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贵州太平洞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流体不混溶机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丽 顾雪祥 +3 位作者 彭义伟 章永梅 吴成赟 程文斌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68-1576,共9页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 太平洞金矿床是兴仁-安龙金矿带灰家堡金矿区的重要卡林型金矿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证明,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Ⅱ)、石英-方解石-雄黄阶段(Ⅲ)的包裹体类型丰富,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CO2-H2O包裹体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为主,CO2两相包裹体、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和有机质-H2O包裹体次之,偶见气液有机质包裹体。由Ⅰ→Ⅱ→Ⅲ阶段,气液水包裹体均一温度(200~260℃→180~240℃→100~160℃)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在Ⅰ阶段的石英中,只在局部偶见到CO2-H2O包裹体和气液两相水包裹体共生;在Ⅱ阶段的石英中,纯液相水包裹体、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CO2-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及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共存,它们共生在同一平面中且气液两相盐水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测温数据相差不大,说明当时捕获的是不均匀成矿流体,它是由含有机质的成矿流体经历了CO2-低盐度水的不混溶作用形成的。因而认为,太平洞金矿床中成矿早期流体不混溶作用不明显,主成矿阶段流体的不混溶作用是导致金矿质沉淀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不混溶 流体包裹体 成矿流体 太平洞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铌-铁矿床成矿过程中的流体不混溶作用 被引量:10
2
作者 范宏瑞 胡芳芳 +2 位作者 杨奎锋 刘爽 王凯怡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1期163-166,共4页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赋存在白云岩内,矿体由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萤石、霓石、角闪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物组成。在白云鄂博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赋存有两/三相富CO2、三相高盐卤水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3大类型。显微测温表明... 白云鄂博超大型REE-Nb-Fe矿床赋存在白云岩内,矿体由磁铁矿、稀土氟碳酸盐、萤石、霓石、角闪石、方解石和重晶石等矿物组成。在白云鄂博矿床矿石和脉石矿物中赋存有两/三相富CO2、三相高盐卤水和两相水溶液包裹体3大类型。显微测温表明富CO2包裹体内还有近于纯的CO2,成矿流体为H2O-CO2-NaCl(-F-REE)体系。高盐卤水包裹体和富CO2包裹体共生且具有近似的完全均一温度,表明初始热液发生了流体不混溶作用。流体包裹体中出现稀土子矿物,表明初始成矿流体含有很高的稀土元素,这也许是形成白云鄂博超大型稀土矿床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REE矿化 白云鄂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不混溶性和流体包裹体 被引量:91
3
作者 卢焕章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253-1261,共9页
大多数流体包裹体是捕获于均匀体系,但有一部分包裹体捕获自非均匀体系(不混溶体系)。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混溶的过程,这包括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之间,岩浆与热液,岩浆与CO2,盐水溶液与CO2等。液体的不混溶性对于成矿作用十分重要,这方... 大多数流体包裹体是捕获于均匀体系,但有一部分包裹体捕获自非均匀体系(不混溶体系)。在自然界存在着许多不混溶的过程,这包括基性岩浆和酸性岩浆之间,岩浆与热液,岩浆与CO2,盐水溶液与CO2等。液体的不混溶性对于成矿作用十分重要,这方面有3个典型的例子,第一个是金矿的成矿作用与NaCl-H2O-CO2体系流体的不混溶有着重大的关系;第二个例子是斑岩铜矿;第三个例子是伟晶岩,发现在伟晶岩演化和成矿作用中存在着岩浆和热液的不混溶作用。实际上不混溶的大部分证据是从流体包裹体的研究中获得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确定哪些包裹体是从不混溶过程中捕获的。这种捕获于不混溶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怎么来确定他的Th和成分。这种捕获于不混溶过程中的流体包裹体怎么与"卡脖子""拉伸作用"中捕获的包裹体和捕获自均匀体系的流体包裹体相区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不混溶 流体包裹体 花岗岩 伟晶岩 岩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东乳山金矿床成矿过程:周期性压力波动诱发的流体不混溶 被引量:13
4
作者 赛盛勋 邱昆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547-1566,共20页
