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活性维生素D对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代谢指标及病情的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谢建丽 陈海英 +1 位作者 魏平 王俊祥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4-327,344,共5页
目的探讨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于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骨量减少的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 目的探讨补充活性维生素D对于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代谢标志物、骨密度及炎性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骨量减少的AS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两组受试者血清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异构体-5b(TRACP-5b)、25-(OH)D3的水平。将上述A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柳氮磺吡啶、碳酸钙,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口服。比较2组治疗前后BALP、TRACP-5b、25-(OH)D3,骨密度(BMD)以及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的变化水平。结果 AS组BALP、TRACP-5b高于健康组,25-(OH)D3低于健康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BALP、25-(OH)D3水平均有升高(P<0.05),TRACP-5b水平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BALP及25-(OH)D3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治疗组复查腰椎、大转子、转子间BMD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P<0.05),5例骨量恢复正常;对照组6个月后BMD变化不明显;治疗组治疗前后腰椎、大转子、转子间BMD变化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ESR、CRP及BASDAI评分较前均有所降低(P<0.05),其中治疗组ESR下降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可以改善骨量减少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骨代谢指标并降低疾病活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炎 强直性 骨代谢 25-(0H)d3 活性维生素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对咳嗽变异型哮喘大鼠气道炎症及骨桥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辜建伟 李芸 +2 位作者 杨云凤 张耀丹 刘菊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0期754-759,共6页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气道炎症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腹腔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清蛋白(OVA)诱导CV...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对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气道炎症及肺组织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表达的干预效应。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每组各10只。采用腹腔注射联合雾化吸入卵清蛋白(OVA)诱导CVA模型,治疗组激发前30 min予活性维生素D3100 ng/mL灌胃。大鼠肺功能仪检测吸入乙酰胆碱(Ach)后气道阻力值,瑞氏-吉姆萨染色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PAS染色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OPN表达。结果:(1)气道高反应:模型组和治疗组吸入Ach后气道阻力明显高于空白组(P<0.01),治疗组的气道阻力低于模型组(P<0.01)。(2)炎症细胞分类计数:模型组及治疗组BALF中巨噬细胞百分率、淋巴细胞百分率、中性粒细胞百分率及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均较空白组增加(P<0.01),治疗组炎症细胞计数低于模型组(P<0.05)。(3)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模型组肺组织可见大量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生,治疗组上述改变较模型组减轻。⑷肺组织OPN表达:模型及治疗组OPN表达较空白组增加(P<0.05),治疗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OPN含量与BALF中炎症细胞所占百分率正相关(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降低CVA大鼠气道高反应,减轻气道炎症,其机制可能与干预肺组织OPN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咳嗽变异型哮喘 骨桥蛋白 气道高反应 气道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赵淑惠 董洁英 +5 位作者 黄妙清 孙文萍 薛延 陈文利 孙葆明 何玉香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63-66,共4页
为了评价1αOH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作者应用1αOHD3对32例(男19例,女13例)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作者对病人的临床症状,L2~4BMD和BMC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 为了评价1αOHD3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病人治疗的有效性,作者应用1αOHD3对32例(男19例,女13例)骨质疏松病人进行为期6个月的治疗。作者对病人的临床症状,L2~4BMD和BMC及相关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临床结果表明,服用1αOHD36个月可以使男性和女性病人的BMD分别增加5.0%和4.6%。但是1αOHD3对抗骨吸收的作用男女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后 原发性骨质疏松 女性病人 活性维生素d BMd 疗效观察 临床结果 相关生化指标 骨吸收 服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中老年IgA肾病 被引量:8
4
