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干燥方式下古红橘橘皮精油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及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
1
作者 冉春霞 胡江 +1 位作者 邓惠玲 李长凤 《中国粮油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159,共9页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古红橘橘皮精油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古红橘橘皮为对照、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橘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精油并分析比较其提取率差异,GC-MS、venn图、类别分析结合OPLS-DA模型比较其挥发性成... 为明确不同干燥方式对古红橘橘皮精油挥发性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以新鲜古红橘橘皮为对照、不同干燥方式下的橘皮为研究对象,采用共水蒸馏法提取精油并分析比较其提取率差异,GC-MS、venn图、类别分析结合OPLS-DA模型比较其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相对质量分数差异,DPPH·、ABTS^(+)·自由基清除率结合相关性热图分析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不同干燥方式下古红橘橘皮精油的提取率、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质量分数有显著差异,其中精油提取率最高为WB(5.000±0.026)%、其次为HW(4.800±0.006)%,6种样品中共鉴定出8大类88种挥发性成分,以萜烯类为主,其中HW种类最多(29种)、SG最少(21种),相对质量分数依次为SG(97.77%)、YG(96.98%)、HW(96.84%)、WB(96.81%)、DR(95.70%)、XX(93.40%),通过建立OPLS-DA模型分析筛选出9种VIP>1的特征挥发性差异成分,可实现不同干燥方式下精油样品的判别;不同精油样品的特征挥发性差异成分与2种自由基清除率之间的相关性表现不一,但经比较可知HW对2种自由基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红橘橘皮精油 干燥方式 挥发性成分 差异分析 自由基清除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2
作者 程立坤 胡悦 +4 位作者 王思明 李姣灿 姚慧静 王国泽 张亚琨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8-25,共8页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不同品种辣椒的辣椒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包头市农科院提供的不同品种的红辣椒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以辣椒红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分析,分别为... 目的: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工艺,研究不同品种辣椒的辣椒红素的抗氧化活性。方法:以包头市农科院提供的不同品种的红辣椒为实验材料,采用微波辅助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响应面实验,以辣椒红素含量为指标,进行四因素三水平分析,分别为液料比(4∶1、6∶1、8∶1)、提取时间(25,30,35 min)、微波功率(550,600,650 W)、提取温度(50,55,60℃)。提取出辣椒红素后从5个方面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即铁离子还原能力测定、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羟自由基(·OH)清除能力测定、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清除能力测定,并对不同品种辣椒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辣椒红素的最佳工艺为液料比6∶1、微波功率600 W、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的辣椒红素平均含量为47.809 mg/g,得率为4.7%。对提取的辣椒红素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红辣椒均具有抗氧化活性,且因其含有的辣椒红素浓度不同,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OH和O_(2)^(-)·的清除率和抑制率不同,综合来看,金畯1号的抗氧化能力最强,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的IC 50值分别为0.909,0.467,15.778,2.504 mg/mL。该研究为辣椒品种选育、深加工和辣椒红素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辣椒红素 微波辅助提取 响应面实验 抗氧化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利对液体发酵瓦尼桑黄中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及体外活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诗浩 汪蕾 +8 位作者 刘思成 赵宇 潘婷婷 李康平 魏维盛 邹坤 刘呈雄 刘朝霞 李小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227-232,共6页
