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多酚影响肠道菌群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状态转变的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许奇 王丽 +3 位作者 余碧丽 张韦 徐顺 黄莹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17,共6页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 以代表性的肠道致病菌为研究对象,利用茶多酚干预其正常生长状态,促进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该文对此进行了系列研究。通过在0~3.0%浓度范围内调节茶多酚剂量,发现2.5%浓度的茶多酚溶液能达到最大抑菌效果。还研究了在0.6%~1.2%浓度梯度的茶多酚诱导下,细菌由正常生活状态进入VBNC状态所需的时间,随着茶多酚浓度的升高由25 d减少为15 d,最后用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沙门氏菌VBNC状态的个体形态相对于正常状态平均皱缩了0.3μm。另外,通过监测生长曲线发现,2.0%茶多酚在抑制肠道致病菌生长且延迟其进入对数生长期的同时,提高了益生菌67%的生长效率。研究结果证明,茶多酚对调节肠道菌群的生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该研究为深入利用茶多酚在食品发酵生产和保健食品开发方面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肠道菌群 活的可培养状态(vbnc) 诱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9
2
作者 李正义 贾俊涛 +3 位作者 祝素珍 姜英辉 房保海 雷质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5期308-311,共4页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 许多细菌在不良环境下能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细菌培养技术常常造成VBNC状态的细菌漏检,应用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可以提高VBNC细胞的阳性检出率。针对VBNC细胞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基于细菌特异性DNA分子、mRNA分子是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利用报告基因(如绿色荧光蛋白基因)检测VBNC细胞是一种有效的方法。最近利用叠氮溴乙锭(ethidium monoazide bromide,EMA)或者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联合PCR技术选择性抑制细菌死细胞扩增,该方法结合了EMA(PMA)选择渗透性和PCR特异性,作为一种区分细胞死活的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细菌VBNC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分子生物学 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形成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复苏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杜萌 陈吉祥 +4 位作者 孙丰蓉 栾晓燕 王丹 李筠 张晓华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3,共6页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 为研究在低温寡营养条件下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能否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将浓度为1×1010CFU/mL的副溶血弧菌HW799在陈海水中4℃保存,每隔5天取样分别用吖啶橙染色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活菌直接计数法(DVC)和涂布平板法(PC)测定细菌总数、活细菌数和可培养细菌数。在第30天时总细菌数基本不变,仍保持在109CFU/mL,活菌数为106CFU/mL,比总菌数低了约三个数量级,可培养细菌数为零,表明绝大部分副溶血弧菌HW799进入了VBNC状态;用扫描电镜、流式细胞仪对副溶血弧菌HW799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正常状态以及复苏后的细胞形态的研究表明进入VBNC状态后副溶血弧菌HW799形状变为球状,体积比正常状态明显变小,活细胞数也略有减少;采用在培养液中添加营养物质升温培养的方法,使VBNC状态的副溶血弧菌细胞在48h内复苏为可培养状态,复苏后的副溶血弧菌HW799与正常状态的细菌形态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复苏 扫描电镜 流式细胞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副溶血弧菌菌株1211U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8
4
作者 姚斐 寇运同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2-54,28,共4页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 将副溶血弧菌 (Vibrioparahaemolyticus)菌株1211U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平板菌落计数法 (PC)和最大近似数法 (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50~60d后表明可培养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计数法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105个/ml。本实验证明了副溶血弧菌1211U株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B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弧菌菌株 1211U 活的可培养状态 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郭慧玲 邵玉宇 +2 位作者 高姝冉 孟和毕力格 张和平 《中国乳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1-36,共6页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 综述了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导致原因、生物学特性、检测及复苏方法,通过对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使相关研究人员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活的非可培养状态下的细菌特性,从而对非可培养状态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的作用。通过细菌VBNC状态的综述进而对益生乳酸菌VBNC状态的研究提出新的思路,以解决乳酸菌发酵剂工业化生产中所面临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乳酸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6
作者 张晓华 钟浩辉 陈吉祥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53-160,共8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是指某些细菌在不良环境中所形成的休眠状态,常规条件培养下不能繁殖,却仍然保持代谢活性。VBNC细菌的形态、生理生化、遗传特征等都会发生变化,且能在适宜条件下复苏为可培养状态。这一概念是1982年中国海洋大学徐怀恕在美国马里兰大学访问期间,与Rita R.Colwell等首次提出的,在国内外引起了极大反响和关注。迄今为止,国际上已发表VBNC相关论文10800余篇。本文在这些文献的基础上,针对VBNC细菌近40年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阐述,包括VBNC细菌的发现、主要类群和诱导因素、形成机制、生物学特征、检测和复苏方法以及环境VBNC细菌的分离培养等。目前绝大多数海洋微生物尚未获得纯培养,对VBNC细菌进行复苏或将成为分离培养海洋环境中未培养微生物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可培养状态 海洋细菌 复苏 培养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生物学特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锐 钱爱东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8-71,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利用现行培养技术无法分离得到的微生物群,对传统微生物学产生了重要影响。特别是一些处于VBNC状态下的病原菌,一直是最令人担忧且不可忽视的研究对象。论文从种类、形态、排列、组成、致病性、抗原性、黏附性,以及复苏等方面综述了VBNC细菌的生物学特性,旨在更加深入了解和认识VBNC细菌,从而对VBNC病原菌的防控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大肠杆菌O157:H7 被引量:17