位于胶东东部苏鲁地体内的乳山金矿曾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其主矿脉为一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富金石英脉,形成于包含周期性流体活动的增量增长过程。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精细成矿过程和金沉淀机制仍缺乏有效制约。本研究在详细结... 位于胶东东部苏鲁地体内的乳山金矿曾是我国单脉金储量最大的矿床,其主矿脉为一具有复杂内部结构的富金石英脉,形成于包含周期性流体活动的增量增长过程。该矿床成矿流体演化、精细成矿过程和金沉淀机制仍缺乏有效制约。本研究在详细结构构造观察基础上,在代表单次成矿流体活动的同一石英层内识别出分别代表三个连续成矿阶段的三类黄铁矿,开展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原位微量元素测试。结果显示不同阶段黄铁矿微量元素成分基本一致,Co、Ni、As等元素因成矿流体间歇性压力波动而周期性地以不同含量进入黄铁矿,形成这些元素的韵律成分环带。Au等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阶段黄铁矿内均匀分布,其分布行为受压力波动影响较小。间歇性压力波动和由此引发的周期性流体不混溶使乳白色粗粒石英和黄铁矿、烟灰色中细粒他形石英和黄铁矿依次大规模沉淀,金银碲化物、银金矿、自然金和方铅矿、闪锌矿、黄铜矿等硫化物随后在愈加富Au、Ag、Te、Pb、Zn和Cu等的流体中近于同时沉淀。在此过程中成矿流体虽整体表现为还原性,但其还原性随着压力波动而不断递减氧化性持续增加;流体碲逸度早期保持稳定,后期则大幅上升。金以可见金形式充填先成黄铁矿裂隙或沿黄铁矿边缘分布,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发的间歇性流体不混溶导致H2S、CO2和CH4等气体大规模逸出,金硫络合物失稳分解,金被吸附至黄铁矿内水力致裂形成的裂隙面发生沉淀。排除了先成黄铁矿内不可见金再活化为可见金的可能性,认为周期性流体压力波动引起的流体不混溶是引发乳山金矿床可见金高效沉淀的关键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微量元素 LA-ICP-MS分析 精细成矿过程 流体压力波动 流体不混溶 乳山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贵州水银洞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31
5
作者 李保华 顾雪祥 +3 位作者 付绍洪 徐仕海 陈翠华 董树义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86-294,共9页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 通过对水银洞金矿床中流体包裹体的观测和热力学参数计算,探讨了成矿流体不混溶的热力学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_2O包裹体、CO_2包裹体和CO_2-H_2O包裹体三大类,并以富含CO_2-H_2O包裹体为特征,CO_2-H_2O包裹体可进一步划分为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加热时富H_2O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_2O相;而富CO_2相CO_2-H_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_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完全均一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时期捕获的CO_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它们形成时的热力学条件是:形成温度236℃,形成压力324 bar(1bar=10~5Pa);共存两相流体密度:低盐水相0.900 g/cm^3,CO_2相0.314 g/cm^3;共存两相中CO_2的摩尔分数:低盐水相0.0376,CO_2相0.7337;水溶液含盐度w(NaCl)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银洞金矿床 成矿流体 流体包裹体 不混溶流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成矿流体不混溶的流体包裹体证据 被引量:12
6
作者 李葆华 李雯霞 +3 位作者 顾雪祥 肖渊甫 吴大伟 杜晓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1-49,共9页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是产于泥盆系碳质板岩、千枚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明显受断裂构造和顺层韧性剪切带或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期、热液期和表生期3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该期... 四川丹巴燕子沟金矿床是产于泥盆系碳质板岩、千枚岩中的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形态呈脉状、似层状,明显受断裂构造和顺层韧性剪切带或层间破碎带控制。成矿过程可分为沉积期、热液期和表生期3个成矿期,其中热液成矿期为主要成矿期。该期石英脉中的流体包裹体分为H2O包裹体、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3大类,并以富含CO2-H2O包裹体为显著特征。加热时富H2O相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H2O相,富CO2相CO2-H2O包裹体完全均一成CO2相,而且二者的完全均一温度和压力一致,说明它们是同期捕获的CO2-低盐水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当含CO2流体发生不混溶时,CO2的溶离使成矿流体中pH值升高、f(O2)降低,从而导致Au溶解度降低,这是形成本矿床的主要原因。成矿温度为393℃,成矿压力为148.5~179.0MPa,矿床属于高温高压的变质热液金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裹体 不混溶流体 成矿流体来源 金矿床 四川丹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盐(硫酸盐)流体不混溶:蒙古南部Mushugai-Khuduk含火成碳酸岩杂岩体矿物中的熔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Irina A. Andreeva Vyacheslav I. Kovalenko Vladimir B. Naumov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3-82,共10页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 Crystalline and melt inclusions were studied in garnet,diopside,potassium feldspar,and sphene from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y of the carbonatite-bearing complex Mushugai-Khuduk,southern Mongolia.Phlogopite,clinopyroxene,albite,potassium feldspar,spheric,wollastonite,magnetite,Ca and Sr sulfates,fluorite,and apatite were identified among the crystalline inclusions. The melt inclusions were