该研究旨在促进瓦尼桑黄合成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以提高瓦尼桑黄产品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以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乙烯利的方式,对目前市面上销售和应用范围最广的瓦尼桑黄进行发酵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乙... 该研究旨在促进瓦尼桑黄合成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以提高瓦尼桑黄产品的药用价值、保健功能和市场竞争力。以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乙烯利的方式,对目前市面上销售和应用范围最广的瓦尼桑黄进行发酵研究。研究发现,添加乙烯利可以促进液体发酵瓦尼桑黄中Hispidin和Hypholomine B等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乙烯利在培养基中的终浓度为2 mmol/L,添加时间点为0 d,并用1 mol/L的Na_(2)CO_(3)将pH调节至添加前水平。以Hispidin对照品计算Hispidin的平均含量,乙烯利发酵组中Hispidin的平均含量最大为液体发酵组的3.17倍。Hypholomine B的平均相对含量由HPLC图谱中的峰面积表示,前者最大为后者的2.55倍。此外,乙烯利的添加还提高了其他酚类化合物的生成累积量,乙烯利发酵组、液体发酵组和子实体组的提取物中总酚含量分别为:(3.76±0.11)%、(1.96±0.12)%和(0.77±0.04)%。体外活性评价以IC_(50)为依据,乙烯利发酵组的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的IC_(50)分别为:150.00、106.46、16.08μg/mL,均低于液体发酵组的提取物(170.61、115.36、35.48μg/mL)和子实体组的提取物(218.10、130.51、56.83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尼桑黄 液体发酵 Hispidin Hypholomine B 酚类化合物 体外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尿酸化合物的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祁丹辉 史晓雨 +1 位作者 刘新泳 展鹏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体内尿酸升高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肾脏并发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活性评价是降尿酸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降尿酸药物的活性筛选方法大致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体... 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是由于体内尿酸升高所导致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代谢紊乱和肾脏并发症风险升高密切相关。活性评价是降尿酸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环节。目前,降尿酸药物的活性筛选方法大致分为体外和体内两种,体外筛选主要是基于黄嘌呤氧化酶、尿酸转运蛋白、嘌呤核苷磷酸化酶等靶点建立模型,而体内降尿酸筛选则通过啮齿类、禽类动物及类器官等模型实现。因此,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全面综述了降尿酸化合物的活性评价方法,旨在为降尿酸药物的研发提供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痛风 降尿酸 活性评价 药物研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种杀菌剂对3种林木腐烂病菌的毒力测定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5
5
作者 潘子豪 张义智 +3 位作者 刘朋飞 齐鹤 李辉玲 楼兵干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8-349,共12页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 林木腐烂病是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林木枝干的重要真菌性病害。为了筛选出对苹果树腐烂病菌Valsa mali var.mali、梨树腐烂病菌V.mali var.pyri和杨树腐烂病菌V.sordida等3种不同寄主腐烂病菌都能有效防控的杀菌剂,本研究开展室内毒力试验比较了7种杀菌剂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并进一步通过田间活性测定试验比较7种杀菌剂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发生的防治效果,同时测定了增效剂8.6%聚乙二醇(PEG)对7种杀菌剂的增效作用。毒力测定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吡唑醚菌酯和丙唑·多菌灵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强,其中EC_(50)平均值最低的是苯醚甲环唑,而戊唑醇的MIC平均值最低,在0.33 mg/L浓度下对3种腐烂病病原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达到100%。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5%苯醚甲环唑SC、43%戊唑醇SC和35%丙唑·多菌灵SE对梨树腐烂病病斑扩展和分生孢子萌发的防治效果突出,其中45%苯醚甲环唑SC 30.00 mg/L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达到82.23%,孢子萌发抑制效果达到85.96%,田间防治效果最好。10%丙硫唑SC+8.6%PEG处理组对病斑扩展防治效果提高了15.39百分点,达到73.46%,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提高了23.75百分点,达到83.06%,增效作用显著。本研究为苹果树、梨树和杨树等3种寄主腐烂病的化学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木腐烂病 梨树腐烂病菌 毒力测定与活性评价 增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种杀菌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的杀菌活性评价
6
