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荞麦派伦霉叶斑病病原学研究
被引量:4
- 1
-
-
作者
田小曼
李朝红
-
机构
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4-1549,共6页
-
文摘
2015年,在陕西榆林地区发现一种新的荞麦叶部病害,发病叶片上出现坏死斑,中间浅褐色,边缘褐色,外围有褪绿晕圈,发病严重时叶片枯死。为明确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和纯化得到真菌分离物。通过柯赫氏法验证、形态学观察和rDNA-ITS序列分析(GenBank注册号:LC208725.1),确定该病害病原菌为荞麦派伦霉叶斑病菌(Peyronellaea calorpreferensi,又名Didymella heteroderae)。这是派伦霉所致荞麦叶斑病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
关键词
荞麦
派伦霉属
形态特征
分子鉴定
-
Keywords
Buckwheat
peyronellaea calorpreferensi
Morphological characters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
分类号
S435.1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
-
题名云南会泽铅锌矿废弃矿渣堆常见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被引量:11
- 2
-
-
作者
李东伟
徐红梅
梅涛
李海燕
-
机构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
出处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88-2293,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2011Y381)
-
文摘
从云南会泽铅锌矿废弃矿渣堆上的常见植物硬毛南芥(Arabis hirsuta)、毛萼香茶菜(Rabbosia eriocalyx)和倒挂刺(Rosa longicuspis)等6种植物的690个组织块中共分离得到内生真菌495株,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在0.42—0.93之间,平均为0.72,所有植物茎内生真菌的分离频率都明显高于叶(P<0.05)。经形态学鉴定,内生真菌分属于茎点霉属(Phoma)、交链孢属(Alternaria)和派伦霉属(Peyronellaea)等20个分类单元,其中茎点霉属和派伦霉属为该废弃矿渣堆上常见植物的优势内生真菌属。6种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在1.05—2.29之间,与其它非重金属污染环境植物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相似,说明在重金属污染地区仍然存在多种重金属耐受的内生真菌种类。6种植物内生真菌的相似性系数(0.455—0.833)表明,会泽铅锌矿区植物内生真菌的宿主专一性较小。
-
关键词
铅锌矿废弃矿渣堆
植物内生真菌
多样性
派伦霉属
茎点霉属
-
Keywords
Pb-Zn mine wasteland
endophytic fungi
diversity
peyronellaea
Phoma
-
分类号
X172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X75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
-
题名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3
- 3
-
-
作者
谢瑾卉
林英
臧超群
裴雪
梁春浩
-
机构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
出处
《湖北农业科学》
2020年第2期82-86,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东北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DB2018-6)。
-
文摘
为确定辽宁省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网斑病病原菌,采用柯赫氏法则,测定从病样中分离的纯培养物致病性,根据其形态学特性及ITS序列分析,对病原菌进行鉴定。采用菌落生长法及凹载玻片萌发法研究病原菌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辽宁省花生网斑病病原菌为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3℃,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酵母膏,最适pH为7,光暗交替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致死温度为45℃。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最适pH为7,光照条件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
-
关键词
花生(Arachis
HYPOGAEA
Linn.)
花生网斑病
派伦霉(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
生物学特性
-
Keywords
peanut(Arachis hypogaea Linn.)
peanut web blotch
peyronellaea arachidicola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
分类号
S435.65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