homogenized at 1010~1080℃and analyzed on an electron microprobe.Silicate,salt,and combined silicate- salt melt inclusions were found.Silicate melts show considerable variations in SiO_2 concentration(56 to 66wt% ),high Na_2O+K_2O (up to 17wt% ),and elevated Zr,F,and C1 contents.In terms of bulk rock chemistry,the silicate melts are alkali syenites.During thermometric experiments,salt melt inclusions quenched into homogeneous glasses of predominantly sulfate compositions containing no more than 1.3wt% SiO_2.These melts are enriched in alkalis,Ba,Sr,P,F,and C1.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silicate and salt melt inclusions in minerals of the garnet syenite porphyries indicate that these rocks were formed under influence of the processes of crystallization differentiation and magma separation into immiscible silicate and salt(sulfate)liqui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盐 流体不混溶 火成碳酸岩 杂岩体 矿物 熔体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老君山片麻岩穹隆中含绿柱石石英脉的显微构造与流体特征及地质意义
8
作者 李清松 曹淑云 +4 位作者 李孝文 田韵 刘忠 范建伟 王淑婷 《岩石矿物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9-282,共24页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 绿柱石是重要的铍铝硅酸盐矿物,具有极高的经济和工业价值。老君山片麻岩穹窿位于华南陆块与印支陆块的结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构造-岩浆作用,并发育有锡、铜、锌等多金属矿床与祖母绿矿床。本研究重点针对区域中出露的绿柱石及其共生石英脉开展了详细的宏观与微观构造特征分析,并结合流体包裹体与石英EBSD组构开展了形成与变形温度环境限定。研究结果表明,绿柱石与石英中都保存有丰富的流体包裹体,其中绿柱石中存在低温-高盐度两相与高温-低盐度三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石英中存在低温-低盐度两相流体包裹体类型。绿柱石石英脉中的石英变形特征主要为发育底面滑移系叠加次要的柱面<c>滑移系,指示低温(约350~400℃)为主的变形环境,局部叠加相对高温变形。燕山中晚期的岩浆流体伴随片麻岩穹窿隆升/剥露,带来了丰富的成矿元素,其中包括绿柱石成矿所需的主要Be元素。区域片麻岩穹隆从深部至浅部的剥露过程为成矿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构造容矿流体通道,伴随流体不混溶现象的出现,成矿流体pH值增高,进而促进成矿元素赋存沉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柱石 流体包裹体 显微观测 变形EBSD组构 流体不混溶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英质岩浆中不混溶流体的运移机理──兼论成矿作用发生的条件 被引量:10
9
作者 朱永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4年第4期119-125,共7页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岩浆体系内富含挥发分流体的组成、压力及性质演变的结果。长英质岩浆中无水硅酸盐矿物的结晶导致挥发性组分以气泡形式存在。气泡的体积随岩浆演化程度增强而不断增大,由于两不混溶流... 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热液矿床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是岩浆体系内富含挥发分流体的组成、压力及性质演变的结果。长英质岩浆中无水硅酸盐矿物的结晶导致挥发性组分以气泡形式存在。气泡的体积随岩浆演化程度增强而不断增大,由于两不混溶流体之密度差而产生的力的作用使气泡相对硅酸盐熔体(+晶体)超前向上迁移,最终到达岩浆房顶部。长英质岩浆中富含挥发分流体的迁移运动是通过气泡的上浮实现的。气泡能否上浮主要取决于气泡的体积大小和受力的强度。只有体积较大的气泡才可能迅速迁移并到达岩浆房顶部。修正后的Darcy定律对气泡(岩浆体系中的流体)的上述运动特征给予了物理学方法的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混溶流体 迁移气泡 Darcy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斌 沈崑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1994年第2期72-74,共3页
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刘斌,沈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山东省地质研究所,济南250021)关键词油气田、不混溶流体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在油气形成、运移过程中,常常存在复杂相态... 油气田中不混溶流体包裹体组合的判别和计算刘斌,沈崑(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200092)(山东省地质研究所,济南250021)关键词油气田、不混溶流体包裹体、有机包裹体在油气形成、运移过程中,常常存在复杂相态的非均匀状态流体。它们被矿物捕获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田 不混溶流体包裹体 有机包裹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混溶流体与变质硅质大理岩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张毅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得出在450℃、10~8Pa的条件下,与透闪石、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矿物组合相平衡的NaCl-CO_2-H_2O系统的二个不混溶流体的成分分别为(下述均为重量%):20%CO_2、42%NaCl、38%H_2O(即富含NaCl)和86%CO_2、1.5%NaCl、1...