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含油包裹体丰度指数确定油气运聚范围及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姜福杰 姜振学 +1 位作者 庞雄奇 田丰华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5-18,共4页
GOI(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指标)是流体包裹体丰富程度的一种指标,其大小决定于储层或圈闭内流体的充注程度;其值及属性变化可以反映出油气的充注历史。利用这一属性,对于一个研究区而言,进行系统的GOI取样和测定,可以确定出该区的油气运... GOI(含油流体包裹体丰度指标)是流体包裹体丰富程度的一种指标,其大小决定于储层或圈闭内流体的充注程度;其值及属性变化可以反映出油气的充注历史。利用这一属性,对于一个研究区而言,进行系统的GOI取样和测定,可以确定出该区的油气运聚的平面和剖面最大范围。阐述了GOI的定义、确定油气运聚范围基本原理、判别标准及操作方法,在松辽盆地滨北地区的应用结果表明,滨北地区浅部储盖组合油气运聚范围平面上主要集中在靠近滨洲铁路线20000km2的范围内,剖面上主要集中分布在1500m^2000m的深度范围内。通过油气显示方法和源控油气藏分布规律方法进行验证,证明该方法行之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oi 流体包裹 运聚范围 松辽盆地 滨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 被引量:16
2
作者 唐建云 张刚 +2 位作者 史政 章星 陈玉宝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26,共7页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长2和长6储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开展了荧光显微镜鉴定和冷热台测温等实验分析,并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相结合,判断目的层的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体... 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长2和长6储层砂岩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次,开展了荧光显微镜鉴定和冷热台测温等实验分析,并应用包裹体均一温度与埋藏史和热演化史相结合,判断目的层的油气充注时间。结果表明:①研究区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盐水包裹体和含液态烃包裹体;②长6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00~120℃,长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90~110℃,流体包裹体捕获时地层处于中成岩A期,盐度小于10.5‰,属于中等盐度;③长2和长6均发生过一期油气充注,为早白垩世。长2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15~100 Ma,长6油气充注时间为距今120~105 Ma。该研究成果证实了鄂尔多斯盆地丰富川地区延长组为连续充注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油气成藏 延长组 富川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东部下—中侏罗统砂岩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年秀清 罗金海 +1 位作者 李杰林 张国锋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2-18,6,共7页
库车坳陷东部下—中侏罗统砂岩储层中发育丰富的液烃包裹体.对与液烃包裹体共生的含烃盐水包裹体特征和显微测温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该地区自中新世中—晚期以来油气持续充注,并存在2期主要的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早成岩阶段晚期,主要... 库车坳陷东部下—中侏罗统砂岩储层中发育丰富的液烃包裹体.对与液烃包裹体共生的含烃盐水包裹体特征和显微测温数据的系统分析表明,该地区自中新世中—晚期以来油气持续充注,并存在2期主要的充注过程.第一期发生在早成岩阶段晚期,主要为低成熟油气充注,充注时间为12~10 Ma(大致相当于中新世吉迪克期);第二期发生在中成岩阶段早期,充注时间为9~7 Ma(大致相当于中新世康村期),主要为低成熟油气充注,并伴有少量的发浅黄色荧光的成熟油气充注.不同层位包裹体的丰度有明显差别,下侏罗统阿合组(J1a)和阳霞组(J1y)包裹体丰度(GOI)明显比中侏罗统克孜勒努尔组(J2k)和恰克马克组(J2q)高,这可能与砂岩的粒度有关.下侏罗统砂岩粒度较大,发育比较优质的储层,有利于包裹体发育;中侏罗统砂岩粒度较细,储层物性较差,不利于包裹体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均一温 油气充注期次 流体包裹(goi) 库车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超高压大气田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信息 被引量:19
4
作者 冯松宝 徐文明 顿亚鹏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1-217,共7页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 对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储层流体包裹体研究认为,储层包裹体以盐水包裹体为主,发育少量气态烃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中,以线状和面状分布,包裹体一般较小,主要分布在4~10μm之间;盐水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86.2~196.1℃,分布范围连续,不同区带的均一温度有差别,盐水包裹体的整体盐度较低,分布在2%~4%之间的频数最大;含烃包裹体丰度低,主要分布在0.1%~8.1%之间。分析认为,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充注是一个连续快速的过程,而且晚期天然气充注强度大。