作者 伍秋霞 叶琨 +1 位作者 熊礼佳 刘园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83-485,共3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中老年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IgA肾病中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活性维生素D3以及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中老年IgA肾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IgA肾病中老年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接受雷公藤多甙、活性维生素D3以及雷公藤多甙联合活性维生素D3治疗,分析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A、B、C三组患者的蛋白尿[(1.12±0.41)g/24 h、(1.32±0.36)g/24 h、(0.82±0.30)g/24 h]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6个月三组患者尿蛋白[(0.81±0.26)g/24 h、(1.1±0.45)g/24 h、(0.62±0.31)g/24 h]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治疗6个月,C组患者总缓解率高于A、B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无明显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骨化三醇治疗中老年IgA肾病可以有效减少尿蛋白,提高缓解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甙 活性维生素d3 中老年IgA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通过免疫调节防治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赵宇 张晓良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99-1203,共5页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促炎因子过表达所引起的机体免疫调节异常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活性维生素D3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不仅可以抑制炎...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发病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肾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和促炎因子过表达所引起的机体免疫调节异常在DN的发生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活性维生素D3作为一种新型免疫调节剂,不仅可以抑制炎性因子,还能够调节免疫反应。作者从免疫细胞、细胞因子及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system,RAS)3方面分别综述了与DN有关的活性维生素D3作用机制,着重讨论了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RAS等的肾损伤机制与活性维生素D3的免疫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活性维生素d3 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 细胞因子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王碧飞 祝胜郎 +2 位作者 杨京新 谢础能 刘恩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86-690,共5页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33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300 pg/m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活性维生素D3冲击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4、12周的血清iPTH水平,血钙、磷水平以及... 目的:观察活性维生素D3治疗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33例血清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300 pg/mL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接受活性维生素D3冲击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和治疗第4、12周的血清iPTH水平,血钙、磷水平以及炎症指标IL-6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治疗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心脏左室结构。结果:活性维生素D3治疗后第4、12周,患者血清炎症指标IL-6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4周时血iPTH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治疗12周后血iPTH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48.5%的患者iPTH<300 pg/mL。治疗后患者超声心动图左心室肥厚指标明显改善。结论:活性维生素D3治疗能减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改善左心室肥厚。提示其在血液透析患者中具有调节钙、磷代谢,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之外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维持性血液透析 炎症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_1和H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7
作者 刘雷 甘华 +1 位作者 王辉 李里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9期1058-1062,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活性维生...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NC),糖尿病模型组(DM),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组(DC),每组10只。12周后,观测肾组织形态学和肾功能变化,尿白蛋白排泄率等指标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TGF-β1表达水平的变化,RT-PCR法检测肾皮质TGF-β1mRNA、H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与NC组比较,第12周末DM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KW/BW)、平均肾小球体积(MGV)、系膜面积比(FMA)、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肌酐(Scr)均明显升高(P<0.05),肾组织TGF-1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显著升高(P<0.05),同时肾皮质HGFmRNA表达也有所增加(P<0.05)。DC组HGFmRNA的表达水平较DM组显著升高(P<0.05),而上述其他指标与DM组比较,则有明显的降低(P<0.05)。结论:活性维生素D3对于糖尿病肾脏病变至少具有部分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通过抑制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的过度表达,而上调HGF的表达,从而对糖尿病大鼠肾脏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活性维生素d 转化生长因子Β1 肝细胞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加钙剂治疗妇女骨质疏松症2年疗效观察 被引量:4
8
作者 徐栋梁 李佛保 +1 位作者 万勇 黄芝胜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62-65,共4页
目的评价活性维生素D3(AVD3)加钙剂方案治疗华南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配伍分成3组,一组用AVD3加钙剂连续治疗6个疗程,共24个月,服钙剂和不治疗两组作对照。结果AVD3加钙剂方案显著减... 目的评价活性维生素D3(AVD3)加钙剂方案治疗华南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96例患者配伍分成3组,一组用AVD3加钙剂连续治疗6个疗程,共24个月,服钙剂和不治疗两组作对照。结果AVD3加钙剂方案显著减少骨质疏松患者骨质丢失,25.0%患者全身骨密度、28.1%髋部骨密度及53.1%腰椎骨密度增加,解除患者疼痛,减少骨折发生率。结论该方案对多数患者是有效的、无明显毒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案治疗 钙剂 患者 骨质疏松症 活性维生素d3 绝经后妇女 疗效观察 骨质丢失 腰椎骨密度 髋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对脓毒血症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9