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得出在450℃、10~8Pa的条件下,与透闪石、白云石、方解石、石英矿物组合相平衡的NaCl-CO_2-H_2O系统的二个不混溶流体的成分分别为(下述均为重量%):20%CO_2、42%NaCl、38%H_2O(即富含NaCl)和86%CO_2、1.5%NaCl、12.5%H_2O(即贫NaCl、富CO_2相)。这表明:(1)自然界高浓度的NaCl流体可以通过不混溶从低浓度的NaCl流体中产生出来;(2)当流体发生不混溶时,矿物组合将对流体成分的变化非常敏感,这时所建立的不混溶流体和矿物组合的平衡与一相混溶流体和矿物组合的平衡完全不同;(3)当流体发生不混溶时,根据一相混溶的H_2O+CO_2流体所建立的各种描述变质过程的模式将不再适用;据此提出了一个新的流体不混溶模式来解释瑞士Campolungo裂隙中变质硅质大理岩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混溶流体 大理岩 相平衡 硅质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相不混溶流体饱和裂缝——孔隙岩石依赖频率的地震响应数值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芸菲 陈学华 +2 位作者 罗鑫 张杰 倪辉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1-830,702-703,共12页
裂缝—孔隙岩石中流体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是影响弹性参数的重要因素,实际储层中流体大多不是单一流体,且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很少考虑流体间饱和状态的影响。为此,基于Chapman模型,针对饱含双相不混溶流体的裂缝—孔隙岩石,研讨了饱和度和毛... 裂缝—孔隙岩石中流体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是影响弹性参数的重要因素,实际储层中流体大多不是单一流体,且在数值模拟过程中很少考虑流体间饱和状态的影响。为此,基于Chapman模型,针对饱含双相不混溶流体的裂缝—孔隙岩石,研讨了饱和度和毛细压力参数变化对砂岩储层频散衰减和地震响应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油气饱和度的增加,特征频率(不同于于单一流体介质情形)呈先减后增趋势,且在中间频段的变化最明显,地震响应存在时间延迟和波形畸变现象;当双相流体中存在气体时,频散衰减和地震响应对饱和度的变化更敏感;随着衡量流体间毛细压力的参数q值的增加,双相流体间由"斑块饱和"趋向"均匀饱和"状态,特征频率向着"高频低饱"方向移动。该数值模拟结果为储层流体识别提供了有效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混溶流体 饱和度 毛细管压力 频散衰减 地震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东昆仑造山型金(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被引量:61
13
作者 丰成友 张德全 +2 位作者 王富春 李大新 佘宏全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949-960,共12页
青海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且与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 青海东昆仑是我国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地质特征,而且与本区晚华力西-印支期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背景、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矿床流体包裹体十分发育,包括富CO2、CO2-H2O和H2O-NaCl三种类型,显微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流体为一套中低温(120~380℃)、低盐度(0.35~9.54wt%NaCl)的H2O-CO2-NaCl-CH4±N2流体体系.氢、氧、碳同位素及水-岩交换反应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早期主要为变质水和地层建造水,成矿期以来以大气降水为主.流体不混溶、大气降水的不断加入以及水-岩交换作用是导致本区成矿流体中金、锑淀积成矿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碳同位素 流体不混溶 造山型金矿 东昆仑 青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中段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2
14
作者 徐文艺 曲晓明 +3 位作者 侯增谦 陈伟十 杨竹森 崔艳合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01-310,共10页
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揭示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382℃,成矿主体温度范围为150~250℃,均一压力范围为1.94×105~45.92×105Pa;铜... 对西藏雄村铜金矿开展了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单个包裹体拉曼光谱分析。研究揭示雄村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21~382℃,成矿主体温度范围为150~250℃,均一压力范围为1.94×105~45.92×105Pa;铜矿化阶段盐度范围为1.23%~36.61%,总体盐度分布表现为3个不连续区间;铜矿化阶段存在高盐度流体,金矿化阶段为低温低盐度流体。雄村矿床温度、压力特征与浅成热液矿床基本一致,但盐度偏高,成矿流体组成以高Ca2+和富含CO2、N2、CH4为特征,主要离子组成为Na+_Ca2+_K+_Cl-_SO2-4。雄村铜金矿床成矿流体为一复杂的不混溶体系,至少存在3种流体端员,即富CO2_N2_CH4气体端员、低盐度水溶液端员和高盐度水溶液端员,流体不混溶是雄村矿床金属沉淀的一个重要机制。雄村矿床兼具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某些典型特征,但与典型的高硫化和低硫化浅成热液矿床又存在差异,为一“较为特殊的浅成热液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拉曼光谱 流体不混溶 浅成热液 雄村 铜金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黄沙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0
15
作者 王旭东 倪培 +1 位作者 袁顺达 吴胜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22-132,共11页