结合研究区的埋藏史,可知克拉苏构造带天然气成藏发生在库车期以来,克深区带的成藏时间晚于克拉区带,从东往西具有逐渐变晚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均一温 含烃包裹 成藏期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北缘地区油气储层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仰云峰 李贤庆 +3 位作者 董鹏 彭德华 陈琰 韩秦鹏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591-599,共9页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 根据流体包裹体的透射光和荧光镜下观察、包裹体均一温度及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地区南八仙、马北1号构造古近系、新近系油气储层样品中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成藏期进行了研究。柴北缘地区流体包裹体较为发育,存在盐水溶液包裹体和有机包裹体,主要分布在石英裂隙、次生加大边及胶结物中,但个体一般较小,主要为5~10μm。含油包裹体丰度GOI值较低,绝大多数样品GOI值分布在2.0%~10.5%之间,约40%样品的GOI值超过5%。包裹体均一温度在不同油气储层样品中差异较大,说明这些包裹体可能是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依据包裹体均一温度的实测结果,结合沉积埋藏-热演化史的资料,认为柴北缘地区南八仙构造和马北1号构造均经历了两期油气充注成藏,前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N21沉积期、N22—N23沉积期,后者油气充注时间为N1沉积期、N1末—N2沉积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储层 流体包裹 均一温 含油包裹 成藏期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床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特征 被引量:27
6
作者 胡瑛 陈懋弘 +1 位作者 董庆吉 黄庆文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06-516,共11页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目前已探明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硅化及石英脉是最显著的热液蚀变类型。本文采用高精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 贵州锦丰(烂泥沟)金矿是滇黔桂"金三角"目前已探明最大的卡林型金矿床。含砷黄铁矿是该矿床最主要的载金矿物,硅化及石英脉是最显著的热液蚀变类型。本文采用高精度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ICP-MS)对含砷黄铁矿和脉石英及其包裹体的微量元素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含砷黄铁矿富亲硫元素,并相对于围岩和上部地壳均强烈富集;亏损V,Sr及高场强元素。同生黄铁矿也具有类似的特征。脉石英除亲石元素含量高以外,还表现为亲硫元素以及Mo,Bi含量较高。但与上部地壳相比,绝大部分元素贫化。相应包裹体的微量元素含量普遍低于单矿物,但变化特征一致。结合矿物和包裹体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脉石英和含砷黄铁矿及其包裹体均表现为HFSE明显亏损,Th/La,Nb/La比值小于1,说明成矿流体为富Cl的流体。含砷黄铁矿及其包裹体中Co/Ni比值远小于1,反映成矿温度较低,推测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以沉积建造水为主的盆地流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砷黄铁矿 脉石英 包裹 微量元素 盆地流体 (烂泥沟)金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包裹体与盆地油气的生成和演化 被引量:33
7
作者 谢奕汉 范宏瑞 王英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S1期101-105,共5页
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中国东部具备“生、储、盖”条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内油气生成和演化与其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即与古地温有密切关系)。均一温度为90~130°C时出现低成熟度油田;均一温度为1... 通过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在中国东部具备“生、储、盖”条件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内油气生成和演化与其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即与古地温有密切关系)。均一温度为90~130°C时出现低成熟度油田;均一温度为130~155°C时出现高成熟度油气田;均一温度为155~180°C时出现过高成熟度气田;当均一温度大于200°C时,油气田遭到破坏,留下沥青残物。有机包裹体的成分和含量也可以作为油气田成熟度的良好判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均一温 油气田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流体包裹体的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8
8
作者 丁巍伟 戴金星 +1 位作者 初凤友 韩喜球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2287-2295,共9页
通过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灰岩和新近系沙河街组砂岩中11个钻井的岩心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和组分等方面的分析,对其所反映的气体来源,形成环境,油气演化以及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区的包裹体均为次生成因包裹体,气液比在5%~10... 通过对黄骅坳陷港西断裂带奥陶系灰岩和新近系沙河街组砂岩中11个钻井的岩心包裹体的特征,均一温度和组分等方面的分析,对其所反映的气体来源,形成环境,油气演化以及地质意义进行研究。研究区的包裹体均为次生成因包裹体,气液比在5%~10%之间,根据激光拉曼光谱技术分析组分主要为 H_2O,CO_2和 CH_4。利用均一温度,结合古地温和埋藏史,发现奥陶系灰岩和新近系沙河街组砂岩中包裹体中流体均捕获于新近纪。对氦同位素的分析发现包裹体中均有幔源氦的侵入,侵入的份额受到 NE 向港西断层和 NWW 向徐庄子断层的控制靠近断裂带的灰岩和砂岩中的包裹体含有还原性气体,由断层交汇中心向四周减少。包裹体中烷烃气的成熟度也与断层活动相关,具有从断层交汇中心向四周减小的相似特征。研究区内港西断层和徐庄子断层交汇处不仅是幔源气体上涌的有利通道,也是地热活动强烈的地区,有利于烷烃气的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港西断裂带 流体包裹 组分 幔源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束核反应及其对流体包裹体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周世俊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1,共4页