作者 张媛媛 付欣 +2 位作者 冯岗 金永玲 张静 《中国瓜菜》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0,共6页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噬酸菌引起的一种种传病害,在生产上的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产,但目前在生产中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细菌性果斑病的杀菌剂,在室内筛选了19种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成分,并对高... 瓜类细菌性果斑病是由西瓜噬酸菌引起的一种种传病害,在生产上的危害极为严重,可造成大面积的减产甚至绝产,但目前在生产中还缺乏有效的防治药剂。为筛选出高效防治细菌性果斑病的杀菌剂,在室内筛选了19种杀菌剂的离体活性成分,并对高活性杀菌剂进行毒力评价和活体盆栽验证。室内研究结果表明,0.3%四霉素水剂等8种杀菌剂离体杀菌活性显著,毒力强度依次为0.3%四霉素水剂>1%申嗪霉素悬浮剂>5%噻霉酮悬浮剂>20%辛菌胺醋酸盐水剂>20%丙硫唑悬浮剂>4%春雷霉素水剂>0.4%蛇床子素水剂>0.5%小檗碱水剂。活体盆栽试验结果表明,0.5%小檗碱水剂、20%丙硫唑悬浮剂、4%春雷霉素水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这4种药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中0.5%小檗碱水剂对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最强,在供试质量浓度为100 mg·L^(-1)时的保护和治疗防效分别为79.66%和73.24%。上述研究试验表明,0.5%小檗碱水剂、20%丙硫唑悬浮剂、4%春雷霉素水剂和5%噻霉酮悬浮剂可作为田间防治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的有效候选药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瓜 细菌性果斑病 杀菌剂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婴幼儿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对幼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及抗氧化活性评价
7
作者 戴志勇 邓斌 +2 位作者 李佳妮 肖作为 周一苗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31-137,共7页
[目的]考察一种婴幼儿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对幼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8.6979 g/kg)、中剂量组(17.3958 g/kg)、高剂量组(34.7916 g/kg)、超高剂量组(69.5832 g/kg)和阳... [目的]考察一种婴幼儿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对幼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并评价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将70只小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组(8.6979 g/kg)、中剂量组(17.3958 g/kg)、高剂量组(34.7916 g/kg)、超高剂量组(69.5832 g/kg)和阳性药物对照组,采用巴豆油致小鼠急性耳廓肿胀模型评价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对幼龄小鼠急性炎症的影响;计算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小鼠的左耳耳廓肿胀率;通过ELISA法检测其血清中TNF-α、IL-2、IL-6、IL-1β细胞因子含量;HE染色检测小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通过电子舌进行滋味分析;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汁类罐装辅助食品的抗氧化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左耳肿胀明显,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明显上升(P<0.05),IL-2含量显著下降(P<0.05),肝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超高剂量组小鼠左耳肿胀程度随剂量的升高而逐渐降低(P<0.05),血清中TNF-α、IL-6、IL-1β含量下降(P<0.05),且随着剂量的升高,下降程度增大。高剂量和超高剂量组小鼠的IL-2含量上升(P<0.05),炎症症状得到缓解;中、高、超高剂量组小鼠肝脏组织细胞核肿胀程度得到明显改善,弥漫性的炎性细胞浸染情况减轻;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羟自由基清除率的IC50分别为0.023,0.022 mg/mL(以样品中总酚计)。[结论]该种婴幼儿汁类罐装辅助食品对由涂抹巴豆油引起的幼龄小鼠急性炎症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罐装辅助食品 急性炎症 抗氧化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生物柴油的钙镁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活性评价 被引量:38
8
作者 王广欣 颜姝丽 +1 位作者 周重文 梁斌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66-69,共4页
以Ca(Ac)2溶液浸渍MgO载体制得负载型钙镁固体碱催化剂,可以用于菜籽油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Ca(Ac)2浓度为22.6%,煅烧温度700℃。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常压、65℃、醇油摩尔比12∶1、反应1.5 h,甘油收率... 以Ca(Ac)2溶液浸渍MgO载体制得负载型钙镁固体碱催化剂,可以用于菜籽油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催化剂的制备条件为:Ca(Ac)2浓度为22.6%,煅烧温度700℃。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反应活性,常压、65℃、醇油摩尔比12∶1、反应1.5 h,甘油收率大于80%。该催化剂比普通均相碱催化剂有更好的抗酸、抗水性,可以在酸值为2 mgKOH/g或水含量在2%条件下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柴油 固体碱催化剂 酯交换反应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内生细菌分离、活性评价及数量分布 被引量:39