8
作者 姚斐 沙莎 +2 位作者 陈刚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4,共4页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 大肠杆菌 O157:H7在低温贫营养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Viable butnonculturable state,VBNC) ,用常规的培养法无法将其检出。作者利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Indirect Enzyme- L 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 ISA)检测 VBNC的大肠杆菌 O157:H7,发现此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将其检出 ,最小检测浓度为 10 5个 / m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活的可培养状态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卫生指标菌在瓶装水中“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曹小红 杨政 +2 位作者 鲁梅芳 韩朝龙 王晓烨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97-201,共5页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 在瓶装水的微生物指标检测中,大肠菌群通常作为微生物污染的指标菌。研究发现,经低温或Cu2+诱导可使大肠杆菌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大肠杆菌,在国家标准检测方法提供的培养基上不会出现菌落,检测结果为阴性。同时对另一种革兰氏阳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研究,发现其同样存在非可培养状态,证明了现阶段的检测方法,将会造成该状态下微生物的直接漏检。在"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复苏实验中,发现过氧化氢酶和吐温20可以使处于非可培养状态中的两种细菌在短时间内实现复苏,重新具有可培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可培养状态 瓶装水 大肠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过氧化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沙门菌RT-PCR检测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孟庆峰 钱爱东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98-100,105,共4页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 依据沙门菌Salmonella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差异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C1和C5,并对处于VBNC的沙门菌模型开展RT-PCR检测.结果表明,引物C1和C5可从模型中分别扩增出198和137 bp的目的片段,这些片段与差异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相似性均大于99%.而且所获得的电泳图谱也不同于正常状态的沙门菌、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等一些食源性致病菌.另外,2对引物的最低cDNA检出量分别为30.65和3.065 pg/μL.由此证明,引物C1和C5具有较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可用于建立VBNC沙门菌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差异基因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式细胞仪检测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大肠杆菌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1 位作者 段冶 钱爱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2期34-36,共3页
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联合对经酸和低温联合诱导的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与正常状态细菌相比,诱导后菌株多数仍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活菌数远远超过死菌数。并且菌体... 流式细胞仪和荧光染色联合对经酸和低温联合诱导的大肠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进行检测。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当可培养菌数降为零时,与正常状态细菌相比,诱导后菌株多数仍为呈现绿色荧光的活菌,活菌数远远超过死菌数。并且菌体形态多样,每份样品中至少存在两种不同"颗粒"。结合荧光图像可以确知是杆状、球状或球杆状的菌体。由此表明,实验菌株在可培养数为零时就已进入了VBNC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式细胞仪 活的可培养状态 大肠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亨利 陈龙 +3 位作者 康元环 莫金龙 单晓枫 李影 《中国兽药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52-57,共6页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检测出此状态下的细菌,给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带来了隐患。现已发现的VBNC状态细菌大多数是水生细菌,包括很多种致病菌。现对近些年...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是指细菌在不良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特殊状态。常规检测方法不能检测出此状态下的细菌,给食品安全、公共卫生带来了隐患。现已发现的VBNC状态细菌大多数是水生细菌,包括很多种致病菌。现对近些年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VBNC状态的形成与检测、生物学特性及复苏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希望能够对VBNC状态水生致病微生物引起疾病的防治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的可培养状态 水环境中致病微生物 检测方法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产品相关食源性致病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检测策略 被引量:4
13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钱爱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09年第1期46-47,共2页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失去生长繁殖能力,但仍旧存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当食源性细菌进入这一状态后,无法用依照培养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各种检测方法进行检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着重提出了两点解决策略即RT-...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是细菌在不良环境中,失去生长繁殖能力,但仍旧存活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当食源性细菌进入这一状态后,无法用依照培养技术所建立起来的各种检测方法进行检验。针对此种情况,本文着重提出了两点解决策略即RT-PCR法和种群基因检测法,并对目前国内外建立VBNC细菌检测标准等问题向我国检疫与质量监督部门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活的可培养状态 食源性致病菌 解决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及其在动物微生态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影 钱爱东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70-71,共2页