作者 弓玉祥 倪维杰 +3 位作者 倪海锋 张思宇 杨旻宇 陈平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89-1295,1321,共8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vitamin D3,Vit D3)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15 mg/kg LPS腹腔注射建立脓毒血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Vit D3组和治疗组小鼠在注射LPS后即刻(0 h)...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vitamin D3,Vit D3)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10只。模型组和治疗组给予15 mg/kg LPS腹腔注射建立脓毒血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Vit D3组和治疗组小鼠在注射LPS后即刻(0 h)、8 h、16 h,给予Vit D3(2.5μg/kg)灌胃,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24 h后水合氯醛麻醉处死小鼠,收集小鼠的血液和肝脏用于后续实验。结果:与模型组比较,Vit D3可降低血清和肝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提高肝组织抗氧化酶活性,减轻肝脏病理改变。与模型组相比,Vit D3降低了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的水平。此外,与模型组相比,Vit D3下调了肝组织中IL-1β、TNF-α、NF-κB p65和NF-κB p50的表达,上调了肝组织中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p45-relatec factor 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eme oxygenase-1,HO-1)和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表达。结论:Vit D3对LPS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这一效果可能部分是VDR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肝损伤 炎症 氧化应激 活性维生素d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卢春燕 陈德才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9-72,共4页
活性维生素D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肝、肾功能逐渐衰退,伴有肌少症和/或神经功能损害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妊娠/哺乳相关的OP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患者,均可适当补充。活性维生素D联合钙剂是甲状... 活性维生素D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对于肝、肾功能逐渐衰退,伴有肌少症和/或神经功能损害的老年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患者,妊娠/哺乳相关的OP及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下降患者,均可适当补充。活性维生素D联合钙剂是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和骨软化症的首选治疗方案,同时也是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患者预防和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主要措施之一。活性维生素D治疗窗相对狭窄,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安全性指标,如血钙磷、尿钙磷及全段甲状旁腺素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 骨质疏松症 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 骨软化症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与尼尔雌醇对去卵巢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宏伟 徐克慧 +2 位作者 杨式之 谭建三 李洪洋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1996年第3期7-9,6,共4页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后给予活性维生素D3组或给予尼尔雌醇组。活性维生素D3剂量为0.0208μg/100gBW,隔天一次;尼尔雌醇为0.15mg/100gBW,每周一次。10周后... 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卵巢切除组,假手术组,切除卵巢后给予活性维生素D3组或给予尼尔雌醇组。活性维生素D3剂量为0.0208μg/100gBW,隔天一次;尼尔雌醇为0.15mg/100gBW,每周一次。10周后处死动物并取右胫骨制备不脱钙骨切片进行骨计量学测定,并测定肱骨重量,无机质重量及骨钙、磷含量等。结果:卵巢切除组从骨小梁体积,骨小梁宽度,骨重量和无机质重量与体重之比及骨钙含量等方面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模型建立,骨再建指标显示该模型为高转换型骨质疏松。活性维生素D3组各指标与假手术组,相似,但成骨细胞指数高于假手术组与去势组相似,表明活性维生素D3通过抑制雌激素缺乏状态下过高的骨吸收而达到防止骨丢失的作用。而尼尔雌醇组各指标均与假手术组相似,提示尼尔雌醇通过抑制雌激素缺乏状态下过高的骨转换,恢复骨再建过程的平衡而防止切除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尔雌醇 活性维生素d3 手术 雌激素缺乏 骨丢失 卵巢切除 骨代谢 去卵巢大鼠 骨计量学 骨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联合力学拉伸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OPG和RANKL表达的影响(英文)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璐 张新昌 +2 位作者 张西正 郭勇 李瑞欣 《医用生物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82,共8页
目的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考察活性维生素D3(VD3)、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 nmol/L VD3、间断性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 目的体外模拟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存环境,考察活性维生素D3(VD3)、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对成骨细胞MC3T3-E1增殖、分化及破骨细胞抑制因子(OPG)和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ANKL)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0 nmol/L VD3、间断性力学拉伸以及两者联合作用于成骨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荧光探针试剂盒检测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实时定量PCR检测核心转录因子Runx2、OPG、RANKL mRNA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 VD3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力学拉伸不能改变这种抑制效应。力学拉伸和VD3单独作用成骨细胞均能增加ALP活性及提高ALP、Runx2 mRNA水平,但当联合刺激后这些指标均降低,且成强度依赖性。力学拉伸增加OPG/RANKL比值,增强成骨作用,联合VD3后,OPG/RANKL比值下降。结论力学拉伸能有效诱导成骨分化,增加骨形成。VD3与力学拉伸联合抑制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并通过增加RANKL表达而影响骨重建。研究结果为骨质疏松及相关骨疾病的理论和治疗提供有意义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力学拉伸 细胞分化 细胞增殖 成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安全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楠楠 郝艳华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7-709,共3页
