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成像揭示的青藏高原地壳流体层分布 被引量:4
1
作者 刘晓宇 杨文采 +2 位作者 陈召曦 瞿辰 于长青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661-1668,共8页
应用三维地球物理成像技术可以揭示陆域地壳的流体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分辨率的地震波速度三维图像是揭示高原地壳流体层分布的主要方法。从取得的三维波速、密度和电阻率图象可见,低波速、低密度和低电阻率异常指示了地壳流体层的位置... 应用三维地球物理成像技术可以揭示陆域地壳的流体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分辨率的地震波速度三维图像是揭示高原地壳流体层分布的主要方法。从取得的三维波速、密度和电阻率图象可见,低波速、低密度和低电阻率异常指示了地壳流体层的位置和范围。同时,高波速高密度异常也揭示上方发育的屏蔽盖层。据此,划分出高原地壳的多个流体发育层的分布范围。根据地壳高分辨率地震层析成像的结果还发现,青藏高原地壳流体发育层分布,与其下面的软流圈上涌有密切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三维地震波速成像 密度和电阻率成像 地壳流体 流体上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期线状集中分布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机理初步解释——以2012年唐山4.8级地震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姜楚峰 吴迎燕 +5 位作者 冯志生 戴勇 孙君嵩 章鑫 冯丽丽 李军辉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26-238,共13页
本文分析了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感应电流的走向与中-下地壳和上地... 本文分析了2012年唐山4.8级地震前,震中附近出现的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异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地震、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关系,进一步证实了短期原地重现线状集中分布感应电流的走向与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顶面界埋深走向一致,认为其机理可能是深部热流体的上涌导致壳幔高阻体出现带有上拱性质的拆离滑动,深部上涌的热流体和高导层内热流体侵入高导层内电阻相对较高的地区,高导层出现短时间高导电流通道,当地磁日变化感应电流扫描经过高导电流通道时,感应电流会呈线状集中分布于此,并基于趋肤效应分布于其顶面附近。由于重现异常是发生在震源下方中-下地壳和上地幔高导层的地震异常,且该异常不同于震源附近及其震源至地表的地震异常,因此对推进地震孕育与发生机理研究可能有一定作用。此外研究还发现,地震虽然主要位于重叠段的端部,但更有可能位于中-下地壳重叠段的端部,这一发现对日常震情跟踪中应用该异常确定未来地震位置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磁日变化 感应电流 异常 流体上涌 拆离滑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