关键词 动物微生态制剂 活的可培养状态 制剂生产 细菌 微胶囊化技术 菌数量 菌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杆菌O157:H7的活的非可培养状态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斐 陈刚 +2 位作者 寇运同 纪伟尚 徐怀恕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4期637-641,共5页
将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涂布平板法 (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95~ 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镜检计... 将大肠杆菌 O157:H7培养于低温贫养条件下 ,以涂布平板法 (PC)和最大近似值法(MPN)检测可培养细菌数 ,95~ 115d后表明可培养菌数下降为零。吖啶橙荧光显微镜直接计数法(AODC)检测细菌总数 ,表明细菌总数始终变化不大 ,而活菌直接镜检计数 (DVC)检测到的活菌数保持在 10 6个 / m L。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 O157:H7在一定的条件下可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O157:H7 活的可培养状态 菌直接镜检计数法 涂布平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Web of Science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研究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包秋华 刘倩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48-256,共9页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 为全面了解有关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研究的发展趋势,本文以1994—2021年间基于WebofScience平台核心合集数据库中836篇关于VBNC的文献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文献的数量、发表时间、发文机构、来源出版物、研究方向和关键词多方面进行比较研究,并使用Cite Space5.8软件获得关键词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994—2021年期间细菌VBNC研究的年发文量呈现稳定增长趋势;836篇文献来自67个国家或地区、1 528个研究机构,分布在355种出版物中;1994—2010年和2011—2021年排名在前10位国家的发文量共占总发文量的88.04%,发文量非常集中;中国在2011—2021年期间发文量跃居世界第一;细菌VBNC研究在微生物学、传染病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领域发文量始终位居前列。Escherichia coli(埃希氏大肠杆菌)、VBNC、nonculturable state(非可培养状态)、survival(存活)、resuscitation(复苏)等关键词是细菌VBNC研究领域的热点关键词。在未来,细菌VBNC的研究依然需要加大力度,其将会对食品安全、微生物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文献计量学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诱导和复苏后菌株的生理特征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颖翘 王丽 钟青萍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2-426,共5页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 将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接种在含有一定浓度的山梨酸钾的溶液中,在不同温度下诱导其进入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采用脑心浸液培养基(BHI)升温的方法复苏VBNC状态的菌株,并考察了复苏菌株的生理特性及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结果表明,诱导后金黄色葡萄球菌进入VBNC状态,经BHI升温方法复苏后的菌体和正常状态的菌体形态上并无区别.在血平板上,复苏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落呈乳白色,且无溶血圈.生化试验表明,复苏的菌株除尿素酶阴性外,其他代谢特征均与标准菌株相同.复苏后的菌株对环境的应激抵抗力减弱,可能与其产类胡萝卜素的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复苏 生理特性 应激抵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细菌荧光显微镜检测技术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影 段锐 钱爱东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10年第2期43-45,共3页
以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领域中常用的SYTO-9和PI替代吖啶橙和萘啶酮酸,以市售的黑色钢笔墨水替代伊拉克黑,自行建立了一套VBNC细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以期简化现行技术的操作流程,克服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狭窄、取材困难、观察结... 以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领域中常用的SYTO-9和PI替代吖啶橙和萘啶酮酸,以市售的黑色钢笔墨水替代伊拉克黑,自行建立了一套VBNC细菌荧光显微镜检测方法,以期简化现行技术的操作流程,克服现有技术的适用范围狭窄、取材困难、观察结果不准确等缺点,旨在解决细菌VBNC研究领域中的技术难题,提高同业者的实践操作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活的可培养状态 荧光显微镜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核酸检测方法
19
作者 李影 王伟利 钱爱东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11-414,共4页
自1982年,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iable but non-culturable state,VBNC)被正式提出至今其研究的实际意义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食品检疫、水质监测等方面尤为突出。
关键词 活的可培养状态 核酸检测 细菌 实际意义 水质监测 检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菌“活的非可培养”状态的研究进展
20
作者 凌莉 易敏英 +2 位作者 胡科锋 陈碧玲 刘静宇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6期7053-7056,共4页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生存方式。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菌仍具有致病性,能够通过动物肠道复苏而致病,但采用常规培养方法不能被检测出来,造成VBNC状态菌的漏检,对公共卫生和人类生... 活的非可培养(Viable but nonculturable,VBNC)状态是细菌在不良条件下的一种特殊生存方式。处于这种状态的细菌仍具有致病性,能够通过动物肠道复苏而致病,但采用常规培养方法不能被检测出来,造成VBNC状态菌的漏检,对公共卫生和人类生命健康构成巨大的威胁。因此,对VBNC状态菌的研究、检测有着重要的意义。该研究介绍了细菌进入VBNC状态的诱导因素、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活的可培养状态 检测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