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严重非均质油藏注水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 被引量:18
1
作者 李中超 陈洪德 +4 位作者 余成林 杜利 乔勇 刘伟伟 孙利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9-214,共6页
针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采用室内实验对注水前后实际岩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条件的化学动力作用加速了碎屑组分中的长石类矿物尤其是斜长石的溶蚀,同时... 针对东濮凹陷胡状集油田胡12块严重非均质油藏,采用室内实验对注水前后实际岩心样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了注水开发过程中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结果表明,酸性介质条件的化学动力作用加速了碎屑组分中的长石类矿物尤其是斜长石的溶蚀,同时生成了新的高岭石晶体并分布于细小孔喉,但对碳酸盐类矿物的影响较小。注水冲刷等物理动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储集层泥质矿物总量的降低和粉砂—极细砂级石英颗粒的缺失,且主要发生在物性较好且优势渗流通道较发育的层段。在储集层孔喉变化方面,注水开发既使相对较大孔喉增加,改善了储集层的渗滤条件,也使孔喉分选程度降低,加剧了储集层微观非均质性。从储集层孔隙度、渗透率等宏观参数变化看,注水开发致使储集层总体平均有效孔隙度降低4.63%,而总体平均有效渗透率上升8.93%,原始物性不同的储集层注水后物性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严重非均质 注水开发 流体动力地质作用 马太效应 胡状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10块开发流体动力地质作用研究
2
作者 向春晓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53-58,共6页
针对文10块沙3中储层的地质特点,采用试验方法对注水开发前后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岩石组分、储层砂岩粒度、孔喉结构、孔渗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粒级缺失现... 针对文10块沙3中储层的地质特点,采用试验方法对注水开发前后的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进行研究。分析了流体动力地质作用对储层岩石组分、储层砂岩粒度、孔喉结构、孔渗物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沉积物呈现出较为显著的粒级缺失现象,经过长期的水驱开发,部分小孔隙转变为大孔隙的趋势较为明显,参与渗流的最小孔喉直径大大提高,孔喉非均质性变强。长期注水开发后,物性好的储层物性更好,物性差的储层则更差,储层物性呈现出两极分化的态势,"马太效应"现象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喉结构 储层物性 注水开发 流体动力地质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