9
作者 付业勤 蔡吉苗 +1 位作者 刘先宝 黄贵修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2007年第4期78-83,共6页
从香蕉健康植株的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分离获得386份内生细菌分离物。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对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抗性的内生细菌分离物28份,占总分离物的7.25%,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0%~100%的分... 从香蕉健康植株的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分离获得386份内生细菌分离物。通过体外活性评价筛选出对9种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具有一定抗性的内生细菌分离物28份,占总分离物的7.25%,其中对香蕉枯萎病菌抑制率达到80%~100%的分离物有9份。初步测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的基础生物学特性的分类地位初步归属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芽孢杆菌属(Bacillu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产碱杆菌属(Alcaligenes)和伯克霍尔德菌属(Burkholderia)细菌。9份分离物与病原真菌菌丝体对峙培养镜检结果表明,供试的9种病原真菌菌丝体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肿胀与断裂。内生细菌在香蕉植株体内的数量分布分析发现,内生细菌在根、假茎、叶柄、叶片等组织中的数量分布呈递减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 内生细菌 活性评价 数量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植物提取液的杀线虫活性评价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杨秀娟 何玉仙 +1 位作者 陈福如 卢同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86-389,共4页
通过测定比较不同植物水提取液对南方根结 2龄线虫的生物活性及毒力、以及不同提取溶剂和光照处理条件下植物提取液的杀线虫活性 ,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部位的提取液 ,其杀线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雷公藤、烟草、细辛、夹竹桃、鸡矢藤... 通过测定比较不同植物水提取液对南方根结 2龄线虫的生物活性及毒力、以及不同提取溶剂和光照处理条件下植物提取液的杀线虫活性 ,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种类、部位的提取液 ,其杀线虫活性存在明显差异 ,雷公藤、烟草、细辛、夹竹桃、鸡矢藤、蓖麻、万寿菊和马缨丹叶的水提取液对线虫的杀虫效果 (2 4h)分别为10 0 %、10 0 %、10 0 %、90 .0 %、87.1%、84 .3%、77.3%和 32 .4 % ,万寿菊花、叶、茎水提取液杀线虫效果分别为10 0 %、77.3%和 4 8.2 % ;烟草、雷公藤、夹竹桃、细辛叶的水提取液对 2龄线虫的致死中浓度 (LC50 )分别为830 .5mg/L、1770 .8mg/L、1336 .4mg/L、10 2 0 .4mg/L ;不同溶剂提取的植物提取液的杀线虫活性也存在差异 ;万寿菊、蓖麻和马缨丹叶的水提取液经太阳光照射 6h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提取液 南方根结线虫 杀线虫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铝粉的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二岗 赵凤起 +3 位作者 安亭 高红旭 郝海霞 裴庆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03-608,共6页
综述了纳米铝粉活性的2类评价方法:单质铝含量法和热分析参数法。单质铝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体容量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热重分析法和透射电镜分析法,其中氧化还原滴定法又可分为重铬酸钾滴定法、水溶剂高锰酸钾滴定法、非水溶剂高... 综述了纳米铝粉活性的2类评价方法:单质铝含量法和热分析参数法。单质铝含量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气体容量法、氧化还原滴定法、热重分析法和透射电镜分析法,其中氧化还原滴定法又可分为重铬酸钾滴定法、水溶剂高锰酸钾滴定法、非水溶剂高锰酸钾滴定法及硫酸高铈法。基于热分析参数的活性评价方法主要采用:氧化起始温度、最大氧化速率、一定温度范围内铝粉的氧化程度及单位质量铝粉的热效应这4个参数对纳米铝粉的活性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不同纳米铝粉的不同活性表征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铝粉 活性评价 单质铝含量 热分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锂渣混凝土的孔径分布与活性评价 被引量:12
12
作者 吴福飞 王欣 +2 位作者 陈亮亮 侍克斌 张凯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9-122,110,共5页