黄沙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对黄沙钨矿床主成矿阶段早期的黑钨矿-石英脉和晚期的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研... 黄沙钨矿床是赣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多金属矿床。本文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的研究方法,对黄沙钨矿床主成矿阶段早期的黑钨矿-石英脉和晚期的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研究表明,黑钨矿-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为水溶液包裹体和含CO2水溶液包裹体,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主要发育水溶液包裹体。黑钨矿-石英脉中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但两者水溶液包裹体的盐度相差不大。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两期矿脉中水溶液包裹体的组分主要为水,在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含CO2水溶液包裹体,除CO2外,还检测到CH4和N2组分。研究表明,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早期黑钨矿-石英脉含矿流体中的金属络合物分解并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晚期硫化物-(黑钨矿)-石英脉中矿质的沉淀则主要是流体的混合作用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流体混合 石英脉型钨矿床 江西黄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西盘古山石英脉型钨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旭东 倪培 +1 位作者 张伯声 王天刚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9-550,共12页
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方法,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盘古山钨矿床主要矿化阶段中早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和晚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该矿床主... 采用"流体包裹体组合"(FIA)的方法,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盘古山钨矿床主要矿化阶段中早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和晚阶段的(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测温和拉曼探针的分析。该矿床主要矿化阶段含矿石英脉中包裹体主要包括H2O-NaCl型包裹体、H2O-NaCl-CO2型包裹体和少量的CO2型包裹体,富含CO2组分是盘古山钨矿成矿流体的明显特征。实验结果表明,矿床中主要矿化阶段石英脉中两相的H2O-NaCl型包裹体与H2O-NaCl-CO2型包裹体主要均一温度范围较为一致而前者盐度相对较高。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的均一温度明显高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H2O-NaCl型包裹体,但两者的盐度相差不大,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到(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H2O-NaCl-CO2型包裹体数量减少,CO2型包裹体数量增多。对各类包裹体的激光拉曼探针测试表明,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和(辉铋矿)-黑钨矿-石英脉中的包裹体的组分相近,除水和CO2外,还含有少量的CH4和N2。盘古山钨矿的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以CO2逸失为特征的流体不混溶作用是矿床金属沉淀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石英脉型钨矿 盘古山 赣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羊拉铜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过程 被引量:18
17
作者 陈思尧 顾雪祥 +3 位作者 程文斌 郑硌 韩思宇 彭义伟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2-91,共10页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但明显受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控制。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入手,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 云南羊拉铜矿床位于金沙江构造带中部,是中—晚三叠世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闭合-碰撞造山过程中形成的一个大型铜矿床。矿体多呈层状、似层状顺层产出,但明显受层间破碎带和滑脱带控制。从流体包裹体研究入手,讨论了该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演化以及流体不混溶(沸腾)作用与成矿的关系。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干夕卡岩阶段(Ⅰ)、湿夕卡岩-磁铁矿阶段(Ⅱ)、石英-硫化物阶段(Ⅲ)以及方解石-硫化物阶段(Ⅳ)中发育多种类型的包裹体,主要为气液水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纯液相水包裹体次之,少见纯气相有机质包裹体。其中,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发育于Ⅰ阶段石榴石、Ⅱ阶段绿帘石,尤其是Ⅲ阶段石英中。Ⅰ、Ⅱ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特征,均一温度分别为413~593℃和336~498℃,盐度分别为19.1%~49.7%NaCleq和15.7%~53.3%NaCleq;Ⅲ阶段成矿流体均一温度为148~398℃,并具有低盐度(2.1%~9.6%NaCleq)与高盐度(35.5%~65.3%NaCleq)共存的特征;Ⅳ阶段成矿流体具有低温(132~179℃)、低盐度(3.4%~10.4%NaCleq)特征。根据流体包裹体的微观特征并结合矿区的宏观地质特征,认为流体不混溶(沸腾)是导致本矿区金属沉淀成矿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成矿过程 羊拉铜矿床 云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西南灰家堡金矿田成矿流体来源及演化:流体包裹体和稳定同位素证据 被引量:20
