研究三分离"的管理机制和"专业与地方两条线"的管理体制,要改变地震日常分析预报中"电脑代替人脑"的工作现状和过早地"程式化与规范化"的工作模式,要提倡创新性的科学探索,要重视前兆异常的震前调查与落实,要重视宏观异常的监测与研究等的工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MS8.0地震 地震预测 地下流体异常 宏观前兆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9
4
作者 李营 方震 +7 位作者 张晨蕾 李继业 鲍志诚 张翔 刘兆飞 周晓成 陈志 杜建国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3-621,共29页
建立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科学难题。流体是地球内部最为主动、活跃的组分,携带了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信息。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的组成和变化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 建立地震短临预测方法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有效手段,也是科学难题。流体是地球内部最为主动、活跃的组分,携带了地球各圈层的地球化学信息。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的组成和变化对地下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响应灵敏,是指示地震和构造活动的有效指标。文中综述了国内外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机理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已经建立的流体地球化学地震短临预测模型和方法,利用《中国震例》数据对主要预测模型和方法进行了检验分析,评述了各方法的适用性和效能。结合团队已有的工作基础,提出了基于前兆机理进行地震流体地球化学短临预测的思路,并对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地球化学子系统的地震短临预测研究和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流体地球化学 短临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壳流体与地震活动关系及其在强震预测中的意义 被引量:28
5
作者 车用太 刘五洲 鱼金子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31-436,共6页
以地球科学发展的新近研究成果为基础,讨论了地壳中流体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包括上地壳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中地壳流体对强震活动的控制、断裂带中古流体活动与地震活动旋回的关系,从而提出由地壳流体分布与活动特征来判定强震危... 以地球科学发展的新近研究成果为基础,讨论了地壳中流体与强震活动的关系,包括上地壳热流体对强震活动的影响、中地壳流体对强震活动的控制、断裂带中古流体活动与地震活动旋回的关系,从而提出由地壳流体分布与活动特征来判定强震危险性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报 地壳流体 地震活动 强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敏感地震属性波形分类的流体预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忠泉 贺振华 +1 位作者 万晓明 帅庆伟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5-81,共7页
系统对比了针对储层流体的现有各种识别因子识别含气和含水砂岩的能力,结果显示,高灵敏度识别因子有较强的综合识别能力。以S盆地L研究区为例,在主要含气不等厚层段内对高灵敏度流体因子在神经网络模式和PCA-神经网络模式两种情况下基... 系统对比了针对储层流体的现有各种识别因子识别含气和含水砂岩的能力,结果显示,高灵敏度识别因子有较强的综合识别能力。以S盆地L研究区为例,在主要含气不等厚层段内对高灵敏度流体因子在神经网络模式和PCA-神经网络模式两种情况下基于形态学进行分类,效果对比明显,结合井解释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的流体预测。将波形分类法的应用范围从主要是进行地震相一沉积相分析、储层预测等扩展到对流体因子在目标层段进行分析处理从而进行层段内流体预测,对仅在剖面和切片上利用流体因子来进行流体识别和预测是一种新的有价值的补充。首次探讨了将波形分类技术应用于流体预测,认为该方法与其他解释成果结合对于有效降低勘探风险、提高钻井成功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波形分类 主成份分析 流体因子 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 被引量:9
7
作者 李凌高 王兆宏 +2 位作者 甘利灯 杜文辉 戴晓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1-124,156,共5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 提出了一种基于测井数据和叠前地震反演参数的流体饱和度定量预测方法——孔隙体积模量法。该方法基于Gassmann方程,在假设已经对岩性进行了可靠的定性预测,并较准确地计算了砂岩的泥质含量和孔隙度的前提下,利用测井资料计算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和孔隙体积模量,利用各种叠前反演得到的弹性参数拟合干燥岩石体积模量,建立含水饱和度与孔隙体积模量的关系式,对流体饱和度进行定量估算。利用长庆油田苏里格地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对孔隙体积模量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定量预测含气饱和度,且能半定量预测气层的产能。根据预测结果部署的井位经钻探获得了高产气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SMANN方程 地震弹性参数 孔隙体积模量 流体饱和度 定量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83年山东菏泽5.9级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识别与检验性预测
8