为研究大掺量下锂渣混凝土的性能,采用氯离子渗透、吸水动力学、活性评价等方法分析了碱锂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能、孔结构参数和活性因子。结果表明,锂渣掺量在40%以内时,掺碱混凝土的活性因子、抗压强度均较未掺碱时大;... 为研究大掺量下锂渣混凝土的性能,采用氯离子渗透、吸水动力学、活性评价等方法分析了碱锂渣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能、孔结构参数和活性因子。结果表明,锂渣掺量在40%以内时,掺碱混凝土的活性因子、抗压强度均较未掺碱时大;掺碱后混凝土的孔径均匀性较不掺碱时更大,平均孔径则更小;碱的使用激发了锂渣活性,有利于大掺量锂渣的利用,为利用碱锂渣制备混凝土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 锂渣 混凝土 力学性能 孔径分布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煤矸石粉体材料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爱国 刘朋 +3 位作者 孙道胜 刘开伟 方立安 曹菊芳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3-1909,共7页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是煤矸石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煅烧煤矸石粉体材料活性的评价方法——强度评价方法、火山灰性试验方法和现代分析测试方法(XRD、IR、NMR和ICP-AES... 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将其应用于水泥基材料是煤矸石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煅烧煤矸石粉体材料活性的评价方法——强度评价方法、火山灰性试验方法和现代分析测试方法(XRD、IR、NMR和ICP-AES)。针对煅烧煤矸石活性材料在水泥基材料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阐明了其高效应用于实际工程中的研究重点。为加快煤矸石在水泥基材料中的资源化利用,提出了一些参考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煅烧煤矸石粉 混合材料 活性评价方法 水泥基材料 资源化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煅烧煤矸石胶凝活性评价方法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吉秀 孙恒虎 +1 位作者 万建华 张娜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438-1443,共6页
为了研究煅烧煤矸石不同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利用NMR、XPS、ICP等分析手段,分别采用强度评价法、聚合度评价法、活性硅铝溶出评价法以及XPS评价法,对不同温度煅烧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结... 为了研究煅烧煤矸石不同活性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利用NMR、XPS、ICP等分析手段,分别采用强度评价法、聚合度评价法、活性硅铝溶出评价法以及XPS评价法,对不同温度煅烧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不同评价方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活性评价方法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煤矸石胶凝活性的变化规律.其中,强度评价法、聚合度评价法对煅烧煤矸石的火山灰活性变化更为敏感,而XPS评价法、活性硅铝溶出法相对较差.其中就煅烧煤矸石而言,强度评价法和聚合度评价法更适合于煤矸石火山灰活性评价,并且二者者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灰活性 活性评价 煤矸石 胶凝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糖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松 董晓芳 佟建明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3391-3399,共9页
作为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进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 作为构成生命活动的四大基本物质之一,多糖与维持生命所需的多种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随着研究的进行,多糖的抗氧化活性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以期为多糖的提取和抗氧化活性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提取 抗氧化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叶榕叶抗炎成分分析及活性评价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洋 邵慧凯 +2 位作者 李康 刘盛权 谢淑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27-1233,共7页
目的对小叶榕叶抗炎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小叶榕叶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Griess法分析各化合物和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液中NO量;采用ELISA法检... 目的对小叶榕叶抗炎有效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活性筛选。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对小叶榕叶水提液进行分离纯化,利用IR、1H-NMR、13C-NMR对其结构进行鉴定。Griess法分析各化合物和巨噬细胞RAW264.7共同培养液中NO量;采用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TNF-α表达。结果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是苯甲酸(1)、对羟基苯丙酸(2)、3,5-二甲氧基-4-羟基苯甲酸(3)、对羟基苯乙酸(4)、水杨酸(5)、3,5-二甲氧基-4-羟基-苯乙酮(6)、邻羟基苯丙酸(7)、十五烷酸(8)、2-羟基-3-甲基丁酸(9)、对羟基苯甲酸仲丁酯(10)。分离到的化合物2、4、5、7、9、10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化合物1、2、3、4、5、10对NO因子的释放抑制作用显著。而化合物1、3、4、5、6、7对TNF-α因子表达抑制较为明显。结论药效试验发现小叶榕叶发挥抗炎药效的作用可能是多成分、多指标协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叶榕叶 化学成分 分离纯化 鉴定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蕉内生细菌G9R-3分离鉴定及其拮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评价 被引量:7