18
作者 彭义伟 顾雪祥 +3 位作者 章永梅 刘丽 吴程赟 陈思尧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66-680,共15页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 为厘清滇黔桂地区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特征,本文以灰家堡金矿田为代表,对太平洞、紫木凼、水银洞和簸箕田4个典型矿床中热液矿物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对热液矿物进行了碳、氢、氧、硫同位素的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灰家堡金矿田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包括NaCl-H2O溶液包裹体、CO2包裹体、CO2-H2O包裹体、烃-H2O包裹体和烃类包裹体五大类。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流体组分大致经历了从H2O+NaCl→H2O+NaCl+CO2+CH4±N2→H2O+NaCl±CH4±CO2的演化,均一温度和盐度略有降低。流体包裹体及稳定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属于富含金属和碳氢化合物的盆地流体;沉积黄铁矿的硫主要来源于封闭海洋盆地中硫酸盐的细菌还原硫;热液硫化物与沉积黄铁矿的硫同位素特征相似,表明成矿流体中的硫来源于成岩黄铁矿的溶解作用,同时有机质热分解和硫酸盐有机质热还原作用亦提供了部分硫。成矿主阶段发生的H2O-NaCl-CO2流体不混溶作用是导致Au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作用 流体包裹体 稳定同位素 灰家堡金矿田 黔西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因探讨 被引量:20
19
作者 任云生 雷恩 +2 位作者 赵华雷 王辉 鞠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4-772,共9页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 延边杨金沟大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黄铁矿-毒砂阶段、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石英-多金属硫化物-细粒白钨矿阶段以及碳酸盐阶段,其中,石英-粗粒白钨矿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与粗粒白钨矿共生的石英中主要发育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Ⅰ型包裹体的气相组分主要由CO2、CH4和N2组成,均一温度为278.5~336.4℃,盐度(w(NaCl))为3.53%~7.72%;Ⅱ型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4.7~345.9℃,多数为190~220℃,w(NaCl)为3.05%~9.34%;Ⅲ型CO2包裹体中的气相组分均为CO2,液相中尚含少量CH4等组分;Ⅳ型含CO2三相包裹体由液态CO2、气态CO2、盐水溶液三相组成,CO2相占10%~15%,完全均一化温度为301.6~305.1℃。综合地质条件及矿床特征、包裹体显微测温和成分分析结果认为:杨金沟石英脉型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N2)体系,初始流体主要来自酸性岩浆热液,并有地层组分的加入。成矿过程中流体发生过不混溶,并对钨的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流体不混溶 矿床成因 杨金沟白钨矿矿床 延边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豫西吉家洼金矿成矿作用过程:来自成矿流体的约束 被引量:11
20
作者 张兴康 叶会寿 +3 位作者 李正远 颜正信 王小雨 韩新志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686-700,共15页
豫西吉家洼金矿位于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西部,是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混合型金矿床。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矿化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通过流体... 豫西吉家洼金矿位于熊耳山金多金属矿集区西部,是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混合型金矿床。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矿化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阶段(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Ⅲ)和石英-碳酸盐阶段(Ⅳ)。通过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拉曼光谱和H、O同位素分析,获得了成矿流体的温度、盐度、密度和成矿流体的类型和来源,探讨了成矿作用的机理。其结果显示如下:Ⅰ、Ⅱ阶段发育CO2三相包裹体和气液两相包裹体,Ⅲ、Ⅳ阶段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从第Ⅰ阶段到Ⅳ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分别为232~333℃、143~266℃、135~227℃和106~166℃;对应的盐度为3.76%~16.05%、1.74%~17.34%、0.7%~17.26%和0.35%~11.34%。表明成矿流体由早阶段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2-H2 O-NaCl体系,向晚期的低温、低盐度的H2 O-NaCl体系演化。H、O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有不同比例大气降水混合。流体混合作用和流体不混溶作用是促使金发生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水-岩反应对金的沉淀也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体包裹体 H O同位素 成矿流体 流体不混溶 吉家洼金矿 熊耳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