作者 耿杰 张玲 石玉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45-50,共6页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 对1983-11-07山东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特征进行了识别与研究,分析了菏泽5.9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的阶段性、层次性和同步性特征,利用震前地下流体高频突变异常频次速率和异常频次累加值的变化,采用地下流体层次跟踪震情预测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长期、中期和短临三个时间尺度的震情进行了检验性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菏泽 地震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频次速率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阻抗在岩性与流体预测中的潜力分析 被引量:92
9
作者 甘利灯 赵邦六 +1 位作者 杜文辉 李凌高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5期504-508,共5页
给出了弹性阻抗的概念,并根据弹性阻抗与波阻抗定义的相似性,提出了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的思想。利用Gassmann方程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储层进行了流体替代模拟,得出横波速度随水饱和度变化很小,纵波速度和密度随... 给出了弹性阻抗的概念,并根据弹性阻抗与波阻抗定义的相似性,提出了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的思想。利用Gassmann方程对渤海湾地区上第三系储层进行了流体替代模拟,得出横波速度随水饱和度变化很小,纵波速度和密度随水饱和度变化较大,对流体变化较敏感的结论。用不同饱和度的纵、横波速度和密度参数,利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得到叠前合成道集,并提取角道集剖面,然后反演得到弹性阻抗剖面。反演结果表明,利用叠后测井约束反演方法实现弹性阻抗反演是有效和可靠的。对弹性阻抗和波阻抗与水饱和度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弹性阻抗可以更好地反映流体饱和度的变化,在岩性和流体的识别和预测中具有很大的潜力。对鄂尔多斯苏里格气田的实际资料进行了处理,发现入射角为16°时弹性阻抗与自然伽马有很好的相似性,因此利用16°入射角对应的弹性阻抗可以识别有效储层。此外,通过井点弹性阻抗与自然伽马的对比分析,可以确定区分有效储层的门槛值,如苏里格地区有效储层的弹性阻抗门槛值为29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地震反演 叠后地震反演 波阻抗 弹性阻抗 反演 岩性与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被引量:58
10
作者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58-262,共5页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5 8~ 2 6 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储层信息预测的理论基础是 ,储层... 何碧竹 ,周杰 ,汪功怀 .利用多元地震属性预测储层信息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2 0 0 3,38(3) :2 5 8~ 2 6 2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在储层横向预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元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储层信息预测的理论基础是 ,储层中岩石性质、流体性质的空间变化可引起地震反射波形、振幅、频率等地震属性的变化。本文主要阐述了利用地震属性的分类 (聚类 )分析和多元地震属性回归技术 ,来分析特定区域储层纵、横向变化特征 ;强调在区域地质概念模型的前提下 ,预测储层的分布范围和储层物性。应用实例表明 ,本文方法的预测结果与钻井资料吻合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分析技术 多元回归 储层预测 岩石性质 流体性质 地震反射波形 钻井资料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弹性模量流体因子在永新工区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郝前勇 印兴耀 +2 位作者 王玉梅 钮学民 张繁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2-507,423,共6页
利用储层弹性模量可以描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但是单一弹性模量在储层预测时通常具有多解性。考虑到弹性模量流体因子(Elastic Modulus Fluid Factor,EMFF)具有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双重特性,从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μ的交会出发,引... 利用储层弹性模量可以描述不同类型的岩性和流体,但是单一弹性模量在储层预测时通常具有多解性。考虑到弹性模量流体因子(Elastic Modulus Fluid Factor,EMFF)具有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的双重特性,从体积模量K和剪切模量μ的交会出发,引入弹性模量流体因子的概念,解决了单一弹性模量在储层预测时具有多解性的问题,提高了识别流体的能力。在实际应用中,利用叠前弹性参数反演得到弹性模量参数,结合岩石物理分析结果构建弹性模量流体因子,以此为基础即可实现流体识别和储层预测。胜利油田永新工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新构建的弹性模量流体因子能够有效地识别含油储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性模量流体因子 流体识别 储层预测 叠前地震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及其邻区地下流体强震中期和中短期预测时间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范雪芳 王吉易 +1 位作者 张淑亮 马朝晖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7-182,共6页
收集观测连续、动态稳定的井(泉)的水位、水氡观测资料,选择适合中期和中短期的异常提取方法,对大同6.1和张北6.2级地震前的水位、水氡异常进行分析,依据统计资料给出了山西及其邻区强震地下流体中期和中短期发震时间预测的指标与方法。
关键词 山西 地下流体 前兆异常 中期 中短期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的流体预测技术 被引量:9
13
作者 夏吉庄 吕德灵 +2 位作者 杨宏伟 黄旭日 梅士盛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93-298,162,共6页