17
作者 周维 田丹丹 +5 位作者 李朝生 覃柳燕 韦弟 韦绍龙 刘挺燕 黄素梅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493-1498,共6页
【目的】分离、鉴定香蕉内生细菌G9R-3并评价其拮抗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活性,为开发利用该菌株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分子检... 【目的】分离、鉴定香蕉内生细菌G9R-3并评价其拮抗香蕉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sp.cubense race 4,Foc4)活性,为开发利用该菌株防控香蕉枯萎病(Fusarium wilt)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及分子检测鉴定从桂蕉9号健康香蕉植株根部分离的一株香蕉内生细菌G9R-3菌株。分别运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平板对扣法及杯苗灌根接种法,分析菌株G9R-3拮抗香蕉枯萎病菌的活性并综合评价其防效。【结果】菌株G9R-3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对香蕉枯萎病菌平板菌落的抑制率为83.05%;发酵上清液对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为42.35%;挥发性气体对Foc4菌丝生长抑制率为58.64%。对盆栽香蕉枯萎病的防控结果表明,菌株G9R-3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其中接种桂蕉1号的相对防效为65.00%,接种红研2号的相对防效为29.91%,接种万钟4号的相对防效为16.11%,接种桂蕉9号的相对防效为48.83%。【结论】G9R-3是一株对香蕉枯萎病菌具有拮抗活性的内生解淀粉芽孢杆菌,能提高盆栽抗、感病香蕉品种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蕉枯萎病 解淀粉芽孢杆菌 分离鉴定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处理煤矸石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李化建 孙恒虎 +1 位作者 铁旭初 肖雪军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4-658,共5页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热处理煤矸石中Si 2p,A l 2p和O 1s的结合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强度和煤矸石中硅、铝的结合能具有线性关系,煤矸石的硅、铝结合能可以用来表征煤矸石的胶凝特性和活性.热活化煤矸石Si 2...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热处理煤矸石中Si 2p,A l 2p和O 1s的结合能进行试验研究,发现煤矸石质硅铝基胶凝材料的强度和煤矸石中硅、铝的结合能具有线性关系,煤矸石的硅、铝结合能可以用来表征煤矸石的胶凝特性和活性.热活化煤矸石Si 2p,A l 2p和O 1s的结合能之间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基于此提出硅铝质物料活性评价的新方法———用Si,A l表面结合能评价硅铝质物料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矸石 活性评价 热活化 表面结合能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渣混凝土的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活性评价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福飞 陈亮亮 +2 位作者 侍克斌 慈军 郭江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7期227-231,共5页
了解锂渣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利用锂渣的关键。为此设计了3个常用水胶比、4个掺量共12组,成型混凝土抗压和氯离子渗透试件。探讨大掺量锂渣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锂渣掺量在20%以内时,... 了解锂渣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是利用锂渣的关键。为此设计了3个常用水胶比、4个掺量共12组,成型混凝土抗压和氯离子渗透试件。探讨大掺量锂渣对混凝土力学性能、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评价其活性。试验结果表明:锂渣掺量在20%以内时,混凝土早期强度虽较空白混凝土要低,但龄期超过28 d时,抗压强度比空白混凝土高,氯离子渗透系数较空白混凝土要低。掺量大于20%时,高水胶比混凝土力学性能降低幅度较显著,氯离子渗透系数也向不利的方向发展,但都在10-12m2/s数量级。掺量从0%增加至60%时,活性因子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掺量为20%时,其活性因子最大。随着养护龄期的延长,特别是28 d后锂渣参与二次水化,混凝土的密实度得以提高,力学性能和氯离子渗透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渣 混凝土 力学性能 渗透性能 活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酚类物质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20
作者 张清安 范学辉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9-172,共4页
综述了多酚类物质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酚 抗氧化 活性评价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