本文主要介绍了扫描质子探针中微束核反应分析原理。给出了用872keV质子能量的19F(p,αγ)16O共振反应测量氟元素的方法。
关键词 SPM 核反应 分布 氟元素 流体包裹 地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H_2O流体体系热力学计算软件及其应用
10
作者 徐文刚 张德会 席斌斌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S1期411-412,共2页
1软件编写原理根据Roedder(1984)提出的流体包裹体等容性假设,即,同一流体包裹体体系在均一法测温过程中其摩尔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部分均一时获得的摩尔体积Vm1和完全均一时获得的摩尔体积Vm2应该保持相同。程序输入值只有测温获得... 1软件编写原理根据Roedder(1984)提出的流体包裹体等容性假设,即,同一流体包裹体体系在均一法测温过程中其摩尔体积不会发生变化,所以部分均一时获得的摩尔体积Vm1和完全均一时获得的摩尔体积Vm2应该保持相同。程序输入值只有测温获得的部分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温度,而这两个值一旦通过实验测定获得之后在客观上不会影响计算结果,所以唯一影响这两个值的参数便是充填度F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均一温 摩尔 流体 计算结果 充填 实验测定 程序输入 测温 公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不拉格斑岩钼矿床成矿流体初步研究
11
作者 贾璐 谢玉玲 +2 位作者 郭振华 陈伟 李应栩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斑岩钼矿床 流体包裹 显微测温 初步研究 均一温 石英脉 辉钼矿 内蒙古 绿泥石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623.15K,P<100MPa条件下CO_2—H_2O体系相关热力学参数计算新方法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文刚 张德会 +2 位作者 黄智锋 席斌斌 范宏瑞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75-182,共8页
根据CO2—H2O体系均一法测温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均一和完全均一现象,采用最新的热力学参数及相关模型,分别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方程。根据同一体系的摩尔体积在均一法测温升温过程中几乎不变的特征可知,部分均一与完全均一状态下,体系的摩尔... 根据CO2—H2O体系均一法测温过程中出现的部分均一和完全均一现象,采用最新的热力学参数及相关模型,分别建立相应的热力学方程。根据同一体系的摩尔体积在均一法测温升温过程中几乎不变的特征可知,部分均一与完全均一状态下,体系的摩尔体积近似相等。据此对影响摩尔体积的充填度进行微调,通过迭代运算,直至两种条件下的摩尔体积近似相等,从而可以获得精确的摩尔体积和充填度,进而获得体系中的CO2含量、完全均一压力以及流体包裹体的总密度等热力学参数。本方法只需提供部分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温度以及部分均一方式便可求取相关热力学参数,符合地质研究方法和思路。该方法只适用于完全均一温度低于623.15K、完全均一压力小于100MPa以及最后均一至液相或临界点的CO2—H2O流体包裹体体系。对比研究表明,该方法也适用于盐度低于6%的NaCl—CO2—H2O流体体系,所获得的热力学参数相对误差在1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CO2—H2O 均一压力 均一温 充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tegrate GOI and composition data of oil inclusions to reconstruct petroleum charge history of gas-condensate reservoirs:example from the Mosuowan area,central Junggar basin(NW China) 被引量:9
13
作者 曹剑 金之钧 +3 位作者 胡文瑄 谢小敏 王绪龙 姚素平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7-144,共8页
The Grains containing Oil Inclusions(GOI)data in currently gas/condensate-beating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servoir sandstones of Well Pen 5(the Mosuowan area of central Junggar Basin,NW China)are generally greater th... The Grains containing Oil Inclusions(GOI)data in currently gas/condensate-beating Jurassic and Cretaceous reservoir sandstones of Well Pen 5(the Mosuowan area of central Junggar Basin,NW China)are generally greater than the empirical threshold line of 5%.This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as-condensate section originally containing a palaeo-oil column.In order to assess the origin of the oil trapped in the oil inclus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free oil/gas-condensate,a detailed molecular geochemical study was carried out for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free and