如今油田开发主要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预测剩余油分布状况,而利用地球物理流体预测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并结合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其预测结果既能满足油田开发动态数据规律,又能反映流体在空间的变化特征。本文尝... 如今油田开发主要使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来模拟预测剩余油分布状况,而利用地球物理流体预测信息作为约束条件并结合常规的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进行联合反演,其预测结果既能满足油田开发动态数据规律,又能反映流体在空间的变化特征。本文尝试利用永3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通过岩石物理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板;再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模板将每个网格上的地震反演数据换算为含水饱和度,进而获得油藏动态信息空间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量板 叠前地震反演 数值模拟模型 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3复杂断块油藏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流体预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夏吉庄 杨宏伟 +3 位作者 吕德灵 黄旭日 梅士盛 刘振民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6-343,共8页
利用永3复杂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对Gassmann模型进行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版;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上,利用标定的岩石... 利用永3复杂断块纵波和横波测井资料以及渗透率、孔隙度、岩相等静态参数,结合开发动态参数,对Gassmann模型进行标定,建立不同流体状态下的地球物理响应量版;将叠前地震反演流体预测数据投影到设定的油藏数值模拟网格上,利用标定的岩石物理量版对每个网格上的叠前地震反演属性进行含水饱和度计算;以流体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历史拟合,最终得到剩余油分布的精细描述结果。研究表明,利用永3断块油藏模型及其对应的多尺度地球物理资料,可以定量地预测空间含水饱和度分布;叠前地震属性中的泊松比约束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场能较准确地描述油藏模型的含水饱和度;用泊松比反演得到的含水饱和度来约束油藏模型的历史拟合可以在空间上提供更多的信息,得到的流体分布结果与实际油藏信息更逼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物理模型 量版 叠前地震反演 数值模拟 历史拟合 流体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定量预测疏松砂岩油藏含油饱和度——以西非深海泽塔油田为例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陆红梅 徐海 +1 位作者 沃玉进 谷宁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09-416,共8页
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 针对传统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差)的强弱不仅与含油饱和度变化有关、也与储集层厚度关系密切的弊端,通过流体置换正演模拟研究,提出一种不受储集层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的时移地震"相对差异法"(监测地震与基础地震之比)。相同的流体饱和度变化条件下,时移地震的绝对差异符合调谐效应及地震薄层反射规律,基于时移地震绝对差异的剩余油预测方法仅适用于储集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但等厚,或储集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的油藏。时移地震相对差异不受厚度影响,仅与流体饱和度变化有关,适用于可排除压力、温度、孔隙类型及孔隙度对地震影响的深海疏松砂岩油藏。故可以根据Gassmann流体置换地震正演模拟得到的相对差异与流体饱和度变化关系定量预测油藏含水饱和度变化,进而定量预测剩余油分布。该方法在西非安哥拉深海泽塔油田实际应用表明其合理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移地震 剩余油定量预测 疏松砂岩油藏 流体置换 绝对差异 相对差异法 泽塔油田 西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的江苏流体井水位同震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缪阿丽 祝涛 +2 位作者 张艺 叶碧文 王凯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8-73,共6页
分析了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引起的江苏流体井网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同震上升区与4.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玛多7.4级地震后,江苏流体井网水位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同震响应,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主要表现为振荡、阶升... 分析了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引起的江苏流体井网水位的同震响应特征以及水位同震上升区与4.0级以上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青海玛多7.4级地震后,江苏流体井网水位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同震响应,水位同震变化形态主要表现为振荡、阶升和阶降。2008年以来,4次7.0级以上大地震引起的江苏流体井网水位同震响应特征与地震活动的关系表明:水位同震响应上升区可能是区域应力集中的一种体现,它对中长期尺度中强地震的发生地点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玛多7.4级地震 江苏流体井网 同震响应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流体综合预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军林 田世澄 +1 位作者 郑多明 陆建林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A01期89-94,202+8,共6页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质性,流体预测颇具难度。