目的对连续和间断服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6个月的骨质疏松症者,测24 h尿钙定量比较,了解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确定为骨质疏松者106例。56例患者连续服用活性... 目的对连续和间断服用活性维生素D治疗6个月的骨质疏松症者,测24 h尿钙定量比较,了解长期使用活性维生素D的安全性。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er Prodigy Advance型骨密度仪测定骨密度确定为骨质疏松者106例。56例患者连续服用活性维生素D6个月为治疗组,50例患者间断服用活性维生素D6个月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强生VIPRO 250仪器干化学法测定24 h尿钙定量。采用德国罗氏MODULAR PPISE 900仪器酶速率法测定血液生化指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肝肾功能正常的骨质疏松患者,生理剂量内活性维生素D连续服用6个月,对机体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活性维生素d 尿钙 生理剂量 肝肾功能正常 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铜联合活性维生素D_3治疗对Wilson's病患者骨骼及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广娥 王训 +3 位作者 徐经生 吴君霞 何志超 杨任民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9期667-669,674,共4页
目的观察Wilson's病患者骨骼X线摄片表现,及驱铜治疗联合活性维生素D3补充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入选Wilson's病患者入院时进行骨骼X线摄片,并分别于治疗前及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辅以活性维生素D3治疗8疗程后,放射免疫... 目的观察Wilson's病患者骨骼X线摄片表现,及驱铜治疗联合活性维生素D3补充治疗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对35例入选Wilson's病患者入院时进行骨骼X线摄片,并分别于治疗前及二巯基丙磺酸钠驱铜辅以活性维生素D3治疗8疗程后,放射免疫法测定骨代谢相关激素:PTH、CT、及血清BGP水平;用生化法测定血钙、血磷,尿钙、尿磷等。并用单光子吸收法(SPA)测定尺桡骨中远端1/3处平均骨密度值。结果Wilson's病患者手腕部X线检测异常率达60%。治疗后,血PTH、血钙均降低,骨密度(BMD)值升高,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磷、尿钙、磷及血清CT、BGP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结论Wilson's病患者常并发骨质疏松或骨质软化等代谢性骨病,驱铜治疗联合活性维生素D3补充治疗可更好改善骨骼代谢,更快改善其骨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lson's病 骨质疏松 活性维生素d3 骨骼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SHIP2表达及多态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文早 王亮 +1 位作者 黄晶 邹毅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7期873-876,共4页
目的:研究SHIP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观察应用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干预对SHI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经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模型制备后给予1,25-(OH)2D30.03ng... 目的:研究SHIP2基因多态性与糖尿病肾病(DN)的关系,观察应用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干预对SHI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0只经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STZ)制备糖尿病模型,在糖尿病模型制备后给予1,25-(OH)2D30.03ng·g-1·d-1皮下泵入,连用8周。于模型成功后检测大鼠血糖(Glu)、24h尿蛋白(24hUP)、血肌酐(Scr)、尿足细胞(UPC)。采用RT-PCR检测肾小球SHIP2基因多态性的表达。结果:Vit D3治疗后,SHIP2基因SNP5AA/AC Glu、24hUP较CC型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IP2基因SNP5为AA/AC型者对Vit D3的治疗反应优于GG型者。SHIP2基因SNP5多态性可能影响Vit D3对T2DM患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SHIP2 糖尿病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在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异常中的应用 被引量:8
16
作者 袁群生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0,共5页
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CK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缺乏是CKD-MB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应用活性维生素D(包括骨化三醇或其... 矿物质和骨异常(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MB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CKD患者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维生素D缺乏是CKD-MB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合理应用活性维生素D(包括骨化三醇或其他维生素D类似物),使血钙、磷和全段甲状旁腺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维持在理想范围,可有效防治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血管钙化、肾性骨营养不良和骨质疏松等,改善CKD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矿物质和骨异常 活性维生素d 全段甲状旁腺素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zrin蛋白在糖尿病肾病鼠肾小球的表达及活性维生素D对其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媛媛 邹敏书 +5 位作者 余健 聂国明 罗莉漫 徐洪涛 赵林双 何威逊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6期538-541,547,共5页
目的:观察Ezrin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后者经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再随机分DN组和1,25-(OH)2D3组。... 目的:观察Ezrin蛋白在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小球的表达以及活性维生素D[1,25-(OH)2D3]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糖尿病肾病模型组;后者经腹腔注射链佐脲菌素(STZ)诱导DN大鼠模型,再随机分DN组和1,25-(OH)2D3组。1,25-(OH)2D3组皮下埋置渗透性微量泵,给予1,25-(OH)2D30.03ng/g.d-1,连用8周。检测大鼠血糖(Glu)、肾重/体重(KW/BW)、24h尿蛋白(24hUP)、血肌酐(Scr)、尿足细胞(UPC)。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肾小球Ezrin蛋白的表达与分布。WT-1免疫组化染色检测每个肾小球足细胞数目。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N组Glu、KW/BW、24hUP、Scr、UPC显著升高;肾小球Ezrin表达显著下降,足细胞数目减少。