inclusion oils.The paleo oil is most likely sourced from the Lower Permian Fengeheng Formation,which generated hydrocarbons primarily during Late Triassic and the oils were later secondarily altered and dysmigrated along faults likely during Late Jurassic-Early Cretaceous.In contrast,the current reservoired oil/gas-condensate mainly derived from the Middle Permian Lower Wuerhe Formation,whose peak generation time last from Late Cretaceous even to the present.This paper showed that integrated oil-bearing fluid inclusion analyses have likely allowed a complex multi-phase charge history to be recognized and resolved with a high degree of conf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流体包裹goi 成分 凝析气藏 成藏过程 准噶尔盆地 莫索湾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李贤庆 钟宁宁 +4 位作者 王康东 张敏 彭德华 张志军 顿亚鹏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3,共3页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 根据含油包裹体丰度、颗粒荧光定量、包裹体均一温度等分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跃进一号、油砂山、南翼山、尖顶山等4个典型构造的古近-新近系油气充注研究表明,不同构造油气充注所需的时间与强度不同:跃进一号、油砂山构造发生过较强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1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高(多数为4%~10%),颗粒荧光强度也高(多大于50 pc);南翼山和尖顶山构造发生较有限的油气充注,充注期主要为N22-N23,含油包裹体丰度值较低(大多数样品不超过4%),颗粒荧光定量强度也较低(多小于50 p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达木盆地 油气充注 含油包裹 颗粒荧光定量 包裹均一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烃源岩生烃史 被引量:23
15
作者 李军 郭彤楼 +3 位作者 邹华耀 张国常 李平平 张彦振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5-28,123-124,共4页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 为准确认识四川盆地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天然气成藏过程,基于近年来煤系烃源岩生排烃特征研究的最新进展和盆地模拟技术,对该区煤系烃源岩埋藏热演化史、生烃史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别建立了盆地的地质、热力学和生烃动力学模型,其次,选取古水深、沉积水界面温度、古热流值作为模拟参数,对该区17口钻井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①须家河组烃源岩生气时段发生在快速沉降阶段,总体表现为快速生气的特点,元坝地区的生气时间`略早于通南巴地区;②须家河组烃源岩在中侏罗世中期Ro达到0.6%,开始生气,中侏罗世晚期—晚侏罗世Ro达到0.7%,开始大量生气,晚侏罗世—早白垩世Ro达到1.0%,进入生气高峰期;③随着埋深进一步增大(在早白垩世末期达到最大埋深),烃源岩进入高—过成熟阶段,至晚白垩世盆地整体大幅度抬升,地温降低,逐渐停止生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北部 晚三叠世 煤系烃源岩 热演化史 生烃史 盆地模拟 成熟 流体包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在油气地质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强 柳少波 +4 位作者 鲁雪松 范俊佳 田华 马行陟 桂丽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2679-2688,共10页
拉曼光谱具有简单、快速、原位、微区、无损、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可以分析物质的成分与分子结构信息,是开展地质研究的有力工具。通过回顾近年来拉曼光谱的研究进展,结合实际的油气地质研究工作及分析测试经验,对拉曼光谱在油气... 拉曼光谱具有简单、快速、原位、微区、无损、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等优点,可以分析物质的成分与分子结构信息,是开展地质研究的有力工具。通过回顾近年来拉曼光谱的研究进展,结合实际的油气地质研究工作及分析测试经验,对拉曼光谱在油气地质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并讨论现阶段应用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拉曼光谱在油气地质中的应用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矿物与流体包裹体分析,可以确定成岩-成藏流体类型及组成、成岩-成藏作用过程,包括岩矿鉴定、流体包裹体中流体体系分析、水-岩相互作用过程研究、地质样品同位素研究等;(2)不同类型有机质成熟度分析,可以用于恢复热史、油气成藏期次约束;(3)流体包裹体压力恢复,可以研究油气藏的形成与演化过程。主要方式为利用流体包裹体中气体的拉曼特征峰位移变化量、气体溶解度恢复流体包裹体内压及捕获压力。在实际油气地质研究中,多种因素制约拉曼光谱的定量/半定量应用,主要包括:地质样品复杂性与特殊性、样品处理方式、拉曼测试参数与测试环境、拉曼光谱数据处理与分析方式。拉曼光谱分析测试流程标准化、挑选和制备校准标样;拉曼光谱与冷热台、水热金刚石压腔(HDAC)、高压可视反应腔(HPOC)、扫描电镜(SEM)、电子探针(EPMA)等仪器联用,开展复杂体系原位、实时、不同温压条件下测试,是进一步将拉曼光谱应用到油气地质中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曼光谱 油气地质 流体包裹 有机质成熟 压力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汉盆地西南缘二次生烃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波 韩定坤 +1 位作者 罗明霞 闫亮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57-562,570,共7页