研究表明,应用Probe叠前反演流体因子软件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预测效果比叠后属性流体预测更为有效;通过自动剩余动校正、中值滤波等叠前道集预处理方法能... 塔北隆起西部地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较强的空间非均质性,流体预测颇具难度。研究表明,应用Probe叠前反演流体因子软件对缝洞型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预测效果比叠后属性流体预测更为有效;通过自动剩余动校正、中值滤波等叠前道集预处理方法能有效消除非储层流体因素引起的AVO假象;基于储层流体替换的正演分析证实,碳酸盐岩储层含油气之后AVO现象更趋明显;测井资料的综合应用可以降低碳酸盐岩储层流体预测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流体预测 地震属性AVO反演 流体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S48井区流体多波属性综合预测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子川 陶磊 +2 位作者 李海英 于光明 张红英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42-747,共6页
随着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发展,多波地震技术在储集层流体检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常规纵波,多分量地震中纵波与转换波信息的获取为提高储集层流体预测精度提供了可能性。结合塔河油田S48井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针对碳... 随着地震各向异性理论的发展,多波地震技术在储集层流体检测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比常规纵波,多分量地震中纵波与转换波信息的获取为提高储集层流体预测精度提供了可能性。结合塔河油田S48井区采集的三维三分量地震数据,针对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开展了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弱度比、拉梅常数及密度分析等多波属性地震流体预测。与常规纵波频谱分析技术相比,多波联合预测技术提高了储集层预测精度及油气识别精度,能够减少常规纵波预测流体的不确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纵波 多波地震技术 流体预测 碳酸盐岩缝洞型储集层 响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甸、景谷、康定地震预测的原理、方法及其意义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德威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 继中长期预测了芦山地震之后,笔者中期预测了鲁甸、景谷和康定地震。例如,鲁甸地震的预测震级为7级左右或6.5级以上(实为里氏6.5级),地点为北纬26°~29°、东经101.5°~105°(实际震中北纬27.1°,东经103.3°),发震时间可能是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实际为2014年8月3日)。本文总结了鲁甸、景谷、康定地震和陆内地震热流体物理综合预测的原理、方法和步骤;阐明了在开放复杂地球系统多级物质循环热构造背景下,大陆地壳非均匀流动(“热河”)过程中热能的源、汇、释过程与热灾害链及其地震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根据热灾害链时空结构和活动“热河”地震空区相结合进行长期和中期地震预测,与根据热流体直接和间接前兆异常开展立体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有机结合的新思路。根据当前热灾害链的演变规律和异动“热河”地震空区分布,进一步分析了西南和华北地震的发展形势,强调华北(特别是东北)的震情极为严峻,短临地震监测和预测已刻不容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地壳非均匀流动 流体撞击 地震预测 鲁甸 景谷 康定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回顾与统计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20
作者 晏锐 田雷 +3 位作者 王广才 钟骏 刘杰 周志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907-1921,共15页
地震地下流体在地震预测研究与震情跟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所涉及的资料范围,系统收集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可能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了这些异常的空间展布、时空演化以及形态等总体变化特... 地震地下流体在地震预测研究与震情跟踪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地下流体前兆观测台网所涉及的资料范围,系统收集了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的可能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分析了这些异常的空间展布、时空演化以及形态等总体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收集到的68项异常均位于10-8应变量范围内,59项异常位于汶川8.0级地震3倍破裂区(约900km)范围内,占异常总数的87%,这与国内外已发表的地下流体前兆异常空间分布范围和震级之间的关系相符,说明汶川8.0级巨大地震的前兆观测范围至少包含该地震3倍破裂尺度甚至更大;异常出现时间总体呈现出临近地震异常数量增多的特点,但异常数量并非逐渐增多,而是在震前5个月和1个月突然增多;异常形态特征复杂,水氡和水位总体呈现出趋势性异常特征,水温总体表现出短临变化特征,主要表现为震前1—3个月突升、突降或波动异常变化.此外,本文还结合国内外已发表的地震地下流体前兆异常以及地震孕育理论,讨论了异常的空间分布、时间尺度与未来震中的关系,这对深入认识地下流体前兆异常及产生机理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汶川8.0级地震 地震前兆 地下流体 地震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