DN组与1,25-(OH)2D3组Glu水平无显著性差异,1,25-(OH)2D3组KW/BW、24hUP、Scr、UPC较DN组显著降低;而肾小球Ezrin表达及足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对照组Ezrin蛋白荧光染色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均匀线型分布;DN组呈不连续的粗颗粒样分布;1,25-(OH)2D3组部分呈短线型荧光。Ezrin表达荧光强度与肾小球足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s=0.51,P<0.01),与24hUP、UPC呈负相关(rs=-0.43,-0.45,P<0.01)。结论:1,25-(OH)2D3可减少DN鼠肾小球Ezrin的表达,减少足细胞脱落,维持肾小球足细胞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活性维生素d EZRIN 糖尿病肾病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_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BMP-7及TGF-β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瑞凤 王建生 +4 位作者 张宛哲 赵瑛瑛 孟晶茜 申鹏霄 张文吉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16-620,共5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模型(DM)组,活性维生素D3(D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用骨化三醇灌胃)...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糖尿病大鼠肾脏骨形成蛋白-7(BMP-7)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3组:正常对照(NC)组,糖尿病模型(DM)组,活性维生素D3(DC)组(制备糖尿病模型后用骨化三醇灌胃),每组10只。12周后,检测大鼠24 h尿蛋白定量及血生化指标,采用PAS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及TGF-β1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中BMP-7、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DM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肾组织中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也明显升高(P<0.05),而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DM组比较,DC组肾组织中BMP-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余上述指标明显下降(P<0.05),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活性维生素D3可能通过上调BMP-7、下调TGF-β1的表达,发挥其肾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活性维生素d3 骨形成蛋白-7 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转化制备活性维生素D_3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9
作者 冯海婷 陆凌霄 +1 位作者 文鹏 陆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5-58,共4页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作为一类高效原料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采用微生物转化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于活性维生素D3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从甾体羟化菌株,生物转化制备不同活性维生素D3、基因工程在生物转化上... 活性维生素D类药物作为一类高效原料药,采用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复杂,限制了其广泛应用。采用微生物转化法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对于活性维生素D3的制备具有重要意义。从甾体羟化菌株,生物转化制备不同活性维生素D3、基因工程在生物转化上的应用及转化率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综述了其研究进展,并对该领域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转化 活性维生素d3 甾体 放线菌 转化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信号通路对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保护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樊效菊 韩睿 吴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43-349,共7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寻找维生素D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最佳浓度。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DN模型组(60只),且DN模型组进一步分为花生油组、厄贝...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调控NF-κB炎症信号通路对2型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寻找维生素D在治疗糖尿病肾病中的最佳浓度。方法:将SD大鼠70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10只)、DN模型组(60只),且DN模型组进一步分为花生油组、厄贝沙坦组、维生素D低剂量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维生素D高剂量组(每组各10只)。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分别以上述处理方式进行灌胃。6周后处死大鼠称取体质量,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收集24 h尿液计算尿量、测24 h尿蛋白定量;留取肾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肾脏组织中NF-κB及其下游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 1,MCP-1)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炎症因子NF-κB及MCP-1蛋白表达。结果:①在血糖、24 h尿蛋白,维生素D低剂量组较花生油组明显下降[分别为18.20(16.25,21.25)、32.24(26.09,37.68)与23.55(22.75,24.60)、72.52(50.38,84.93),均P<0.05]。②正常组大鼠HE染色可见肾小球形态完整,系膜区无明显增生,毛细血管腔规则,毛细血管袢形态规则;花生油组肾小球体积缩小,系膜区明显增宽,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毛细血管壁增厚;厄贝沙坦组较花生油组增生减轻;维生素D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肾小球系膜区均有增宽,但维生素D低剂量组增宽程度最轻。③维生素D低剂量组的NF-κB及MCP-1的mRNA水平较正常组花生油组明显下降[分别为1.72±0.002、0.67±0.01;3.57±0.40、3.57±0.37,均P<0.05];但厄贝沙坦组与维生素D低剂量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④NF-κB的蛋白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维生素D低剂量组的MCP-1蛋白表达水平较花生油组、维生素D中剂量组下降最为明显[分别为0.47±0.17与0.91±0.30、1.22±0.18、0.93±0.43,均P<0.05]。结论:维生素D能通过下调NF-кB炎症信号通路,有效地缓解糖尿病肾病的肾脏损伤;维生素D低剂量[0.03μg/(kg·d)]在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中为最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糖尿病肾病 核因子-ΚB MCP-1 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