江汉盆地西南缘地区谢凤桥、复兴场、采穴等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很大,油气富集程度与早第三纪晚期构造抬升剥蚀和二次生烃潜力的大小有关。烃源岩晚期增熟、原油同源但成熟度不同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均证实研究区发生了二次生烃... 江汉盆地西南缘地区谢凤桥、复兴场、采穴等构造带的油气富集程度差别很大,油气富集程度与早第三纪晚期构造抬升剥蚀和二次生烃潜力的大小有关。烃源岩晚期增熟、原油同源但成熟度不同以及流体包裹体等证据均证实研究区发生了二次生烃作用。研究区构造在盆地抬升前形成的油气藏在盆地抬升时部分或全部被破坏;能捕获到二次生烃的构造,油气富集程度相对较高。谢凤桥构造捕获并保存了两次生成的油气,油气富集程度最高。采穴构造和复兴场构造初次运聚的油气成藏后在盆地抬升时部分散失,但采穴构造获得二次生烃供油,油气富集程度较高,而复兴场构造未获得二次生烃供油,油气藏含油饱和度低,油气富集程度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成熟 流体包裹 二次生烃 埋藏史 江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拉曼光谱在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被引量:26
18
作者 何谋春 吕新彪 刘艳荣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363-1366,共4页
激光拉曼光谱(LRM)是一种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微观分析技术,文章在总结LRM在油气资源勘探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油气田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FI)、有机质成熟度以及岩石中分散有机质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LRM不仅可以对样品中单个流体包... 激光拉曼光谱(LRM)是一种研究物质分子结构的微观分析技术,文章在总结LRM在油气资源勘探研究中的应用的基础上,对油气田样品中的流体包裹体(FI)、有机质成熟度以及岩石中分散有机质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LRM不仅可以对样品中单个流体包裹体各相态的成分、岩石中微量残留有机质类型进行定性的研究,而且还可以对单个流体包裹体各相态成分及镜质体反射率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用ωB%NaCl=61183S-22173计算盐水包裹体的盐度和通过拉曼光谱参数(D)用公式R0(%)=069ln(8212D-1605449)-488求镜质体反射率(R0)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 镜质反射率 激光拉曼光谱 分散有机质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勘探 有机质成熟 相态 油气田 有机质类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地层油气藏成藏阶段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程慧 常迎梅 经雅丽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随着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成藏阶段的确定和划分对于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深入研究和成藏模式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同源情况下,通过对东营凹陷不同区带不同类型油藏原油与烃源区源... 随着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勘探程度的逐步深入,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的地位不断提升,而成藏阶段的确定和划分对于地层油气藏成藏机理深入研究和成藏模式总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同源情况下,通过对东营凹陷不同区带不同类型油藏原油与烃源区源岩成熟度的对比分析,认为该区地层油气藏油气成熟度高,相对成藏时间晚;而次级构造带不同类型油藏有机包裹体均一温度统计分析表明,地层油气藏成藏时间主要在馆陶组沉积末期—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在综合考虑东营凹陷成藏地质要素历史演化的基础上,探讨并明确了与盆地构造—充填史相对应的地层油气藏成藏阶段模式,将其划分为多幕断陷期成藏准备、坳陷早期成藏高峰和坳陷后期油气保存等3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成熟 流体包裹 成藏阶段 地层油气藏 东营凹陷 渤海湾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古油水界面识别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建良 姜振学 +1 位作者 李峰 王赢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3-158,共6页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 古油水界面的识别可以很好地研究油气成藏后油水界面的变迁和调整过程,为油气成藏过程以及油气勘探研究提供很好的证据。应用含油包裹体丰度法和定量颗粒荧光技术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侏罗系阿合组储集层的古油水界面进行了识别,结果表明,依南4井和依深4井阿合组存在古油藏,古油柱高度在100 m以上,依南5井阿合组未发现古油藏,显示为油气运移的通道。结合库车坳陷构造演化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认为中新世吉迪克组沉积中后期(17×10^6~12×10^6a),三叠系烃源岩处于生油高峰期,生成的原油运移至侏罗系阿合组,并在古构造高部位的依南4地区和依深4地区富集,形成古油藏。古油藏的识别为迪北地区油气成藏过程研究以及勘探方向的选定提供了有利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迪北地区 侏罗系 阿合组 含油包裹 定量颗粒荧光技术 古油水界面识别 古油藏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